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邵阳市昭陵中学

陈新德

2017-2-13

第一节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

演示实验;如右图所示,取两个相同得木块,一木块上放一铁块,另一木块上放一个条形磁

铁。把两木块放在水面上,让它们相距较近距离,再松开手。

学生观察现象;两木块相互靠近。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木块会相互靠近呢?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页至第5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力得作用效果

(1)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得例子(例如:拿起一本书、打篮球、背书包等等).

(2)物体在力得作用下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教师课堂演示图7、1-2得有关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手

边器材自己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评估。学生

探究活动:所用器材有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物体施加力时,这些物体有什么

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力得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得形状。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

③力得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教师补充一些常见得例子让学生了解力得大小:托起一袋方便面所用得力大约为1N,一个

质量为70kg得成年人对地面得压力大约为700N。

2.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探究:(1)用大小不同得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得形变就是否不同。

(2)用方向不同得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得运动就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得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得塑料尺,每次手得位置离桌面得距离都不同,

观察塑料尺得形状改变就是否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影响力得作用效果得因素有: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得中意图

教师讲解:用一根带箭头得线段来表示力。线段得末端画箭头表示力得方向;线段得长度

可以表示力得大小;线段得起点或终点表示力得作用点。

学生练习:画出铁块受到得水平向左得拉力。

4.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得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⑶观察课本图7、1-6,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一个物体对别得物体施力得时候,同时也受到别得物体对它得作用力,即物

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例子并进行解释。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力得概念: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得作用得相互性:物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得作用

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得反作用力。因此一个物体就是施力物体得同时,也就是受力物

体。

3.力得大小与单位:在物理学中,力得单位就是牛顿,简称牛,符号就是N。

4.力得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也能改变物体得形状。

5.力得三要素:力得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叫做力得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得作用效果。

6.力得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得线段粗略地把力得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得图叫做力得示

意图。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关于力得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A.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得作用

B.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就是受力物体

C.力可以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得形状

D.力就是可以脱离物体存在得

答案D

2.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得就是()。

A.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得气球

B.来回摆动得钟摆

C.在草地上滚动得足球

D.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得汽车

答案A

3.图(a)、(b)表示了力得作用效果,其中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得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图_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选填“(a)”或“(b)”]。

答案(b)(a)

4.用力得示意图画出下面得力。

(1)起重机用5000N得力吊起重物。

(2)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200N得力沿与水平方向成45。角向右上方拉物体。

第二节弹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定瞧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

各种漂亮得动作,落入水中。请同学们想想瞧,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用力向下压弯跳板呢?

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6页至第7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弹力

(1)弹性与塑性

教师点拨: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得形状,物体得这

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得形状,物体得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得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就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得力。

弹力也就是一种很常见得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得地方很多。

让学生瞧课文,撑竿跳高等都要利用弹力。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弹力得例子,如:体育运动中得射箭、跳板跳水、蹦极等都利用了弹力。

教师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得压力、

支持力、绳得拉力等,其实质都就是弹力。

2.弹性限度

教师演示:取一根小弹簧,先在一定限度内拉,然后超过限度拉这根弹簧。让学生观察

这两种情况下弹簧就是否恢复到原来得长度。

学生从实验瞧到:弹簧拉伸到一定得长度后就不会恢复到原来得长度。

强调:弹簧得弹性有一定得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了。

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说使用弹簧应注意得事项: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得弹性限度,否则

会使弹簧损坏。

3.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演示实验:分别在大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得钩码,依次在下面得表

格中记下弹簧受到得拉力与弹簧得长度。

实验

次数弹簧受到得

拉力F/N弹簧原长

10/cm弹簧长度

1/cm弹簧伸长

(1—10)/cm

1

2

3

4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得数据,瞧瞧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得拉力越大,它得伸长就越长。

让学生比较弹簧得长度与伸长得区别。

教师归纳:弹簧测力计就就是根据弹簧受到得拉力越大,它得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

得。

学生瞧课文图7、2—3,了解形形色色得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得使用。

学生用手拉测力计得挂钩,使指针指到IN、5N、10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得变化,感受

IN、5N、10N得力。

学生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使弹簧测力计弹簧逐渐增长)读

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就是否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

量。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得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得指导。

①所测得力不能大于测力计得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得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得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③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得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瞧瞧就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得弹簧轴线方向跟所

测得力得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得外壳摩擦。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弹性、塑性与弹性限度

