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九版) 课件全套 江伟 第1-22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_第1页
民事诉讼法(第九版) 课件全套 江伟 第1-22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_第2页
民事诉讼法(第九版) 课件全套 江伟 第1-22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_第3页
民事诉讼法(第九版) 课件全套 江伟 第1-22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_第4页
民事诉讼法(第九版) 课件全套 江伟 第1-22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诉讼法(第九版)主编江伟肖建国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导论民事诉讼法研习方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本章概要一、民诉法的重要性二、法典是“革命”的圣经三、功夫在法外四、学习民诉法的两条思维路径五、民诉法与民法: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注意与实体法用语上的差异(二)注意诉讼法与实体法的交错(三)注意民诉法的实体基准性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4本章概要第一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二节

民事诉讼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5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008年司法考试真题卷四第六题)肖某是甲公司的一名职员,在2006年12月17日出差时不慎摔伤,住院治疗两个多月,花费医疗费若干。甲公司认为,肖某伤后留下残疾已不适合从事原岗位的工作,于2007年4月9日解除了与肖某的劳动合同。因与公司协商无果,肖某最终于2007年11月27日向甲公司所在地的某省A市B区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安排其工作,支付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住院期间公司减发的工资、公司2006年三季度优秀员工奖奖金等共计36万元。问题:纠纷发生后,肖某与甲公司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6第一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法律纠纷和社会纠纷的一种。所谓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一、民事纠纷的概念7民事纠纷的特点第一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民诉诉讼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民事诉讼制度作为民事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支撑、维持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作用。8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诉讼是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两方面的内容构成的。诉讼活动能够产生、变更或消灭诉讼关系,而诉讼关系又通过诉讼活动表现出来。(一)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9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二)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诉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民事诉讼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10民事诉讼的特点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诉讼的目的(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和意义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制度是为什么而设立的。更为准确的表述应当是,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研究民诉诉讼目的的意义(1)可以为民事诉讼法学的其他基本理论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理念,从而在对其他基本理论的研究中,在民事诉讼的出发点上获得共识,推动其他基本理论纵深发展。(2)可以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提供一个基本指导方向。(3)可以为法官进行法律解释提供方向性的指导。11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诉讼的目的(二)国外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私权保护说——19世纪初期,德国萨维尼维护私法秩序说——20世纪初期,德国标罗纠纷解决说——二战后,日本兼子一程序保障说——英美学者、日本井上治典权利保障说——日本竹下守夫多元说12国外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诉讼的目的(二)国外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每一种目的论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民事诉讼目的论由侧重于诉讼结果逐渐转向对诉讼本身的关注,诉讼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日益加强。民事诉讼目的论的研究由一般社会理念转向对宪法理念的探求。13国外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学说的启示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诉讼的目的(三)我国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多元说或多层次说纠纷解决说程序保障说利益保障说14我国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5对于同一民事纠纷已经在香港法院提起诉讼,内地法院如何处理“同一争议两地平行对抗诉讼的局面”这一诉讼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香港作为我国的一个独立司法区域,其是否已经受理案件或作出判决,不影响内地法院依法享有的管辖权,但内地法院是否受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裁量决定,其中包括考虑案件是否存在不方便管辖的因素。……因此无论从案件审理还是判决执行便利的角度考虑,内地法院行使管辖权均更加有利于实现及时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诉讼目的。”华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等委托合同纠纷上诉案(2014)民四终字第29号民事裁定书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6【案例解读】从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目的表述来看,其采取了多元目的论,即从及时审理案件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两个维度来论证内地法院对该案件的管辖权。华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等委托合同纠纷上诉案(2014)民四终字第29号民事裁定书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讼的模式(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指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运作所形成的结构中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形式。17(1)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程序及制度结构的抽象和概括。(2)民事诉讼模式还对民事诉讼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抽象和概括。(3)民事诉讼模式作为一种理论构架,应该最大限度地集中反映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的主要特征,但它依然表现为一种形式,这是因为民事诉讼模式是载体,围绕民事诉讼模式的民事诉讼制度的要素及关系才是内容。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讼的模式(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1、当事人主义的含义和成因当事人主义是英美法系国家赖以解决民事纠纷的民事诉讼原则,是指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2、职权主义的含义和成因职权主义是指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拥有主导权。该主义可分为职权进行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两个方面的内容。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相对立,具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权能由法院担当。18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讼的模式(三)案件审理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法院和当事人的作用分担主要出现在两种情况中,即审理内容确定的情形和程序运作的情形。19审理内容确定的情形:(1)辩论主义;(2)职权探知主义程序运作的情形:(1)当事人进行主义;(2)职权进行主义诉讼指挥权:法院为了保证程序的进行,而依据运行诉讼程序的权能。它是职权主义的具体体现和核心。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讼的模式(四)能动司法1、能动司法的提出2、能动司法的主要内容

