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 文 试 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12.13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 文 试 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12.13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 文 试 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12.13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 文 试 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12.13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 文 试 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2.13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汤显祖的一生,几乎就在几种选择的困扰中度过。他在《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的序中说:“家君恒督我以检儒,大父辄要我以仙游。”从感性上说,他更认同祖父的生活方式,但是,就理性而言,他又无法不接受父亲的“检儒”之督,因为,他也觉得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事实上,终其一生,汤显祖的精神,都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扰之中。佛家的“慈悲”接近自己的“至情”,但它的“五蕴皆空”,可信不可信呢?道家的“天地不仁”,接近自己民胞物与的同情心,但是,它的近乎冷漠的“超然”,可取不可取呢?那么,人生最终的解脱和自由是否可能?在梦境中的淳于棼过着一种贪婪而混乱的生活,到死都不曾觉悟,然而,经历过梦中的一番教训,“知梦游醒”,最后放弃了梦中的求仙,跟着师傅吕洞宾,在现实生活中寻“证盟师”去了。这样的解脱和出路,似乎启发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也随着那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了。但是,对汤显祖来讲,有着内在的觉悟,也就够了,舍下生活中的一切人情物事,掉臂而去,他很难做到,这是因为,他终了还是一个有情人。如果说“临川四梦”的“前二记”——《紫钗记》和《牡丹亭》,表现的是对“情”的执着,是通过“梦”而走进“情”的世界,而体验“情”的真与美,那么,到了“后二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则表现的是“觉”,是通过“梦”而走进“觉”的世界,从而在理性的意义上,认识到人性和生活的真谛。关于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邹元江先生的分析和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合乎实际的:“从汤显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来看,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但他时常也在‘检儒’与‘仙游’之间矛盾痛苦,道家出世思想对他也有一定影响。”这种复杂性情形,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状态。在不受主流意识形态强力干扰的环境里,一个正常人所接触和吸纳的思想,一定是丰富而多样的。不同的思想,满足着他不同的精神需要,解决他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情感和思想问题。只有头脑简单的“单向度的人”,才会一辈子只接触一种思想,只接受一种思想。事实上,一个一辈子只知道一种思想的人,不可能成为情感丰富和思想活跃的人,也不可能成为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就像只吃一种食物的人不可能成为营养均衡、体魄健康的人。班固父子批评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那是完全说错了,因为,在司马迁那里,各家思想都有其合理的部分,都有其可取之处,所以,他对所接触到的思想都有吸纳,而他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也就可以被转换性地表达为:“吸纳天下百家思想。”如此说来,关于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我们不仅无须把它看成多大的问题,而且,还要认识到,正是这种复杂性,才形成了汤显祖作品斑斓而丰饶的特点。(摘编自李建军《汤显祖的情结:政治理想与精神解脱》)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年轻时代,汤显祖怀有济世抱负,想要进入社会,建功立业。