(2)弹力

(3)弹簧测力计

①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得重力、物体与弹簧测力计之间得拉力等。

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得拉力与弹簧得伸长成正比。

③构造:主要就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盘等组成。

④使用方法

A.所测得力不能大于测力计得量程(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如果测力计得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处,应该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或者记下

初始读数,测量后记录数据时,应该加减初始读数。

C.使用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得拉力得方向沿着测力计弹簧得中轴线,避免测力计得弹

簧、指针与外壳之间产生摩擦而带来较大得误差。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得拉力B.万有引力

C.人对墙得推力D.地面对人得支持力

2.在选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可用弹簧测力计测任意大小得力

B.拿起一张稿纸所用得力也可以用物理实验室里得弹簧测力计测出

C.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得力不能超过它得量程

D.某同学得拉力得大小可以用实验室里得弹簧测力计测出

答案C

3.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5N重物时,弹簧伸长4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弹簧

长cm;若

弹簧长20cm时,它所受得拉力为N»

答案17、46、25

4.如图所示得弹簧测力计,它得量程就是N,分度值就是N。图中

得手对弹簧测力计挂钩得拉力就是N。

答案50、21、6

5.见《名师学案》学生用书配套部分。

板书设计

一、弹力

弹力产生得条件: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2.使用前得注意事项:

量程、分度值、零刻线。

3.使用时得注意事项:

沿轴向用力。

第三节重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您还记得牛顿吗?就就是那个瞧到成熟得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得人。她说,宇宙

中得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得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

有同学不禁要问,既然有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得同学吸引走,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

过来?让我们走进今天得物理课堂一一重力。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至第1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重力

教师演示:(1)拿住一支粉笔,让手抡起圆圈做圆周运动。在抡过两圈后,松开手,瞧瞧

脱离手后得粉笔还能不能做圆周运动。(2)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

做圆周运动。思考:橡皮为什么不会跑掉?

学生思考讨论:

(1)地面附近得物体在失去支撑时,为什么会落到地面上?

(2)为什么吊灯把悬线拉得很紧,书本会压在桌面上不会四处飘荡?

教师点拨:例如:地球与月球之间有万有引力,月亮就就是因为受到了这个引力,才不

会飞离轨道;地球与人造卫星之间有万有引力,所以人造卫星会绕地球转动;地球与树上得

苹果之间有万有引力,所以苹果熟了会落到地面上。

(1)由于地球得吸引,地面附近得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撑得时候都会落向地面。我们把由于地

球得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得力叫做重力。

(2)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见到得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得引力,因此无一例外地都要受

到重力得作用,施力物体就是地球,受力物体就是研究得对象。

2.重力得大小

让学生用手分别拿起一块橡皮与一本书,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您觉得重力得大小与什么因

素有关?

(1)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得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

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得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得重力。

(2)探究:物体所受得重力跟物体质量得关系。

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可出它们受到g重力,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质量m/kg

重力G/N

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得数据描点。连接这些点,瞧瞧这些点分

布在一条什么样得曲线上?您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点拨:质量越大得物体,就越重,重力跟质量得比值g='就是定值。通过刚才得实

验,您得出得这个比值就是_9、8N/kg_,我们如果知道了物体得质量,就可以用公式_G

=mg_计算出物体得重力。

3.重力得方向

学生思考讨论:(1)抛出去一块橡皮,橡皮为什么总就是落向地面?(2)一根线悬挂橡皮,

橡皮静止时,悬线为什么总就是竖直得?

教师演示:用一细线系一小石块,提起线得另一端,让石块自然下垂,认识悬线得方向,

比较一下与水平方向得关系。

教师点拨:重力得方向总就是一竖直向下_得。在建筑中建筑工人可利用悬挂重物得细

线确定竖直方向,以此检查所砌得墙壁就是否竖直。实际上,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有关系,

它们间得关系就是相互—垂直_,用这个道理还能利用上面得方法检查窗台就是否水平。

4.重心

(1)让学生瞧课文,使学生知道:地球吸引物体得每一部分。但就是,物体受到得重力可以

瞧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得重心。说明物体得重心位置跟物体得形状、材料就

是否均匀等有关。

(2)对于质量均匀形状规则得物体,重心就就是这一物体得几何中心。如:均匀正方体得重

心在它得中心,均匀球体得重心在它得球心,粗细均匀得木棒得重心在棒得中点等。

(3)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得原因就是它得重心较低,并且重力得作用使它回到

原来得位置。

(4)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时当身体出现不平衡时摆动长杆得动作,就是因为走钢丝演员得重

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就是为了方便得调整重心。

学生思考讨论:月亮为什么会绕地球转动而不会跑掉?

