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提问】1.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构成?2.试从形成(地质作用)、特征、常见岩石等方面判断三大类岩石。3.在下图岩石物质循环图中判断A、B、C代表的岩石类型和a、b、c代表的地质作用。4.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5.板块范围、边界类型,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内容标准核心素养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认识不用地区内力作用及形成地貌的差异。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内力作用的原理解释有关地貌的形成。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和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素养目标】1.说出地质作用的类型、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的影响。(优化P104P112)2.说出背斜、向斜、断层的特点、判读方法、形成的地貌。(优化P108)3.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优化P109)4.掌握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优化P110)夯实基础概念辨析:地形、地形区、地貌、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形:即地表形态是对一个地区地表高低起伏的描述。这是一个总的概念,可涵盖与地表形态有关的所有概念。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简单的说就是某种地形类型和该地区区域位置的结合。如内蒙古高原,从地形类型来说是高原,从区域位置来说是内蒙古地区。地貌侧重于从形成原因的角度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表高低起伏是如何形成的,如岩溶地貌、河流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有褶皱和断层。构造地貌:由褶皱、断层、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常见的构造地貌中,山地类型有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谷地类型有背斜谷、向斜谷、断陷谷地等。分类能量来源(分类依据)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使地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低地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使地表趋于平坦,削高填低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地点往往由一种作用主导内力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形成和变化的作用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考点一:地质构造考向一:地质构造的判读(根据地质构造的特征与地理意义判读)精讲点拨

方法技巧:

“两看”法判断断层一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现象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断开前的情况上盘下盘根据断层上下盘沿断层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1)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2)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3)平移断层: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考向二: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素养能力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破题思路]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____构造;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____;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____岩,不是变质岩。阶地向斜沉积【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法】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误。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确。√2.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由背斜形成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解析: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误。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误。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误。故选A。【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法】(2023·天津河北区二模)断层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大类。图甲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乙为美国西海岸被湖泊占据的圣安地列斯断层。读图,完成3~4题。3.图甲中(

)A.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①④B.⑤可能是玄武岩C.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前D.T1、T2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④①,A错误;⑤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可能是变质岩,B错误;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后,C错误;T1、T2位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D正确。√√4.圣安地列斯断层(

)A.类似于图甲中c断层B.其西侧为断块山C.湖泊可能有泉水出露补给D.标志着美洲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向北运动解析:由材料可知,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美国西海岸,承压水沿断层裂隙上涌形成泉水,成为湖泊水的补给来源,C正确。知识拓展:潜水与承压水的比较方法技巧:

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特征应用数值判断地势的分布和河流的流向:

地势高潜水位高,地势低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疏密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潜水位线稀疏——流速慢。走向和弯曲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闭合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过度开采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3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即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图(1)中河流的流向是

;补给关系是:

补给

;图(2)中河流的流向是

;补给关系是:

补给

;图(3)中河流的流向是

;补给关系是:

补给

;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背斜——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石油密度小,且背斜顶部密闭性好,可防止油气挥发,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顺岩层在向斜槽部汇集,故向斜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结构稳定,不易储水(1)找油:(2)找水:(4)水库工程方面:(3)隧道工程方面:一般选址在背斜,过断层应采取加固措施隧道隧道背斜天然拱形,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比较牢固,不易塌方,施工难度小;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动,隧道没有渗水的困扰,不易积水。断层处不适合。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水的渗漏和诱发地震或断层活动等。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考点二:地质剖面图(地质作用及先后顺序)的判读(★★★)精讲点拨[方法技巧]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判读技巧:(1)岩石类型及新老关系(2)判断地质构造类型(3)判断地质作用及先后:褶皱、断层存在说明地壳运动;岩层部分缺失说明经历了侵蚀,也可能伴随上升运动;有沉积岩说明经历沉积作用切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下降运动。原则:被断层断掉的先于断层形成;被岩浆侵入的先于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被侵蚀的先于侵蚀作用形成。如上图中,发生了沉积作用、褶皱、断层和岩浆侵入活动。图中的岩层形成于沉积作用,且所有岩层均发生弯曲褶皱,故先有沉积作用;而后,岩层发生弯曲褶皱(褶皱处既被切断又被侵入),岩脉侵入断层,故先形成断层,再发生岩浆侵入。该图反映的地质作用类型发生先后顺序为沉积作用—褶皱—断层—岩浆侵入。(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2021·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1)~(2)题。√(1)该溪流(

