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课件_第1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2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3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4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財政政策

【資料引證】近幾年來,我國政府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即不斷擴大財政支出,調整收入分配,使財政政策在啟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措施有:1998年下半年增發1000億元國債,專項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並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2700億元國債,用於補充國有商業銀行的註冊資本金;1999年在年初預算安排發行500億元國債的基礎上,又增發600億元長期國債,專項用於增加投資和技改貼息,同時制定了鼓勵投資和擴大出口的稅收政策,較大幅度地增加了城鎮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2000年,年初預算安排發行1000億元長期國債,下半年再增發5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主要用於加快在建國債專案的建設。1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

【本節要點】系統闡述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手段和財政政策效應。重點掌握財政政策的分類和財政政策的選擇和運用。【什麼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是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依據客觀規律和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處理財政分配關係的基本準則和規範。2【如何理解財政政策】它包含三層含義:(1)財政政策是政府制定的旨在指導財政分配活動、處理財政分配關係,進而影響經濟運行的基本準則和規範;(2)財政政策有既定的目標,為實現目標還須借助一定的手段。因此,財政政策是政策目標和政策手段的有機統一;(3)財政政策的制定依據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和客觀規律的要求。財政政策由政策目標、政策手段和政策效應三個要素構成。政策目標反映著制定和實施財政政策的根本目的,它是財政政策的基礎;政策手段是實現政策目標所採取的方法和措施,它是財政政策的途徑;政策效應是財政實施後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它是財政政策的效果。這三要素構成了財政政策的整體結構。

3一、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手段和財政政策效應(一)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目標是政府通過財政手段的實施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它是財政政策的核心要素,反映著政府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施影響的根本意圖,並對財政政策手段的選擇起規範和約束作用。4財政政策目標的特點;通常情況下,財政政策目標應具有多樣性、協調性、可分性、穩定性等特點。選擇不同的政策目標,這主要取決於該國的經濟體制和不同的經濟環境。一般說來,財政政策的目標是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當然,在不同經濟時期,財政政策的目標有所側重。5實例說明;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當通貨膨脹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時,政府就把物價穩定作為財政政策目標的重點。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國家財政政策的目標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由單一目標向多元目標轉化的過程。30年代大危機前,政府採取“自由放任”政策,財政政策尚未成為國家重要的影響經濟的手段,3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國家把充分就業作為財政政策的目標。70年代以後出現了“滯脹”局面,使得西方國家以多目標代替單目標。如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充分就業和平衡增長法”,將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作為財政政策的四大目標,並被其他西方國家所仿效6我國財政政策目標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1)社會總供求基本均衡。社會總供求均衡是社會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條件,財政政策屬於需求調節政策,可以通過影響需求結構進而對社會供給結構和總量產生影響,正確選擇適當的財政總量政策和結構政策,可以實現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標。