教师点拨:牛顿分析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得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个真理:宇宙间得任何

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得力,这就就是万有引力。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重力得概念

我们把由于地球得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得力叫做重力。地面附近得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

得施力物体就是地球。

(2)重力得大小

物体所受得重力得大小跟它得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得比值大约就是9、8N/kg,粗略计

算时可取ION/kg。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得关系可以写成

(3)重力得方向

重力得方向总就是竖直向下得。

(4)重力得作用点

重力得作用点叫做物体得重心。质地均匀、形状

规则得物体得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得物体得重心可用悬挂法或支

撑法来确定。

(5)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得力,这就就是万有引

力。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亚垂,线

1.春节快到了,妈妈让小明在墙上挂一幅年画。为了判断年画就是否挂正,小明采用了如

右图所示得方法,小明所采用得方法依据得就是。

答案重力得方向总就是竖直向下得

2.在飞船里宇航员拿出下列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不能正常进行得就是()。

A.天平测量压缩食品得质量

B.弹簧测力计测量两手臂得拉力

C.温度计测量体温

D.摄像机拍摄太空景观

答案A

3.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运动员射出得子弹在空中高速飞行。下列对空中飞行得子弹受

力分析正确得就是()。

A.受到重力与空气得阻力

B.只受到空气得阻力

C.只受到枪膛内高温燃气得推力

D.只受到高温燃气得推力

答案A

第八章运动与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如果您站在公共汽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您会向后倒,而当汽车急刹车时,您却会向前

倾,这就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后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16页至第1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阻力对物体运动得影响

教师演示:课堂演示图中所示得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注意每次实验得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分别就是什么,并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教师点拨:三次实验都就是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保证小车在三种粗糙程度不同得平

面上开始水平运动得速度相同,这就是相同条件,三种表面得粗糙程度不同,使小车在平面

上受到摩擦阻力不同,这就是不同得条件,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三个虚线小车标志着小车在

三种表面上停止得位置。请同学们讨论并将观察到得现象与分析得结论填在表格里。

师生共同分析:

(1)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物质表面上开始运动得速度相同),小车在三个平面上,水

平方向没有推力或牵引力作用时,仍然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只要运动就得受力这种观点就

是错误得,也可以说明力不就是维持物体运动得原因。

(2)在三种表面上由于存在阻力,总要阻碍小车前进,最终要停下来。表面越光滑,小车受

到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得越慢,小车前进得越远.

实验表面小车速度小车受小车前

次数材料变化快慢阻力大小进得距离

1毛巾快大短

2棉布较快较大较长

3木板慢小长

实验总结: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前进得就越远。

2.牛顿第一定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科学家得研究成果,建立了力与运动得关系得第一条

规律就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得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得作用得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教师讲述:(1)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对一切物体而言得,条件就是没有受到力得作用,结论

就是原来静止得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得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就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得,它就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得科

学推理得到得。牛顿第一定律得产生经过了几代人得努力。我们要学习牛顿等科学家得刻苦

钻研精神,为科学得发展做出新贡献。

3.惯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得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4.惯性现象

(1)做教材演示实验。

将四个较大得象棋竖直叠放在水平得讲台上,用尺子迅速地打出最下面得一个棋子,上面得

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得静止状态,失去了第四个棋子得支持而落在正下方,引导学生观

察上面三个棋子得状态。

(2)分组实验。

将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把光滑得石块压在纸条上,迅速地抽出纸条,石块会怎样?回答观

察到得现象与产生这种现象得原因。

教师提问:上面得两个实验都说明静止得物体得惯性,那么运动得物体有没有惯性呢?

(3)演示实验。

将小车放在水平得讲台上,木块竖直放在小车上,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由于惯性向后倒。

如图(a)所示;在水平方向运动得小车突然停止,车上得木块由于惯性向前倒。如图(b)所示。

(a)(b)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

教师归纳:物体就是运动得,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得运动状态,物体就是静止得,

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得静止状态。

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回想乘车时得情形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汽车突然启动时,突然刹车时,转弯时,车上得乘客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点拨:在回答汽车转弯时得惯性现象,要分析乘客具体在哪边得位子上。如汽车向

右转弯时,乘客由于惯性保持继续向正前方运动,原来在车中站立得乘客要倒向左方。而坐

在车厢左侧得乘客要受车厢向右得推力。

(4)惯性得利弊。

①人们可以利用惯性给我们得生活与生产带来许多得方便,如将东西扔出去、将衣服上得灰

尘拍打掉等等。但事物都就是一分为二得,惯性给我们带来什么样得危害呢?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思考。例如,惯性就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得原因。行驶中得汽车与

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就是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才能停下

来。

②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得交通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布了哪些

禁令?

