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2008-2009苏教版_第1页
【三年级】2008-2009苏教版_第2页
【三年级】2008-2009苏教版_第3页
【三年级】2008-2009苏教版_第4页
【三年级】2008-2009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苏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D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2页。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开始第一节课,让学生有较好的精神状态进入新学期的数学学习。为新课的学习作通过操作和叙述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谈话:同学们,你们已经升上三年级了,在过去在新学期到来之际,同学们忙着准备学习用品。瞧!铅笔专柜前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遇到困难了,大家愿意帮助他们吗?出示两个小朋友(小丽和小强)买铅笔的情两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几枝?口答算式:18÷2=9(枝)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会用竖式计算吗?谈话:看来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那边还有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1)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左半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做题的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各种计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充分交流,明确算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写竖式的方法。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复述和对比,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笔算的过程。分步练习,发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会列式解决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板书:40÷2组织用小棒分一分,指名说说分的过程。板书:=20(枝)集体归纳: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做比较好,说说道理。然后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右边部分。提问:你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指名回答并板书:46÷2(2)猜一猜46÷2商是几十多?说说理由。(3)46÷2得多少?打算怎样计算?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先用分小棒的方法计算好吗?让学生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在小组里交流分的情况:有几捆几枝铅笔,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几捆几枝?也就是多少枝?板书:=20(枝)(4)提问:你们想用竖式来计算吗?可以利用刚才分小棒组织小组讨论“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写2。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小结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记住笔算的步骤。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想法,使学生能互相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谈话的形式结束,让学生自接着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移下来放在这里除,再往下会算了吗?谁来接着写下去。(5)提问:谁能再说说46÷2的笔算过程?(6)让学生对比46÷2和18÷2笔算的不同之处?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1.做“想想做做”第2题。(1)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2)独立完成后两题,并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评价;(3)让学生谈谈在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2.做“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1)让学生认真审题,提问: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2)提问: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3)全班评价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最后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四、课堂作业五、全课总结谈话:新学期第一节课我们愉快地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谈谈收获和不足吧!板书设计40÷2=20(枝)46÷2=23(枝)4660教学后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的写法,特别是个位的写法。理解笔算的步除法验算(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的P3-P4。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3、进一步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教学用具:相关内容的课件。第一部分主要是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脑课件,能比较好的创设一个学习氛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看这一段视频,你能收集到什么信息些是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这一部分主在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体验验算的好处。教学时,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出尝试和体验。在课堂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对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要加先让学生算再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后师生共同总结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第5题要学生应该每2人一组,如果双打,应该每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口头列式(或自己对自己提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有学生提出例题的问题,谈话:你们真的很棒!能提出这么多问题和解决问题,你们能解答我下面的问题2、体会验算,探索方法。例题的第(1)题: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1)出示例题第(1)题:63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让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回答板书)(2)提问:你觉得这个结果算对了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学生先思考后四人小组整理意见并汇报。(3)提问:你能用一个竖式把这个思考过程写出来(4)教师板书竖式验算过程,说明书写格式和注意例题的第(2)小题:有余数的除法验算。(1)出示例题第(2)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2)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3)小结除法验算方法: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一)基础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每组中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较对并说一说上下两题3、做“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说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二)拓展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提问:参加单打,每组是几?再让学生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三)课堂作业4人一组。除法验算(一)(1)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36÷3=12(元)验算:12(2)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65÷3=21(元)……2(元)验算21教学后记练习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6页练习一。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笔算、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且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建议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说,对合理的方法给予1、抢答。(练习一的第1题)肯定,然后老师归纳。