(1)把追求社会目标的实现作为司法的基本导向

(2)以多元社会规则、多重社会价值作为司法的考量依据

(3)把调解作为处理社会纠纷的常规性司法方式

(4)把便民、利民作为司法运行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3、能动司法的限度20第二节民事诉讼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1案例:刘某某与郭某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之九2022年5月,大庆让胡路法院对刘某某与郭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郭某于2022年5月20日前给付刘某某合同价款40000元。2022年6月23日,刘某某申请对郭某强制执行,经初步财产查询反馈,未发现被执行人郭某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2022年7月5日,刘某某进一步提供线索,申请法院到郭某当前所居住的肇东市新华村进行现场调查,执行法官当即带队赶赴新华村并顺利找到郭某。经调查,郭某刚刚在村里宅基地圈养了25头猪崽,于是刘某某主张将猪崽强制执行变现。经进一步了解,这25头猪崽是郭某在亲属处借款12500元购买的,如现在强制执行变卖猪崽,根据市场价值仅能执行到位1万余元,一方面刘某某的胜诉权益目前无法全部兑现,另一方面郭某的债务负担将会进一步加重。为更好保护双方权益,执行法官经综合考虑提议,由郭某暂时喂养这25头猪崽,待6个月时间猪崽全部长成后再予处置。同时,执行法官向郭某言明利害、释法说理,告知其若擅自处置将承担的法律责任,申请执行人亦对此执行方案表示认可,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第二节民事诉讼22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案例:刘某某与郭某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之九第二节民事诉讼23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注重在强制执行中把握善意要求,通过找准双方利益平衡点,充分运用“宽限期”推动解决“执行难”、实现共赢,既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又最大限度避免给被执行人带来不利影响,有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执行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司法机关,人民法院负有参与社会治理的重任,而执行工作则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本案是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的典型执行案例。在这起案件中,人民法院通过设置履约宽限期,兼顾了执行工作的刚性与柔性,平衡了执行力度与执行温度,有力促进了“两难”变“多赢”,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第三节民事诉讼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狭义:又称形式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指国家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的法律。广义:又称实质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除了《民诉法》,还指《宪法》和其他实体法、程序法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的规范性文件。(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1、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2、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3、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24第三节民事诉讼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5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第三节民事诉讼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一)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1)从实质意义上说,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必须同时存在,互为依存,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形式意义上说,程序法与实体法又是可以相互脱离的。然而,从根本上说,程序法和实体法仍然同时存在,密不可分。(2)程序法是法律的形式和内在生命的表现。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的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独立价值,两者处于平等地位,不存在谁从属于谁的问题。26第三节民事诉讼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二)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27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共同点为了保证实体法关系的实现而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法律具体的目的和任务不同目的是解决民事纠纷,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民事实体法律秩序目的则是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维护刑事实体法律秩序起诉的主体不同由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自诉案件外,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被害人一般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第三节民事诉讼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8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某些基本原则不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同等原则、处分原则、法院调解原则、辩论原则、支持起诉原则、人民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则是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某些审判程序不同第一审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特别程序第一审程序则分为公诉程序(含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和自诉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执行程序不同民事裁判绝大多数当事人都能自动履行,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是少数。民事执行的目的是实现权利人的民事权利,而不是限制义务人的人身自由刑事裁判除由人民法院执行外,还要由有关机关执行。刑事执行的目的,一般是限制或剥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或者被告人的生命权。第三节民事诉讼法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三)与破产法的关系破产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体。根据《破产法》第4条的规定,破产案件审理程序,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民事诉讼法的许多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都适用于破产程序。(四)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1、与公证法的关系2、与人民调解法的关系3、与仲裁法的关系29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1)审判法律关系(2)争讼法律关系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了法院审判权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30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发展1、国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发展德国学者标罗日本三月章哥尔德施密特法国理论界2、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发展法院总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而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既有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性质31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2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王某恋爱期间承担了男友刘某的开销计20万元。后刘某提出分手,王某要求刘某返还开销费用。经过协商,刘某自愿将该费用转为借款并出具了借条,不久刘某反悔,以不存在真实有效借款关系为由拒绝还款,王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遂判决刘某还款。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一53题)A“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B出具借条是导致王某与刘某产生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之一C因王某起诉产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D本案的裁判是以法律事件的发生为根据作出的33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一6题,单选)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34参考文献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5[日]三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汪一凡等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何文燕:《民事诉讼理论问题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刘荣军:《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章武生、吴泽勇:《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6期。李祖军:《民事诉讼目的论纲》,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张骐:《简论新时代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载《中国应用法学》2023年第4期。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江必新:《能动司法:依据、空间和限度》,载《光明日报》2010年2月4日。参考文献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6陈景辉:《事实的法律意义》,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6期。任重:《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诉讼目的之重塑》,载《河北法学》2021年第10期。邵明、常洁:《民事诉讼模式重述——以公益和私益为论述角度》,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巢志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考》,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2年第3期。顾培东:《新时代能动司法的倡导与回应型司法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24年第2期。张志成、殷勤:《能动司法:司法建议助推社会治理的逻辑基础和功能优化》,载《法律适用》2023年第8期。第二章诉与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7本章概要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反诉第三节