(2)收入分配的相對公平。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收入分配主要取決於各自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和品質,由於競爭條件不公允,就業機會不均等等原因會引起人們提供生產要素在數量和品質上的差異,進而造成市場機制下收入分配不公平,這就需要政府借助於財政政策予以調節。因此,收入分配相對公平是財政政策的重要目標。7(3)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成為國內經濟政策的目標之一。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可使用的財政政策主要有:稅收政策,通過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增加外匯收人;補貼政策,以財政資金補貼出口貿易,增加國際收入;差別性政府購買政策,即規定財政開支於某些領域內的經費必須用於購買本國商品和勞務;債務政策,指資金輸出或輸入,收入大於支出時,增加資本輸出,支出大於收入時,增加資本輸入,從而調節國際收支平衡。8(4)資源配置達到高效率。資源配置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經濟資源在各產業、行業、產品間配置。二是經濟資源在公共部門與市場部門之間的配置。。9就第一層含義來說,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環節,即資源如何在各產業、行業、產品間配置主要依靠市場信號和市場機制的運作來達到高效率。但這並不排除政府通過財政政策給以相應的促進和調整。對部分價高利大而有可能膨脹的產業(如煙、酒,以其他加工業)施以高稅收;對一些基礎產業包括農業、能源、交通及其他採掘業給以補貼,使資源在產業、行業與產品間優化配置,達到宏觀意義上的高效率。就第二層含義來說,市場經濟中有一部分公共商品或勞務是必需的,它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具有基礎性或保障性作用。如國防、司法行政,環境保護、交通通訊等大型公共設施,這意味著必須有一部分資源在公共部門中配置。然而經濟資源在公共部門和市場部門中如何配置,配置多少,關係到全社會經濟的效率問題,因而也是財政政策的重要目標。10(5)適度的經濟增長。適度的經濟增長是政府追求的重要經濟目標。過高或過低的經濟增長都會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而財政政策可以對經濟增長施加抑制或刺激作用。高累進所得稅可抑制投資與工作的積極性;相反,允許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和對技術開發實行稅收優惠等,可以刺激經濟持久地增長。11(二)財政政策手段財政政策手段是指為推行財政政策而具體操作、利用的政策要素。按照財政分配活動的具體內容,財政政策手段包括:(1)稅收手段;(2)公債手段;(3)財政補貼手段;(4)預算開支手段;(5)財政投資手段;(6)支出變動與轉換手段等。財政政策的所有功能,都是通過財政政策手段來實現的。不同財政政策手段具有不同的效應。因此,在財政政策推行過程中,政府往往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財政政策手段或手段策略組合來進行調節。12(三)財政政策效應1、概念財政政策效應是指政策實施的最終反應和結果,也可專門指財政政策的政策手段運用所能獲得的預期結果。2、內容財政政策效應主要表現為穩定效應、乘數效應、社會效應和貨幣效應等。客觀效應不一定與財政政策目標一致。這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社會經濟生活的複雜程度;第二,所採用的具體的財政政策手段如何。13不同的財政政策手段具有不同的效應。(1)稅收可以強制地、無償地、有限地籌集財政收入。其強制性和無償性的特徵,對經濟主體投資和工作積極性有較強烈的調節效應。(2)公債政策手段的雙刃性政府利用信用方式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它可以使資源向公共部門配置而不改變收入分配格局,但另一方面債務利息支出如果來自稅收的話則具有收入再分配效應;同時過大的公債規模可能成為財政的重負,使財政政策調節功能無力發揮。14(3)財政補貼手段財政補貼對政府鼓勵某些行業發展,執行某種社會政策時有著特殊的功能,然而這種無償性支出有可能改變收益對象的預算約束條件從而使其投資或工作效率下降。特別是價格補貼,既可以改變價格扭曲狀況,也可能導致新的價格扭曲。(4)財政投資手段財政投資手段是發展中國家在社會融資手段落後情況下採取短期大規模投資的重要方式。它對發展中國家經濟迅速起步和儘快實現工業化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財政投資屬於社會總投資的組成部分,投資規模大小直接影響社會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因此財政投資對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係有著重要影響。另一方面,由於財政投資是無償性的和加入了政治決策因素,因此在投資實現中,往往投資效益低下。15(5)預算的調節作用這主要表現在財政收支規模和收支差距上。其中預算差額包括赤字、盈餘和大體平衡,它對於總需求變動有著直接的強效應調節作用。注意;預算盈餘在總需求膨脹時可以抑制需求總量;預算赤字在有效需求不足時可以刺激總需求;預算平衡在總需求適度增長時對維持總供求的穩定有重要作用。16二、財政政策的分類1.根據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不同進行分類