使学生进一步让学生养成通过介绍方法,让学生互相学指导学生读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让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通过拓展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发展了2、完成练习一第2题。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怎样才能算得又准又快呢?在笔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1、收集废电池。(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1)出示收集废电池情况表,让学生说说题意?(2)让学生先自己算一算、填一填,再通过比较回(3)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再进行交流。重点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和反馈,说说解题思路,体会在求“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这个问题4、完成练习一的第6—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收集、整理信息,并灵活组合信息。根据问题的指向进行有条理、□口÷3=23……□□□÷□=21………1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填一填,再交流所填的结果和板书设计练习一教学后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苏教版)第7-8页的内容。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操作球、52个羽毛球,既让学生回忆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①出示4筒羽毛球和两个羽毛球。提问:把4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谁能分一分。[请小朋友出来分一分,其他小朋友看一看。](先分给每班2筒,是20个,余下2个,每班每班共分到21个。)②教师边说边演示:如果再添一筒羽毛球,也就是5筒羽毛球和两个羽毛球。那么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又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十位上余数的意思和十位上有余数后接着该怎样计算这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在巩固练习中按照“想想做做”意图,用恰当的方式组织练习,并巧妙地提问、点拨,达到巩固能分到多少个?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谁能分一分。[请小朋友出来分一分,其他小朋友看一看。]先把5筒平均分给每班2筒,是20个,剩下1筒,再把一筒散开,有10个,加上2个是12个,每班再分得6个。每提问:根据刚才分羽毛球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么写呢?谁来说一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十位上的板书。)追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怎么除?(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完成剩下的板书,其余学生完成书上第7页的填提问: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笔算的?(指定几人口述时,教师把竖式中关键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列式完成)⑤比一比52÷2和复习题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二、巩固练习前两题: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完反馈时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分组练习,每两排学生做一组题。反馈:这两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观察,理解图意。提问:不计算,你能说说哪种分法的组数多些?(用估算判断)提问:你能根据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作业板书设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竖式竖式教学后记要使学生明白当首位不能整除时,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字合起来再除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经历算理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2、通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过程。培养教学重、难点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的处教具准备过程设计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用实际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和没有0的对比,帮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在刚刚结束的本届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取得了三面金牌,为国争了光。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打羽毛球?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兴趣,体育课上老师拿来一些羽毛球(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想,如何列算式?板书:62÷3二、探究领悟1、动手操作(1)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帮老师看怎样分,四人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怎样分才能达至又(2)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分羽毛球的过程。最终达至“每个班只能分到两筒2、让学生尝试用竖式算。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结果,那么用竖式该怎样算呢?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一位同学板演。提问: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把小组的意见在班内汇报。老师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会出现什么问题?3、验算有什么办法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4、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板书课题)指名4人各板演一题,其他学生做在书上,共同订正(1)第一组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你能找到第2题的不同点吗?先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错在那里,再班内交流提问:题中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问题,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例如:11、11、11、11、11、9;学生读题,指名复述题意,小组讨论。组长汇报,共同四、总结点拨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那些本领?怎样学到的?五、课堂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商末尾有0的除法竖式教学后记能理解当最后不够除练习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页。鼓励口算,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初步让学生体会数量与单价之间的变一、课件出示练习二第一题引导学生看懂要求后独立完成,看谁完成又对又快,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组织反馈过程中,鼓励学生尽二、课件出示练习二第二题让学生先估算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用竖式算出结果。并且根据估算检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根据笔算判三、课件出示练习二第三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在钱的总数不变的情况四、课件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读题,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为什么会多付8角钱,这8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然后进行书设计练习二8÷(5-3)=4(角)教学后记学生完成练习情况良好。能够理解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页1—5题。2、注意引导学生把计算时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加深理3、初步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并通过理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组多媒体课件利用游戏进行口算比赛,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1、第一单元除法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聪明鸟觉得大家都掌握得很不错,下面要考考大家,进行口算比赛,有信心吗?2、进行游戏:“我是一只聪明鸟,飞啊飞啊飞到第*组和第*组。”(由这两组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其它同学做裁判,好吗?