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82-2010公法线千分尺行业标准_第1页
JJG 82-2010公法线千分尺行业标准_第2页
JJG 82-2010公法线千分尺行业标准_第3页
JJG 82-2010公法线千分尺行业标准_第4页
JJG 82-2010公法线千分尺行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2010-03-02发布2010-09-02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法线千分尺检定规程 2引用文献 4计量性能要求 4.1测量力 4.2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4.3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 4.4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4.5测量面及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 4.6测量面的平面度 4.7示值误差 4.8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和尺寸变动量 4.9漂移 5通用技术要求 5.2各部分相互作用 6计量器具控制 6.1检定条件 6.2检定项目 6.3检定方法 6.4检定结果的处理 6.5检定周期 附录A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8)附录B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1公法线千分尺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测量范围至200mm,分度值为0.01mm的机械公法线千分尺和分辨力为0.001mm的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2引用文献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JJF1130--2005几何量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GB/T1217—2004公法线千分尺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公法线千分尺包括机械公法线千分尺和数显公法线千分尺,是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位移,并应用刻线细分或电子数显原理进行读数的一种量具。用于测量模数不小于0.6mm的外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见图1、图2。2图2数显公法线千分尺1-尺架;2—固定测砧;3—测杆;4—锁紧装置;5—显示器;6-棘轮套;7—棘轮;8—按钮4计量性能要求4.1测量力在(3~6)N范围内。测力变化不大于2N。4.2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固定套管和微分筒上刻线宽度为(0.08~0.20)mm;宽度差不大于0.03mm.4.3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a应不大于0.4mm,如图3所示。图3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4.4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当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后,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若不相切,压线不大于0.05mm,离线不大于0.10mm。4.5测量面及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₂0.20μm。4.6测量面的平面度不大于1.2μm(距边缘0.5mm范围内不计)。4.7示值误差4.7.1公法线千分尺示值误差3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表1规定。表1示值最大允许误差0<L≤2525<L≤5050<L≤7575<L≤100士0.0064.7.2数显公法线千分尺传感器的细分误差细分误差不大于0.002mm。4.8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和尺寸变动量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和尺寸变动量不超过表2规定。表2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和尺寸变动量标称尺寸尺寸偏差尺寸变动量士0.003士0.0044.9漂移数显公法线千分尺在1h内的漂移不大于1个分辨力值。5通用技术要求5.1外观5.1.1首次检定的公法线千分尺及校对用量杆不应有锈蚀、碰伤、镀层脱落等外观缺陷,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公法线千分尺不应有显示不全、闪跳等影响读数的缺陷。5.1.2公法线千分尺上应标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测量范围及分度值/分5.1.3测量上限大于25mm的公法线千分尺应附有调整测量下限用的校对量杆。5.1.4公法线千分尺两测量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错位。5.1.5当移动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的测微螺杆时,其数字显示应按顺序进位,无错乱显45.1.6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公法线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5.2各部分相互作用5.2.1运动部件的相互作用应灵活可靠,微分筒在全部测量范围内往返时必须平稳,无5.2.2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可靠。5.2.3测微螺杆不应有手感觉到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6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6.1.1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见表3。表3环境条件公法线千分尺测量范围上限室内温度对20℃时的允许偏差平衡温度时间公法线千分尺校对用量杆0<L≤100士2℃100<Lmax≤2006.1.2检定用设备主要检定设备见表4。6.2检定项目检定项目见表4。表4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设备一览表序号检定项目主要检定设备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1外观+十十2各部分相互作用—-十十十3测量力分度值不大于0.2N的测力计或同等准确度的测力装置MPE:±2%十+—4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工具显微镜MPE:±(1μm+L×10-⁵)十 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塞尺MPE:±0.048mm十6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十+十5表4(续)序号检定项目主要检定设备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7测量面及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MPE:+12%~-17%十8测量面的平面度2级平晶+十—9示值误差十十十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和尺寸变动量立、卧式光学计+十—十十+注:表中“+”表示应检定,“—”表示可以不检定6.3检定方法6.3.1外观6.3.2各部分相互作用6.3.3测量力在全量程任意位置上测2次,应不大于测量力要求,两个测量力之差为测力变化。6.3.4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在工具显微镜上对微分筒、固定套管上的刻线至少各抽检均匀分布的3条刻线。宽度差以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确定6.3.