財政政策可以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是通過減少收入、擴大支出來增加總需求的。在我國,擴張性財政政策也稱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採取的財政措施是:減少稅收、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實行赤字預算,發行公債。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是通過增加收入、減少支出來壓縮總需求的。採取的手段是:提高稅率、減少購買支出和補助支出,實行盈餘預算。172.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調節的自覺性進行分類財政政策可分為自動調節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自動調節的財政政策是指在經濟發生週期變化時無須人為的調整,財政收支會自動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對經濟波動產生抵消作用的政策。因而通常被稱為“自動穩定器”。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政府在不同經濟形勢下主動改變財政收支量以實現經濟穩定的政策。一般是通過財政支出政策和財政收入政策來實現。18東南大學遠程教育財政與稅收第十七講主講教師:吳斌193.根據財政政策對總供給的影響進行分類財政政策可分為刺激性財政政策和限制性財政政策。刺激性財政政策是通過某些財政手段的應用以達到刺激供給的財政政策。限制性財政政策是通過某些財政手段的應用,以達到限制供給的財政政策。204.根據財政政策調節的對象進行分類財政政策可分為宏觀財政政策和微觀財政政策。宏觀財政政策是指在財政收支活動中,通過財政收支量的變化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調節的政策。宏觀財政政策可再細分為:(1)擴張性財政政策;(2)緊縮性財政政策;(3)均衡性財政政策;(4)補償性財政政策;(5)積累與消費差別政策。微觀財政政策是指對宏觀財政政策的補充和配合,在微觀層面上進行具體實施的各種政策。它在調整方向和效果上比宏觀財政政策更有針對性和直接性,因而便於實現政府的一些具體的財政目標。微觀財政政策可再細分為:(1)固定資產折舊政策;(2)投資抵免政策;(3)資本利得稅政策;(4)行業津貼(補貼)政策;(5)非盈利基礎設施建設政策;(6)工業佈局合理化政策;(7)人才資源開發政策。215.根據財政收支兩方面進行分類財政政策可分為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財政收入政策是指對財政收入的調節方式;財政支出政策是指對財政支出的調節方式。它還可以再細分為:(1)稅收政策;(2)公債政策;(3)財政補貼政策;(4)財政投資政策;(5)支出變動與轉換政策。226.根據財政政策調節的需要進行分類財政政策可分為總量調節政策、結構調節政策和利益調節政策。總量調節政策是指國家為了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而規定的調整財政收支總量關係的基本方式。結構調節政策是指國家為了調節社會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平衡,而規定的調整財政收入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的基本方式。利益調節政策是指國家為了調節社會經濟利益關係而規定的調整財政收支變動的基本方式。237.根據財政政策調節對象的動態性進行分類財政政策可分為存量財政政策和增量財政政策。存量財政政策是指通過對資產存量、收入存量、利益存量等進行合理分佈和調整的基本方式。增量財政政策是指通過對新增的財政分配部分,如新增盈利、新增留利、新增資金等進行合理調節的基本方式。24三、財政政策的選擇和運用財政政策是政府把財政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均衡要素來運用的政策,已成為政府謀求經濟穩定的重要工具。它是由處於不同層次的若干具體政策構成的。由於不同層次的財政政策的靈敏度、鬆緊度、透明度和時滯效應以及調節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選擇恰當的財政政策十分重要。251.財政政策的靈敏度、鬆緊度和透明度的選擇選擇靈敏度高的財政政策,以便對經濟系統的不同層次作出靈敏的反應和進行靈活的調節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極為重要。財政政策的靈敏度是指它對經濟運行的變化作出即時而又正確的反應能力。如自動調節的財政政策的靈敏度就高於其他政策。財政政策的鬆緊度,主要是指社會需求的控制程度,即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緊縮或擴張而言。而對總需求過大的矛盾,一般應實行宏觀財政的緊縮政策,而不是擴張政策。財政政策的透明度是指政策的時空傳遞效應及其能見度。沒有透明度較高的財政政策則容易使各方反應遲鈍,即對宏觀調控不能形成感應,難以有效地發揮其政策功能。

