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新规制度_第1页
企业环境管理新规制度_第2页
企业环境管理新规制度_第3页
企业环境管理新规制度_第4页
企业环境管理新规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目标

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污染物和噪声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生产不致对周围环境造成有害影响。

2范围

生产过程中产生“三废”步骤及生态恢复

3责任

环境保护部、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

环境保护部责任:负责企业环境监督和确保环境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生产部责任:负责维修环境保护设备,使其能正常运行,确保“三废”得到正常排放。

生产车间责任:确保本车间环境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4内容

4.1“三废”定义:生产过程中产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响废水、废气、废渣。

4.2生产部具体负责日常“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排放源应竖立合格排放标志。

4.3设置“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负责制,实施严格奖、罚制度。

4.4环境保护部负责维护环境保护治理设施,在环境保护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生产工序必需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出现。

4.5定时进行环境保护技术业务培训,以提升工作人员技术素质水平。

4.6搞好工厂绿化,改善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收市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验和指导。

4.7废水方面

4.7.1车间产生废水直接进入废水处理站经冷却后循环,经处理达标再利用,生活污水经过滤池滤过达标后一部分企业绿化用,一部分给园区管道排放。

4.8废气方面:混铁炉、提钒转炉、精炼转炉等污染物经布袋除尘处理。

4.9生产车间产生钢渣、氧化铁皮、废油、废耐火材料采取出售方法,不另设堆放场。

4.9.1除尘灰由本企业烧结利用回收。

4.10空调机、空压机及引风机等动力设备采取隔音、吸音及减振等治理方法。

4.11企业内原料必需根据相关管理要求贮存、保管等,不得对生产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5、对违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给予警告、批评、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

5.1放松管理,玩忽职守造成环境保护事故者;

5.2挪用治理污染费用、设备和物资者;

5.3对监督检验及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者;

5.4有污染防治设施无故停用或任意拆除造成污染者;

5.5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环境管理人员;

5.6对污染事故迟报或隐瞒不报者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中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实施全方面计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环境方针,搞好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关键任务是:宣传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充足、合理地利用多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企业生产发展,发明良好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经济活动能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污染。

第三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职员、领导全部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可能消亡污染物,并认真实施“谁污染、谁治理”标准。

第二章

组织结构

第四条

依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境保护技术人员全方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情况,降低企业对周围环境污染,并协调企业和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工作。

第五条

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有企业领导和企业环境保护员组成,定时召开企业环境保护情况汇报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落实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

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置必需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境保护技术员,帮助领导工作。环境保护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第三章

基础标准

第七条

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由分管环境保护领导主管,搞好企业内环境保护工作,并直接向企业责任人负责环境保护事项。

第八条

环境保护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施生产环境保护一齐抓。

第九条

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围环境和每个职员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职员必需严格实施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境保护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依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

预防“三废”污染,实施“谁污染,谁治理”标准,全部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车间全部必需提出治理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立即给安排处理。

第十一条

对环境保护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时检验、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确保设备、设施完好,运转率达成考评指标要求,并确保备品备药正常贮备量。

第十二条

在下达企业考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同时,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评定内容之一。

第十三条

凡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中“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需同时列入计划,切实给予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排挤“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环境保护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

本企业环境保护机构职责:

1、在企业分管领导负责下,认真落实实施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相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企业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管理、监察和测试等。

2、负责组织制订环境保护长远计划和年度总结汇报。

3、监督检验本厂实施“三废”治理情况,参与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研究和审查工作,并参与验收,提出环境保护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统计,建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境保护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汇报。

5、对职员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提升职员环境保护意识,并对环境保护岗位进行培训考评。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十五条

凡本企业职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成绩显著者给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十六条

凡本企业职员玩忽职守,任意排放企业“三废”,造成污染环境事件,按触犯《中国环境保护法》论处,视情节轻重,给行政处分,赔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等部门文件有抵触时,按上级文件要求实施。

