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建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出师表》。遂行,屯于沔阳。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有删改)材料二:三月,蜀丞相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临发,上《出师表》。遂行,屯于沔北阳平石马。帝闻诸葛亮在汉中,欲大发兵就攻之,以问散骑常侍孙资,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桡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及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帝乃止。(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照。(3分)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A险B威C足以震摄D强寇E镇静F疆场G将士H虎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率诸军北驻汉中”中“北“的用法,和《赤壁赋》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中“东”的用法不一样。

B.“总统”现在的含义是指共和制国家最高行政元首的名称,属于名词;材料一中“总统”属于动词,含义与之完全不同。

C.材料二中的“江湖”泛指江河湖泊,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中“江湖”含义完全相同。

D.“中国”现在的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古义一般指中原地区,材料二中“中国日盛”中的“中国”即此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后方,增加军备,富国强兵,为北伐做了充足的准备。

B.诸葛亮率军攻打祁山时,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伏笔。

C.孙资以魏武帝曹操阳平之役中身陷险境为例,说明南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D.孙资认为最好的策略是据险固守,静待吴蜀耗尽国力,困乏不足,不攻自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8分)(1)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2)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1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诸葛亮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3分)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也。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之弥贼之。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坏军陷阵,三军弗敢当。(节选自《说苑·立节》)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ABCDEFG斗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节,文中指节操,原指竹节,因竹节分段有一定的规律,故引申为节操。“然后目夷归也”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C.“坐而假寝”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假”字含义不同。D.“独不与焉”与“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作者认为对于读书人而言,勇敢果断行事与讲求道义立节行事,二者是同样重要、不可偏废的。中国的“义”“义”因素。上朝时间还早的时候,赵宣子就把朝服穿好了。之弥感动于赵宣子将朝时的恭敬态度,又不愿失信于晋灵公,最终自杀,令人钦佩。齐庄公将攻打莒国,设立享受五乘爵禄的侍卫队伍,以鼓舞士气,杞梁、华舟在母亲用义和名的劝导下,作战英勇,不计得失。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之弥贼之。对齐庄公要与杞梁、华舟“同齐国”的说法,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请说明原因。(3分)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①、反坫②,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③,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①三归:齐桓公馈赏的三处家产。②反坫(diàn):周代诸侯宴会时,在正堂两旁设有放空酒杯的土筑平台叫坫,诸侯互相敬酒后,将酒杯反置在坫上。③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驩兜(人名)、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鲧(人名)为尧时的四凶。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贤者不悲A其身之死B而忧C其国D之衰E故F必复有贤者G而H后可以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动词,在文中的意思为“除去,去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退”的用法不同。B.兆,预示、显现,与《〈老子〉四章》中“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的“兆”词义相同。C.以,连词,可译为“来、用来”,与《五石之瓠》中“剖之以为瓢”的“以”用法不同。D.五伯,春秋时的五个霸主,其中齐晋两国国君才能相当,而晋国为诸侯盟主时间更长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推行政令时注重顺应民心,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因此百姓很拥护他。B.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苏洵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他更强调管仲的过错,可谓语出新奇。C.齐桓公问相时,管仲明确指出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的缺点,但也肯定三人的才干,所以齐桓公任用了这三个人。D.晋文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灵公虽然很暴虐,但是诸侯不敢背叛,主要是因为朝中还有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2)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14.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不同点。(3分)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3月考卷)(河北专用)材料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屈原列传》)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节选自《离骚》)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每一[A]令出[B]平伐[C]其功[D]曰[E]以为[F]‘非我[G]莫能[H]为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之,代词,文中指代屈原,“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的“之”也作代词用,两者用法相同。B.疾,是“痛心”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词义不相同。C.灵修,表示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文中指楚怀王。D.流亡,文中指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离骚”的意思是“遭遇忧愁”,这正是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B.屈原的作品语言简练,语意含蓄,善于用平常的词语表现宏大的意旨,用浅近的事例表现深远的意义。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D.屈原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4.作者认为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依据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理由。(3分)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材料一: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从古言韩信善用兵,书中不见信所以善者。予以谓信说高帝,还用三秦,据天下根本,见其断;虏魏豹,斩龙且,见其智;拔赵破楚,见其应变;西向师亡虏,见其有大志。此其过人者,惜乎《汉书》脱略,漫见于此。(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材料二:羌寇武都。迁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过三十里。’而今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既到郡[注],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郡,指武都郡。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虏见吾灶A日增B必谓C郡兵来迎D众E多F行速G必惮H追我。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根本,指根基,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根本”词义相同。B.亡,指放走,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亡”词义不同。C.发无不中,指箭射出没有射不中的,与成语“箭无虚发”的本义是一样的。D.贸易,此处指变易、更换,与现在所说的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的“贸易”意思不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和韩信对阵的陈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韩信相信自己的才能比陈余高,因此才敢于设计让敌军上当,最终战胜赵国。B.从韩信在作战过程中的多次决策看,他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但《汉书》却没有记载韩信用兵的事迹,沈括认为《汉书》记载史事太随意。C.虞诩临危受命担任武都太守,但他并未钻入羌人布置的圈套里,反而虚虚实实,让羌人处处受制,使羌人不敢贸然对虞诩的军队采取行动。D.虞诩率军到达武都,但是虞诩军队的兵力和羌人士兵的兵力相差悬殊。他先是以小箭麻痹敌人,又在士兵数量上让敌人产生错觉,最后设伏拦截,大败羌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4分)(2)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4分)答案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月考试卷10.BEG