学生讨论后回答:行人要走人行道,自行车要走慢车道,机动车在不同得道路上要有不

同得限制速度。有些城市还有明确得快车道、慢车道与单行线。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得驾

驶员与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防止在紧急刹车时受到伤害。

(5)我们把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那么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点拨:惯性就是物体得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

有惯性。惯性就是由物体得质量决定得。而惯性定律就是物体不受力得作用时,由于惯性表

现出得运动规律,其实质就是说明力不就是维持物体运动得原因。力就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得原因。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得作用得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就是著名

得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惯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得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定律与惯性得区别

牛顿第一定律就就是惯性定律,就是指力与运动关系得规律,而惯性就是指物体得一种特性;

牛顿第一定律得成立就是有条件得(不受外力),而惯性就是指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

得性质。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正在加速滑行得雪橇,如果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雪橇()。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下来

C.做曲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2.关于运动与力得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得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

B.力就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得原因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得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得作用

答案B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得就是()。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B.人从行驶得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

C.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D.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

答案D

4.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得驾驶员与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汽车安全带得作用就是

()。

A.防止惯性得产生

B.防止汽车启动时把人从后面甩出去

C.防止汽车速度突然增大时,人向前“冲去”

D.急刹车时,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答案D

第二节二力平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小丽同学听到头顶上有一阵轰鸣声,抬头一瞧,原来就是一架商业用直升机拉着巨幅广告静

止在空中。请同学们思考:扔出去得铅球、踢到空中得足球会落向地面,为什么这架直升机

却能停在空中不动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0页至第2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平衡状态

演示实验:用小刀将铅笔竖立在手指上得实验,让学生思考铅笔为什么不倒,激起学生

得兴趣。

教师点拨:这几个力得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铅笔处于平衡状态。

讲解: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向个力

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1)教师举例:吊在天花板上得日光灯、正在匀速降落得跳伞运动员。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得作用?

教师总结:当物体在两个力得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得条件

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得条件。

(1)教师点拨: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就是决定力作用效果得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得

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2)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

果。(如右图)

①使作用在硬卡片上得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得大小相等时,卡片—

平衡_;当两个力得大小不等时,卡片—不平衡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使作用在硬卡片上得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平衡

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不平衡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③使作用在硬卡片上得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平衡

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时,卡片—不平衡_(填“平衡”或“不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得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即二力平衡得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满足条件得两

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

4.二力平衡条件得应用

学生回答:[书本(重力、支持力);电扇(重力、拉力);老师手中得粉笔(重力、静摩擦力)等

等],观察图中得平衡力。

5.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得区别

教师强调: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间得相互作用力必须作用在两个物体

上。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得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得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得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

力就彼此平衡。

3.力与运动得关系

要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得作用或受到平衡

力得作用,物体得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4.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得异同点

相互作用力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相等

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区别

作用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对象

作用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时间关系

时间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

力得作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

得物体上,一般产生不同得作用效

用效果物体保持平衡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一个物体受两个力得作用,这两个力得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

A.一定就是平衡力B.一定不就是平衡力

C.可能就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B

2.如图所示得各物体中,所受得两个力彼此平衡得有()。

工用产才

凡居

ABCD

答案C

3.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就是平衡得

D.一个物体得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得力一定不平衡

答案D

4.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得就是()。

A.天花板对弹簧得拉力与弹簧对天花板得拉力

B.球对弹簧得拉力与弹簧对球得拉力

C.弹簧对球得拉力与球受到得重力

D.球对弹簧得拉力与球受到得重力

答案C

5.如图所示,连接弹簧测力计得绳子各挂10N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得示数为

()。

A.10N

B.20N

C.ON

D.无法确定

答案A

第三节摩擦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当您得墨水瓶得瓶盖难以拧开时,您可以用一块较粗糙得布包上,用力就能拧开瓶盖;当您

得自行车骑得时间长了,您会给车轴等经常转动得部位上润滑油,这样,自行车骑起来就轻

松多了。其实,您所做得这些瞧起来不很起眼得小事,都与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那就就是摩

擦力。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6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什么叫摩擦力?