民事诉权38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原告平安德成公司起诉请求:1.请求华联集团公司偿还委托贷款本金、利息……;2.请求华联集团公司支付利息逾期及本金违约的罚息……;2019年6月26日,被告金盛集团公司向本院提交《反诉书》,请求确认《关于南京友谊广场项目之框架协议》无效。事实和理由:案涉协议约定的委贷银行莱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长清支行不是合同当事人,该协议名为委托贷款,实为非法借款合同。平安德成公司违反国家金融法规的规定,明知自身不具备进行金融贷款的资质,以委托贷款的名义获取高息回报,案涉协议因违法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各方当事人之间存在通谋虚伪的意思表示等原因应认定为无效协议。39【思考】被告的请求是否构成反诉请求?金盛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一审:(2018)粤民初158号之一二审:(2019)最高法民终1812号民事裁定书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首先,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作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的和本诉的诉讼标的和理由有牵连,但可独立的反请求。因平安德成公司诉请各被告依照合同承担责任,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必然涉及对合同效力的审查,因此金盛集团公司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请求已被本诉包含,无须独立提出,故金盛集团公司该项请求不构成反诉请求。其次,本案本诉必然涉及对《合作框架协议》效力的审查,金盛集团公司提起反诉的事项属于本诉必须审理的范围。现金盛集团公司提起的反诉与平安德成公司提起的本诉符合后诉与前诉当事人相同,诉讼标的相同,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为前诉包含的情形,故金盛集团公司在本案中提起的反诉属于民事诉讼法上的重复起诉,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40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诉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民事之诉的概念从名词的角度来界定,“诉”是指具体原告对具体被告向法院请求审判具体的实体主张或者民事权益主张。41诉“诉”依其本质来看,是原告请求法院给予诉讼救济;“诉”是具体原告对具体被告提起的;原告的具体实体请求或者民事权益主张构成了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的实体内容。“诉”是程序请求与实体请求的统一体:程序内涵:原告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实体内涵: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的实体内容。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诉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二)诉的构成要素诉的主体——原告与被告(双方当事人)诉的客体——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诉的原因——民事权益产生(或发生)要件事实(或直接事实),包括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纠纷事实,支持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并使诉特定化或具体化。42诉的构成要素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一)诉讼标的指民事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具体解说如下: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或原告)所主张的民事实体权益43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或原告)所主张的民事实体权利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或原告)所主张的民事实体权利123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或称诉的声明、请求旨意)是原告以诉讼标的为基础提出的具体实体请求。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获得实体(法)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的诉讼主张。诉的类型诉讼标的诉讼请求给付之诉请求权给付什么或给付多少确认之诉支配权确认法律关系成立、有效/不成立、无效形成之诉形成权请求法院变动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益44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45【案例】B打伤了A,于是A向法院对B提起了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请求法院判决B向A赔偿医疗费5000元、精神损害费2000元。【思考】本案的诉讼标的?本案的诉讼请求?诉讼标的是A与B之间存在的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或者A所主张的请求B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请求权;诉讼请求是A基于诉讼标的所提出的B赔偿医疗费5000元、精神损害费2000元的具体实体请求。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一)诉的类型给付之诉: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原告所主张的给付,包括被告的金钱给付、物之给付及行为给付(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确认之诉:原告请求法院确认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成立、是否有效或者是否存在之诉。形成之诉:原告请求法院运用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之诉。46诉的类型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二)诉的识别1、根据诉的主体来识别诉47诉的主体不同,包括其中任一主体不同和原被告在他诉中互换地位(如本诉与反诉)等,一“诉”与他“诉”也就不同。例外:诉的主体虽然发生变更,但仍然是原诉在法定当事人变更情形中,虽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发生了变更,但是依然是原诉。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即使必要共同诉讼人发生增减或发生其他变更,也还是原诉。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二)诉的识别2、根据诉讼标的来识别诉48根据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识别诉讼标的。若根据民事实体法律关系难以或无法识别诉讼标的,则可根据民事实体权益来识别。即是说,从实体权益的角度,更容易识别诉讼标的。若两个诉的诉讼标的均是同一类权益,则需根据具体内容来识别是不是同一个权益。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二)诉的识别3、结合诉的原因(事实)来识别诉49诉讼目的相同而有多项诉因的情形。连续给付(或持续履行)的情形。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一)诉的合并1、诉的合并含义诉的合并包括两种基本形态:诉的主观合并和诉的客观合并。诉的主观合并,又称诉的主体合并。其典型形态是必要共同诉讼和以其为基础的群体诉讼。“诉的客观合并”“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中的“客观”即客体或对象之意。诉的客观合并是从诉讼标的之角度来规定或考察诉的合并形态,即诉讼标的之合并,亦即在同一个诉讼程序中,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和诉。50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一)诉的合并2、诉的客观合并要件51合并的数个诉讼标的或数个诉须由同一原告(包括反诉原告)向同一被告(包括反诉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提出。合并的数个诉讼标的或数个诉应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