)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自北向南内力早于晚于接近接近背斜(2)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C.③

D.④√[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向斜背斜四背斜向斜(2020·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读图可知,①河谷下半部有石灰岩分布,溶蚀作用下易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A正确。√√2.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解析:图示断层被花岗岩切断,说明断层在花岗岩之前形成,而且花岗岩连续完整,没有出现断裂,说明花岗岩形成后断层没有活动,A、B错误;断层上面还覆盖有砂砾岩和砂岩,且断层带上没有发育成明显的河谷,说明断层对现代河谷下切影响较小,C错误;砂砾岩、砂岩和断层之间发育了侵蚀面,说明断层形成时间比侵蚀面早,D正确。(2023·杭州高三专练)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

)A.甲为背斜山

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C.丙为火山岛

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解析:甲为向斜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海沟,D正确。故选D。√4.图中①岩石(

)A.经冷却凝固形成

B.为沉积岩C.由变质作用形成

D.有气孔解析:据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是液态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故选A。(2020年•新课标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D②④都是沉积岩(物),下部沉积形成时间更早,所以④形成时间比②早。时间轴早晚④②④岩层发生断裂,②层没有断裂,说明①断层形成于④之后,②层之前。时间轴早④②晚①玄武岩③是岩浆喷出冷却形成,岩浆侵入了②④。说明岩浆③上侵晚于②④时间轴早④②晚①③典例剖析:图1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C解析:1.砂砾石层下部岩层弯曲形成褶皱,将岩层还原后(虚线),可以看出背斜和向斜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外力侵蚀。

2.整个区域因外力侵蚀导致海拔下降,在某一时期,三个区域海拔大致相同,形成“平坦而广阔的面”。整个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

3.如果地壳持续抬升,必然导致高度不同、岩性不同的各地侵蚀速度发生差异,地表会变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平坦的面。对点演练二:混杂岩是指由成分、时代、来源不同的岩块混杂堆积在一起的地质体,它通常由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4.台湾山脉东部的混杂岩形成的地质背景是A.俯冲和碰撞B.抬升和张裂C.风化和侵蚀D.沉积和固结成岩5.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A.冷却凝固—挤压断裂—变质作用—风化侵蚀B.沉积固结—冷却凝固—变质作用—挤压断裂C.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冷却凝固—挤压断裂D.沉积固结—变质作用—挤压断裂—风化侵蚀混杂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地层)体。它是受板块构造作用而变形并能在地质图上填绘出的特殊岩石体,又称混杂堆积。

由外来岩块、原地岩块、基质三部分组成。外来岩块主要来自俯冲板块上的放射虫硅质岩、枕状熔岩和归属于洋壳和地幔物质的基性、超基性岩碎块,有时还有海沟内壁上的蓝片岩。基质一般是相对塑性的泥、砂质岩石。(导学案P14、5)对点演练一:

(导学案)下图为某地层剖面景观照片,M为甲乙岩层顶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图中甲、乙岩层形态差异的原因是A.岩层垂直断裂

B.岩层水平挤压C.岩浆侵入变形

D.外力侵蚀差异2.界面M两侧岩层差异反映的地质含义是A.构造运动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沉积物变化3.图中地层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地面沉降-沉积作用-地而抬升-水平挤压B.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面抬升-水平挤压C.水平挤压-侵蚀作用-地面沉降-沉积作用D.地面拾升-沉积作用-地面沉降-侵蚀作用1.B

据图可知,图中甲、乙两处的岩层没有发生垂直断裂,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处为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甲处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乙处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影响图中甲、乙岩层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水平挤压,故B选项正确;图中未出现岩浆侵入,故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