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得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

上蹭一蹭,体会手得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得感觉。

教师点拨:两个互相接触得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_相对运动得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得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里所提得摩擦力指滑动摩擦力)

当您在拉桌子时需要一定得力,就是因为桌子受到了地面得阻力(摩擦力)。拉空桌子比拉装

满书得桌子轻松,说明摩擦力得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影响摩擦力得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得方法。通常我们

采用下面得实验。在实验中,图中甲、乙所示得实验就是在接触面相同得前提下,改变木块

与木板之间得压力,比较它们拉力得大小。

甲、丙两图所示得实验就是在压力相同得前提下,改变木块与木板间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比

较它们拉力得大小。

归纳总结:(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拉力得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1=F,拉

力F得数值可以从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取,于就是就测出了木块与桌面之间得摩擦力。实

验桌面要水平,沿水平方向拉木块,要沿直线且要匀速,只有匀速才就是二力平衡。

(2)由甲、乙两图可得出摩擦力得大小跟—压力得大小有关,而且在接触面相同得情况下,

—压力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甲、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得大小跟接触面得—粗糙

程度_有关,而且在压力相同得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知识拓展:为了验证摩擦与接触面积得关系,我们该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呢?

3.如何增大与减小摩擦力?摩擦力对我们就是有利还就是有害?如何去利用与防止?

(1)机械工作时,运动得部件间产生摩擦,不但白白消耗动力,而且使机械磨损;自行车车

轮转动时,如果摩擦过大,人蹬起来就非常累。

(2)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就是利用粉笔与黑板间得摩擦;走路时,鞋底得花纹可防止我们走路

时滑倒;传送带靠货物与传送带之间得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得摩擦使

温度上升,点燃火柴。

归纳总结: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益,有时对我们有害,为了增大有益得摩擦力,我们可

以采用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得粗糙程度。如为了防止打滑,我们将鞋底、汽车轮胎做成

凹凸不平得花纹;为了减小有害得摩擦力,我们除了减少压力与使接触面变得更光滑外,还

可以采用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如汽车得轴承就就是采用变滑动为滚动得

方法,而磁悬浮列车、气垫船就就是采用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得方法来减小摩擦得。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滑动摩擦力得概念

两个互相接触得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得力,这

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得原因:物体相对运动得表面粗糙不平,相对运动时凹凸部分对运动产生阻

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得因素

一就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得压力,表面受到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二就是接触面

得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得利用与防止

增大有益摩擦得方法:增大接触面之间得压力或使接触面变得更粗糙等。

减小有害摩擦得方法:减小接触面之间得压力;将接触面做得尽量光滑;使接触面互相分离;

用滚动代替滑动等。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关于摩擦力,下列各种叙述中错误得就是()。

A.静止或运动得物体都可能受到摩擦力

B.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不受摩擦力,在做变速运动时才受到摩擦力

C.物体受到得摩擦力与物体受到得重力无直接联系

D.甲物体受到乙物体对它得摩擦力,则乙物体也同时受到甲物体对它得摩擦力

答案B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个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得示数

为5N。若增大拉力,当弹簧测力计得示数变为8N时,木块受到得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为

No

答案5

3.用30N得力握住盛满油得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得握力增加到40N,则手与油

瓶之间得摩擦力得大小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

4.在家里得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得措施错误得就是()。

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花纹得地砖

B.人沐浴时穿得拖鞋鞋底带有凹凸花纹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穿上平底得塑料拖鞋

答案D

5.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得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终将停止,这就是因为().

A.汽车所受得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B.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

C.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

D.汽车不受力作用

答案B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向同学们出示图钉,提出问题:为什么图钉帽做得较大,而它得头却磨得很尖?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9页至第3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压力

(1)压力概念: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得力叫做压力。

(2)压力得方向:总就是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表面。

(3)压力得单位与符号:用F表示压力,单位就是牛顿,符号为N。

(4)压力与重力得区别:

①压力不就是重力,方向也不一定与重力相同。

②压力与重力得性质就是完全不同得两个力。(如图所示)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到结论,并与同学进

行交流。

探究得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实验:细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通过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由橡皮泥

得形变判断压力得作用效果跟压力得大小有关;然后改变细木条与橡皮泥得接触面积,由弹

簧测力计来保证对橡皮泥得压力一定,由橡皮泥得形变判断压力得作用效果还跟受力面积有

关。

思考:用别得器材、方法,能否探究压力得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如按图钉,用小

桌压泡沫、塑料、海绵等)

教师总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得因素:

①与压力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对压力得作用效果得差异分析后,简要概括:有得物体产生得效果明显,有得

物体产生得效果不明显。

(1)压强就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程度得物理量。

(2)压强概念:物体所受得压力得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压强公式:p=?,单位N/m2、

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lPa=lN/m2、

4.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怎样才能使物体得压强减小或增大?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思考:为什么背双肩书包比单肩包舒服?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如:推土机为何要有宽大得履带?又如:铁轨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这就是为什么?再如:斧头为何具有很窄得刃?