受诉法院对合并的数个诉均有管辖权。

诉的客观合并要件法院应当依职权主动调查是否具备诉的客观合并要件。法院认为当事人意图延滞诉讼而进行诉的合并的,也应当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合并请求。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一)诉的合并3、诉的客观合并种类(1)单纯合并(又称普通合并、并列合并):数个诉讼标的(或数个诉)之间相互独立,诉讼目的彼此不同且并不冲突。(2)预备合并(又称顺位合并、假定合并):原告提起主位(或先位)之诉,同时提起或者追加提起备位(或后位)之诉,原告请求若主位之诉败诉则对备位之诉作出判决。(3)选择合并(又称择一合并):原告提出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或诉,其中任一诉讼标的或诉获得胜诉判决即达到诉讼目的,法院不得再对其他诉讼标的或诉作出判决。52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3预备合并在司法实务中能否得到认可?盛昆公司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1、准予解除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两份《房屋租赁合同》,奕尹公司立即搬离系争厂房;2、奕尹公司支付租金及房屋使用费。审理中,盛昆公司提出,若其关于合同解除的诉讼请求未获法院支持,其仍主张相应租金至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限结束之日止。上海奕尹实业有限公司与上海盛昆实业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2017)沪01民终8427号民事判决书一审法院认为,关于盛昆公司提出的,在其合同解除的诉讼请求未获支持的情况下,仍主张相应租金的诉讼请求。该诉讼行为属诉的预备合并,并不违反民事诉讼程序。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二)诉的变更1、诉的变更含义诉的变更包括诉的主观变更和诉的客观变更。狭义上,诉的客观变更仅指替换变更,即诉讼标的变更,是指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包括反诉原告)对同一被告(包括反诉被告),以新的诉讼标的替换原诉的诉讼标的(诉讼标的替换变更)。2、请求权竞合与诉的变更、合并(1)由原告选择一诉提起。

