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请---------------------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河北省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期中试题(附答案)(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把答案序号填在下表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

2.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我国纬度跨度大B.我国地势落差大C.我国经度跨度大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3、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渤海、黄海、南海、东海、D、东海、渤海、黄海、南海4.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渤海、东海 B.黄海、琼州海峡 C.渤海、琼州海峡 D.南海、渤海5.下列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点的是()A B C D6.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A.北寒带 B.热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7.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 D.季风区比非季风区人口少8.长江、黄河干流都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A、青、藏B、青、甘C、青、川D、川、甘9.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朝鲜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哈萨克族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以下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A.蒙古族 B.藏族C.满族 D.苗族11.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区面积大 D.南北跨纬度广1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东南、西南边疆地区 B.西部、南部边疆的区C.东部、南部边疆地区 D.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13.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对长江洪水超调节作用较大的湖泊是()A.洞庭泊 B.太湖 C.鄱阳湖 D.巢湖14.黄河和长江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15.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16.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阴川盆地 D.黄土高原、汉江谷地17.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界线18.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读下图,完成1920题19、该图所示的黄河河道,出现在()A、黄河的上游B、黄河的中游C、黄河的下游D、黄河的中游和下游20、形成该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黄河上游的梯级开发B、黄河沿岸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C、内蒙古高原的过度放牧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2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渐少 B.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增加 C.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2.下列河流中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冰期的是()A.长江珠江 B.黄河海河 C.长江黄河 D.黑龙江及支流松花江23.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等。这说明我国()A.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 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 C.全国降水丰富 D.季风气候显著24.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其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夏季C.雨水,冬季 D.冰雪融水,冬季25.“‘黄金水道’多河港”体现了长江的()A.水能丰富 B.灌溉价值 C.航运价值 D.养殖效益二、综合题(50分)26.(18分)(一)读“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1)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A是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H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4)G是巨大的弧形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5)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它和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一月份_________________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二)读“长江水系图”回答(1)湖泊③是,④是。(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下游)河段。(3)长江干流中正在建设中的规模巨大水利枢纽工程⑤是。(4)长江干流沿岸最年轻的直辖市为,入海处的直辖市是。27.(8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 B.B处没有汉族分布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 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__处。(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8.(12分)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__(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____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______地。(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不多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_________________气候。(5)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6)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呈现冬季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的气候特征。29.(12分)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是____________;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____________(2)山脉G东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_,西侧的地形为____________。(3)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___高原;注入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