262.財政政策的時滯因素的選擇它包括政策認識上的時滯、執行上的時滯和反應上的時滯等。把各種時空因素精細計算以後再進行選擇,才不致因時滯效應而使政策功能喪失,或者產生負功能。政策的時滯性要求具有超前的預見性和階段性,以使各項政策在經濟空間的恰當位置上和在經濟時間的適當時點上發揮作用,從而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273.財政政策調節的選擇各項財政政策對經濟的作用有的比較溫和,而有的卻比較猛烈。這就要求根據不同的經濟情景“對症下藥”。只有立足全局,因地因時制宜,實行分類、分層、分級、分項進行調節,才不致於出現“空調”、“亂調”和“錯調”。28當然,依據以上特點進行政策選擇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經濟運行在一定時空上的具體狀態,這也是決定財政政策選擇的重要判據。概括起來,政府採用怎樣的財政政策取決於各項政策自身的特點和不同的經濟情景。財政政策還必須同其他經濟政策相配合,才能使其成為一個高效率的有機體,可以把財政政策的各個組成部分凝聚成合力,彌補各組成部分的調節不足和抵消某些副作用。具體說來,財政政策應與貨幣政策、價格政策、個人收入分配政策協調配合。29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凋配合貨幣政策是指國家中央銀行用以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手段。從歷史上看能對整體經濟產生影響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貼現機制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政府用於調控社會總供求的兩個最有力的經濟手段。它們在協調社會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平衡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尤其在調控供求總量方面,它們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經濟手段所無法替代的。302.財政政策與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要通過財政調控來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目標,離不開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在日常經濟運行中,財政政策與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即以價格調節為主,還是以財政調節為主,是採用同向配合(高價高稅,低價低稅),還是逆向配合(高價低稅,低價高稅),取決於多種因素。尤其是取決於價格形成機制。313.財政政策與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對社會產品的分配中,個人收入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範圍不盡相同,但分配對象基本上都是同一個年度的國民收人。因此,兩者客觀上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係。目前我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目標是“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人民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以及“擴大就業面與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係”。此目標的實現需要多種經濟政策相配合,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財政政策。32第二節財政政策的運作機理

一、有關財政政策的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一)總需求和總供給總需求是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用在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上的商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如果用E表示總需求,C表示消費支出,I表示投資支出,則E(總需求)=C(消費)+I(投資)。總供給是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生產和提供出來的商品與勞務價值的總和。土地、資本、勞動是生產的三要素。由於不同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相結合,發揮各自作用而創造了總供給,總供給就轉化為生產要素提供者的收入,即地租、利潤、利息和工資等。人們的收入最終不是用於消費就是用於儲蓄。所以,如果用y表示總供給,C表示消費,S表示儲蓄,則y(總供給)二C(消費)+S(儲蓄)。33(二)平均消費傾向和平均儲蓄傾向平均消費傾向(APC)是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即APC=C/y。平均儲蓄傾向(APS)是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即APS=S/y。由於收入不是用於消費就是用於儲蓄,所以,APC+APS=1或C/y+S/y=1。34(三)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邊際消費傾向(MPC)是指消費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即MPC=∆C/∆y。邊際儲蓄傾向(MPS)是指儲蓄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儲蓄的變動情況。即MPS=∆S/∆y。我們可以推導出,MPC+MPS=1。35(四)消費曲線和儲蓄曲線消費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與收入之間函數關係的曲線。見圖P120

橫座標代表可支配收入水準(y),縱座標代表消費支出水準(C)。消費函數C=f(Y)的完整的曲線形態為C=a+cY。其中a為截距,表示當可支配收入為零時,消費為a。這表示它與可支配收入無關,被稱為“自發性消費”。c為消費曲線C的斜率∆S/∆y,即邊際消費傾向(MPC)。消費曲線和45度線交點正點是“收支平衡點”,表示全部收入用於消費,即OA=OB。在該點以左,C>Y,表示有負儲蓄;在該點以右,C<Y,表示有正儲蓄。3637儲蓄曲線是用來表示儲蓄與收入之間函數關係的曲線。見圖5.2。P12138儲蓄曲線的解釋;圖中,橫座標代表可支配收入水準(y),縱座標代表儲蓄水準(S)。儲蓄函數S=f(y)的完整的曲線形態為S=-a+bY。其中a為截距,當可支配收入為零時,儲蓄為負值。b為儲蓄曲線S的斜率∆S/∆y。即邊際儲蓄傾向(MPS)。儲蓄曲線S和橫座標的交點E點表示儲蓄為零,即當可支配收入為OE時,收支平衡,因而沒有儲蓄。在正點以左都是負儲蓄,正點以右都為正儲蓄。39(五)投資乘數、稅收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