(2)选择之后,通过诉的变更获得有效保护。

3、诉的客观变更要件和程序54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5【案例】请求权竞合与诉的变更、合并某市市民A购买车票乘坐该市某路公共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司机突然刹车,致使A的脸部被碰受伤。于是,A以该市公交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了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医疗费1000元。后来,A向法院请求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此案事实是,A购买车票乘坐公共汽车,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突然刹车致使A的脸部被碰受伤。被告行为可能同时构成违约和侵权。A可以提出违约之诉和侵权之诉,而不受“一事不再理”或既判力的制约。若A同时或分别提起违约之诉和侵权之诉,有可能均获胜诉。由此产生的弊端是,A因同一违法行为而获得两次赔偿,因同一诉讼目的将被告两次引入诉讼而对被告不公。第一节民事之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6A也可以同时对公交公司提起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此际A应当选择是按照预备合并处理,还是按照选择合并处理。若选择诉的预备合并,则可将侵权之诉作为主位之诉,而将违约之诉作为备位之诉。这种处理办法既可以回避两诉均被判胜诉的弊端,又能够比较全面地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第二节反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反诉的含义反诉,是指在本诉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与本诉相关的诉。本诉被告被称为“反诉原告”,本诉原告被称为“反诉被告”。二、反诉的要件反诉应由本诉被告对本诉原告提起的,即反诉当事人应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反诉与本诉存在法律上的牵连关系:(1)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或者相同事实相互对抗,或者反诉请求能够抵销本诉的诉讼请求。(2)两诉实体要件事实存在牵连关系应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起反诉。57反诉的要件第二节反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反诉的程序四、反诉与诉讼抵销债务抵销在诉讼之前或诉讼之外进行的,叫诉讼外抵销。债务抵销在民事诉讼中进行的,则叫诉讼抵销。反诉与诉讼抵销存在如下主要区别:区别反诉诉讼抵销性质独立的诉非独立的诉要件符合起诉要件、合并要件、反诉要件无此要求审判本诉撤回或终结,反诉继续审理并判决只能合并审理,不得作出单独的判决既判力有既判力对成功抵销的债权有既判力,未抵销的债权无既判力58第二节反诉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9【案例】A对B提起偿还借款之诉,请求法院判决B偿还借款30万元。在诉讼中,B向法院提供了自己与A签订了另外一份借贷合同,并提出证据证明A没有返还该借款40万元,请求法院进行抵销。被告B根据《民法典》第568条,向法院请求抵销30万元借款。若抵销成功,则对用以抵销的30万元货款的债权,B不得再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只可以对未被抵销的10万元借款的债权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若抵销失败,则B对40万元借款的债权有权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实务中,往往难以判断被告是选择诉讼抵销还是选择反诉。对此,法院应当询问被告,了解其真实意图。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权的内涵和属性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亦即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就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请求国家法院行使审判权来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申言之,诉权是一种向国家法院行使的请求权,是国民平等享有的一种宪法权利,兼有程序内涵和实体内涵。(一)关于民事之诉的权利:程序内涵(程序性)和实体内涵(实体性)(二)当事人向国家法院行使的请求权(公权性):基本权利1.民事诉权因是当事人向国家法院行使的请求权而具有公权性2.民事诉权属于基本权利、宪法权利、基本人权60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权的内涵和属性诉权与诉讼权利的联系主要有:611、诉权的行使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前提条件,因为诉权的合法行使能够启动诉讼程序,只有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才能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2、证明权、辩论权等诉讼权利的行使,有助于实现诉权的实体内容或行使诉权的目的。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主要有:621、诉权主体是当事人,而诉讼权利主体包括当事人、法院和证人等。2、与诉权主体相对的义务主体是法院,而与诉讼权利主体相对的义务主体是法院、对方当事人或证人等。3、根据“一事不二讼”原则,同一纠纷的诉权通常仅可行使一次(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为法定例外),而许多诉讼权利(如辩论权、申请回避权等)可由双方当事人多次行使。4、诉权的实体内涵使其有别于诉讼权利。一、民事诉权的内涵和属性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诉权的要件和消灭(一)民事诉权的要件“诉的要件”通常是根据“诉的构成要素”并结合其他必要诉讼事项来设立的。我国起诉要件基本上是根据诉的构成要素来确立的。《民诉法》第122条规定的是一般起诉条件。我国现行公益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再审之诉等除须具备通常起诉要件外,还应具备其他条件。63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诉权的要件和消灭(一)民事诉权的要件64有关诉的主体之诉讼要件存在双方当事人具有当事人能力当事人适格具有诉讼行为能力合法诉讼代理权有关诉讼标的之诉讼要件具有可诉性具有诉的利益不受一事不再理或者既判力约束有关诉的审判者之诉讼要件拥有民事审判权拥有民事管辖权抽象性:具体性: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民事诉权的要件和消灭(二)民事诉权的消灭1、已被合法提起诉讼或处于审理过程中的;2、法院已经作出确定判决的(再审、某些异议之诉除外);3、已经作出具有既判力的其他法律文书的,比如法院调解书、法院支付令、仲裁裁决、仲裁调解书等;4、法院按照《民诉法》第154条的规定,裁定终结诉讼的;5、撤诉后,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不得再起诉的;6、法院依法裁定执行被执行人对他人的到期债权,对该债权纠纷,被执行人没有诉权;7、对于涉外民事纠纷,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者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等,被我国人民法院承认的;8、对于涉港、澳、台民事纠纷,港、澳、台地区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者其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等,被大陆或内地人民法院承认的。65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民事诉权的保护(一)在制度层面保护民事诉权(1)明确规定起诉条件(或称起诉要件)(2)明确规定特殊情形中当事人或第三人享有或行使诉权(3)确立立案登记制和允许当事人补正起诉条件(4)有关裁定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规定(5)合理设置撤诉制度(二)在实务层面保护民事诉权“不得非法拒绝审判”,即对于符合起诉要件之诉,法院应当及时受理,不得非法增加起诉要件。“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即从否定的方面来说是“不告不理”,从肯定的方面来说是“有告诉才受理”,体现了司法的消极性。66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一)虚假诉讼和滥用诉权的内涵和构成要件67广义的“滥用诉讼”既包括滥用民事司法救济权(起诉权、非讼程序申请权、执行申请权等),也包括滥用其他民事诉讼权利(程序参与权、诉讼处分权、回避申请权等),均属于诚信原则的内容。现行规定主要有《民诉法》(第115、116条)、《民诉解释》(第190、191条)、《虚假诉讼意见》、《虚假诉讼刑事案件解释》、《虚假诉讼犯罪惩治》等。虚假诉讼包括滥用诉权和滥用执行申请权。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一)虚假诉讼和滥用诉权的内涵和构成要件68主观方面:双方当事人存在恶意串通或者单方主观故意。虚假诉讼行为:通常体现为虚构事实、虚假陈述、伪造证据、捏造民事法律关系或者虚构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执行。损害后果:指虚假诉讼行为侵害了国家利益(包括侵害国家的法律和司法权、浪费国家的司法资源等)、社会公益或者案外人合法权益。虚假诉讼还会因拖延诉讼而浪费国家司法资源和损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使权益人的权益得不到及时实现,损害权益人相关权益。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二)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的具体措施(1)法院应当驳回虚假行为或者认定其无效。(2)虚假诉讼人承担诉讼费用和对方当事人的律师费。(3)虚假情节比较严重的,作为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根据《民诉法》第115条或第116条,加大罚款或者拘留等措施的适用力度。(4)他人若因虚假诉讼受到损失,有权要求赔偿,可提侵权损害赔偿之诉。(5)对于当事人双方恶意合谋通过诉讼来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在该诉讼中,第三人可以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属于主诉讼参加人)的身份提起参加之诉;若已经作出判决或者判决在执行中,第三人可以提起异议之诉,请求法院撤销或者变更判决。69第三节民事诉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二)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的具体措施(6)法院对于与虚假诉讼刑事案件的裁判存在冲突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应当及时依法启动审判监督予以纠正;检察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系民事诉讼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获得的,应当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7)虚假诉讼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第307条之一追究刑事责任。(8)建立诉讼诚信制度和综合治理机制,将严重虚假诉讼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国家征信系统。70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关于诉的分类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A孙某向法院申请确认其妻无行为能力,属于确认之诉B周某向法院申请宣告自己与吴某的婚姻无效,属于变更之诉C张某在与王某协议离婚后,又向法院起诉,主张离婚损害赔偿,属于给付之诉D赵某代理女儿向法院诉请前妻将抚养费从每月1000元增加为2000元,属于给付之诉71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李某驾车不慎追尾撞坏刘某的轿车,刘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将车修好。在诉讼过程中,刘某变更诉讼请求,要求李某赔偿损失并赔礼道歉。针对本案的诉讼请求变更,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A该诉的诉讼标的同时发生变更B法院应依法不允许刘某变更诉讼请求C该诉成为变更之诉D该诉仍属给付之诉72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关于反诉,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2年和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A反诉应当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该法院对反诉所涉及的案件也享有管辖权B反诉中的诉讼请求是独立的,它不会因为本诉的撤销而撤销C反诉如果成立,将产生本诉的诉讼请求被依法驳回的法律后果D本诉与反诉的当事人具有同一性,因此当事人在本诉与反诉中诉讼地位是相同的E反诉与本诉之间须存在牵连关系,因此必须源于同一法律关系73参考文献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74邵明:《论诉的利益》,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周翠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陈荣宗、林庆苗:《民事诉讼法》上册,三民书局2009年版。[美]彼得·G.伦斯特洛姆编:《美国法律辞典》,贺卫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袁琳:《民事重复起诉的识别路径》,载《法学》2019年第9期。赵志超:《基于同一事实的纠纷合并审理规则重述——以<民诉解释>第221条为中心》,载《法学评论》2023年第4期。张亮:《民事反诉当事人扩张制度研究——以第三反诉为中心》,载《法律适用》2020年第3期。任重:《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75本章概要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第三节

