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1-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1-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1-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1-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1-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150分钟150分)1可编辑ppt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ɡě)颓圮(pǐ)青荇(xínɡ)漫溯(sù)B.火钵(bō)团箕(qí)糯米(nuò)吮吸(shǔn)C.徵音(zhǐ)瞋视(chēn)创伤(chuànɡ)美姬(jī)D.鲰生(zōu)刀俎(zǔ)匕首(bǐ)淬火(cuì)﹒﹒﹒﹒﹒﹒﹒﹒﹒﹒﹒﹒﹒﹒﹒﹒2可编辑ppt【解析】选D。A项,“荇”应读xìnɡ;B项,“箕”应读jīC项,“创”应读chuānɡ。3可编辑ppt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竞争苍茫寥廓风华正茂B.遏制候爵彷徨激浊扬清C.惆怅寂寥笙箫没精打彩D.浮藻荡漾家俱忸怩不安【解析】选A。B项,候—侯;C项,彩—采;D项,俱—具。

4可编辑ppt3.(2009·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A.感受依托未免B.感触依附未免C.感触依托不免D.感受依附不免5可编辑ppt【解析】选C。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从属。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6可编辑ppt4.(2010·长沙高一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B.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C.元旦,我们文学社成员相约去向往已久的泰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心怀思古幽情,洗去了身心的疲惫。D.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清新隽永,阅读时不宜一目十行,粗略浏览,而应品茗倚窗,含英咀华,慢慢玩味。﹒﹒﹒﹒﹒﹒﹒﹒﹒﹒﹒﹒﹒﹒﹒﹒7可编辑ppt【解析】选C。C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不符合语境。A项,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B项,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D项,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儿,慢慢咀嚼。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8可编辑ppt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几番波折于1950年回国后,在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C.2010年2月12日,印度从意大利订购的两艘综合补给舰首舰在意大利下水,预计年底交付印度海军。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9可编辑ppt【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在“航空航天”后加“等领域”。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在作怪”。D项,“余震发生”不可能“防止”,另外“余震”与“再次”表意重复,可改为“以防地震再次发生”或“以防备发生余震”。10可编辑ppt11可编辑ppt12可编辑ppt13可编辑ppt14可编辑ppt15可编辑ppt6.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创新”包括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文化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和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B.“文化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C.“文化创新”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D.“文化创新”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解析】选B。“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的不是“文化创新”,而是“文化”。16可编辑ppt7.下列对“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的含义不同,但是二者的内在关联非常紧密。B.文化创新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为创新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C.创新文化要以实现文化创新为思想基础,而文化创新的终极目标则是创新文化。D.创新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又可以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容。【解析】选C。创新文化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17可编辑ppt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是培育文化创新市场体系和塑造文化创新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B.创新文化包括创新观念文化和创新制度文化,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思想与社会文化基础。C.一个人只要拥有了先进的创新文化因素,他的创新意识就强,他的创新活动就能顺利进行。D.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都渗透着文化创新,体现着文化创新。【解析】选C。该项表述绝对化了,因为一个人创新意识的强弱、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活动的顺利与否还受他所处的创新文化环境的影响。18可编辑ppt19可编辑ppt20可编辑ppt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揣摩之才,非吾所及及:比得上B.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闲:娴熟C.皆寝而不奏寝:睡觉D.使伦数帝之罪数:列举【解析】选C。寝:止,息。

﹒﹒﹒﹒21可编辑ppt【解析】选C。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凭/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顺承,就。D项,动词,担任/介词,对。22可编辑ppt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封德彝“揣摩之才”的一组是()①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②后心既悦,帝虑必移③揣摩之才,非吾所及④宣行诏命,谄顺主心⑤策勋行赏,必抑削之⑥乃潜结化及弟士及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解析】选B。①是其舅舅的评价;③是杨素的感叹。23可编辑ppt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素负责营建仁寿宫,工程规模宏大,奢侈浪费,引起隋文帝的不满,杨素非常害怕。封伦深谙皇后的爱好及文帝与皇后的关系,劝杨素不必担心,结果正如封伦所言。B.大业年间,虞世基受到隋炀帝的宠幸,由于虞世基不懂政务,因而失误颇多,但得到封伦的帮助,还是日益显贵。C.宇文化及反叛,逼帝出宫后,让封伦列举炀帝之罪状。在炀帝的严厉斥责面前,封伦惭愧地退下,自此痛改前非,重新做人。D.封伦阴险狡诈,行为不端,与推荐自己为官的萧瑀同朝共事,在太宗面前,经常把两人事先商量好的上奏的内容任意改变,导致二人产生矛盾。24可编辑ppt【解析】选C。“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有误,原文中无此信息。25可编辑ppt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伦见化及势蹙,乃潜结化及弟士及。(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伦素险诐(不正),与瑀商量可奏者,至太宗前,尽变易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可编辑ppt答案:(1)用尽百姓的财力,装修宫殿,使我在天下百姓中结下怨恨。(“殚”:竭尽;“为”:替;“怨”:怨恨。各1分。整体句意1分)(2)封伦看到宇文化及的势力日益窘迫,就暗中勾结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蹙”:窘迫;“潜”:暗中。各1分。整体句意1分)(3)封伦向来阴险心术不正,和萧瑀商量好可以向皇上上奏的事,到了太宗的面前,全都改变原议。(“素”:向来;“易”:改变。各1分。整体句意1分)27可编辑ppt28可编辑ppt29可编辑ppt30可编辑ppt31可编辑ppt32可编辑ppt33可编辑ppt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34可编辑ppt(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可编辑ppt答案:(1)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2)①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惜春(惜花)之情。