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二)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

的琉J离,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个(pT/qI)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沏/砌)雕栏,祭坛四周的

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

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与(gen/geng)古不变的路途

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圮(pi)沏亘(gen)B.圮(pi)砌亘(gen)

C.圮(qi)沏亘(geng)D.圮(qT)砌亘(ge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茂盛魂飞魄散弥漫B.兴盛魂飞魄散充斥

C.茂盛失魂落魄弥漫D.兴盛失魂落魄充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确实需要反思快与慢、多与少、好与坏、长与短的辩证关系。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资源、环境、人心都受到损坏,()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思维、新理念和新载体作支撑。里

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改变了从集体经营到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

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这样一来,“粮囤子”“菜篮子”“果盘子”就可以统揽起来了,土地集

中、生产集约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大大凸显。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后的路怎么走?②当下日子怎么过?③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②③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

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转型。

B.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集体经营到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

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转型。

C.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

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

D.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改变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

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

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氐谶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

B.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拟人)

D.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对比)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无硬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谥号。

B.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假此科敛丁口T:成年男子。

D.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如会同,附章甫B.云青青兮欲两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朝济而夕设版焉

8.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一一用小的换下大的,他们怎么懂大王的做法呢?

B.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一江河湖海不挑选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一一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一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9.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环,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酒流。

A.首联今昔对照,虚实交错,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下文描写酝酿气氛。

B.颔联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可以想见诗人胸襟之博大。

C.后四句诗人转向写自己孤舟老病、颠簸困顿的处境,充满了自哀自怜的情感。

D.本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感情真挚动人,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夜缝内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熟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膏,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无硬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行李之往来行李:外交使者。

D.若不阚秦阙:侵损、削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夜缱地出

A.蟹六跪顶二螯B.赂秦加力亏

C.顺流顾东也D.简能加任之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烛之武见秦穆公,不在白天,不走城门,而是“夜缱面出”,进一步说明了情势之危急。

B.烛之武先向秦穆公示弱,表示秦晋围郑,郑国亡国在所难免,试图以此博得秦穆公赏识。

C.烛之武认为对于秦国而言,亡郑有害无益,存郑有益无害,这是促使秦穆公退兵的主因。

D.这个语段充分显示了烛之武善于辞令的一面,他思路清晰,逆辑合理,用语也颇有分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如今,我们的表达中充满了"梗"。“yyds”“绝绝子”“栓Q”玩得不亦乐乎。

一句“笑死”终结尴尬,一张“狗头”无声胜有声,一个“害”表示无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审

美疲劳,表达上变得焦虑。

诚然,粳也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它们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实际,为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水。比如

“网红”“脑洞”“脑补”等网络流行词就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特有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同

时,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使用起来亲切可感。

但更应看到,过度玩梗或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接一个的梗让我们变得笨口拙舌,

出现“文字失语症”。网梗用多了,我们会不自觉地被其所搭建的''信息茧房”环绕。满脑子网络流行语、表

情包、拼音缩写,在真正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时,想说却不知如何说,陷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的窘境。

这实际上就是表达能力的退化。置身不同场景,面对不同对象,如果只有一概而论、大差不差的表达,极

易造成词不达意。比如,草莓好吃是“yyds",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会被掩盖,我们

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就会被消弭。

某些梗还是语言在“通胀”中“贬值”的表现,看似可以指代一切,其实什么也指代不了。被“梗”住的

表达多是网民情感宣泄的出口,代表什么意义其实没那么重要。一旦新鲜感过了,情绪阈值被拉满,更令人亢

奋的新词就会诞生。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语言的枯萎。比如,有人戏谑,面对黄昏水波和夕阳西下的美

景,满肚子搜罗不出一句能直抵心灵的赘美,最终以“绝绝子”草草收场,千古名句“落霞与孤莺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早已被抛诸脑后。

通“话”膨胀伴随过度玩梗而出现,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交流壁垒。比如,emoji的“微笑”表情在父母

辈看来代表高兴友善,而年轻人往往用来表示“皮笑肉不笑”“冷笑”,这就会产生信息传输失真和交流障碍。

过度玩梗就像在吸食新型大脑“毒品”,使我们逐渐丧失思考力。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大脑将观

点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经过讨论交流,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习惯使用网梗,一定程度上会侵蚀语言组织能力,

消磨遣词造句、深度思考的耐心。脱口而出的语言,省却了大脑编码处理的过程,就会变得空洞粗杨,使我们

一步步沦为“失语者

(节选自之江轩《被“梗”住的表达》)

13.下列对文中“梗”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梗”活跃于时下表达中,给人带来表达的乐趣,也给人造成了表达的焦虑。

B.“梗”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可以说没有“梗”就没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C.“梗”的使用会让人们出现“文字失语症”,不自觉地被“信息茧房”包围。

D.“梗”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彰显了现代年轻人张扬的个性和跳跃的思维。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草莓好吃是“yyds”,东坡肉好吃也是“yyds”,这暴露了表达能力的退化。

B.用“绝绝子”来赞美丰富的美景,这正是语言在“通胀”中“贬值”的表现。

C.通“话”膨胀会导致过度玩梗的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形成交流的壁垒。

D.语言和思维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习惯使用网梗,会影响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15.下列表述下能体现费孝通所谓“乡土本色”的一项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安土重迁,叶落归根。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4分。任选4题,如全选,则取前4题评分)

(1)谢公宿处今尚在,o(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匪女之为美,。(《诗经•静女》)

(3)守着窗儿,.(李清照《声声慢》)

(4)欲流之远者,。(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11分)

17.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关人物姓名。(2分)

(宝玉)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宝玉所见“四句言词”,实际上就是和的判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

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

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

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节选自鲁迅《祝福》)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

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

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节选自曹禺《雷雨》)

18.甲乙选文画线的文字,各表现了人物的某种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句,模拟相关人物的口吻,写一句内心独

白,以凸显语境中的人物心理。(3分)

(1)“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2)(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19.简析甲乙选文人物对话的作用(6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中国作家史铁生说,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而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却认为,寻求他人理解,

无异于出卖自我。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二)参考答案

1.B

2.C(“茂盛”多用于植物等,“兴盛”多用于事业等;“魂飞魄散”强调恐惧,“失魂落魄”强调心神不定;“充

斥”是贬义词)

3.C(由现在到未来)

4.A(①搭配不当,“改变……转型”;②语序不当,根据下文“土地集中、生产集约”等信息,可知“从集

体经营到单独经营”说反了;③成分残缺,“实现……”后面应该加一个宾语中心语)

5.D(应为对偶)

6.A(应为年号)

7.D(ABC名作动,D名作状)

8.B(择,舍弃)

9.C(“充满了自哀自怜的情感”错误,诗人心系民生之苦)

10.A(应为“己经”)

11.C(C项和例句均为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因果,因而;D连词,表承接)

12.B(“试图以此博得秦穆公赏识”错误,原文只是表明秦晋与郑实力相差悬殊,郑国必败无疑的事实)

13.A(B"没有'梗',就没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错误,夸大梗的作用;C“'梗’的使用”应为“过度使

用”;D“现代年轻人”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