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六校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六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你认为电影中农奴强巴开口说话应该在(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后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西藏和平解放后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发表这段话是针对(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D、英国发动侵略印度的战争4、20世纪50年代初,4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GDP: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发动土地改革运动B、实行三大改造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8、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9、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10、1966年8月5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如下图)。据此判断,那时的中国正进行着(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11、28.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六大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13、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14、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两次会议上(

)A、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B、中共十二大和十五大C、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D、中共十五大和十八大15、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的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6、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A、民族区域自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科教兴国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7、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美国《时代》周刊曾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香港的“更具活力”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C、经济特区的设立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8、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19、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20、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C、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二、综合题21、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请回答:(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农村改革的典型的地方是哪里?(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22、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年哪一会议上提出的?(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1中的内容补充完整。(3)根据图l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综合以上,谈谈你的认识。2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哪些失误密切相关?(2)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他的这些讲话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20世纪的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答案解析部分一、<b>选择题</b>1、【答案】A【考点】新中国成立【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47年1月1日,由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不符合题意;C项是1912年1月1日,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不符合题意;D项是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颁布,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2、【答案】D【考点】新中国成立【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D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1945年,不符合题意;B项时间是我国进入新时期后,不符合题意;C项和题干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本题难度一般。3、【答案】A【考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为了保卫和平……置之不理”,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建国初周恩来总理在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时发表的声明,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获取信息:“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邻人”,结合这两项条件不难选出,这是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4、【答案】D【考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主要是在新的解放区进行的,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开展,因而①不符合题意;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得到了农民的拥护,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由此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5、【答案】B【考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③两项符合题意;①项制定的时间是在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不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④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知识。6、【答案】D【考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1956年,国家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等方式(其中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7、【答案】D【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解析】【分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进行了大炼钢运动,结果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为了满足新解放区的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不符合题意;B项的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符合题意;C项是我国政府犯了“左”的错误表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8、【答案】C【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后,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错误的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9、【答案】C【考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答案选C。【点评】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10、【答案】D【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革,学生要中注意题目中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D项正确。A是1952年。B是1953年。C是1958年。【点评】本题考查的文化大革命的知识。11、【答案】C【考点】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四大的相关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答案是C,1956年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四大的相关知识。12、【答案】D【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公有制。故此题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点。13、【答案】C【考点】改革开放【解析】【分析】陈开枝的话中“一个退役的老船长”是指当时已经退休的邓小平,“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他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答案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14、【答案】C【考点】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符合题意;中共十二大召开的时间是1982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15、【答案】D【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知识点,应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解答本题应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依据题干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知识点。16、【答案】A【考点】民族团结【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以汉族为主,拥有56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A项符合题意;B项是我国在1953年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得到准则,不符合题意;C项是我国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出的战略政策,不符合题意;D项是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所给信息:“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不难判断是民族区域自治。17、【答案】B【考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因为鸦片战争,香港被英国占领。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为了保证香港繁荣稳定和人民的生活习惯。国家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香港回归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正因为这一政策,香港社会稳定,经济向前发展,更有活力。故此题选择B。【点评】此题考查的一国两制政策的相关史实。18、【答案】C【考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①项的时间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的“三不”政策;②项的时间是在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③项的时间是在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④项的时间是1993年。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19、【答案】C【考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大陆将《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使该实现历史性合璧只能说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至于B、D两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20、【答案】A【考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解决台湾问题大政方针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台湾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二、<b>综合题</b>21、【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武汉长江大桥;1956;安徽凤阳小岗村。(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党的领导等。【考点】新中国成立,工业化起步,民族团结,香港和澳门回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分析】(1)依据对联一所给信息:“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是我国刚解放的时候的一副对联,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2)第一问依据对联二,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1957年10月,大桥正式通车,它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对联三出现的原因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阜阳县的小岗村在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召开了秘密会议,小岗生产队在全国农村率先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走上富裕路。(3)第一问依据对联四,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第二问依据对联五,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等都是新中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3)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22、【答案】(1)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国有企业;③深圳;④厦门;⑤海南(3)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2)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据此可填: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国有企业;③深圳;④厦门;⑤海南。(3)依据图1和图2,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后来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