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青海省湟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青海省湟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青海省湟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青海省湟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湟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描绘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包罗万象,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事实上,动漫、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不可捉摸,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值得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沉浸性特征,特别是随着5G技术取得实质进展,“在线”即“在场”趋于实现。美育资源重组不应满足于新老资源同步“在线”,而应令其真正“在场”构筑场景式的美育空间。美育是情感的陶养。而美育实践表明,相比于在一旁观察,参与艺术创造的体验更能让人抵达美育真谛。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美育应该是一场全感官发动、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体验。这不但要求网上网下美育资源全面整合,而且要求在中华美育精神指引下,结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和人格完善内在需求,遵循美育规律,以无比丰富的美育资源为依托,构建扎根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半个多世纪前,美学家宗白华说:“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容却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千百年来的诗人艺术家已经发现了不少,保藏在他们的作品里,千百年后的世界仍会有新的表现。每一个造出新节奏来的人,就是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今天,凭借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我们更加自觉地为美的无限性和超越性而欣喜,孜孜不倦地探索美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滋润人格,拓展情感,提升品位,强健精神,努力在新时代里做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这些都是古代所特有的美育资源。B.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美育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互联网可以重组这些资源。C.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具有美育意义。D.5G技术的实质性进展将使美育资源的重组实现新突破,可构筑场景式美育空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A.文章开篇引用《论语》中所向往的美育图景,说明传统美育具有总体性特征。B.文章从利用互联网进行美育资源重组到参与美育体验的论述呈现出递进的特点。C.文章通过举例阐述利用互联网生成新的美育资源及发掘新文化样态的美育价值。D.文章结尾引用宗白华的美学观点,意在观照时下利用互联网可以无限享受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的美育,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没有相关理论和概念。B.将传统美育资源数字化,是利用互联网重组美育资源最主要的方式和重要层面。C.在美育活动中,做个旁观者不如直接参与艺术创造体验更能获得美育的真谛。D.在互联网时代,凭借非常丰富的美育资源,便可构建起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非典中最艰苦的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北京市人民医院。从四月五号开始,陆续有222人感染,包括93名医护人员,有将近一半的科室被污染。门诊大楼北侧的急诊科是当时疫情最重的地方。我不明白这家医院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但我知道应该跟上次拍转运的那二十九个盖白布的病人有关系,我得知道这是为什么。没人要我做这个节目,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我不管那么多,心里就剩了一个念头,我必须知道。急诊科主任朱继红带我去看了留观室改成的SARS病房。我只看到几间普通的病房,迟疑地问他:“你们的清洁区、污染区呢?”他指了指地上:“只能在这儿画一根线。”我不能相信,问了一句:“那你们怎么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朱继红沉默了一会儿,慢慢举起手,在胸口指了一下:“在这儿。”我问:“你们靠什么防护?”他面无表情,说:“我们靠精神防护。”一直到四月二十二日我们来拍摄时,病人才开始转运到有隔离条件的医院。当时病人连输液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在空地上输。他带着我去看,所有的椅子还在,输液瓶挂在树杈上,或者开车过来,挂在车的后视镜上,椅子不够了还有小板凳。一个卫生系统的官员在这里感染,回家传给了妻子儿子,想尽办法只能找到一个医院床位,夫妇俩让儿子住了进去。两口子发烧得浑身透湿,站不住,只能颤抖着坐在小板凳上输液。再后来连板凳都坐不住了。孩子痊愈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这是二〇〇三年,春夏之交。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我“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当从头到脚盖着白布的病人从我身边推过的时候,还有媒体的信息是“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上街”。我只不过隐约感到怪异,仅此而已。我没有接到指令,这不是我节目的任务,我觉得转过头很快就会忘记——然后我就忘掉了。我做的节目播出后,有同行说:“你们在制造恐慌。”当时我身边坐着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她说:“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摘编自新闻记者柴静传记集《看见》)材料二:非典报道经历了从瞒报到高度透明化的历程,这表明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从“如何包”转到了“如何报”,从内容控制转到了方向调控。在传统机制下,一些新闻主管部门认为消极信息容易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动荡,因而媒体在信息流通中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侧重于“包”不重“报”。中国传媒对于危机报道的典型做法是在保守的方针下,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报道模式。应该说这一传统是在建国之初就形成的。当时中国面临国内外的险恶局势和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需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封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其前提是资讯手段的不发达,信息渠道的单一。这一做法延续到今天则并不合适:一方面当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公众的信息需求扩大,对知情权的要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传播学认为,流言的流传程度=事件的重要性x证据的暖昧性。如果媒体继续采取沉默的态度,既达不到封锁信息的目的,又缺乏权威的消息。社会舆论主体缺位,必然纵容了流言的传播而破坏社会稳定。从管理学上看,传统新闻管理侧重微观的内容管理,而非方向性引导,而由于内容管理的庞杂,必然导致信息传送的滞后,造成舆论主导真空,流言乘虚而入,反而容易引起恐慌。此次“非典”事件前期的抢购风波验证了这一点。(摘编自俞熙娜、沈爱国学术论文《“非典”事件对新闻改革的影响》)材料三:“非典”时的政府扣押信息、“媒体集体失语”等观点,与事实不符,是站不住脚的。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23条规定,在暴发严重疫情时,媒体在对外通报前须征得卫生部的同意。我们需要强调,记者应当依法报道。由此可见,所谓非典期间“媒体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第一个环节的卫生部门出现了“故障”。事实也的确如此。“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这句俚语,可以非常形象地形容2003年3月和4月中上旬中国社会的特殊状态。