【试题分析】句意:但以我军现有的兵力,分派重要将领据守各险关要隘,威力即足以使强敌震恐,使我国边境安然无事,将士可以养精蓄锐。“据”的宾语为“要险”,中间不能断开,动宾之间不能断开,在B处断开;“震慑”的主语为“威”,宾语为“强寇”,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宾语“寇”后面,即在E处断开;“镇静”的宾语为“疆场”,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宾语“场”后面,即在G处断开;“将士虎睡”是主谓句,中间不应断开。11.C

【试题分析】​​​​​​​A选项正确。向北,名词作状语/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句意:诸葛亮统率各军北上屯集汉中。/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的时候。B选项正确。“所总统如前”中“总统”意思是动词,总管。句意:仍如以前一样总管全国军政。C选项“含义完全相同”错误。含义不同。泛指江河湖泊/远离朝廷的僻远的地方。句意:吴匪流窜于江河大湖之上。/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D选项正确。“中国日盛”中的“中国”指中原地区,这里指的是魏国;句意:我国国力强。12.B

【试题分析】B选项“诸葛亮率军攻打祁山时,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错误。由原文“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可知,“不能训章明法”是马谡在失街亭之后,诸葛亮请罪时的说辞。

13.(1)诸葛亮迁移西县一于多户百姓,回到汉中,斩杀马谡来向大家谢罪。

​(2)全国动荡不安,耗费巨大,这的确是陛下所应该深思的。​​​​​​​得分点:(1)“拔”,迁移;“戮”,斩杀;“谢”,谢罪。(2)“费力”,耗费;“诚”,的确;“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判断句,这的确是陛下所应该深思的。14.(1)马谡违背军令失街亭,诸葛亮用人无方;(2)孙资深谋远虑(策略正确),魏主善于纳谏。【试题分析】由原文“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可知,诸葛亮派遣马谡督率各军前行,与张郃大战于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进军布阵失策,被张郃大败。所以,北伐失败,是因为马谡违背军令失街亭,诸葛亮用人无方。由原文“帝闻诸葛亮在汉中,欲大发兵就攻之,以问散骑常侍孙资”“帝乃止”可知,明帝得到诸葛亮抵达汉中的报告,准备大举出兵向诸葛亮发起进攻,他就这件事询问散骑常侍孙资,并最终听取了孙资正确的建议。所以,北伐失败是因为孙资深谋远虑(策略正确),魏主善于纳谏。参考译文:材料一: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到秋天南方叛乱被彻底平定。军需费用都由这些新平定的地方承担,国家由此而富强起来,于是诸葛亮整顿训练全蜀军队,等待时机出兵伐魏。建兴五年,诸葛亮统率各军北上屯集汉中,临行之前,他上奏《出师表》。于是,诸葛亮率军启程,前至沔阳扎营。建兴六年春,诸葛亮扬言要从斜谷道攻取眉县,并派遣赵云、邓芝率军为疑兵,占据箕谷虚张声势,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兵前来抗击。诸葛亮亲自统率各军前攻祁山,军容整齐,赏惩肃严,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蜀,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震动惊惧。魏明帝御驾西进坐镇长安,命令张郃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谡督率各军前行,与张郃大战于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进军布阵失策,被张郃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退军汉中,处死马谡,向全军承认错误。并向后主上奏说:“臣下以浅薄的才能,担当了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领受君令和所赐锦旗斧钺以激励三军,却未能按照规章、严明军纪,面临大事而犹豫决策,以致发生了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箕谷发兵失于处事不谨慎,其责任都由于为臣用人不当。臣下既无知人之明,考虑问题又多有糊涂之处,依据《春秋》军事失利先罚主帅的典则,此次战争失误的主要责任在臣。自请降职三级,以罚过错。”于是后主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仍如以前一样总管全国军政。材料二:三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向北挺进,驻军汉中,以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留下处理丞相府的各项政务。出发前,诸葛亮上奏《出师表》。于是率军出发,驻屯在沔水北岸的阳平石马。明帝得到诸葛亮抵达汉中的报告,准备大举出兵向诸葛亮发起进攻,他就这件事询问散骑常侍孙资,孙资说:“以前武皇帝攻打南郑,征讨张鲁,在阳平之战中,身临险境,而后才勉强取胜,后来又亲自率兵救出夏侯渊的军队。他曾多次说‘南郑真像天上的监狱,中间的斜谷道简直是五百里石穴’,由于那里的地形险恶,他庆幸救夏候渊的军队脱离险境,才说了上面的话。再者,武皇帝用兵如神,深知蜀贼栖息在崇山峻岭之间,吴匪流窜于江河大湖之上,因而加以容忍,暂时避开,不强迫将士们死打硬拼,不争一朝一夕的气忿,这就是所谓有可胜的机会便战,无取胜的把握便退的战略。如果现在进兵南郑讨伐诸葛亮,不但道路艰险,还要调集精兵,转运物资,再加上镇守南方的荆、徐、扬、豫四州,防止吴的水上进犯,共需兵力十五六万人,这样,就还需要征发更多的兵役,调集更多的物资,全国都会因此骚动起来,耗费巨大,这的确需要陛下深思。防守和进攻相比,仅需二分之一的力量。但以我军现有的兵力,分派重要将领据守各险关要隘,威力即足以使强敌震恐,使我国边境安然无事,将士可以养精蓄锐,百姓也不受劳役之苦。数年之后,我国国力强,吴、蜀二敌必然自己疲惫下去。”明帝就停止了攻击计划。