1、投資乘數投資乘數是投資增加給國民收入帶來的倍增程度,即∆Y/∆I。一個部門的投資會轉化為其他部門的收入,這個部門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儲蓄後用於消費或投資,又會轉化為另外一個部門的收入。如此迴圈下去,就會使國民收入以投資的倍數遞增。以上道理同樣適用於投資的減少。投資的減少使國民收入以投資的倍數遞減。投資的增加或減少引起國民收人增加或減少的程度表示為:n→∞時,投資乘數為1/(1一MPC),也可以表示為1/MPS。從乘數公式中可看出,乘數作用與邊際消費傾向呈正相關關係。邊際消費傾向越大,乘數越大;邊際消費傾向越小,乘數也越小。乘數既可以起正向的作用,也可以起相反方向的作用。例如投資支出減少,將會引起國民收入的倍數減少。40東南大學遠程教育財政與稅收第十八講主講教師:吳斌412、稅收乘數稅收乘數是稅收的增加或減少對國民收入倍增的減少或增加的程度。如果用T表示稅收,則稅收乘數為∆Y/∆T。由於增加了稅收,使私人消費和投資需求下降。下個部門收入的下降又會引起另一個部門收入的下降,如此迴圈下去,國民收入就會以稅收增加的倍數下降,這時稅收乘數為負值。相反,由於減少了稅收,使私人消費和投資增加,從而通過乘數影響國民收入增加更快,這時稅收乘數為正值。稅收乘數的計算和投資乘數不同,投資乘數一開始就可以直接增加國民收入,而稅收乘數在開始時卻要受邊際儲蓄傾向影響,稅收的增加或減少要在扣除邊際儲蓄傾向因素後才能發揮對國民收入減少出增加的乘數作用。稅收乘數當n→∞時,稅收乘數為MPC/(1一MPC)。可見,稅收乘數比投資乘數小於1。423、平衡預算乘數

例如政府支出一個量(∆G),與此同時又增加相同量的稅收(∆T),由於增加的稅收在受邊際消費傾向的作用之後使消費減少的量小於政府支出量,因此對國民收入的變動也產生影響,表示這種影響程度的乘數,叫做“平衡預算乘數”。43(六)總稅收、轉移支付和純稅收

總稅收是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得到的稅收總和。轉移支付是政府支出中不直接取得商品和勞務的部分。轉移支付包括政府支出中轉移給個人和下一級政府的補助金。轉移給個人的有:社會保險支出,失業補助,退伍軍的年齡,醫療衛生社會福利補助,政府雇員薪金,國債利息等。轉移支付雖然由政府支出,但是,最終取得商品和勞務購買權的不是政府而是轉移支付的獲得者。純稅收是總稅收減去轉移支付的餘額。提出轉移支出和純稅收這兩個概念,主要是為了更加準確地確定稅收變化對於國民收入的影響,因為只有純稅收的變化才能真正影響國民收入發生增減變化。44二、宏觀經濟的簡單均衡模型和財政政策的作用(一)簡單均衡模型

簡單均衡模型需要有以下假設:(1)總需求低於經濟的生產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需求會創造供給,投資才會以乘數方式增加國民收入。(2)儲蓄決定和投資決定的作出互相沒有影響。(3)貨幣供應被動地反映著總需求水準;(4)收入水準與資本數量的多少沒有內在聯繫,也就是假定勞動生產率不變。(5)沒有對外貿易的影響。為了研究上的簡便,把對外貿易因素舍去,研究的是封閉型經濟;(6)政府支出和賦稅收入沒有內在聯繫。這就是說,當稅收增加時,政府支出不會有自動增加的趨勢;相反,政府支出增加時,稅收不會有自動增加趨勢。這個假定對於理解財政赤字或盈餘是十分重要的。45