在医学界,北京的洪涛院士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南方专家却坚持认为是冠状病毒。双方对SARS病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从当时SARS迅速蔓延的紧迫形势看,人民群众急切地想要知道非典的病原信息。对此,当时的媒体都没有报道。不是媒体不能报道,也不是什么力量控制媒体不准报道,而是所有人,包括媒体和卫生部,都必须等待专家们的最终判断。由此可见,由于SARS复杂病因引发的医学争论,才是造成所谓当时“媒体集体失语”的真正原因。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洪涛院士随即也改变了原有的观点。至此,争论结束。4月20日,国家卫生部门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非典”疫情。接着,新闻媒体也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急切盼望信息的广大受众。(摘编自尹韵公研讨会主题发言稿《对非典时期新闻传播的再反思》)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者柴静对“媒体失语”的反思与材料三的立场有根本上的差异,柴静更强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记者面向社会民众的主体责任。B.柴静调查发现,人民医院严重的院内感染很可能与该院防疫设施不完善有关。而该期节目的顺利播出,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非典后新闻传播的改变。C.材料三认为政府和媒体在“集体失语与缺位”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由SARS复杂病因所引起的医学界异乎寻常的争执与矛盾。D.世卫组织佐证了钟南山的观点,有力推动了政府的部署安排。但材料三为政府和媒体所作的申辩,其实并没有全面解答柴静在采访中暗示的所有问题。5.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促进安定团结。”B.“在那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报纸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C.“由于公共危机涉及到公众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公众危机的信息。”D.“通过制度化可以赋予媒体相应的自由并规定其合法活动的范围,改善政府不确定、难持续、不对称的社会控制。”6.面对近期依旧严峻的新型冠状肺炎防治形势,在新闻传播方面,我们可以从非典事件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演说家【俄罗斯】契诃夫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嫉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拢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谁活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波普拉夫斯基没有反驳扎波伊金私下对死者表达的看法和评价,这既暗示死者与其前任具有共同特点,又为后文扎波伊金的失误埋下伏笔。B.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在于与题目“演说家”相照应,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C.在作者笔下,听众只对扎波伊金所致悼词的对象是谁暗自怀疑,却没有怀疑悼词中对死者品格不切实际的称颂,这样写包含着作者的深意。D.契诃夫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篇小说讽刺的对象几乎是文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包括听众,而不只是“演说家”扎波伊金。8.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说说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作了哪些批判。(6分)9.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并完成10—13题。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既鼓,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寇汉中,拜秦州总管,讨贼连战有功,余党悉降。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引吐谷浑寇松州,诏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败之钳州。轨进军临洮,走其众。度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诏率所部兵从秦王讨王世充。明年,迁蜀。轨既贵,益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初,以其甥为腹心,尝夜出,呼不时至,斩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遣奴取浆公厨,既而悔焉,曰:“要当借汝头以明法。”命斩奴,奴称冤,监刑者疑不时决,轨并斩之。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坐对诏,帝怒曰:“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不协,及隐太子①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行方惧,奔京师,得免。是岁,行台废,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贞观元年,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周洛间,因隋乱,人不土著,轨下令诸县,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趋本。卒,赠并州都督。(选自《新唐书窦轨列传》,有删节)[注]①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B.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C.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D.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盛行于周代。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C.“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年号。D.“末作”指农工商业,与读书出仕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抑商政策,使得百姓归于本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窦轨作战勇猛,连续取得不俗战绩。在渭南一带攻占土地,夺下永丰仓,平定京师,破稽胡,战胜入侵汉中的敌寇,在临洮击退了党项族和吐谷浑的进攻。B.窦轨胸有谋略,作战防御都有谋划。当士兵遇敌慌乱后退时,他当场赏罚分明,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士气。认为羌人会成为忧患,于是在松州屯田。C.窦轨性情严苛,下属犯错一概斩杀。与稽胡作战时,窦轨斩杀了十四个后退的部将;斩杀处死奴仆时略有犹豫的行刑人员以及犯了错的外甥。D.窦轨为人傲慢,心胸狭窄。他面见皇帝时面容不严肃,又出言不逊,惹怒了皇帝;与韦云起等人有私怨,在隐太子被杀时故意隐藏诏书杀了云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5分)(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两个小题。(9分)浣溪沙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垂白:老人。捋青捣麸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捣烂充饥。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B.上阙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C.下阙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D.这首词在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中,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15.上阙和下阙表现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回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3)“,常在于险远,”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第Ⅱ卷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9题。(9分)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