第十八条

本管理制度属企业规章制度一部分,有企业负责落实落实和实施。管理部门药严格实施,并监督、检验。

---------企业/厂

日环境和卫生管理制度一、为了使经营环境符合生产工艺及国家法规要求,对经营环境进行计划和合理配置,确保产品质量。二、经营场所依据经营设备对环境要求对环境及卫生条件进行控制。三、采购成品应干燥、无污染、无霉变、无虫蛀。四、贮藏A、成品应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通风,并有防虫,防鼠等设施仓库内,不得和非食品同库存放。B、库房应常常清扫,保持清洁。C、成品应掌握优异先出标准,预防积压变质。D、多种产品应分类堆放,码垛不宜过分密集,必需隔墙,离地。E、成品库不得贮存其它物品,贮存期间应定时抽检,确保成品卫生。五、经营设施卫生管理A、经营场所应配置兼职卫生管理员并按要求权限和职责实施。B、经营场所内通道和周围场地不得堆放废弃物和杂物,应保持整齐。C、多种经营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油污、无原料积存,做到物见本色。D、经营场所应有预防蚊蝇,鼠及其它害虫进入和藏匿必需设施、方法。E、经营场所应定时灭害、预防害虫孳生。六、个人卫生和健康A、企业应对新参与工作和临时参与工作工人进行卫生教育。B、企业应对经营人员和相关人员每十二个月必需进行一次健康检验,并填写健康登记档案,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参与工作。C、经营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D、经营人员在经营时间,必需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洗手消毒,严禁一切人员在经营场所吸烟,随地吐痰。防治污染设施管理制度为确保防治污染设施正常运行,保护环境,提升和改善环境质量,依据《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1、防治污染设施,是指为防治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所建成处理处理、净化控制、再生利用设施,和配套设施运行监控系统。关键包含生活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工业废水处理利用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利用设施、自动监控系统等设施。未经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停用、拆迁或损坏。2、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是指从事环境保护设施操作、维护、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理和利用活动。3、各部门应建立健全治污设施维护保养、检修、操作运行等规章制度。4、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包含以下两种方法:4.1自行运行:是指污染物产生单位对自己建设防治污染设施进行运行/维修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处理和利用,并负担对应环境责任活动;4.2委托运行:分为代理运行和社会化运行。代理运行:是指含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或机关,接收污染物产生单位委托,对其防治污染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和利用,并负担对应环境责任活动。社会化运行:是指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或机关,接收污染物产生单位委托,利用社会投资或自己建设防治污染设施,为其提供污染物处理处理和利用社会化服务,并负担对应环境责任活动。5、自行运行防治污染设施达不到污染排放标准要求,必需实施委托运行。6、各班应加强对防治污染设施巡检,并做好防治污染设施维护和保养,定时对防治污染设施进行清扫、检修,确保完好率100%,做到治污设施和主体生产设施同时运转。7、防治污染设施投入运行必需含有以下条件:7.1有含有对应资质单位进行设施施工和建设,无工艺设计缺点和工程质量问,设施建设应优先采取“污染防治最好可行技术导则”推荐技术;7.2能满足所处理处理污染需要并能连续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能达成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要求;7.3经过防治污染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完工验收;7.4配置设施故障或污染事故发生时预警和污染预防应急处理设施;7.5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单位应根据上述条件(但不仅限于上述条件)。组织对将投入运行防治污染设施进行考评,符合上述条件设施方可投入运行。布符合运行条件防治污染设施投入运行,由设施运行单位负担由此造成相关污染责任;8、已建成防治污染设施,严重布符合建设要求,应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达成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9、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实施资质许可制度。全部从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单位必需取得防治污染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证书;未取得防治污染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证单位,不得从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活动。10、防治污染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从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必需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人员不得从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岗位工作。11、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岗位培训管理措施由国务院预防污染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组织实施。12、防治污染设施必需和生产设施同时运行。防治污染设施投入运行后,应确保设施无故障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和防治污染设施配套自动监控设施应符合《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措施》要求。1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关键包含:人员持证上岗、岗位责任、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和应急方法、运行统计台帐、监测汇报、运行信息公开、做好运进统计,确保和主体产生设施同时运行率达成100%。14、要对防治污染设施进行定时或布定时检验,立即消除设备缺点和隐患,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出现故障时,必需在要求期限内完成维修或更换。因不可抗拒原因,设施必需停止运行时,应该事先汇报当地人民政府防治污染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停止运行原因、时段、相关污染预防方法等情况,并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要求时间内不能恢复设施运行,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污染物产生单位停止生产,待治污设施修复后,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方可恢复生产。15、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单位因设施运行不正常发生污染事故时,必需在1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预防污染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并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方法消除环境污染,确保环境安全。16、定时向当地人民政府防治污染行政主管汇报设施运行情况。关键内容包含: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取样和监测情况、连续运行统计等。企业有义务将设施运行情况、日常监测数据和各项管理制度向社会公开,自觉接收公众监督。17、必需接收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和现场检验,如实汇报情况,提供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环境部门现场检验,不得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18、防治污染设施委托运行服务协议必需根据协议法要求明确相关各方权利责任义务和服务要求和承诺。协议正式签署后,协议正式文本应于10天内向当地有管辖权防治污染行政主管部门立案。19、防治污染设施委托运行活动必需严格根据运行协议内容进行,违反协议造成后果有违反协议一方负担由此引发相关责任。20、防治污染设施运行单位权利和义务:20.1根据要求程序和路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20.2不受地域限制获取设施运行业务,从设施运行委托单位获取运行服务费;20.3无违法行为不得被剥夺设施运行管理权,正常运行业务活动不受干涉;20.4严格遵守设施委托协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20.5遵守防治污染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要求,负担违反本条例和设施运行布达标排放产生环境责任。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

