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6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1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6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1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6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1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6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1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6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1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六)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B.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C.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D.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解析:选D“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体现了中国茶叶在英国的销售情况,说明中国茶在英国遭遇到竞争压力,故选D项;从材料“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无法判断英国对茶叶的需求情况,排除A项;从材料“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无法看出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排除B项;“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只能说明英国对华茶需求下降,不能说明华茶在其它地方也是同样的情况,排除C项。2.(2019届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5月月考)京师同文馆和相继兴建的一批洋务学堂,完全从洋务实践需要出发设立具有“实效”的课程,形成了不同于旧学的新学课程体系。这说明()A.新学堂培养出了大批洋务人才B.中国增强了向西方学习的动力C.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D.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解析:选C由材料“形成了不同于旧学的新学课程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向西方学习的新学,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故选C项;材料中只提到了新学课程体系,并没有涉及洋务人才,排除A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教育近代化只是其中一个层面,并没有增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动力,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排除D项。3.(2019届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预测一)郑观应认为,新式企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股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在此,郑观应()A.肯定了官办洋务企业的优势B.认为对私人资本要合理利用C.指出了民族企业的致命弱点D.意在强调朝廷吏治腐败透顶解析:选B题干中郑观应分析了纯粹采用官办、商办,对企业发展均不利,若采用“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故选B项;由题干中“新式企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可知官办企业巨额经费问题难以解决,排除A项;题干分析的是洋务企业应采用何种方式的问题,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是经济问题,未触及政治问题,排除D项。4.(2019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押题考试)下表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解析:选C由上表可知,1840~1894年间,土纱使用量在减少,洋(机)纱使用量在增加,这表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因素在不断增加,故选C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94年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没有完全解体,排除A项;数据体现的是土布使用纱的情况,无法体现当时消费仍以土布为主,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纱的使用情况而不是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排除D项。5.(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清朝光绪年间,有官员奏曰:“洋人船炮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仪……惟能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也有官员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由此可见,当时官员()A.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B.认为西方政事无足取法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较为肤浅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解析:选C据材料中“惟能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可知当时官员对西方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器物”层面,比较肤浅,故选C项;材料中的官员已经认识到了西方的武备强于中国,排除A项;B项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仍体现了仅关注西方“器物”的狭隘视角,未摆脱洋务运动仅求“中体西用”的局限,排除D项。6.(2019届福建泉州二模,29)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解析:选A题干中提及北京士大夫从反对洋务到后来运用西方的先进技术,这实际上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故选A项;材料并未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且19世纪末传统交通工具仍占主导,排除B项;1895年后,即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C项;题干中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且反映不出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排除D项。7.(2019届云南昆明三模)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解析:选D近代以来,西风东渐,海关试办邮政既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又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海关试办邮政而不是关税,排除A项;“建立”的说法不对,可以说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试办邮政而不是中国近代外交,排除C项。8.(2019届四川绵阳三模)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B.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解析:选D由近代上海司法审判事务,无论中外均请律师辩护可知,当时中国受到西方律师制度的影响,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不能体现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律师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中没有涉及东西方司法理念,排除B项;“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符合史实,却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9.(2019届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D.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解析:选D题干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提及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所以并没有形成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故A项错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是洋务派,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魏源书中只能看出学习西方技术,并不能看出他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和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魏源在《海国图志》书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故D项正确。10.(2019届福建莆田二模)晚清王韬强调,“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其主张()A.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B.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C.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D.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解析:选D材料中“《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引用古文,证明当代变法的必然性,故选D项;“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强调变革的必要性,而“进化论”强调优胜劣汰的理论,排除A项;王韬引用《易经》不代表民众推崇,排除B项;“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强调与时俱进的变革,并不主张革命,排除C项。11.(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有学者指出:“(向西方学习)就经济方面而言之,咸同两朝,偏重在求强;光宣两朝,偏重在致富。”材料中的转变()A.表明洋务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体现出清政府根据时代变化适时变革C.说明民族危机促进了晚清经济思想近代化的转向D.体现了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到制度的历程解析:选C据材料就经济方面而言,由咸同的求强到光宣的致富,说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加速了经济思想的近代化过程,故选C项;在经济方面向西方的学习并不仅仅包括洋务运动,存在以偏概全之嫌,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经济方面向西方的学习,并不能由此说明清政府适时变革,排除B项;经济方面向西方的学习,不能体现由技术到制度的学习历程,排除D项。12.(2019届北京门头沟区一模)某学校历史研学小组在研学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历史资料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丁韪良、《星学发轫》、《格物入门》、《万国公法》、《从闭关到开放》、京师大学堂。这个研学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践与应用B.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历史研究C.戊戌维新推动西学东渐思潮的发展D.从京师同文馆看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解析:选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机构和代表人物,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万国公法》、京师大学堂等都与西方思想文化有关,故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故选D项;“《万国公法》”“京师大学堂”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派遣留学生的内容,排除B项;戊戌维新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不符,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山西太原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12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5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得出由国外传入;根据材料一“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得出由边疆地区传入内地;根据材料一“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得出政府积极推动;根据材料一“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得出发展迅速,地位不断上升。(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350万两……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得出洋布进口增加,土布出口减少;根据材料二“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得出纺织分离,且出现机器生产。第二小问“评述”,根据材料二“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得出列强对华输出商品,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二“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得出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3)根据材料一“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得出丰富衣被材料;根据材料一“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和材料二“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得出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根据材料二“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350万两”,得出带动经济发展。答案:(1)特点:由国外传入;种植范围从边疆推广到内地;政府积极推动;地位逐渐上升;纺织技术先进。(任答四点即可)(2)变化:纺织分离;由手工纺织到机器纺织;土布出口量下降,洋布进口量提高。评价:西方列强入侵和工业文明的传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便利了外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有利于向近代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共同价值:丰富衣被材料;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实体的独立运行,主要依据市场需要和价值规律的支配。洋务官僚缺乏近代经济知识,他们谈得最多的企业创办理由主要是两条:一是直接服务于洋务军工企业的需要;二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