的柔性人造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出现。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的新技能,进而实现

的目标。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实现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相关产品便会

,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冠绝一时指日可待随心所欲锦上添花B.首当其冲

唾手可得随心所欲画龙点睛

C.冠绝一时

唾手可得为所欲为画龙点睛

D.首当其冲

指日可待为所欲为锦上添花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B.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C.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

D.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B.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的作用,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C.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的作用。D.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从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维生素过去叫作“维他命”,①,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已有几十种,包括维生素A、B、C、D、H等。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②。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③。例如,缺乏维生素B就会患脚气病、口角炎、糙皮病等。21.下面是某校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此日我们举行百日誓师大会,旨在让大家增强紧迫感,提升信心,合理规划,再度冲刺。如何度过100天?鄙人给大家提几条建议……莘莘学子们都要正确处理好听讲、考试和做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听讲把知识串成体系,通过考试查找漏洞,通过练习提升不足。万不可不听课乱做题,或光听课不做题……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成熟的稻穗都低着头。低头思故乡。低头族……低头可能是一种姿势,也可能是一种态度,还可能是一种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会低头。请以“低头”为标题,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说明道理,也可以发表评论,阐述观点。要求:①文题对应。②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期中考试答案:A“这些都是古代所特有的美育资源”范围缩小,“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是自然景象,是古今共有的美育资源。2.D“意在观照时下利用互联网可以无限享受美”错,应为意在观照“孜孜不倦地探索美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滋润人格,拓展情感,提升品位,强健精神,努力在新时代里做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3.C【解析】A.“也没有相关理论和概念”曲解文义,原文是“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B.偷换概念,“最主要的方式和重要层面”应为“基础层面”D.“凭借非常丰富的美育资源”,是“构建起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4.C【解析】C选项中的“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错,在世卫组织明确病原之后,政府与媒体迅速行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异乎寻常”与原文中“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不符。5.D【解析】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新闻管理部门应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形势,调整管理方式,从内容控制向方向调控转变”。材料二并不反对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调控,也不单纯只强调新闻自由的重要性,排除选项B;也不单单强调政府对新闻媒体内容管控的社会责任,排除选项A;材料二主要针对的主体是政府,而选项C讨论的是公众在公共危机中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材料二中强调的政府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无关,所以排除选项C。6.(6分)①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②提升记者面向社会的责任担当;③新闻主管部门应占据社会舆论主导地位,加强方向调控;④记者应依法报道。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B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析:与题目相照应,突出扎波伊金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是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这样写既可以讽刺扎波伊金的自私无耻,也为后文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对扎波伊金的埋怨做出铺垫,并对其进行讽刺。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答案:人与人关系的不平等:“大人物”去世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去世则无所谓。某些人为私利出卖良心:扎波伊金为饱口福和一笔“车马费”热情称颂一个他认为诡计多端、老奸巨滑的“骗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称颂一个人无私、不被收买、不受贿赂,竟被认为是“讽刺挖苦”“侮辱人格”。9.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第一问:通过制造反差:扎波伊金私下称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为诡计多端、老奸巨滑的“骗子”,在葬礼演说时却对其极力称颂,这种反差极具喜剧效果。通过制造意外:扎波伊金所热情洋溢地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致悼词,而后来却发现这个人站在墓碑旁,这种意外使小说极具喜剧效果。10.C11.D(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12.A(B、“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错误,他是率兵压阵,跟在最后。C、“下属犯错一概斩杀”错误,犯小错者是被打,而且被斩杀者十四个部将也不是因为他们后退。D、“出言不逊”文中无据,“又坐对诏”只能看出他的话不合圣心)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答案:(1)他的部下有不听从命令的就被杀掉,犯了很小的过失也要被鞭打至流血,人们见到他都害怕得大腿发抖。(“不用”“至”“股栗”,每词1分,大意2分。)(2)窦轨将诏书藏在怀中,韦云起问诏书在什么地方,窦轨不肯拿出来给他看,并趁机捉住韦云起杀了他。(“内诏”“示”“执”,每词1分,大意2分。)14.C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案:解析:“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的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