4647(二)財政政策的功能財政政策可通過調節總需求,使得宏觀經濟達到充分就業下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通過降低稅率,增加轉移支付和擴大政府購買,以刺激總需求的增加,勞動就業的增加來刺激社會總需求。抑制性財政政策可通過提高稅收,減少轉移支付和減少政府購買,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進而抑制通貨膨脹。西方國家常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因為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出現的經濟危機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這就需要用財政政策刺激需求使之增加,需求增加將推動經濟增長,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調節作用。4849財政政策在提高C+I+G線中如何發揮其功能,可以有以下四方面途徑。(1)降低稅率,減少稅收。減稅的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減稅後個人用於消費的部分增加,就可以將C線提高;二是減稅後私人投資也會增多,將C+I線提高。

(2)增加轉移支付,它可以使C線提高。

(3)增加政府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它可以在C+I線不動的條件下,將C+I+G線提高。

(4)以上三種手段的組合。50財政政策功能的詮釋;

減稅和增加轉移支付與增加政府購買的商品勞務對總需求的刺激水準是不同的。同等數額的減稅或轉移支付的增加與同等數額政府購買的增加將導致總需求水準不同程度的上升。這是因為投資乘數和稅收乘數存在著差別。如果增加政府購買,將按投資乘數擴大總需求,但是減少稅收和增加轉移支付則由於受邊際儲蓄傾向的影響,而是按稅收乘數擴大總需求。如果政府購買和純稅收同時等量增加,將對總需求產生兩種不同的影響。前者使總需求水準上升,後者使總需求水準下降,但是二者的作用不會完全抵消,或者說總需求上升和下降的程度是不一致的。由於投資乘數大於稅收乘數。所以,在政府購買和純稅收等量增加的條件下,總需求水準仍有上升,上升的幅度就是政府購買或純稅收的增加量。

51平衡預算定理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政府購買和純稅收的等量增加,將使國民收入增加一個同∆G或∆T相等的量。這就是宏觀經濟學中的“平衡預算定理”。52財政政策的重點;雖然增加政府購買比減少純稅收對總需求有更大的刺激性,但是,經濟學家更推崇減稅政策。其理由是:(1)增加政府購買就要把較多的資源用在公共產品的生產上。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對公共產品的生產就意味著私人產品生產資源的轉移。(2)公共支出具有較長的時間要求,難以隨時調整。例如,政府修建道路,一經上馬,無論在衰退和繁榮時期都要施工。這限制了財政政策的靈活性。5354555657第三節西方財政政策理論的演變

一、古典學派的財政理論和財政政策(一)古典學派概述該理論極力反對封建貴族特權和重商主義的國家干預,宣導經濟自由。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配第(W.Petly)、斯密、李嘉圖;法國的布阿布爾貝爾(Boisguillebert)、魁奈(Quesnay)、杜爾哥(Turgot)和西斯蒙弟(Sismondi)。58(二)古典學派的財政學說和財政政策建議1.古典學派的財政學說59(1)國家理論。即政府的活動並不創造物質財富,屬於非生產性勞動。政府應當儘量縮小自己的職能,只要能象“守夜人”那樣,防止外來的侵略和維護國內的治安,以保護資產階級的財產不受侵犯就行了。

(2)稅收理論。一個理想的稅收制度應當體現課稅四原則。包括:①平等原則;②確實原則;⑧便利原則;④最小徵收費用原則。(3)公債理論。公債的增加,相應地減少了資本的積累,而公債又用於彌補軍費開支的不足,從原來的生產性支出轉為非生產性支出,妨礙了生產的發展。(4)財政支出理論。國家財政開支主要用於軍費開支;司法費用開支;少量的公共事業費開支;還要有一部分作為王室費用開支。602.古典學派的財政政策建議古典學派的財政政策主張經濟自由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認為國家支出是非生產性的,必須壓縮到最低限度,建立“廉價政府”。極力提倡“健全財政”和“平衡預算”觀點,他們認為公債有害於經濟,應減少公債的發行,他們反對財政補貼,主張自由貿易。61二、凱恩斯學派的財政理論和財政政策(一)凱恩斯學派概述創始人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M.Keynes)。1936年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從理論上系統地闡明了危機與失業後的原因及救治對策。該書的出版標誌著凱恩斯主義的產生。主要代表人物:美國經濟學家漢森(A.H.Hansen)、薩繆爾森(P.A.Samuelson)等。621.凱恩斯學派的財政學說(1)國家理論。國家應積極干預經濟活動,不應將國家的財政收支排除在國民經濟活動之外。當有效需求不足,失業嚴重時,國家需要進行干預經濟,重點應放在投資上,因為投資具有乘數作用,即一筆投資往往帶來幾倍於自身的國民收入量和作業量。