好,比赛开始……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结果,以便人人参与。然后选择几道不同运算的题说说口算方法。二、基础练习(一)口算1、同学们都表现很不错,下面请完成书上第1题的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对前5名算得又准又快的小朋友给予奖励)2、完成后同桌各选2小题说说是怎么口算3、全班交流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引导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二)算一算,比一比。1、完成书上第2题,进行竖式计算,然后再比一比每组上下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与联重点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三)竖式计算并验算1、先独立完成书上第3题,然后同桌各选1题说一说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2、全班交流②总结除法的验算方法。初步认识抽象的用该数量关系解决实三、拓展练习3、你会算出每种书的单价吗?(填表后再同桌交流“单价”是怎么求的)4、全班交流,然后总结①单价是怎么求的?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什么,再启发他们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除了可以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提出其它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培养问题(二)1、中队活动快到了,班长小明要为班级选购活动奖品,他来到一家文具店,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4人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四、全课总结今天学得开心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后记练习二(2)苏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13页6—9题。创设出去游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明天是星期六了,三(一)班和三(二)班的同学二、植树比赛(1)班派出34人,三(2)班派出38人,每6人分成一组进行比赛,共可以分多少组?2、自己分一分。3、汇报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二、丰盛的午餐1、引入题目小组讨论设计租船方案,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案。学以致用,让学生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钱一袋,酸酸乳是2元一支。这时,小明拿着钱站在台前发起了愁:到底是买什么样的饼干合适呢?哎,谁让自己平时上课不好好听课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2、小组讨论:是买3元一袋的饼干合适还是买4元一袋的饼干合适呢?4、教师出示两种方案的算式:(1)8×3=24(元)50—24=26(元)26÷2=13(支)(2)8×4=32(元)50—32=18(元)18÷2=9(支)三、租船游湖2、出示题目:我们共有76人。大船每只限乘4人,小船每只限乘3人。坐小船每条5元,坐大船每条6元。你准备怎样租船?4、交流讨论。板书设计练习(1)8×3=24(元)50—24=26(元)26÷2=13(支)(2)8×4=32(元)50—32=18(元)18÷2=9(支)教学后记(农村新貌)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活动过程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引入:你家住的地方有几幢楼?每幢住几户?如果每户有3人,共有多少人?(学生答)展示农村新貌的场置图;3.引导对整幅图进行有序观察,分场景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提出问题;1)出示两个小朋友对话:每幢楼住一户,平均每户有4人。4.分小组讨论、汇报、补充;5.最后,挑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合适板书设计列式解答列式解答农村新貌列式解答列式解答教学后记学生对给了条件提合适的问题,还有困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16~18的内容。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直观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的含义;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明确计数教学建议以家户喻晓的雅典奥运引入课题,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新知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感受几千的实际含义;数到“九千”之后下一个是“一万”并说明“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直观感知一万的含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暑假时谁观看了雅典奥运会?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情境?(同学们发表自己了解的奥运情况)吗?(板书课题:认识整千数)二、探究、认识新知。1、感受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出示1个大正方体。这里有几个小正体?(一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出示2个正方体。这是几千?个大正方体时,问: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现在你知道一万有多大吗?(一万有10个一千)通过借助计数器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整千数的构成。并将数位扩展至万位,充分认识并理解数位顺序表中各数位的排列顺序,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认知2、借助计数器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1)如果在计数器的千位拨上3颗珠,表示多少?谁能写出这个数板书:3个千是3000(2)如果在千位拨5颗珠,表示几个千?是多少?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3)在小组中拨一拨,说一说。你在千位上拨了几颗算珠?表示的是多少?(4)要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万,你会怎样拨珠?让学生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板书:1个万是100003、认识数位顺序表。谈话:现在我们学会了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你能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出来吗?数位顺序表位位位位位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然后讨论:从右边起第其余各位分别是什么数位?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明确直线上一格表示1000,再独立填写空格内的数,指名读一读。再在小组里讨论:7000是接近1000还是接近10000?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读出横线上的数,再读一读图中的句子,感受数着重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充分鼓励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教学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解答,再讨论、交流,得出不同的解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指名口算6000—4000,2000+3000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交流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自己6、解决问题。讨论解决想想做做第6题。(1)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条件?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在组内交四、总结延伸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板书设计认识整千3个千是300010个一千是一万1个万是10000数位顺序表位位位位位教学后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20—22页“想想做做”第1—11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难点:读写数时对0的处理。课时:2课时教学建议第一课时(出示课件数宝宝的图片)他要先检查一下大家前1、出示课(数位顺序表)。提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其他几位是什么位?2、用计数器拨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出示课件)(1)同桌相第互拨一拨、读一读,度说出数的组成。(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3、读一读并写出下面的数。(出示课件)七百二十五一万四百零六五百一十六千4、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数位顺序表以及三位数和整千数的组成和读、写,大家学得很扎实。这节课,我们要和数宝宝一起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课题:教学时要借助计数器,把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一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第三个数中间连续有两个零,教材介绍了这种情况下0的读法,教撑时应导,让学生先说说这个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明确相应的读法。