辩论原则第四节

诚信原则第五节

处分原则第六节

检察监督原则76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77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等与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2017)高法民终927号民事判决书什么情况下可以在司法裁判中适用法律基本原则?普大煤业公司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主文第三项的理由是,金融机构对外融资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案涉信托产品一系列合同中设定了各种违约金,既包含利率也包含违约金及其他费用,但约定的各种违约金总额不得超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的24%上限,否则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78【本院认为】首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基本原则,司法裁判中适用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条件不能通过解释法律找到直接法律依据。本案中,普大煤业公司通过解释合同法及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作为本案法律适用依据,故并无进一步指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要。……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等与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2017)高法民终927号民事判决书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或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79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一)立法准则的功能(二)行为准则的功能(三)引导创造性司法的功能概括性稳定性包容性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基本原则的体系根据规定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法律与适用范围的不同,将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分为共有原则与特有原则两类。共有原则:依据《宪法》,参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所确立的,普遍适用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原则。80特有原则:反映民事诉讼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民事诉讼的特殊要求所确立的基本原则。(1)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2)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5)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第二节当事人平等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二、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一)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二)法院应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三、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法理根据(一)当事人平等原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性原则在民事诉讼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二)当事人平等原则是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三)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民事实体法平等原则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的必然延伸81第三节辩论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辩论原则的含义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原则。二、辩论原则的内容82(一)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二)辩论的范围包括程序与实体两方面的内容(三)辩论可采用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四)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辩论主义辩论主义所提供的只是对当事人与法院在诉讼中作用分担的认知框架,随着社会的发展,辩论主义的内涵与要求将会更加体现出流变性与开放性的特征。第四节诚信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诚信原则的含义83诚信原则,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2012年我国修改《民诉法》新增诚信原则,既是民事诉讼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下我国民事诉讼实践的现实需要,尤其是为规制当事人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提供了立法依据。为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在我国应着重强调诚信原则的补充性,并赋予受到不利裁决的当事人以相应的程序保障。第四节诚信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诚信原则的适用84第四节诚信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诚信原则的适用85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86【案情摘要】五新公司是自动液压仰拱栈桥台车及其施工方法的发明专利权人。五新公司发现,由中铁公司承建的隧道工程,使用的栈桥设备由腾众公司制造、销售,该栈桥设备的技术特征与涉案专利的技术特征相同,落入了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遂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腾众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30万元。为进一步查明侵权事实,一审法院询问腾众公司是否曾向中铁公司提供被诉侵权设备等,腾众公司回复称“并未签订协议和提供某栈桥设备等”。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与洛阳腾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二)第四节诚信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87为查明该回复内容是否属实,法院开具调查令委托五新公司律师进行调查。经查证,并结合现场勘验情况,确认腾众公司与中铁公司签订了相关合同,证实腾众公司作了虚假陈述。基于此,对其进行司法惩戒,罚款10万元。同时,经过技术比对,认定被诉侵权产品采用的技术方案包含了涉案专利主张保护的权利要求1、3、5、9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构成侵权,判决腾众公司赔偿权利人30万元。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与洛阳腾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二)第四节诚信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88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与洛阳腾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二)【典型意义】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负有如实陈述事实的义务。在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中,由于侵权行为手段隐蔽、涉及技术因素强等因素导致权利人取证困难,以及获得判赔数额可预见性不强。侵权行为人的虚假诉讼不仅侵害了权利人合法权利,也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造成不利影响,本案对侵权人进行司法惩戒的同时,全额支持权利人诉请判赔金额,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第四节诚信原则第五节处分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处分原则的含义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有权自由决定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即当事人享有处分权,法院对此不得干预。89第五节处分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处分原则的内容90第六节检察监督原则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检察监督原则的含义检察监督原则,是指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监督的对象是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和民事执行活动,主要监督法官的审判行为和执行行为。包括如下内容:911.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实行监督,监督的方式是依法定条件和程序提出抗诉或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对审判人员在民事审判中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3.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监督。4.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023年5月,王某向法院起诉,称被告刘某曾于2021年4月向其借款5万元,当时约定1年后返还,利息1万元。虽经多次催要,但刘某至今未还,请求法院判令刘某偿还借款及利息。1.如果在诉讼中原告王某放弃诉讼请求,法院应如何处理?王某可否再次起诉?2.如果在诉讼中双方经协商,达成被告同意偿还5万元借款和1万元利息,原告承担诉讼费用的和解协议后,原告申请撤诉,法院应如何处理?王某可否再次起诉?92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023年5月,王某向法院起诉,称被告刘某曾于2021年4月向其借款5万元,当时约定1年后返还,利息1万元。虽经多次催要,但刘某至今未还,请求法院判令刘某偿还借款及利息。3.如果双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将上述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法院应如何处理?4.如果在诉讼中被告虽承认双方存在借贷关系,但提出目前无力偿还,而法院在审理中查明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5万元系原告向被告所作的赠与,并以此为依据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违背了辩论原则?93参考文献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4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汤维建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德]埃肯哈德·贝克尔—埃伯哈德:《辩论主义的基础和界限》,[日]高田昌宏译,载《比较法学》2001年第1期。[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许可:《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法上的新进展》,载《当代法学》,2016年第3期。参考文献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5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日]中野贞一郎:《民事诉讼中的信义诚实原则》,载[日]中野贞一郎:《诉讼关系与诉讼行为》,弘文堂1961年版。陈文曲:《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内在沟通逻辑》,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林剑锋:《当事人平等原则解释论功能的再认识》,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王次宝:《处分原则的限制及其路径》,载《北方法学》2019年第1期。肖建国:《民事程序构造中的检察监督论纲——民事检察监督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6本章概要第一节合议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