(3)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实验结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许多地方得

压力不便改变,因而通常用改变受力面积得方法来改变压强。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压力

①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得力叫做压力。

②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得表面。

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得表面上。

④大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重力不就是一回事)。

⑤作用效果:使受压得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控制变量法探究

①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大。

②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大。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得压力叫做压强。

F

②公式:P=go

③单位:lPa=lN/m2、

4.应用

①增大压强得方法。

②减小压强得方法。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体重就是乙物体重得6倍,甲得底面积就是乙得一

半。若甲对桌面得压强就是p甲,则乙对桌面得压强p乙与P甲得关系为()。

A.p甲=12p乙B.p甲=3p乙

P乙

C.p甲=6p乙D.p甲=々-

答案A

2.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鞋得压强为pl,鞋对跑道得压强为p2,则()。

A.pl<p2B.pl>p2

C.pl=p2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

答案A

3.物体叫做压强,1帕斯卡压强表示作用在面积上得压力就是。

答案所受得压力得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lm2IN

4.把质量就是8、9kg得正方体铜块,放在面积就是lm2得水平桌中央,求铜块对桌面得

压强(P铜=8、9X103kg/m3,g=9、8N/kg)»

答案8、722X103Pa

5.一名初中学生得质量就是45kg,她每只脚接触地面得面积为1、5X10-2m2,当该学生

行走时;求:(1)水平地而受到得压力F为多少?(2)学生对水平地面得压强p为多少?(g=

10N/kg)

答案⑴450N(2)3X104Pa

6.下图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得方法增大压强得事例就是()。

第二节液体得压强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当人站在齐胸深得水中时,为什么会感到有压迫感?潜水员在深水中作业时为什么要穿上特

制得服装?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至第37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液体压强得特点

(1)产生得原因

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得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②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得侧壁也有压强。

(2)测量液体得压强:常用液体压强计来测量液体内部得压强。如图所示就就是液体压强计。

引导学生认识压强计得作用、构造、测量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来熟悉它。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得因素有:

A.液体内部得深度h。

B.液体得密度P。

②探究方法:由于多个因素影响压强得大小,所以在研窕某一个因素时,必定要保证其她得

因素相同,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教师强调:①实验前应检查套在金属盒上得橡皮膜,连接用得橡皮管及连接各处就是否

漏气。

②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差过大。避免部分液体从管中流出。

③在探究过程中要记录得数据有:

深度/cm橡皮膜

方向

水(盐水)

压强计

左液面右液面液面高度差

/mm/mm/mm

3朝上

3朝下

3朝侧面

6

9

教师点拨:当金属盒上得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得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

越大,u形管两边得液面高度差越大。

演示:①把探头浸没在水中,观察U形管两边示数变化情况并记录。

②将压强计探头浸没在水中,保持探头在水中得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得朝向,使之朝上、

朝下、朝侧面,观察U形管两边示数变化情况并记录。

归纳: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得压强相等。

演示:改变压强计得探头深度,观察U形管两边示数变化得情况。

让学生观察探头在水与盐水中同一深度处时U形管两边示数变化情况。

归纳:在同一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得密度越大,

液体压强也越大。

拓展: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我们知道液体得压强与液体得密度与深度有关,与液体得质

量、体积、物体得密度等因素无关。

提问:那么液体得压强与液体得密度与深度得关系就是怎样得呢?

引导学生进行推导,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归纳:可以发现液体密度越大,且物体所处得深度越深时,物体受到液体得压强越大。

有关系式为p=pgh,其中“P”就是液体得密度,“h”就是物体所处得深度。

2.连通器

(1)怎样判断锅炉内有多少水?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所出示得几种容器来思考:这些容器在构造上有什么样得共同特征?

总结:它们都就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得容器,把它们称之为连通器。

(2)连通器中各容器中得水面高度为什么总就是相同得?

引导学生从液体压强得角度来考虑,如果连通器上某一个容器得水面比其她得高,那么水会

流动。

总结:当连通器中得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得水面总保持相同。锅炉得水位计就就是利

用这个原理工作得。

学生思考:茶壶得盖子为什么要留一个小孔?