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二、出示例题,学习新知1、教学几千几百几十几的数的读写与组成。(出示课件——计数器表示2365)(1)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65。提问:谁来说一说现在计数器上的珠子各表示什么?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你能读出这个数吗?先读给同桌听一听,再指名读数。(课件出示: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两千三百六十五)你会写两千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吗?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2)集体订正(课件出示2365),如有不同写法,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写法。2、教学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1)教学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出示课件(计数器演示3052),提问:现在这个计数器上的算珠各表示多少?3个千、5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请你对照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一写。这个数该怎样读呢?先读给同桌听一听,再指名读一读。小结:通过读、写3052这个数,我们知道了中间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而且这个0要读出来。提问:我们再来看这个数(出示课件——计数器演示3002)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3052中间有一个零,3002中间有两个零)请你对照计数器上的算珠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再试着自己写一写、读一读,并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有不同的读法和写法要一起汇报。在班内汇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读法和写,并小结:认识了3002这个数,使我们知道当一个数中间连结有两个零时候,只读一个零。但读一个零的数写的时候不一写是写一个0还是两个0,一定要对齐数位才行。3、教学“试一试”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既体会到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和读法不同,又可以体会到0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读法。通过引导比较、讨论,让学生知间的0要读出来,末尾的0的读数、写数练习要注意逐步抽象,逐步结合第4、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类似的素材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用数表达、交流的机看书第19页,自己读题目要求,比较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同桌相互说说数的组成,再各自写出来,读给同桌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读这两种类型的数时应注意什么?小结:0在数的中间和0在数的末尾读法是不同的,中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谈话:刚才数宝宝看大家学习得很认真,相信大家一谈话:请大家看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数并读一读,再说一说各数的组成出示商品价钱,让学生读一读,再在书上的表格里写出这4、做“想想做做”第4、5题。谈话:下面数宝宝要为我们介绍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地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第4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第5题指名读题后,独立完成写数。四、总结评价,点拨重点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识了四位数,掌握了这些数的读、写方法。谁来向数宝宝汇报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五、课外实践活动收集现实世界中的有关四位数的信息,以手抄报的形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第6—11题。一、基本练习前两组题练习后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每组3道题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练习第三组。1.数的组成(教材第21页第6题)(1)6428里面有()个千、()个和()个一。(2)7005里面有7个()和5个()。(3)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4个千和9个十组面的数是()。写出下面各数。五千四百九千七百零四二千零六十九四千五百九千零七十四二千零六九三千零三百零(2)交流:你是怎样写这些数的?每组两个数在读写中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有些数位上写了0?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3.你会连一连吗?零五八千零五八千五百二、综合训练1.计算(出示“想想做做”第7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2.你能先按规律填一填,再读一读吗?(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中已给出的三个数,再思考每组数有什么规律,接着往下写。写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根3.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完成。(出示“想想做做”第10题。)选4张摆出一个四位数,再读一读。四千六百.四千零六十。(1)一人摆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2)一人先说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三、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第22—23页)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读一读,初步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源于人类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只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板书设计例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p24_26,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8题。教学建议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爱用现实情境唤醒学生以有1、出示课件看,同学们都在积极为贫困地区捐赠自己的零用钱。(出示场面)是我们年级的捐款情况(出示表格)。看了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师:比较哪个班捐款多,其实就是要我们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比较数的大小二、主动探索,掌握方法1、(1)、谈话:今年暑假,老师搬新房了。老师还为新房购置了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许多家电。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买了什么?((2)师: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内容。(3)出示问题:电视机和空调相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谈一个什么的数学问題?(4)提问:你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比较的结果吗?2、你还想比较什么,选择你喜欢的东西和你的同桌进行比较,并说说你们的方法?(1)指名学生回答,并出说出比较的方法。(多请几组学生回(3)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比较下面各1、做“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先填写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数的大(学生独立完成)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2、3题。先指名说说这两道题各让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说出口答拉力赛: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提问:5870和5003千位上的数都是5,为什么5870接近6000,而5003接近5000?那么看一个数接近几千要看哪两位上的数?告诉学生我国有五座有名的大山被称为五岳,让学生说说有哪五岳?它们各有多高?然后让学生独立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1、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能和小朋友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吗?(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体会)2、课堂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后记练习三教学内容:教科书P27-28。