可见,就理性而言,他接受了父亲的“检儒”之督。B.作为官员,汤显祖多次劝农励耕,这是汤显祖“入世”思想的体现。他的政绩赢得了百姓敬意,百姓为他建了“生祠”。C.儒家“入世”思想对汤显祖有一定影响,但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更大,这是因为他更认同祖父的生活方式。D.佛家“五蕴皆空”和道家“超然”让汤显祖倍感困扰,这让他难以做到像淳于棼、贾宝玉那样舍弃人情物事,出世而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显祖认为士大夫要以身作则,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这与《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理念一致。B.浊吏之法法人,即不修德行的封建统治者教别人不要“利己”而要“利人”,而自己却专门“利己”很少“利人”。C.由于精神焦虑,汤显祖在《南柯记》和《邯郸记》中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精神困境,由“梦”而“觉”。D.“临川四梦”体现了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前二记”和“后二记”分别从“情”和“觉”的层面,表现了黄老思想。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酡,后生们鼓腹歌。B.夕阳烟雨片江开,滟滟寒潮自去来。我亦桄榔庵下客,明珠海上寄莲台。C.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两枝。D.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盛在新年。4.如何避免沦为“单向度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5.下列文字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了在南安太守杜宝治理下南安郡的生活图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汤显祖的政治理想。(6分)【长相思】你看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生、末〕正是。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外〕父老,知我春游之意乎?【八声甘州】平原麦洒,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如酥嫩雨,绕塍春色苴。趁江南土疏田脉佳。怕人户们抛荒力不加。还怕,有那无头官事,误了你好生涯。〔生、末〕以前昼有公差,夜有盗警。老爷到后啊。【前腔】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真个,村村雨露桑麻。〔内歌《泥滑喇》介〕〔外〕前村田歌可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9题。老头刘满囤秦兆阳老头子刘满囤有个好儿子和好儿媳妇,儿子名叫刘大杠,媳妇名叫王兰英。两人结了婚,分得了十二亩好麦苗地。开春过后,天气好像比往年暖和得更快。满囤老头子现在不在家里待着了,看着男女青壮年的拨工大队排成排在地里,唧唧嘎嘎说说笑笑,一个个都通红着脸……看着看着,老头儿就上了做活儿的瘾啦。他瞅着儿子媳妇两口子单独在地里拾掇什么时,就忍不住背着家伙想去帮忙,老远的看见小两口干着活儿又说又笑,心里挺高兴,可是儿子一看见他来了,就楞声楞气的嚷道:“你来干吗?还用得着你干活吗?忙家去歇着吧!”他讨了个扫兴,把手里的家伙一扔,嘟囔几句,撅着胡子往回走。麦收的时候,全村忙得像打仗似的,儿子媳妇更忙的连吃饭的空儿也没有,只有老头一个人闲着没事干。这一天,儿子媳妇在门外场里头铡麦个儿,男的掌铡刀,女的递麦个,两人都要强,一个铡的快,一个递的快,累的媳妇那白布小褂儿都汗的贴了肉,还不住吃吃的笑。这时老头正在院里闲的闷的慌,想起了十二亩地的麦子个儿什么时候铡的完?又怕天下雨把麦穗儿弄腐了,就又想起要帮他小两口的忙,不声不响的走出寨篱门来,从场边上抱起个麦子个儿就往儿子那边走去,因为被麦秸垛隔着的,谁也看不见谁,正好儿子媳妇跑着转了过来,跟他撞了个满怀,差点把老头碰倒,老头说:“你们这是干吗?”儿子红着脸说:“忙活吆!”老头说:“俺帮帮你们。”儿子大声说:“你又上了做活的瘾啦?快去歇着你的吧!”这回老头子的气可再也忍不住了,把腰一叉,骂道:“我把你个没良心的!这说的什么话呀?这日子就算你们挣下来的,可也有做老的一份呀,也兴老的插插手不?”还是媳妇懂事,尽说好的,才把他哄的家去了。当天吃晚饭时,老头想起白天的事,说道:“嗯,我是个好心,怕你俩累坏了,想去帮帮,你是那样对老的说话呀?……”儿子又大声说:“你怕把俺们累坏了,俺们就不怕把你累坏了?这么个忙时候,把你累坏了怎么着哎?”这几句话倒是好话,可是因为怕他听不见,说的嗓门粗一点。媳妇马上对丈夫瞪了一眼,小声说:“你别这么粗门大嗓的对他说话,叫他不痛快。”又转过脸来和善的对老头说:“爹!你这么大年纪啦,还是待在家里看门吧。”