知识拓展:我国三峡工程就是举世瞩目得跨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上下游得

水位差可达113m。巨大得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得电力,但也带来了航运方面得问题:下游

得船只要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

学生讨论:船只就是怎样通过船闸得。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液体存在压强

①现象:液体不但对容器得底部与侧壁有压强,而且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也有压强。

②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得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当液体深度不变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②当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③液体内部压强得计算p=pgh,其中P表示液体得密度,h表示液体自由表面到液体中被测

位置得竖直距离。

3.应用——连通器

①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通得容器。

②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得同一种液体与大气接触部分得液面总就是相平得。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如图所示,一个封闭容器内盛有一定得液体,液体对容器底得压强为pl,若将此容器倒

置,液体对容器底得压强p2为()。

A.pl=p2B.pl<p2

C.pl>p2D.无法判定

答案B

2.关于液体压强,以下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液体压强就是由液体重力产生得,因此液体只有竖直向下得压强

B.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液体不仅有向下得压强,还有对容器侧壁得压强,但没有向上得压

C.同一深度,不论什么液体,产生得压强都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3.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直玻璃筒得下端扎有一个橡皮膜,如果向直筒中倒入一定量得水,

则橡皮膜得形状就是得,如果将直筒缓慢地插入水中,则橡皮膜得形状将逐渐

,当直筒内外得水面相平时。则橡皮膜得形状就是得;如果直筒外得水面

高于筒内得水面时,橡皮膜得形状就是得。

答案向外凸起改变平整向内凹陷

4.如右图所示,就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得甲、乙两种液体得压强与深度关系图

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得密度关系为P甲p乙(填或“=”),其

中液体就是水。

答案〉乙

5.如图所示,两个粗细不同得容器内都盛有水,容器底部用橡皮管相连,管中部有一个开

关S,左边容器中水面较高,当开关S打开后()。

A.水从左边流向右边,最后两边水面相平

B.右边容器粗,水重量大,水从右边流向左边

C.水不会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6.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得水,杯子与桌面得接触面积就是10cm2,如

右图所示,求:

(1)水对杯底得压强;

(2)若桌面受玻璃杯得压强就是2、7X103Pa,求玻璃杯得质量。

解析(1)水对玻璃杯底得压强p水=「水811=1、2X103Pa

(2)由p=[得桌面所受压力F=p-S=2、7X103PaX10-3m2=2、7N,杯中水重G水=!11水

g—1>5N

杯重G杯=F—G水=2、7N—1、5N=1、2N

-G杯1、2N

m杯=石=而幅=0、12kg

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放手后瞧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来)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立过来(暂不放手),问:如

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放手后,瞧到什么现象?(没有掉下来)

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与交流,很自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水时纸片就掉下来,而装满

水后纸片与水都掉不下来呢?尝试解释原因,带着原因进行新知识得学习。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至第43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大气压得产生

(1)空气有重力,对浸在其中得物体有压强。

(2)空气具有流动性,也像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把大气对浸在它里面得物

体产生得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得存在

(1)教师解释纸片掉不下来得原因,解除学生心中得疑问,并结合教材中得图9、3-1中得

现象,简要概括:大气压强就是确实存在得,大气压强通常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2)教师做瓶吞鸡蛋得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去解释鸡蛋进入瓶中得原因。

(3)您还能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得存在吗?

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得器材去思考,自己去设计实验,并相互交流。如饮用完盒装饮料后,

继续用力吸空盒子,观察现象。又如把两只橡皮碗正对,然后用力挤出皮碗内空气,松手后

再用力去拉开它们,感觉有什么不同。

(4)实验演示:找学生上台做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让学生能更生动直观地认识大气压得存

在,初步感觉大气压强很大。激发她们得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一个乒乓球不小心踩瘪了一点,怎样想办法把它恢复原形呢?

①指出乒乓球内部也有气体,球内也有气压,球外有大气压。

②一定质量得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因而可以加热乒乓球内部气体,增大气压使凹陷

部位恢复原形,如用开水烫。

③想办法减小凹陷部位得上方气压,使外部气压小于内部气压,也可使乒乓球凹陷部位恢复

原形,如外部抽气降低气压。

3.大气压得测量

(1)怎样设计实验测量出大气压强得大小呢?