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教学建议利用学生好胜、要强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这题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述近学了“万以内的数”这项新本领,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出示四张图片,让学生先读句子,再写横线上的数,做(2)展示学生们收集的类似素材进行交流。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为什么这(1)学生独立填空。(2)评讲时提问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三、估算练习(1)出示表格,让学生先对近三日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2)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1)先引导学生把图形里的数分组有序地观察,再独立填(2)评讲时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每一组数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填写的方法和策略,激励学生思板书设计练习三教学后记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教科书第29—32页的内容。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建议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是一个小帮手吗?星期天,小芳和妈师以此为基出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容易激话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拎一拎,小芳拿了两袋自己喜欢吃的红枣和薯片。这两袋大小一样的食品,谁知道哪袋重一些呢?(出示情景图)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认识形形色色的秤。(多媒体显示)谈话: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是各种各样的,秤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广泛的。看,你们见过这些秤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秤,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看出来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这个“1”,到底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小朋友好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kg和1、2、3、4等数字刻度)谁知道kg表示什么吗?讲述:kg是干克的符号[板书:千克(kg)],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又叫做公斤。如果用秤称某种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的指针指着2呢?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4.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薯片的重量,感受1千克的重量大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逐步丰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作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袋薯片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称薯片,看一看薯片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5.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①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学生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合作策略,让又快又安静地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①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③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红枣、大米、鸡蛋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表示有多重。你们看,图中有什么?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举例加以说明)‘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kg,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慨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重量的实际问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又寓安全教育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积极引导学生先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你们的聪明好学把唐老鸭引来了。看,他兴冲冲地走进了电梯。(电梯不关门并发出警报声)咳,电梯怎么了?(2)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3)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原来电梯最多只能载重1000kg,一旦超过这个重量,它就会发出警报.看来为了大家的安全,唐老鸭只能乘下一班电梯了。(4)谈话:看,交通检查站开来了一辆载满货物的大卡车,你们能看出这辆车允许载重多少千克吗?如果实际载重量为6000kg,让你当警察,你能让这辆车通过吗?(5)学生发表个人见解。(6)小结:对呀,超载的汽车是不安全的,所以这辆车不能通过。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我们国家早就对载重量专门作了规定,就连对乘坐火车、飞机的旅客所能携带(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3)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二字?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高,学生通过谈体会,互相补充,共同完善。布置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更广阔的数学课堂中学习、探索、四、总结延伸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里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板书设计千克的认识1千克=1000克教学后记学生对“千克”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的内容。1.在实践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逐步学习估测物品的重量并合理选择质量单位表达。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教学重点:在实践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使用天平称量物品,并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教具准备: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教学建议将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便于学生学习前让学生准备有质量显示的小商限于条件,学生有可能对天平的使用陌生,要有心理准一、导入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常书:克)这件商品的标称质量是多少(10克)?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这件商品重吗?要是用千克作单位方便吗?(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商品比较轻,用克作单位比较方便)小结: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它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二、动手实践,感受质量单位克小组活动1、称出10克重的黄豆提问:大家掂一掂,10克黄豆有多重呢?又有多少粒呢?引导学生感受到: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1克是很轻的。2、感受质量单位1克让学生将黄豆大约平均分成十份,拿一份放这就是1克的重量。和小组同学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3、小组活动3铅笔用手掂一掂。?提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哈密瓜的重量你是怎么看的?要提示学生,称物品时要看秤是以克还是以千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板书:1000克)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提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请学生拿一件小物品,再称量之前,掂一掂,然后估测出质量并表达出来,然后通过称量对比,当误差小于质量的一半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第1题:让学生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第2题:让学生先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追问:填写2千克=2000克时,你是怎样想的?你又是怎样想到9000克=9千克的?第4题: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样子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谈话: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常用到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板书设计克的认识1千克=1000克教学后记练习四教学目的:1、通过比较克、千克,与其之间的换算,熟练的进行比较,进行感知。