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月考试卷10.(3分)BC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深入敌阵多杀敌人,是我们的职责,齐国要得到什么利益不是我们所知道的。”于是又上前战斗。“……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在“者”“也”后断开,选BC;“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主谓宾结构句式,“也”句尾表示判断的语气,选F;故选BCF。11.(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汇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不以树立名节实行道义。B.错误。回归;/称赞,赞许。句意:然后目夷也回国了。/一旦人这样做了,那么天下人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C.正确。假的;/借助。句意:坐在那里打盹。/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正确。参与;/赞同。句意:但只有杞梁、华舟不在其中。/我赞成曾点的观点。故选B。12.(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目夷、兹父出于兄弟之情推辞太子之位,均是基于‘义’因素”错误。目夷出于兄弟之情推辞太子之位,是“义”的表现;兹父推辞太子之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他的“义”主要体现在不肯“绝迹于卫”,不肯“背母”。故选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使”,派遣;“是”,这;“以”,因为,由于。(一点1分,句意1分)(2)“骤”,屡次;“谏”,进言规劝;“患”,憎恶;“贼”,杀害。(一点1分,句意1分)14.(3分)态度:拒绝。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是少吾勇也;……是污吾行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可知,二人的态度是拒绝。由原文“君为五乘之宾,而舟、梁不与焉,是少吾勇也;临敌涉难,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可知,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参考译文:有勇气而且在行动上果断的读书人,不以树立名节实行道义,却以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难道不可哀痛吗?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宋桓公还有个后妻所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喜爱他。兹父因为父亲宠爱目夷,就向宋桓公请求说:“请让目夷立为嗣君,我做他的国相来辅助他。”桓公问:“为什么呢?”兹父回答说:“我的舅家在卫国,很疼爱我,如果最终立我为嗣,就不能前往,不能再去卫国,这是背弃了母亲。况且我知道自己才能也不足以居于目夷之上。”桓公便同意了他。桓公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嗣君,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于是他就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过了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之弥早晨前往,看见赵宣子寝室的门打开了,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便坐在那里打盹。之弥退出来,叹息说:“不忘谦恭礼敬,是百姓的主心骨。杀害百姓的主心骨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是不守信用,有其中一条,还不如死了吧。”于是,他就头撞槐树而死。齐庄公将要攻打莒国,建立了享受五乘爵禄的侍卫队伍,但只有杞梁、华舟不在其中,因此他们回家后都不想吃饭。杞梁的母亲说:“你们活着如不行道义,死了也没有名声,即使成为享受五乘的侍从,谁不嘲笑你们?你们活着能履行道义,死后又有名声,就是那享受五乘爵禄的侍从,也全在你们之下。”于是催促他们吃饭后动身。杞梁、华舟同一战车,做齐庄公的侍从一起到了莒国。莒人迎击齐军,杞梁、华舟下车搏斗,俘获甲士三百人。齐庄公制止他俩说:“你们住手吧,我与你们共同统治齐国。”杞梁、华舟说:“君王设置赏车五乘的侍卫队,但我俩不在其中,这是小看我们的勇气,面临敌人,身处危难,又用利益来制止我们,这是玷污我们的行为。深入敌阵多杀敌人,是我们的职责,齐国要得到什么利益不是我们所知道的。”于是又上前战斗,毁坏敌军营垒,冲锋陷阵,三军没人能够抵当的。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月考试卷10.BEG(“其身之死”中有“之”字,故“其身之死”不能单独成句,且和后面“而忧”不能组合成句,故必须与前面组合成句,故应断在B处。“其国之衰”与“其身之死”结构相同,故应断在E处。“故”字后面不能断开,“而后”又是常用词,故应断在G处。)(每处1分,共3分。多涂不给分)11.D(“齐晋两国国君才能相当”错,从材料中“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可知,齐桓公的才能比晋文公高)12.C(管仲不曾肯定三人的才干,由材料中“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可知,齐桓公任用这三个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能满足自己的声色之欲。)13.(1)他们本来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关键内容:“乱”,祸乱;“顾”,但是、只不过;“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判断句;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所以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的时候,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关键内容:“宜”,应该;“因”,趁着;“举”,推荐;“自代”,代替自己;句意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14.