老头听了儿子的话又不受听,心里就有气,又没听清媳妇跟儿子咕咕些什么,以为媳妇也嫌他了,撅着山羊胡子不声不响的吃完了饭,把碗一撂,到屋里去摸索着拿了一件破棉袄一床被,夹着走了出来。儿子问他到哪里去?他叨叨道:“我到哪里去?我是生就的贱骨头,到场里挨冻去!”媳妇连忙站起来,抢过那床被子去,柔声说:“爹!别去看场啦!这年头谁家也有几亩麦子,自个还弄不过来,谁还偷咱的?并且这世道也不同往常啦!”可是老头一把又把被子夺了过去,撅着胡子,不言不语的就到场里去了。出了寨篱门就是场,捆得一般大的麦个儿和已经铡了的麦茎子堆成了几座大金山,虽然天已黑了,老头子却还觉得满场子金光灿烂。他爬到金山上,把棉袄被子放下,把鞋一脱,坐下抽起烟来,他心里又觉着喜欢,喜欢自己有这么几座金山;又觉着气闷,气闷儿子媳妇别扭;就不知不觉的自言自语起来,起先是在心里说,后来就叨叨出声音来了:“人老啦,不中用啦,讨人嫌啦!光会吃闲饭啦,光会看场啦!这场我要不看,你们就不管,你们就不心疼这麦子,要是叫人家偷了,看你……哼,俺家什么时候收过这些麦子呀!……这如今是你们的世界啦!该你们享福啦!俺老废物是多余的啦!……”说着说着,就迷迷糊糊起来,不觉一头倒在金山上,睡着啦。一觉醒来时,只见身上被子棉袄盖得好好的(也不想想是谁给盖上的),又见天已大明,回头一看,自家那寨篱门还是关着的。他就掀起了被子,去把寨篱门抬开了,看见大门还关得严严的,心里就火了,嘴里叨叨着:“什么时候了,两口子还睡懒觉?还不下地?”三步两步冲到门跟前,“通”的一脚!不想那门没插上,用力太猛,一跤摔进门里,半天爬不起来,就躺在地下哼哼起来。过了一会,媳妇回来把他扶进屋里,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好意思说,却问道:“你们什么时候下地的?”媳妇高兴的说:“爹!对你说,俺们这个拨工组跟三元他们那个拨工组比赛割麦子,看谁割的多割的快,所以俺们半夜就起来了,到场里见你没盖被就睡着了,俺们给你盖上被,就下了地……这会俺是回来做饭的。”老头躺下了,媳妇一面在外间屋里烧火,一面大着声音告诉他:大杠割麦子怎么壮,怎么跟人家打赌比赛,怎么全拨工组的人们都掉在后边了,怎么还割的干净,不丢麦穗子。……一会,给他端进一大碗烫烫的面汤来,说:“爹!趁热的吃吧!吃了发发汗就舒服了。”满囤老头子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汤,一口气喝完了,觉得心里暖和,全身果然出了阵大汗,又轻松又痛快。媳妇又给他把被子盖的好好的,叫他再睡一觉,并且对他说:“今日你摔了跤的事回头别跟大杠说,叫他知道了,往后该连门也不叫你出了。这些日子他不叫你干活儿,是怕累着你,是向着你哩……”老头子心想:“咳!真是,儿子是好儿子,媳妇是好媳妇,俺总算是有福的。……”(有删改)[注]文本写于1948年,反映解放区农村土改运动时期的新生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开头交代“天气好像比往年暖和得更快”,一方面是写实,交代天气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分到土地之后的心理感受。B.老汉看到儿子媳妇在地里拾掇什么,为了过把瘾,想去帮忙,但是儿子不领情,老汉讨了个扫兴,只能悻悻离开,心有不甘。C.老汉想起十二亩地的麦子个儿要铡,怕天下雨麦子腐了,主动来帮忙,一方面是担心累坏了儿子和媳妇,另一方面也是想过把瘾。D.老汉抱着被子看场,看着金灿灿的麦子,爬到金山上,内心非常高兴,但是一想到儿子和媳妇就别扭,非常生气,并发起了牢骚。7.下列对文本加点词语所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声说”反映了儿子小两口联手干活又把老头撞了之后的羞愧和不满。B.“又大声说”反映了儿子怕父亲年纪大了听不清而故意提高音量的关爱心理。C.“小声说”反映了媳妇怕父亲生气而责备丈夫,又怕丈夫生气的周全心理。D.“柔声说”反映了媳妇害怕父亲因为生气而真去看场挨冻的孝顺心理。8.误解是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请找出本文中的误解内容并分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9.刘满囤、儿子和媳妇在小说环境构成中有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故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夫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盖其子孙得其祖宗之法而为据依,可以永久。夏之尚忠,商之尚质,周之尚文,视天下之所宜尚而固执之,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不朝文而暮质以自溃乱故圣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周之世,盖有周公为之制礼,而天下遂尚文。后世有贾谊者说汉文帝,亦欲先定制度,而其说不果用。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孙万世帝王之计,不可不预定于此时。然万世帝王之计,常先定所尚,使其子孙可以安坐而守其旧。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长远,而民不苟简。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间,以观国家之所尚者,而愚犹有惑也。