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物品的重量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建议课前可让学生先复习克、与千克,让他们说说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在哪些方面是要用到这些单位的。一、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练习第1题。估计他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起来,学生先仔细观察,估计他们每样有多重,哪样是最重的,依次把他们从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这两题使学生更加理解克、千克这两个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比一比,填一填,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其中第(3)小题能开发学生的脑筋,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克、千联系实际,学生可以从生活中体会数学,得到发重到轻排列,然后再自己动手连一连。填单位,也是先让学生说说哪个是最轻的然后让学生把它们从轻到重的排列,学生再自己填上适当的800克O4千克3千克O3000千克2千克O1500克7000克O9千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题意,该用什么课件出示练习第6题。(1)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300克)(2)你能估计出2、3号杯里的水大约各重多少克吗?教师可以先拿出事先准备的几样食品让学生先观察先引导学生观察秤的两边的重量各是由几个苹果几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与周围同学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回家把第7题完成。板书设计练习四教学后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38教学建议从熟悉的情境引入,较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今天,我们班酝酿以久的“称一称”数学主题活动终于来到了!(出示课题:称一称)首先请几个同学隆重介绍一下参与我们这次活动的两个嘉宾:克和千克(板:克和千克)1、称一称B、分组活动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有效数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估一估”环节,既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也为了对学生进行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把数的个C、集体交流2、比一比谈话:刚才各小组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1千看着表格里的这些数据,你们有些什么发现?小结,使学生明确:单个物体的质量不同,1千龙果大约有多少个?B、出示一个西梅,请小组讨论1千克西梅大约多少个?C、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活动二、称称我自己1、认一认谈话:上学期每个同学都进行了体检,你记得“在比较中认识自己,在认识中“测一测”“猜一猜”栏目中老师的自己的体重吗?你能猜猜自己现在有多重吗?称)谁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秤体重的秤呢?(主要指整千克数的计法。)2、测一测说明活动方法:分小组称一称每个人的体重,称好后把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把每人称出的体重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里比一比称的结3、猜一猜讲述:要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可以称一称,也可以和以前的重量比较得到,但是,要知道一个陌生儿讨论:你的实际体重与算出来的相差多行?根据这些差异,你们小组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动,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你有哪些可以向父母或校外的朋友推荐的意见?板书设计称一称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教学建议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产生好奇心,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欲望。师:周六的下午,小明、小红一起来到商店,他们要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课件)。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1、引言:小明和小红来到了玩具柜台,这个玩具店的玩具真多,原来他们要买小汽车啊!你们喜欢玩具小汽车吗?如果是你们买二辆小车,你想买哪二种?(学生自什么玩具?他们怎么付款?各付多少钱呢?你们也帮他们算算吗?2、提问:师:看了这幅图,图上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按时相加时不需进位到需要进位的顺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出结果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练习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4、师:这两道题的笔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过,用竖式来计算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在我们的生活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你们能用口算帮他们算出得数吗?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跟同学们说一说。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①先算44+20=64,再算64+5=69:②先算44+5=49,再算49+20=69;③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④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①先算44+30=74,再算74+8=82;②先算44+8=52,再算52+30=82;③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④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7、比较两道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①多媒体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会,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开成独立思考和探究练习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口算,增强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学生练习估算后,强调估算对准确计算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引起对估算的重视,体现了“加强通过课后与小伙伴和爸爸妈妈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第1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①让学生通过比较,扩大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的范围。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②交流算法,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①选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①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②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是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可以说给你的家人和好朋友听听,和大家一起分享。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后记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行计算。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教学建议教学过程由于选择的学习素材与两位数加两位数完全一样,学生上一次我们在这里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容易理解价格差的问题。在让学生探究口算方法时,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选择比较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在确定基本口算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退位减与不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要求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2)组织全班交流。方法一:先算38-20=18,再算18-5=13。方法二:先算38-5=33,再算33-20=13。方法三: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3)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口算方法。方法一:先算44-20=24,再算24-5=19。方法二:先算44-5=39,再算39-20=19。