1.1编制目标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升企业应对包含公共危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适用范围

l.5工作标准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方针,落实以下标准: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主动预防、立即控制、消除隐患,提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降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中长久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收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指导,使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和合作,提升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一样污染源所造成环境污染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充足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方法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足利用现有资源。主动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组织指挥和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组织机构图)

3

预防和预警

3.1

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础信息

自然概况;地理位置;气象及水文资料;周围居民点、敏感点信息;

3.1.2环境污染事故源

厂区平面部署;工艺步骤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步骤、排污口位置);

产品在从原料→产品存放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基础情况,包含事故源名称、数量、位置,可能发生事故时空特点。

3.2预防工作

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放射源等事故源进行调查,掌握本企业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针对污染物特点提出对应应急方法。

建立优先污染物快速监测方法,购置优先污染物快速监测设备,建立优先污染物处理技术。

3.3预警及方法

根据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进行分级。依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方法效果,预警能够升级、降级或解除。

搜集到相关信息证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立即发生或发生可能性增大时,按摄影关应急预案实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该采取方法:

(1)立即开启相关应急预案。

(2)公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抢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汇报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危害,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相关场所,中止可能造成危害扩大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程序

4.2信息报送和处理

4.2.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汇报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和负有监管责任部门发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汇报,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汇报,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能够越级上报。

4.2.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汇报方法和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汇报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汇报三类。初报从发觉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相关基础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汇报在事件处理完成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汇报,关键内容包含:环境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关键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危害程度、转化方法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经过网络或书面汇报,在初报基础上汇报相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应急方法等基础情况。

处理结果汇报采取书面汇报,处理结果汇报在初报和续报基础上,汇报处理事件方法、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遗留问题,参与处理工作相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4.3指挥和协调

4.3.1指挥和协调机制

依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依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抢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相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觉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根据各自预案和处理规程,相互协同,亲密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理行动。现场应抢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抢救援专业队伍必需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协调指挥下果断、快速地实施先期处理,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教授组组织相关教授快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定,提出应急处理方案和提议,供指挥部领导决议参考。依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对应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估计,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决议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判定,对污染区域隔离和解禁、人员撤离和返回等重大防护方法决议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和处理;指导环境应急工作评价,进行事件中长久环境影响评定。

发生环境事故相关部门要立即、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给抢救援相关基础资料

4.3.2指挥协调关键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关键内容包含: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标准要求;

(2)派出相关教授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抢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周围地域危险源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关键防护区域;

(6)依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应急行动进展情况。

4.4应急监测

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依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改变趋势,并经过教授咨询和讨论方法,估计并汇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展情况和污染物改变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议依据。

4.5信息公布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公布正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6安全防护

4.6.1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现场处理人员应依据环境事故特点,配置对应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方法,严格实施应急人员出入事发觉场程序。

4.6.2受灾群众安全防护

现场应抢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安全防护工作,关键工作内容以下:

(1)依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性质、特点,通知群众应采取安全防护方法;

(2)依据事发时当地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方法,指定相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置紧急避难场所。

4.7应急终止

4.7.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要求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危害已经被根本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多种专业应急处理行动已无继续必需;

(5)采取了必需防护方法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发中长久影响趋于合理且尽可能低水平。

4.7.2应急终止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定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同意;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抢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依据相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4.7.3应急终止后行动

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收事故教训,立即进行整改;

⑵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有效性、应急装备可行性、应急人员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修改意见。

⑶参与应急行动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一直保持良好技术状态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5.2装备保障

5.3通信保障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理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置必需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开启时各应急部门之间联络通畅。

5.4人力资源保障

企业要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抢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足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方法预备应急力量;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理工作。

5.5技术保障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教授组,确保在开启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教授能快速到位,为指挥决议提供服务。

5.6宣传、培训和演练

5.6.1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员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升公众防范能力。

5.6.2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环境应急处理、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5.6.3定时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升防范和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5.7应急能力评价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一直处于良好战备状态,并实现连续改善,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和实施情况、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和考评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施自上而下监督、检验和考评工作机制。

6后期处理

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

7附则

7.1名词术语定义

环境事故:是指因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经济、社会活动和行为,和意外原因影响或不可抗拒自然灾难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指忽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某一地域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包含公共安全环境事故。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取一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行动。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所采取应急处理方法。泄漏处理要立即、适当,避免重大事件发生。泄漏处理通常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理两部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觉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环境监测。包含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计划有效性、应急准备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适应性和应急人员协同性而进行一个模拟应急响应实践活动,依据所包含内容和范围不一样,可分为单项演练(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联合演练。

7.2预案管理和更新

伴随应抢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改变,或应急过程中发觉存在问题和出现新情况,应立即修订完善预案。

7.3地方沟通和协作

建立和地方环境应急机构联络,组织参与地方救援活动,开展和相关交流和合作。

7.4奖励和责任追究

7.4.1奖励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抢救援工作中,应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