何则?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之以权。势强矣,强甚而不已则折;势弱矣,弱甚而不已则屈。圣人权之,而使其甚不至于折与屈者,威与惠也。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故处弱者利用威,而处强者利用惠。乘强之威以行惠,则惠尊;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慄。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然而不知强弱之势者,有杀人之威而下不惧,有生人之惠而下不喜。何者?威竭而惠亵故也。故有天下者,必先审知天下之势,而后可与言用威惠。不先审知其势,而徒曰我能用威、我能用惠者,末也。故有强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于折与屈者,是可悼也。故善制天下者,先审其强弱以为之谋。(选自《苏洵文选·审势》,有删改)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朝A文B而暮质C以自D溃乱E故F圣人者G出H必I先J定K一代之所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固,意为坚持,与《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固”意思不同。B.于,是介词,可理解为“在”,与《师说》“不拘于时”中的“于”意思相同。C.以,是介词,相当于“用”,与《鸿门宴》“请以剑舞”中的“以”意思相同。D.是,意为这,与《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论证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治天下者定所尚”的命题,并以三代为例,陈述“定所尚”的重要性,可以长治久安,民不苟且。B.文章从“所尚”引出一个“势”字,认为“势”有强弱之分,既不能强得过度,也不能弱得过度,暗合了儒家中庸之道。C.文章辨明了用威严和施恩惠是裁抑节制天下强弱之势的手段,进而强调如果要行之有效,君王在任何时候都应恩威并施。D.苏洵的这篇策论,既用典型事例做论据,又在正反论述中深化了说理,博古通今,论辩严密,关怀现世之情也溢于言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4分)(2)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4分)14.明代方孝孺认为“论政则考其时”,本文大致作于宋仁宗至和年间,请根据文中苏洵对“势”的论述,为宋仁宗治政建言献策并阐明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三月三日①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皇甫冉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②更可过。处处艺兰春蒲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③。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注解】①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古人要踏青郊游。②新亭,古人送别的地方,这里也是标题中的后亭。③永和,指晋永和年间,王羲之在此宴游,作《兰亭集序》。15.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问句开头,问中有答,自成一格。作者听说新亭这个地方值得去看看,自然引出下文对新亭的描写。B.颔联具体描绘,在李明府的后亭看到了兰花遍地、春浦泛绿,茂盛的草木构成了一道风景,抬头远观,则山峦连绵。C.颈联用陶渊明和王羲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游赏李明府后亭之后的情感,欣喜之中不乏些微的遗憾之情,无法达到陶渊明的归隐之境。D.全诗描写细腻,选景自然,体现了时令节日特有的风致。诗句前后照应,其中颔联照应了首句,颈联则照应了首联次句,浑然一体。16.有人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佳兴不尽”,也有人说尾联是作者“兴尽而返”。你怎么认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诸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苏洵在《六国论》中与之相似的论述是“▲,▲”。

(2)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结论,强调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重要性的两句是“▲,▲”。

(3)“马”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访谈稿节选文字,完成18~20题。训诂学会:▲?