回避制度第三节

公开审判制度第四节

两审终审制度第五节

陪审制度97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8姚佰宙与阳江市阳东区东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纠纷再审案(2019)最高法民申1613号民事裁定书一审判决作出后,被告并未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经过二审后,是否有权提起再审申请及中止执行申请?东骏公司在一、二审中经一、二审法院合法传唤拒不到庭。在一审判决作出后,东骏公司并未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本案二审判决结果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未改变一审判决对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判定。其后,东骏公司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及中止执行申请。而且,东骏公司申请再审所提交的“新证据”为姚佰宙原审已提交的证据,不属于新的证据。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了两审终审制度,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对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和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如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通过二审程序寻求权利救济。由此,法律已对当事人的权利赋予充分的程序保障,二审程序亦应成为当事人寻求权利救济的常规途径。再审审查程序是民事诉讼法在特定情形下赋予当事人的特殊救济措施,是当事人在穷尽常规救济途径后的特殊救济程序。鉴于该特殊性,对当事人通过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亦应严格把握,否则可能导致申请再审权利的滥用,有违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和诚实信用原则。案例引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00具体到本案,东骏公司在一、二审中经一、二审法院合法传唤拒不到庭,应视为放弃其诉讼权利。在一审判决作出后,东骏公司并未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应视为其对一审判决结果认可,亦为其对自身诉讼权利的正常处分,理应得到尊重。本案二审判决结果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未改变一审判决对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判定,故对东骏公司的再审申请及中止执行申请,本院依法可不予审查。第一节合议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合议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一)合议制度的概念合议制度,又称为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二)合议制度的意义1011、实行合议制度,使事实的认定更趋客观、全面和准确,防止和减少单个人在事实认定上的片面性;2、实行合议制度,有助于审判人员更加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防止和其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使裁判更趋公正、法律的适用更趋统一;3、合议制度有利于实现法院系统内部的自行监督和制约,防止法官个人武断和对审判权的滥用。第一节合议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第二审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案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二审案件【来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文章《落槌!北京三中院适用独任制审理民事二审案件》该案系一审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对事故发生及责任认定均无异议,一审法院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了认定并判令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郑吉喆法官在介绍该案适用独任制审理时表示,“经过庭前阅卷,该案案情较为简单,法律适用明确,因此决定适用独任制进行审理。”102102第一节合议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合议庭的组成103第一节合议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合议庭的组成104第一节合议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合议庭的活动规则合议庭组成后,各项审判活动原则上应当由合议庭集体进行。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可以由合议庭指定某个成员负责完成某些工作,如调查、询问当事人等,但开庭审理,作出裁判,都必须由合议庭集体进行。(一)合议庭的职责(二)合议庭审判长的确定及职责(三)案件承办法官的确定及职责(四)合议庭的评议规则四、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的关系105第二节回避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回避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的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活动的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制度。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公正处理所设立的一项制度。106实体裁判公正性的重要保障程序公正性的重要体现第二节回避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回避的法定原因与适用对象(一)回避的法定原因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二)回避的适用对象审判人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技术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执行员107第二节回避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回避的方式和程序(一)回避的方式1、自行回避2、申请回避3、指令回避4、任职回避制度(二)回避的程序108第二节回避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09【案例】刘海涛、孔晓云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2019)鄂01民辖终907号民事裁定书【法院认为】刘海涛上诉所称被上诉人孔晓云的女儿孔庆申以前在武汉市硚口区法院当陪审员,实质是对该院提出的回避异议。经本院审查核实,孔庆申确曾在武汉市硚口区法院担任陪审员,该院依法不能行使管辖权。依据《民事诉讼法》第38条第一款规定,本院指定本案由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管辖。【整体回避】《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第三节公开审判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应当依法公开进行的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反映了诉讼公正的一般要求,体现了诉讼民主的价值,其重要意义在于:1101、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2、有利于增强司法裁判的公信力3、有利于促使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4、有利于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第三节公开审判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审判主体应当公开,即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参与决定案件结果的人员及其记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2、公开的对象包括向当事人公开和向社会公开两个方面;3、公开的程序阶段,即除合议庭评议案件阶段之外的审判全过程的公开。4、公开审判不仅是指形式上的公开,更重要的是贯彻实质上的公开。5、从公开的方式看,既可以采取在法院宣传栏、诉讼服务大厅等场所发布通知、公告的传统方式公开,也可以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公开,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开。111三、公开审理的例外第三节公开审判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3、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4、法院调解,原则上不公开进行。5、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112第四节两审终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两审终审制度的含义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一个民事案件经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后,当事人如果不服,其有权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其进行第二审。该第二审法院所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113一、两审终审制度的含义第四节两审终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有些案件的裁判不允许上诉,实行的是一审终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和审判的一审民事案件;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依照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依照《民诉法》第165条的规定所审理的小额诉讼案件。另外,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在企业破产程序中,除了对不予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和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可以提起上诉,对于其他裁定不允许提起上诉。114第四节两审终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的理由当时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两审终审制被认为便利于当事人进行诉讼,减少讼累;两审终审制可以使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摆脱审理上诉案件的工作负担,从而集中精力搞好审判业务的指导、监督;两审终审制能够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可以弥补审级较少的不足。115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的理由三、两审终审制的缺陷及其完善第四节两审终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缺陷(二)完善建议116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一些终审法院审判水平相对较低,第一审不当裁判难通过上诉审得到纠正;不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人情关系的影响。实行多元化的审级,即以两审终审为基础,有条件地实行三审终审和一审终审;第三审仅限于法律审;最高人民法院仅承担第三审职能;第一审案件只能由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管辖;完善再审的适用条件和程序;第五节陪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陪审制度的概念与类型陪审制度,是指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公民参与案件审判活动的制度。1.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或称为典型形态的陪审制。2.大陆法系的参审制,或称为非典型形态的陪审制、混合陪审制。