方法三:先算14-5=9,再算30-20=10,最后算10+9=19。(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44-25=”的口算过程。位减进行比较,在区分异同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第1、2题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机会,同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每组题目的联系,更好地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第4题由一百几十减几十的退位减口算带出一千几百减几百的退位减口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联系,调动已有的计算经验独立进行组织讨论:“38-25=”和“44-25=”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4.试一试。尝试完成“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口算,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说说同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在的范围,减少计算的错误,所以建议大家今后在做这类题目2.解决实际问题。口算,掌握算法。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口算填写统计表,体会口算的应用。第6、7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第6题不仅要估计,还要交流是怎样估计的;第7题要引导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后独立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导学生从情境图上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交流时说说是怎么估计的,最后算一算,看看结果和估计的是否一致。(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结题过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谈话: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后记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教学建议回顾旧知,为新知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以学生与,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难点。出示下列算式,指名口答。(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在一间服装店里面,售货员阿姨告诉我们裤子的价格是28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那么上衣是多少钱呢?28×3=84(元)(2)老师适当引导:如果老师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裤子的价格,那么上衣的价格用怎样的线段才能表示出来呢?(3)那我们如果要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呢?板书:28×3=84(元)84+28=112(元)(三)巩固新知做“试一试”的习题。放手让学生尝试,巩固刚学会的利用画线段组织多样的传递学生们共享成功的1.做想想做做的第1、2题2.想想做做的第3题“你能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吗?”3、想想做做的第4题获得“鸭有18只”“鸡是鸭的2倍”的信“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教师出示课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全班集体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板书设计加和减题线段图教学后记练习五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46页练习五第1、2、3、4、5题。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及退位的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方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教学建议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想起中,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在口算过程中,不需要说出算法,而是通过反复练习熟悉让学生对每道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你能口算出得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口算好吗?5、先口算,再比一比。(做练习五第一题)(1)电脑课件出示(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2、先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再算出这两个数的差。(做练习五第2题)[1]课件出示能拖动的数字滚动条算式估计出它的得数范围后立即与50作比较,使学生学会预测口算的结果。对口算题先分类再算,有助学生总结计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口算出结果。如果有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只要合理并能够解决,也是可以的。同桌合作练习,进行列式和口算进行反复练习。3、对算式进行估计和比较(练习五第3题)出示:问:你能估计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吗?让学生估计每组题的得数范围,再和50进行比较,最后要求学生4、看谁都能口算对(练习五第4题)[1]电脑课件出示第4题[4]电脑验证5、想一想,提问题(练习五第5题)电脑课件展示3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踢毽子的情景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并解答。板书设计练习五教学后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的6、7、8、9题内容。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建议他们争先给校园里的树浇水呢?让我们也一起来参与吧!一、1、多媒体播放第47页第8题,先出示第一问(1)从刚才小军和小红的对话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互相说说)(2)要求两种树共有几棵?应该怎样求?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小组讨论)(3)请几名学生说说,全班独立解答,集体对答2、多媒体出示第2问,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友是怎样迎接圆博会?你瞧!东湖公园的草地上,两位小朋友正在热心帮助园丁伯伯修剪草地。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多媒体播放第47页第7题师:只用一步计算能求出“两人一共割草多少棵”吗?既然用一步计算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至少需要两步计算。你打算先算什2、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集体讲三、你瞧!湖边可热闹啦!小朋友正在高兴的观看天鹅玩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几只天鹅?多媒体第47页第9题1、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2、让我们把小帮手“线段图”请出来?请你们在本子上用线段师:“我们可以用一根线段表示黑天鹅的只数,那么白天鹅应该怎样表示呢?3、请学生板演线段图,并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四、补充合适的条件;(46页第6题)一共有多少头?(1)补上一个条件,使他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二、课后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深圳正在迎接园博会的召开,并且我们还和小朋友们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两步完成,当信息特别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请好朋友“线段图”来帮板书设计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线段图列式教学后记24时记时法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2页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24时记时法和普通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学具准备:钟面教学建议教学过程创设情景,通过熟悉的生活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1、电视节目。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收视率很高,老师播发一段音乐,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课件播发“新闻联播”片头音乐),“新闻联播”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给记时法取个名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从不同角度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起法,体现了不同的思维特征让学生在讨论时大胆辩论,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列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做学习的主人利用电脑课件,突破难点,强化对0点时的认识。