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课件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课件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课件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课件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课件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历史【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明考向命题统计——知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世纪70年代国有化措施加剧经济恶化。

(2019·全国Ⅲ卷,35)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9·全国Ⅰ卷,41)3.美国减少国家干预经济。(2017·全国Ⅲ卷,3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03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04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05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06企业经营:“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01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2.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3.领先国家美国4.新能源核能、太阳能等5.时代特征“信息时代”6.成就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7.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4)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人造卫星日本磁悬浮列车

美国航天飞机克隆羊多利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8.影响(1)对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阶级构成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农民人数减少,技术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人数急剧扩大。(2)改变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自主、创新、效率、竞争)(3)对世界格局: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同时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4)环境恶化、阶级矛盾加剧、人口过快增长等。阅读材料: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表时间科学发明到它在工业上的应用(年)从应用到产品投入市场(年)合计(年)1886—1919年307371920~1944年168241945~1964年9514这一表格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A.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B.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C.使科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D.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A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判断是否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程度,而不是国有经济在全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经济2.背景(1)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及二战的影响。(2)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3.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4.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5.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

他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保证充分的就业;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背景:自由放任政策无法摆脱经济危机;内容:放弃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主张:实现充分就业;【易错提示】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这是不符合史实的。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而凯恩斯主义提出于1936年。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运用:二战结束-60年代末;A、杜、艾政府的政策B、肯、约政府的政策繁荣赤字国债膨胀意义: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局限性: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杜鲁门(1945-1953)艾森豪威尔(1953-1961)——注重解决就业问题,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1961-1963)约翰逊(1963-1969)——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作为经常性政策“新边疆”“伟大社会”(2013·课标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C50年代初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0·海南高考,18)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C6.影响(1)积极性: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①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②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2)局限性: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过度干预又容易引发新的经济问题。①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A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2017·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A【新教材链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7.“滞胀”危机国家时间年均增长率失业率消费品上涨率美国1963—731.9%4.5%3.6%1974—79-0.1%6.7%8.6%英国1963—733.0%3.0%5.3%1974—790.8%5.3%15.7%西德1963—734.6%0.8%3.6%1974—792.9%3.2%4.7%70年代初,欧美各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持续上涨)。出现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重要原因)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导致生产下降;

(直接原因)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石油危机;滞胀危机的影响:造成欧美各国经济衰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实力,致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特(74-77)尼克松(69-74)卡特(77-81)——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的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失灵8.再次调整经济政策(1)出现新经济理论(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2)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出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削减福利规模等;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就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运用】里根政府削减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加大国防开支通货膨胀生产停滞经济回升、持续增长、膨胀与失业缓解高赤字、国债、利率、逆差【知识延伸】“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则以供给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共同点: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时间代表政府经济理论依据经济政策实践结果主要问题5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杜、艾政府尼、福、卡政府里根政府

克林顿政府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反凯恩斯)充分就业紧缩财政赤字财政削减…紧缩…减税…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繁荣一时见效1982经济复苏持续增长80年代末再次衰退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财政赤字高额国债通货膨胀“滞胀”“四高”并存“两极分化”60年代肯、约政府赤字财政平衡…消灭…偿还……9.发展历程(1)开始出现: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进一步发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3)滞胀: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4)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的演变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重商主义)16—18世纪中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自由主义)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20年代末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初混合经济政策(混合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10.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凯恩斯主义(二战后):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经济发展模式。货币主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0.战后的西欧和日本(2)法国计划指导性经济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措施①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②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全面指导和调整社会经济结果①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0.战后的西欧和日本(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特征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内容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③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结果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0.战后的西欧和日本(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特征政府对经济干预远大于市场调节结果①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二、经济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20.1·浙江高考·23)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日本学者注意到这种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的是发展经济”。这种观点表明战后的日本()①政府积极推行微观调控政策②形成独具一格的市场经济模式③掀起了大规模的国有化浪潮④政府拥有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决策权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B三、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1.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3.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4.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国家干预下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三、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5.特点(1)资金来源多元化:个人、企业和国家三部分组成。(2)福利种类繁多:医疗、失业、工伤和养老等。(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各国发展不平衡,英国、瑞典、丹麦、德国等国家发展水平较高。(5)发展程度较高,已由单纯的政府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6.历程(1)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兴起;(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3)1973年经济危机后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4)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三、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7.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1)挫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福利开支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经济增长速度慢,贫困人数增加,引起社会动荡。8.评价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消极性: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家国情怀】福利制度是公平、正义的体现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福利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可以为我国福利制度改革提供经验教训。【查错补短】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付出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问题探究】福利制度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按资分配”吗?提示:否。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自1884年,巴涅特在英国创建第一个社区睦邻馆起,到1922年已发展至60多间。睦邻运动主要开展济贫活动、社会问题研究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影响力逐渐减弱。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福利国家的建立 B.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C.世界和平的实现 D.美苏冷战对峙的冲击解析:根据材料“睦邻运动主要开展济贫活动、社会问题研究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影响力逐渐减弱。”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之一是福利国家的建立,国家更多地承担了社会保障的职能,所以社区睦邻运动影响力逐渐减弱,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排除B项;世界和平的实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美苏冷战对峙,排除D项。故选A项。A四、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第一产业5.222313.1第二产业24.938384046.2第三产业69.960605740.71.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

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产值与就业人数迅速上升。3.作用(1)以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提高了经济竞争力。(2)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四、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A(2016·海南高考·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

1950年1970年

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2017·江苏高考·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工业(%)服务业(%)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低收入322428274049中等收收入3233276471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D五、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农耕时代工业时代新经济(知识)时代基础资源土地能源知识技术先导精耕细

作技术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可持续

发展否否是“新经济”新在哪里?五、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1.概念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2.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3.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4.实质

信息化与全球化5.内容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三个创新”。五、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6.特征经济知识化;经济网络化;经济全球化7.影响: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企业效益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C

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美国经济学家乐观的认为,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彻底克服通货膨胀,保持美国坚挺地位B.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为零C.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出现新经济增长点D.缩小贫富差距,避免财政赤字B从1990——1996年,美国信息业的销售额增长达到8600亿美元。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取代了三大汽车公司当年的地位。1996年,美国出口计算机系统设计、商用软件和程序编制等高科技服务就达48亿美元。据此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A.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B.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C.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D.放弃传统经济产业,加大新技术投资六、企业经营:“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2.实质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是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3.作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人民资本主义”六、企业经营:“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经营者革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经营者革命”即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经营者革命”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间阶层新中间阶层是难以准确定位的社会阶层,主要指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新中间阶层已经成为战后发达国家中人口比例最大的社会阶层。

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体国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英国首相艾德礼《工党的展望》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人教历史必修二归纳总结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表现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生产关系(1)凯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