二、陪审制度的意义更好地实现司法民主和诉讼民主;更好地实现普通民众对司法的监督,维护司法权的健康运行;能够弥补职业法官在知识、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有利于普法教育。117陪审制度的意义三、我国陪审制度的内容第五节陪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条件(二)人民陪审员的选任与职务免除(三)人民陪审员参审民事案件的范围与合议庭的组成(四)人民陪审员参审时的权利义务(五)人民陪审员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118第五节陪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19【案例】人民陪审员参加七人合议庭审理曾某侵害烈士名誉公益诉讼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陪审员参审十大典型案例之一【案件基本情况】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七人合议庭适用情形?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某小区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淮安市消防支队水上大队城南中队副班长谢勇,在抢险灭火过程中不幸坠楼,壮烈牺牲,公安部批准谢勇同志为烈士并颁发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被告曾某对谢勇烈士救火牺牲一事在微信群中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谢勇烈士英勇牺牲的事实,该微信群共有成员131人,群内多人阅见曾某发表侮辱英烈言论。第五节陪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20【案例】人民陪审员参加七人合议庭审理曾某侵害烈士名誉公益诉讼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陪审员参审十大典型案例之一【案件基本情况】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随机抽取四名人民陪审员与三名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理本案。生效判决认为,被告曾某利用微信群发表带有侮辱性质的不实言论,歪曲烈士谢勇英勇牺牲的事实,构成对谢勇烈士名誉的侵害。曾某的行为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判决被告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第五节陪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21【人民陪审员发挥的参审作用】一是深入现场调查。人民陪审员数次走访涉事社区,全面了解事发经过,广泛听取民声民意,与法官深入交流。二是积极参与庭审合议。庭审中,人民陪审员围绕案件争议事实主动发问;合议时,人民陪审员从公众常识、公序良俗等方面作出独立分析判断,展现了普通民众看待烈士名誉侵权问题的视角,拓展了法官办案思维;判决书拟制完成后,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共同推敲斟酌、核稿校对,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三是主动释法普法。该案判决后,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入校园、入社区、入企业,以案释法,积极影响身边群众,促进英雄烈士保护法深入人心,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五节陪审制度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22【典型意义】本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后全国首例英烈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案人民陪审员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忠实履行审判职责,认真梳理案情,深入开展调查,广泛征集民意,在庭审时就当地群众关心关注的主要问题积极主动发问,充分结合朴素的公平正义理念,以社会公众的视角对事实认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高了裁判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有力促进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问题与思考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据报道,2001年9月,广州海事法院对一起损害赔偿纠纷作出判决,在判决书中记载了合议庭成员中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最后根据多数意见作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