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晚上7:0019:00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播出,同一时刻有不同的3、课件出示电视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并告诉你的同学他们的对应时刻(上午、下午或晚上),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刻的两种不同表示法。麦当劳、肯德鸡、中国银行营业时间牌二、合作探究1、比较两种计时法的不同,并让学生分别取个名字,引出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出示一条直线,写上昨天、今天、明天两天的中间点上一个分界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表示的时刻: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0时。0时上表示在夜里,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24时记时法就从0时一胙天今天明天4(电脑演示)0点时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在什么位置?时针在钟面上转循环重复,演示一昼夜时间的变化过程。问一天一共多少小时有多少小时?时钟在钟面上转了几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想一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了解24时记时法及它于普通记时法的转化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进行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相互转换,感受两种记时法的区别和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想24时记时法究竟是怎样记时的?5、小组讨论后,小结:24时记时法记时,从夜里0时到中午的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中午的12时之后到夜里的12时,所指时数要加上第一圈走过的12小时。6、练习两种不同计时法的转化:上午8时用24时记时法是几时?晚上8时呢?你能出两道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吗?三、联系生活,实践运用1、想想做做1、2、3、4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生活中24时表示法转化成普通记时法,并小2想想做做5先让学生说一说时针应画在哪里,再动手画一画。4、想想做做7运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小组内相互播报,再指名在班上班上交流。四、拓展提高1、想想做做8能在做什么,学生的说法只要合理,都要肯定。2、学生互相交流了解的古代记时法和记时工具,体会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1、通过今天这课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为什么同一时刻,不同国家的时刻却不一样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网上查寻板书设计24时记时法一天24小时(钟面24时表示法图片)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教科书第53~5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电视节预报是学生在现实生活里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说说从节目时间表中知道了什么,还有明些疑问,从而出对24时教学时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钟的演示,让学生到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转了两,就是24小时,明白用24时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1、求经过的时间。告诉大家,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会播放多长时间?谈话: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让学生自由说有多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何计算“六一剧场”播放时间?组中交流想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计算思路。)书)另一种是推算,从14时到15时是1小时,从15时到16时又是1小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么时间播出?到什么时间结束的?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成几份的?每份表示几分钟?开始的箭头和结束的箭头分别指向什么时刻?涂色的部分表示什么?你会计算从8时50分到9时30分这段时间有多长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钟;从9时到(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超过了20分钟,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2)从8时算起,到8时50分是50分,到9时30分是1小时30分,也就是90分,90分—50分=40分。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示,下午1时是13时,时...夜里12时说成是第一天的24时,出可以说成是第二天0的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直觉先估计哪个商店营业时间,然后算出每个商店实际营业的时间,并验证自己的估确。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提问: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几段?你能算出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独立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做法,说说思考过程。学生可能的算法有:(1)先分别算出两段各经过了多长时间,再把两段经过的时间相加。具体算法是:从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从15:40到16:00是20分,再到17:00又是1小时,所以从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两段时间加起来是2小时50分。(2)先算从12时到17时是经过了5个小时,再从中减去中间不借书的一段时间,从13:00到15:40是2小时10分,5小时减2小时是3小2、做“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指导学生看题,理解图意。让学生具体说一说题中有哪几个提问:你们能估计出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吗?(超市营业时间它比百货商店的营业时间开始得早,结束得晚,而快餐店中间不营业的时间很多。)算算看,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几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并组织集体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师生共同讲评。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估计进行验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算一算。做好后,教师组织学学生交流做法和想法,集体讲评。4、做“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你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好后,组织学生说5、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火车时刻表。提问“从这张列车时刻表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运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指名口答。独立做第(1)(2)两题,做好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集体反馈。提问:从这张火车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在班级里说说想法。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出示“你知道吗”?的画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谈话:阅读了这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识板书设计简单的时间计算15:00—16:00经过1小时线段图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教科书第56~57页的内容。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2、在制作时间安排表的过程中,体会24小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从这张表中了解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然后互相说说,自己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了解到哪些信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最后一天是星期几?对!周末就是星期六。上个星期的周末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和大家说说好吗?(指名回答)。2、看来同学们周末的生活还真是丰富多彩呀!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好吗?板书课题:周末一天的安排二、创设情境,感悟体验1.播放一段动画:把书中作息时间表里提到的小女孩的活动演示一小组里讨论,组长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看了这张表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