洪帅教授:训诂学确实属于“冷门绝学”,不过现在遇上了好时代,特别是在当前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国家还专门推出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课题,支持学者个人和学术团队从事冷门绝学研究,可以说是“冷门”不冷,“绝学”有继。训诂学是传统学术门类“小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其他两个是文字学、音韵学),“小学”是与“经学”相对的,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经学的附庸,其目的是解经,具体就是更好地阅读古书、准确地理解古义。训诂学是涉古专业研究的基础,不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还是法律、军事、艺术等,都必须阅读古文,现在研究同为冷门绝学的简牍学也需要以训诂学为基础,否则就不能准确理解古代文献,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学术也是不可靠的。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拟写恰当的问题,使之与洪帅教授的回答内容贴合,逻辑自洽。(3分)19.请根据选文最后一段内容,界定“训诂学”的概念内涵。(4分)20.从访谈稿的答问中可以推测出洪帅教授具有怎样的学术品质?请加以概括并提供依据。(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翻译既是语文表达的一种方式,牵此一发自然不能不动全身。文章曾有“化境”“醇境”之说,译笔精进之后,当然也能臻于此等境界。思果先生在《翻译研究》里却有意只谈低调。他指出,妙译有赖才学和两种语文上醇厚的修养,虽然应该鼓励,但是无法传授。同时,妙译只能寄望于少数译家,一般译者能做到不错,甚至少错的“稳境”,已经功德无量了。思果先生的低调,只是针对“恶性西化”或“畸形欧化”而发。“畸形欧化”是目前中译最严重的“疵境”,究其病源,竟是中文不济,而不是英文不解。事实上,欧化分子的英文往往很好,只是对于英文过分崇拜以至于泥不能出,加上中文程度有限,(1)在翻译这样的拔河赛中,自然要一面倒向英文。所以为欧化分子修改疵译,十之七八实际上是在改中文作文。这是我在大学里教翻译多年的结论。(2)思果先生的研究正好对症下药。他给译者最中肯的忠告是: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句是活的,字是死的,字必须用在句中,有了上下文,才具生命。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能不”采用了双重否定的方式,表达强烈肯定的意思,意在强调翻译的重要性。B.“功德无量”指功业德行大到无法计算,此处作者用来形容少数译者,是褒词贬用。C.“不济”意为差、不好,和《祝福》“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中的“不济”意思相同。D.“泥不能出”中的“泥”读nì,和“泥古不化”的“泥”读音相同,意为不知变通。2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文中两处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诗人林庚说:“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但成熟的稻穗总低垂着头,优雅的垂丝海棠也低垂着头,饱满的向日葵亦低垂着头……这些无言的万物中都内蕴着生命的智慧。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邹元江先生的分析和判断“从汤显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来看,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但他时常也在‘检儒’与‘仙游’之间矛盾痛苦,道家出世思想对他也有一定影响”可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对汤显祖影响最大。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本信息内容推断。“表现了黄老思想”判断错误。黄老思想即道家思想。而“前二记”多表现儒家思想,“后二记”多表现佛道思想。3.B【解析】“莲台”亦作“莲花台”,佛座。汤显祖通过诗作《小金山次苏长公韵》在夕阳、烟雨、寒潮中感受佛理,借佛理以求解脱。4.①接触和吸纳丰富而多样的思想,满足不同的精神需要,解决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情感和思想问题;②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吸纳所接触到的思想的合理的部分、可取之处。(每点2分)5.①“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表现了汤显祖的政治理想:官吏清廉,政治清明,造福百姓。人民和睦,民德淳厚。