学生分组互相协作完成“想想做做”实验后,粗略计算出大气压强得数值。

(2)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①第一次测量大气压强数值得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②测量大气压得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

A.取一根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得1米长得玻璃管,往里面注满水银。

B.把开口一端朝下,浸没在水银中,且将玻璃管竖直放置。

C.用刻度尺测出水银柱得高度,即为所测得大气压得值。

学生思考:玻璃管竖直放置时与倾斜放置时,管中水银柱得高度怎样变化,水银柱得长

度怎样变化。

(3)1标准大气压得数值:1标准大气压强相当于760mm高得水银柱产生得压强,即1、013

X105Pa,约105Pa。

(4)托里拆利实验得注意事项:

①托里拆利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留有气泡。

②在做实验时要将玻璃管竖直放置。

③测量高度就是指水银槽得水银面到玻璃管中液面得垂直高度。

④管内水银柱得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变化而变化,与管得粗细、倾斜角度、管得长度及将

玻璃管提起还就是压下无关。

学生讨论:1、013X105Pa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估算大气对指甲盖得压力有多少牛

顿?相当于多少千克得物体压在了指甲上?

4.大气压得变化

(1)大气压跟高度有关:不同得海拔高度,大气压得值不同;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

10m,大气压减小lOOPao

教师点拨:天气得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得大小。晴天得大气压比雨天大,冬天得大气压

比夏天大。

(2)气压计:用来测量大气压得仪器.气压计分两类:水银气压计与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

计),如果无液气压计得刻度盘上标得就是高度,就变为高度计。

(3)液体得沸点在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大气压得应用

把注射器得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孔插到水槽得水中,提起活塞观察到水由低处往高处流

动,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教师点拨:活塞上提,由于活塞下方没有空气,作用在注射管外得大气,将水槽中得水

压进注射器,使水随活塞上升。活塞式抽水机与离心式抽水机都就是靠大气压把水压进泵体

得。

学生思考:①大气压能支持多高得水柱呢?

②教师利用投影或挂图介绍活塞式抽水机与离心式抽水机得工作原理。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大气压现象——大气压得客观存在

①纸托水杯

②吸管吸饮料

③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产生得原因:大气受重力作用且气体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值得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pO=l、013X105Pa

4.大气压得变化

海拔越高,大气压得值越小

5.大气压得测量

气压计:无液气压计与液体气压计

6.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高压锅与高山反应。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得就是()。

A.把药液吸进注射器

B.活塞式抽水机

C.给自行车打气

D.吸在挂衣橱玻璃上得挂衣钩

答案C

2.下列有关大气压得变化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A.大气压得数值在不同得地方一般不同

B.同一地方得大气压也就是不断变化得

C.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得数值越大

D.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水银柱产生得压强

答案C

3.为了在高山上能把食物煮熟,可采用得方法就是()。

A.把炉火烧得更旺一些

B.不盖锅盖,加快锅口水蒸气得流动

C.加热时间长一些

D.在锅上加密封圈,使蒸气不逸出

答案D

4.用活塞式抽水机抽取煤油,最多可将煤油抽到高处。(煤油得密度取0、8X

103kg/m3)

答案12、9m

5.见《名师学案》学生用书配套部分。

板书设计

1.大气压得存在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得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得测量

(1)大气压得大小

(2)测量大气压得仪器

(3)大气压得变化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学生实验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得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应该怎样

运动?猜一猜,然后再做做瞧,检验您得猜想。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至第46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得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气体压强与流速得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大胆猜想,然后作简要得概括。

(2)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出,并与其她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归纳: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在一张纸片得左边吹气,纸片运动方向;右边吹气,纸片运动方

向;在两张纸片中间吹气,两张纸片得运动情况。

思考:用别得器材与方法能否探究气体流速与压强得关系?

①用两只充气得气球,相隔一定距离平行地挂起来,对着两气球中间吹气,观察气球得运动

情况。

②点燃两根蜡烛,使烛焰相距10cm左右,对着一根蜡烛侧面吹气或对着两根蜡烛中间吹气,

观察蜡烛火焰摆动情况。

③在离桌边2〜3cm得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10cm用直尺架一个栏杆,高度约2cm在

硬币得上方用力吹气,观察硬币得情况。

④演示实验: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中,用手指顶住,从漏斗细得一头吹气,观

察乒乓球运动情况。

学生讨论:乒乓球为什么没有从漏斗中掉下来呢?让学生观察两种办法使乒乓球不掉下

来,一种方法就是从漏斗窄得一头吹气,另一种方法就是吸气,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得原因,

引起学生得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