(2)財政支出理論。財政支出是擴大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的有效工具。財政支出的重點應放在增加投資需求方面,即在經濟危機期間,擴大財政支出和使就業量成倍增長,實現經濟的穩定繁榮。一切財政支出都具有生產性,因其有利於消除危機,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穩定發展。在財政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國家增加公共投資,財政赤字不可避免。在充分就業以前,財政赤字不僅對經濟無害,反而是穩定經濟,保證繁榮和增加就業的一項重要政策。63(3)稅收理論。凱恩斯學派的稅收理論是將稅收作為宏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研究稅收在反危機中的作用。與稅收籌集財政收入的作用相比,凱恩斯更注重稅收調節宏觀經濟的杠杆作用。凱恩斯認為,為刺激有效需求,國家必須改變租稅體系,具體採取兩項措施:一是改變稅收結構,即從以間接稅為主轉向以所得稅、超額所得稅、遺產稅等直接稅為主;二是由固定稅率和比例稅率轉向推進累進稅率。高額累進的直接稅是國家掌握的重新分配所得的重要工具。國家通過高額累進直接稅,把富有階級的一大部分所得集中到國家手中,再通過財政支出等形式,分配給貧窮階層,社會消費傾向因此得到提高。凱恩斯主張用徵收高額轉手稅的方法制止證券交易中的投機活動和課征高額遺產稅作為國家經常支出之用,消滅食利者。

64(4)凱恩斯公債理論。凱恩斯把公債看成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一個重要杠杆。公債有兩個積極作用。第一,當國家一般經費開支增加而出現財政赤字時,可以通過舉債彌補。其目的是通過擴大政府購買,彌補私人消費的不足,增加消費傾向。第二,在未實現充分就業之前,即使預算收支平衡,仍可以通過舉債來興辦或擴大公共工程的投資。這樣做,不僅可以收到擴大就業的直接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全社會的有效需求水準,充分利用由於有效需求不足而閒置的勞動力和資本設備,促進經濟繁榮。凱恩斯還認為,政府為彌補赤字而發行的公債是一種負儲蓄,政府的負儲蓄不是從政府本身的利益考慮,而是完全處於社會目的,即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因此,政府發行公債是有益的。652.凱恩斯學派的財政政策建議凱恩斯學派的財政政策主張國家干預經濟,國家干預經濟並非全盤否定自由競爭的作用,其目的在於彌補私人經濟之不足,把有效需求提高到與充分就業相適應的水準來繁榮經濟。凱恩斯極力提倡“赤字財政”和“週期預算平衡”觀點。對公債問題,他認為政府發行公債是有益的,公債是調節經濟的一個重要經濟杠杆。對稅收問題,他主張政府必須用改變租稅體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導消費傾向。從以間接稅為主轉向所得稅、超額累進稅、遺產稅等直接稅為主,由固定稅率和比例稅率轉向推行累進稅率,在財政支出方面,他反對傳統的健全財政學說的那種過時、保守的“健全財政”觀點,積極推行赤字財政政策,因而造成的赤字可以通過舉債和發行貨幣來彌補。66三、貨幣主義的財政理論和財政政策(一)貨幣主義概述貨幣主義用貨幣存量的變化來說明產量、就業和物價的變化,認為通貨膨脹、經濟蕭條或經濟增長都可以而且應當唯一地運用貨幣當局實施的管理來調節。貨幣主義的創始人為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弗裏德曼(M.Friedman),和美國的哈伯格(Harberger)、布郎納(K.Brunner)、安德森(Anderson)等,英國的萊斯勒(D.Laidler)、帕金(M.Parkin)等。又稱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