②写景动静结合。将“红稀”“绿遍”“树色阴阴”的静态描写与杨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③以动衬静的写法。“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静逐游丝转”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④远景与近景交错。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6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6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36可编辑ppt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4)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37可编辑ppt答案:(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学然后知不足明月何时照我还38可编辑ppt五、(12分)16.下面是《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偶像三十年》的插图及相关人物的经典话语,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青春偶像内涵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写一句评论。(4分)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陈景润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张海迪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杨利伟要赢得世界的尊重,就必须有社会责任感。——马云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周星驰要抢走火炬,除非跨过我的尸体。——金晶把自己交给球队,把球队扛在肩上。——姚明39可编辑ppt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可编辑ppt【解析】此题考查图文结合、概括提炼的能力。从题中所给的插图及相关人物的经典话语中提炼出关键词,概括出内涵的变化,再写出评论。参考答案:偶像的内涵变化由坚强不屈到既要做好本职又要有所担当。(2分)偶像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包容。(2分)(意思对即可)41可编辑ppt17.下面一则《征稿启事》画线处在语言表达和标点运用方面有5处毛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5分)征稿启事《河南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海内外知名人士①为本刊撰写稿件。(一)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②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二)撰写格式必须③执行本刊的编排规范。规范详见《河南哲学学报》文稿。(三)如本刊认为稿件需要改动,将主动垂询作者,④商量改动事宜。42可编辑ppt(四)来稿三个月未被录用,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⑤鉴于人力所限,本刊一般不予退稿,烦请作者自留底稿。(五)欢迎使用电子信箱投稿。(Hnzx@163)⑥承蒙国内外作者的热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断发展,于此谨致谢忱。⑦《河南哲学学报》编辑部2010年9月9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可编辑ppt【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运用能力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案:①处“知名人士”用语不当,可改为“学者”。③处“必须”用语生硬,可改为“请严格”或“请”。④处“垂询作者”用语不得体,可改为“征求作者意见”。⑤处“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无主语,表意不清,可在“有权”前加“作者”。⑥处把括号放至“电子信箱”后面。44可编辑ppt18.将下面的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意思连贯的句子,但不要改变原意。要求:(1)恰当地运用关联词语;(2)可适当地增删词语。(3分)(1)人权问题有国际性的一面。(2)当前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3)人权主要还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短句变长句时,应注意每个分句概括起来所阐述的中心话题。本题中的三个短句是紧扣“人权”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解答时还要注意代词及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45可编辑ppt参考答案:当前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人权虽然有国际性的一面,但主要还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或:人权有国际性的一面,但由于当前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所以,它主要还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46可编辑ppt47可编辑ppt48可编辑ppt49可编辑ppt50可编辑ppt51可编辑ppt52可编辑ppt53可编辑ppt19.文章第①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对“作用”的考查,回答时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比如此题答案中的“对比”“引出下文”,都是从形式上作答的。答案:两者对比,表明作者钟爱《史记》,有久藏心里的话要说,引出下文。54可编辑ppt20.文章第③段和第⑩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读。答案:第一次只是老师的嘱咐;第二次已经融入了作者的感悟,成为作者的自我告诫。(每点2分)55可编辑ppt21.文章第③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⑤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意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可编辑ppt【解析】解答此题时,应注意文中“我”所指代的对象。答案:第一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司马迁,读者阅读时无不感到司马迁在写他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化入了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中,把他们写活了。(3分,仅指出“我”指司马迁,给1分)第二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读者,意思是说一个读者在命运坎坷之际读《史记》,会和书中人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至于觉得两千年前司马迁竟然写出了读者当时活生生的心态。(3分,仅指出“我”指读者,给1分)57可编辑ppt22.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应联系全文,所谓“历史观”,指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否则酌情扣分。答案: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世生生不息、难言止境,历史的舞台永不落幕。58可编辑ppt59可编辑ppt60可编辑ppt61可编辑ppt62可编辑ppt63可编辑ppt19.如何理解张海迪是“像诗一样生存的灵魂”?(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痛苦和不幸中放大快乐,思考生命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让生活充满诗意。(2)用不屈的灵魂、顽强的意志,去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构筑精神的家园,艺术地再现生活。64可编辑ppt20.朱军在谈话中三次引用了张海迪作品中的原话,张海迪为什么“由衷地笑了”?(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张海迪的作品再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听到作品中的原话,犹如听到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2)张海迪的心声被人理解,作品得到认可,她造就了艺术的生命,感染并影响了他人,她为此而感到欣慰。65可编辑ppt21.文章结尾写张海迪作的画,这幅画有什么深刻的寓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画表达张海迪内心的宁静与淡然,那是一种质朴、单纯、超脱的境界。张海迪的生活如诗般写意,没有喧闹和纷扰,不受世俗名利浸染,简单朴实而又充盈生动。66可编辑ppt22.张海迪给生活定义为“诗意”,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你又是如何定义“生活”的呢?请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可以从文本出发阐释“诗意生活”的意义,强调功利化的今天,我们不要被物欲淹没,应当为心营造温馨、诗意的空间,去思考生命的本真,追求一种宁静、自然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