②“以前昼有公差,夜有盗警。老爷到后啊”表现了汤显祖的政治理想:农民可以不受干扰地劳动和生活,官员劝农励耕,关心农业生产,把农业作为头等大事。③“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雨过有人耕绿野”“村村雨露桑麻”表现了汤显祖的政治理想:百姓安居乐业,乐于耕织。(每点2分)6.B(B.“儿子不领情”错,小说表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关爱,怕让父亲累坏了,并非不领情)7.A(“羞愧和不满”错。儿子是怕父亲干活累坏了)8.①儿子关心父亲,不让他下地,父亲帮儿子捧麦个儿,儿子让他回去,父亲误解;②老头误解了儿媳低声嘀咕,认为儿媳嫌弃他;③回家后误解儿子儿媳懒起床。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阻挠的不满,突出了父亲多疑、关心儿子、热爱劳动的特点。(每点1分,形象1分)9.①刘满囤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分到了土地又唤醒了他对土地的热情,他代表了土改时期旧农民生存方式;②儿子儿媳是新时代的青年男女的代表,他们团结互助,热情奔放,热爱劳动,代表了青年一代在土改后的生活态度;③刘满囤和儿子儿媳之间的故事,又暗示着中国农民之间的特有的孝顺、敬老的家庭环境。(每点2分)10.CEH(原文为“不朝文而暮质,以自溃乱。故圣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B(“意思相同”错,前者是“在”的意思;后者是“表被动”)12.C(“君王在任何时候都应恩威并施”错,文章强调的是“审势”而定,强则用惠,弱则用威,并非“任何时候都应恩威并施”)13.(1)直到政治上出现了弊端,这样以后才可以改变它细小的部分,但那些大政方针始终是不可改变的。(“政弊”“小节”“大体”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势过分强劲的,威力耗尽,也不能震慑臣下;势过分软弱的,恩惠被轻慢,底下的人也不会认为是恩德。(“振”“亵”“德”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建言献策:仁宗应该用威严振弱势。(1分)理由①考其时:宋仁宗至和年间,外为强敌所制,内兴奢靡之风,积贫积弱,国力不盛;②苏洵对“势”的论述:处在弱的要利用威力,处在强的要利用恩惠。(2分)(其他答案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治理天下的人要确定崇尚的东西。崇尚的东西一经确定,一直到千万年之后也不会变更,这样可使百姓的见闻思想归于集中一致,后世子孙就会有所遵守,治理国家就容易许多。所以夏商周三代的圣人,他们的后代能够传国久远达到七八百年。难道只是由于他们的百姓没有忘掉圣人们的功勋才达到这样的?原来是他们的子孙得到祖宗的制度并以此作为根据,才保证了国运长远。像夏朝崇尚忠诚,商朝崇尚质朴,周朝崇尚文华,审察天下适宜尊崇的来坚持执行相应的思想,以此开始,以此终结。不能早上崇尚文华,晚上崇尚质朴,以至于自己造成混乱。因此圣人一出来,就一定先确定为朝一代所崇尚的。周的时代,有周公替他制定礼乐制度,于是天下便尊崇文华。后代有贾谊劝说汉文帝,也想要先确定制度,可是他的方案最终没有真的被采用。现在天下有幸刚刚太平安定,子孙得以万世做帝王的大计,不可不在这个时候预先确定。让后世能长久做帝王的策略,经常先确定所崇尚的,使子孙可以安定天下、坐享其成。直到政治上出现了弊端,这样以后才可以改变它细小的部分,但那些大政方针始终是不可改变的。如此,才能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不会苟且轻慢。现在从朝廷和民间考察一下国政,来观察国家所崇尚的东西,我感到有些迷惑。为什么呢?天下的形势有强有弱,圣人审察它的形势,用权宜之计来应对它。形势强了,强到过分再不停止就会折毁了;形势弱了,弱到过分再不停止就会弯曲变形了。圣人权衡它,使统治之势不至于太过而出现折毁或变形的手段,是用威力或施恩惠。势过分强劲的,威力耗尽,也不能震慑臣下;势过分软弱的,恩惠被轻慢,底下的人也不会认为是恩德。所以处在弱的要利用威力,处在强的要利用恩惠。趁着强的形势来施予恩惠,那么恩惠就受到尊重;趁势弱的恩惠培养威力,那么威力发作,天下就会震动发抖。所以威力和恩惠是用来节裁控制天下强弱形势的。然而不懂得强或弱的形势,即使有处决人的强大威力,天下百姓也不会惧怕;即使有使人活命的恩惠,天下百姓也不会高兴。为什么呢?是威力耗尽了,恩惠被轻视了的缘故。所以统治天下的人,一定要先审察了解天下的形势,然后可以跟他讲用威力或施恩惠。不先审察天下形势,却平白无故地说我能用立威严的方法,我能用施恩惠的方法,那是行不通的。因此有强的形势却用威力施加其上,有弱的形势却用恩惠施加其上,以至于到了折毁和弯曲变形的,这都是可悲的。所以善于制服天下的人,要预先审察天下形势的强弱再来谋划方法。15.C(“无法达到陶渊明的归隐之境”错,作者表达的是如今的清醒就像陶渊明一样,因而也没有遗憾)16.示例一:佳兴不尽,①作者三月三去踏青,看到李明府后亭烟景盛况,兰花满蒲,自然佳兴勃发;②美酒乐事,时俗无异永和,更是舒心;③乘兴而行,轻桡徐转,再观佳境。(每点2分)示例二:兴尽而返,①作者本去踏青,在李明府后亭已尽情欣赏美景、坐观远山;②更品美酒,赏玩雅事;③但风声日落,江波四起,自然兴尽而归了。