①司马迁肯定了管仲的贡献(从其对管仲富国强国政策的记述可推知)。②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答出一点给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懂得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它。管仲富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拥有齐桓公馈赏的三处家产和诸侯宴饮时反置酒杯的站,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他诸侯国强大。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却不勉励他成就王业,而只称霸主吗?古语说“因为顺从君主的美德,纠正君主的过错,所以君主和臣子能够和睦相处”。难道这是在说管仲吗?材料二:管仲辅佐齐桓公,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直到管仲去世,齐国国富民强,诸侯不敢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内乱中去世,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一定会有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他们本来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齐桓公是什么人呢?不过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心里认为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罢了。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很多年了,也该了解齐桓公的为人吧?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所以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的时候,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晋文公的才能,比不过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而晋灵公(晋文公之子)暴虐,不如齐孝公待人宽容仁厚。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了晋文公留下的威势,仍然能够成为诸侯的盟主(称霸)一百多年。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去呢?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3月考卷)(河北专用)【答案】10.BDE11.D12.D13.(1)阐明广大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透彻明白。(2)违背准绳而追随邪佞,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14.①志趣高洁;②行为端正;③洁身自好。【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第一个分句,“每一令出”是完整的主谓句,“每一令”做主语,“出”作谓语,所以第一处断在“B”处;第二个分句,“平伐其功”句式结构完整,“平”为主语,“伐”为谓语,“其功”为宾语,所以第二处断在“D”处;第三个分句,“曰”在句中的意思是“说”,其后为“曰”的具体内容,应在“曰”后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E”处。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怀王很信任他。/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B.正确。“声非加疾也”的“疾”解释为“劲疾,声音洪亮”。句意: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声音并没有加大。C.正确。D.“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错误,文中指“随水消逝”。句意: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逝。/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说法错误,“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是被贬黜的原因,应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明”,阐明;“广崇”,广大崇高;“靡”,没有;“有以”,有……办法。(2)“绳墨”,准绳,准则;“周容”,迎合讨好;“度”,法度。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原文“其志洁”可知,作者认为屈原志趣高洁;依据原文“其行廉”可知,作者认为屈原行为端正;依据原文“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可知,作者认为屈原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参考译文:材料一: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推赞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材料二: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