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用厚度为0.4mm的塞尺以比较法进行测量。测量时应在微分筒转动一周内不少于3个位置上进行。6.3.6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测量下限调整正确后,使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相切时,读取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向刻线的偏移量,见图4。(a)压线0.03mm(b)离线0.03mm6.3.7测量面及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以比较法进行测量。6.3.8测量面的平面度用平晶以光波干涉法进行测量。66.3.9示值误差6.3.9.1公法线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时,首先将千分尺的测量下限调至正确位置。对于(0~25)mm的公法线千分尺,用两测量面直接接触调整零位;对其他测量范围的用校对量杆或相应准确度的量公法线千分尺应在测量范围内均匀分布的5点上进行,用5等量块(或3级量块)进行测量。受检点量块尺寸见表5规定(推荐值)。每一点检4个位置,量块以同一部位放入图5所示的4个方位上分别进行测量,4个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应超过表1规定值的绝对值。表5受检点量块尺寸mm测量范围量块组合体标称尺寸或5.1210.2515.3720.52525~50,50~75,75~100,10A+5.12A+10.24A+15.36A+21.5A+25注:A为测量下限值各点示值误差按下式求得:分别计算每一点的示值误差,取各受检点绝对值最大的示值误差为该尺的示值6.3.9.2数显千分尺传感器的细分误差测量数显公法线千分尺时,除应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均匀分布的5点外,还应在测微螺杆任意一转范围内每相隔0.04mm测量1点,共测量12点以确定传感器的细分误差。对带微分筒的数显公法线千分尺可采取刻线读数与数字显示相比较的方法测量,比较各点微分筒刻线读数值与数显读数值之差,其差值不应超过0.002mm。对于没有微分筒的数显公法线千分尺可用量块测量。6.3.10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和尺寸变动量7在光学计上用量块以比较法进行测量。测量时在测量面的中间和前后左右距边缘1mm处的5点上进行,如图6所示。取5点中最大尺寸偏差为测量结果。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的差值即为尺寸变动量。图6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和尺寸变动量6.3.11漂移将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置于其量程内的任意位置,并锁紧其紧固装置,至少每0.5h读一次数,取1h内的最大示值变化作为其漂移量。6.4检定结果的处理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公法线千分尺,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格式见附录B。6.5检定周期公法线千分尺的检定周期不超过1年。8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A.1测量任务和目标不确定度A.1.1测量任务用本规程确认的技术要求、测量原理、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测量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示值误差。以最大测量点L=200mm为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A.1.2目标不确定度Ur根据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技术规范》中5.3.1.4的规定,评定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k=2)与其示值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之比,应小于或等于1:3,即:由上式可以得到与规程技术要求相对应的目标不确定度Ur(见表A.1)。表A.1目标不确定度Ur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示值最大允许误差MPE(mm)目标不确定度Ur(μm)土0.004土0.006土0.006士0.007土0.007A.2测量原理和方法A.2.1测量原理接触式直接测量。A.2.2测量方法测量时,首先将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下限调至正确位置。对于(0~25)mm的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用两测量面直接接触调整零位;对其他测量范围的校对用量杆或相应准确度的量块调整零位。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示值误差用5等量块进行测量,应在全部测量范围内均匀分布的5点上进行、每一点检4个位置。取各受检点绝对值最大的示值误差为该尺的示值9A.3不确定度来源列表和讨论序号符号不确定度分量名称1UcBucr重复性重复测量10次,求出标准偏差uca等于两者中较大者urB分辨力2ULR对零量块引入的不确定度根据JJG146-2003《量块》规定,给出5等量块中心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检定用量块引入的不确定度3uxc线膨胀系数差公法线千分尺和量块的制造材料对温度的敏感度存在差别4公法线千分尺与量块的温度差温度对公法线千分尺和量块的影响存有差别5UBc表面粗糙度测量面及校对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对测量的影响6UpM平面度平面度对测量的影响A.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说明和计算A类评定A.4.luca——A类评定A.4.1.1ucp——重复性重复测量10次,计算出标准偏差作为测量重复性,即;ucF=0.40pmA.4.1.2urR——分辨力A.4.2urr——量块根据JJG146—2003《量块》规定,5等量块中心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Ug₉=0.50μm+5×10-6lm,估计为正态分布,对应99%置信区间的包含因子k=2.576。A.4.2.luur——对零量块的不确定度分量A.4.2.2ulR₂——测定用量块引入的不确定度uLg=√uiRi+uiR=√0.54²+0.58²μm=0.79A.4.3uxc——线膨胀系数差B类评定a;,a₃在±1×10~6℃-1范围内假定服从矩形分布,b=0.6,则:axc=200×10³μm×4℃×1×10~6℃-1=0.80μmuxc=axc×b=0.80μm×0.6=0.48μmA.4.4uwp——公法线千分尺与量块的温度差B类评定公法线千分尺与量块有一定的温差存在,并以等概率落于区间[一0.3℃,+0.3℃]awp=200×10³μm×11.5×10~6℃-1×0.3℃=0.69μmuwp=awp×b=0.69μm×0.6=0.41μmA.4.5upc——表面粗糙度B类评定为控制此项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假定为矩形分布,取分布因子b=0.6,于是有由测量面及校对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的分量ugc:uyc=ayc×b=0.2μm×0.6=0.12pmA.4.6upy——平面度B类评定为控制此项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假定为矩形分布,取分布因子b=0.6,于是有由平面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的分量upM:upm=apm×b=0.6μm×0.6=0.36μmA.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由于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不具有值得考虑的相关性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为:ue(e)=√uén+ui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