(每点2分)17.(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每空1分)18.训诂学被称为“冷门绝学”,(1分)您如何看待训诂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作用?(2分)19.训诂学是以解经为目的(1分)、为涉古专业研究提供基础(1分)的传统学术门类“小学”的分支学科。(1分)(下定义的判断句式,1分)20.①实事求是:从“训诂学确实属于‘冷门绝学’”“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学术也是不可靠的”都可以推测出来。(2分)②学术自信:从“可以说是‘冷门’不冷,‘绝学’有继”、一切研究“都必须阅读古文”可以推测出来。(2分)21.B(“是褒词贬用”理解错误,这里没有贬低少数译者的意思)22.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句(1)把翻译比作拔河比赛,是一场中文和英文的较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化分子在翻译过程中倒向英文的危害;(3分)句(2)把思果先生给译者的研究过程比作对症下药的治病过程,通俗易懂,肯定了思果先生忠告的中肯性。(2分)23.【审读材料】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引用林庚的人生箴言,引导考生体悟贤者的人生智慧,提取到关键词“昂着头”;后一部分用“但”领起,引导考生参悟自然无言的智慧,提取到关键词“垂着头”。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围绕“昂着头”和“垂着头”这两个关键词,思考其形象表述背后的精神内涵和灵魂姿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具有极强的思辨性,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不难看出,情境材料所提供的话题是带有辩证思维性的,这样按照写作任务提出的要求构思立意,完成任务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具有启示意义”思考,一方面所写的内容一定要是自己针对材料所展开的“感悟与思考”,另外还要把材料话题所蕴含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写作时应围绕“昂着头”与“垂着头”的二元关系展开思辨。首先要理解“昂着头”和“垂着头”的内涵,“昂着头”可以是高贵的尊严,可以是自信的人生,可以是自尊的灵魂……“垂着头”可以是成熟的智慧,可以是谦卑的姿态,可以是优雅的灵魂……然后,围绕两个关键词思辨两者的关系,挖掘其不同的价值意义,确立鲜明的观点,表明自己的人生姿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最后,观照现实,阐述二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3.(一)审读立意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引用林庚的人生箴言,引导考生体悟贤者的人生智慧,提取到关键词“昂着头”;后一部分用“但”领起,引导考生参悟自然无言的智慧,提取到关键词“垂着头”。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围绕“昂着头”和“垂着头”这两个关键词,思考其形象表述背后的精神内涵和灵魂姿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具有极强的思辨性,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不难看出,情境材料所提供的话题是带有辩证思维性的,这样按照写作任务提出的要求构思立意,完成任务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的启示意义”思考,一方面所写的内容一定要是自己针对材料所展开的“感悟与思考”,另外还要把材料话题所蕴涵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写作时应围绕“昂着头”与“垂着头”的二元关系展开思辨。首先要理解“昂着头”和“垂着头”的内涵,“昂着头”可以是高贵的尊严、可以是自信的人生、可以是自尊的灵魂……“垂着头”可以是成熟的智慧、可以是谦卑的姿态、可以是优雅的灵魂……然后,围绕两个关键词思辨两者的关系,挖掘其不同的价值意义,确立鲜明的观点,表明自己的人生姿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最后,观照现实,阐述二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二)评分细则:(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山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因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