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及社会生活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考点3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及社会生活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考点3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及社会生活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考点3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及社会生活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考点3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及社会生活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3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3: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及社会生活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原因:①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成为古代的主要经济活动。②封建统治的需要: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赋税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③工商业自身缺陷: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时期发展情况评价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内容)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社会稳定)。消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西汉全面控制工商业,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唐宋元中唐以来:出现松动(鼓励外贸、官商分利)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022、“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闭关锁国原因倭患猖獗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根源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对内防范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外消极防卫影响局限性(主要影响):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③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自卫作用,保护封建自然经济。

比较学习:“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的异同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时间目的内容影响相同战国开始,贯穿始终明朝出现,清朝进一步加强压制商人,保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防范和抵御外来殖民,巩固封建经济,维护统治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严格限制国人出海和外来贸易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政策;都维护封建统治;前期都产生一定积极作用,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前期对古代农业文明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抵御西方殖民侵略起一定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现象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①政治环境: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②人口优势: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③自然条件:土壤气候适宜肥沃、水资源充足;④政策支持:统治者重视经济,兴修水利。⑤劳动人民:辛勤努力。⑥贸易推动: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2)过程:魏晋南北朝(开始开发)→唐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3)影响:①交通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②城市发展: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③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④人口分布: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B.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⑤人才教育: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南方成为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推动科举制实行南北分卷制度。⑥生态环境:导致了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⑦风俗习惯: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2.资本主义萌芽(1)概况:时间标志明朝中后期,纺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为特征的手工工场出现。条件①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②民营手工业发展,在一些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③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大量使用,商业资本活跃。根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①稀疏,微弱,发展缓慢,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②未发生质变,夭折中断;政府压制、掠夺。影响积极: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它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局限:但只出现在江南地区个别部门,力量薄弱,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未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①根本因素:封建制度束缚。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占主导地位。②资本因素:资本多用于买田置地而不用于扩大再生产。③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限制海外贸易,国外市场缺乏。④劳动力因素:有限的耕地内集中了大量过剩劳动力,限制市镇手工业、商业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⑤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⑥思想因素:传统的“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思想束缚。(2)发展缓慢的原因:三、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古代的食物生产与生活食物生产社会生活①农业产生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开始从食物采集变为食物生产。②食物生产: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①商和西周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②小农经济为主,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秦汉至隋唐:形成了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④玉米、马铃薯、番茄和辣椒都在明朝时传人中国,提高了农业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村落:人类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村落是农耕经济的产物集镇: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城市:中国古代的城市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处于依附地位

2、古代中国的居住环境和民居

3、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发展

时期表现原始社会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②人类转向定居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仍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秦朝①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②开凿连接湘水和漓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汉朝①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大通道;②海路东可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隋唐①隋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②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④唐中后期,东西方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下降宋元①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形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②京杭大运河,全长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③元朝还开辟了南北海运航线;④宋元时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外交流范围更广。明清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和东非沿岸等地4、古代中国的人口迁徙

时期迁徙状况秦朝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汉朝①向北方移民屯田,前119年,一次就移民70余万;②东汉初,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魏晋①3—6世纪,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族迁徙到中原;②北方人民大批南下唐朝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除一部分迁入内地与汉人融合外,大部分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宋朝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元朝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明清至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谋生,前往东南亚,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史称“下南洋”。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如天花、鼠疫、黄热病、斑疹伤寒、疟疾、流感等。古代中国的疫病防治①重视公共卫生。如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灾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②重视疫病防治,出现大量防治方法。如《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为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③建立疫病救治机构。如西汉的隔离,隋唐的寺庙病坊等中医药的成就地位:中国文化的瑰宝成就①春秋战国:扁鹊四诊法;②秦汉:《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华佗精通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③魏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④唐朝:《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人称“药王”;⑤宋朝: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北宋时期出现针灸铜人;⑥明清:明朝中期已广泛使用人痘接种法防治天花;吴有性著《温疫论》,提出“疠气”致病说;李时珍著成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5、古代中国的疫病防治中医药学的成就

宋朝

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文化价值取向国家政策社会观念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社会关系经济活动契约意识增强

6、古代中国社会观念变化

四、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1.(2022·全国高考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解析】考点: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2.(2023·全国高考甲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夜市逐渐萌芽。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DB3.(2022·湖南高考)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政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解析】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4.(2023·广东高考)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