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1页
竖井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2页
竖井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3页
竖井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4页
竖井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1.编制依据、标准、范围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标准 11.3编制范围 22.工程概况 22.1工程总体概况 22.2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概况 32.3施工环境概况 32.4参建单位 62.5关键工程数量 63.施工组织和布署 73.1组织体系 73.2施工任务划分 73.3交通运输组织 83.4施工队伍布署和施工总体安排 84.本工程重难点分析 94.1本工程重难点 94.2本工程重难点应对方法 105.关键施工方案 125.1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125.2降水施工方案 155.3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155.4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166.工期计划 167.施工资源配置 177.1劳动力配置 177.2机械设备配置 178.基坑开挖和支护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188.1基坑开挖工艺步骤 188.2施工准备 188.3基坑开挖标准 198.4基坑开挖次序 198.5基坑开挖施工组织方案 208.6喷锚支护 218.7支撑施工 238.8基坑开挖支护质量验收标准 309.基坑降排水 319.1降排水设计依据和降水目标 319.2降水井部署 319.3疏干井保护 329.4疏干井运行管理 3210监测工作内容 3610.1监测对象、项目及监测精度 3610.2现场巡视 3710.3监测频率和周期 3710.4基坑控制指标 3810.5监测点部署标准和数量 3910.6监测数据信息分析应用 4710.7监测运行管理 4911.工期确保方法 5212.安全管理体系和方法 5412.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5412.2安全管理方法 5413.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 6613.1质量管理体系 6613.2质量确保方法 6614.环水保及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和方法 7114.1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保护体系 7114.2环水保及文明施工管理方法 7215.应急预案及反应方法 7415.1危险源识别和评价 7415.2应急工作标准 7515.3组织机构及职责 7615.4应急处理方案 7916.附图 861.编制依据、标准、范围1.1编制依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19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城市轨道交通测量规范》(GB50308-)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建质(87)文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SGHL-1标协议文件上泉车辆段试车线竖井围护结构施工图纸上泉车辆段岩土工程勘察汇报本企业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技术能力和机械设备装备情况。1.2编制标准1)认真落实实施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实施基础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标全部功效。2)确保方案安全可行性、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能缩短工期,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坚持技术优异性、科学合理性。依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场地条件、地下管线、周围环境及工期要求等选择含有实用性、最好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3)全方面推行工程协议,满足协议相关工期、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4)根据业主节点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布署,充足考虑各阶段、各工序、工种之间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工程施工顺利和进度目标。5)充足发挥各部门职责,充足利用我施工企业技术和管理要素,统筹安排,扬长避短,发挥本企业综合优势,合理进行各工序交叉和配合。1.3编制范围本方案编制范围为上泉车辆段试车线竖井深基坑开挖施工。2.工程概况2.1工程总体概况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线路总长约34.98km,设站12座,平均站间距约3.13km。上泉车辆基地段址在临安市上泉村范围,全长2.2km,占地352亩,其中车辆段长910m,试车线长1235m。现实状况关键为农田,在段址中部分布有上泉村部分民房和少许厂房。段址范围地势北低南高,高差较大,自然地面标高在60.40~67.35m之间。段址中部有一条现有南北向玲殷线道路纵穿段址用地,段址东侧紧靠排洪明渠—锦溪。试车线在车辆段以南,起终点里程为SDK0+925~SDK2+250。试车线为单洞单线隧道,由明挖法隧道和矿山法隧道两部分组成,全长1325m,其中SDK0+925~SDK1+485为明挖U型槽段,长度为560m;SDK1+485~SDK1+609为矩形暗埋隧道,长度为124m;SDK1+609~SDK1+621为施工竖井,长度为12m;SDK1+621~SDK2+250为矿山法隧道,长度为629m。2.2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概况上泉车辆段试车线竖井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长12m,宽14m,深度为15.94m。竖井围护结构采取Φ800@600咬合桩,咬合桩分为A、B桩,A桩为素混凝土桩,B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桩长18.44m,埋深3.5m。支撑体系为一道混凝土支撑+两道钢支撑+一道换撑钢支撑,第一道冠梁及混凝土支撑采取C30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为800mm×1000mm,第二三道及换撑采取Φ609、t=16mm钢支撑、钢围檩为双拼45C工字钢及Q235B钢板组合,Q235钢板焊接时采取E43焊条。附图一:上泉车辆段试车线竖井平面图2.3施工环境概况2.3.1工程地质竖井处地勘孔SK-TCZ44揭露80.34~80.74m为1-1杂填土,72.14~80.34m为5-1粉质粘土,61.74~72.14m为34a-3中风化泥质灰岩,各岩土层特征描述及工程地质特征评价以下:1-1杂填土:杂色,成份较杂,关键由碎砖、砼块、碎石、瓦片等建筑垃圾及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组成,碎石直径通常2~5cm,最大粒径15cm以上,成份复杂,均一性差。5-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可塑~硬塑,含氧化铁及少许锰质结核。34a-3层中风化泥质灰岩:灰、灰黑,部分矿物成份风化,大量方解石脉充填,泥质胶结为主,含碳量较高,岩芯大部呈柱状或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结构剪切较为显著,岩芯遇冷盐酸冒气泡显著;节理裂隙发育,锤击声脆。岩芯采取率为80~95%,RQD=40~80%。2.3.2交通情况经现场调查,进入施工现场道路关键有玲殷线,车流量较小,通常路面宽度为7m,另外我标段在试车线一侧修建临时便道,便道平均宽7m,确保交通顺畅。玲殷线横穿试车线矩形暗埋段SDK1+507~SDK1+529,施工到玲殷线时,在玲殷线西侧改移一条8m宽道路供车辆临时通行,待跨路段矩形暗埋段施工结束后再恢复玲殷线。图2.3.2-1玲殷线临时改道示意图2.3.3地下管线情况试车线竖井范围及周围管线关键有一条污水管、一根自来水管、2根220V电力线杆(架空)。车站施工前,影响车站施工管线已废除或迁改。表2.3.3-1管线分布表管线名称管线直径材质管线现实状况走向和坑边距离位置备注电力南北6m竖井架空电力东西32m矩形暗埋段架空自来水DN50PPR东西30m矩形暗埋段1.0m2.3.4地表构筑物情况试车线竖井周围关键为农业用地和宅基地。竖井施工前,影响竖井施工建筑物均已拆除。2.3.5水文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关键是第四纪松散土层孔隙水,依据地下水含水介质、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可划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1)孔隙潜水孔隙潜水关键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和浅部碎石土层中。其中填土富水性和透水性因粘性土含量不一样而具显著各项异性,通常上部透水性很好,水量较大,往下透水性变差,水量较小;拟建场地浅层地下水属孔隙性潜水,由大气降水径流补给和江水侧向补给,潜水水量较大,地下水位随季节改变。勘探期间测得水位通常为0.00~5.20m,对应高程56.53~135.09m,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浅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幅为1.0~2.0m。(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水量受地形地貌、岩性、结构、风化影响较大,补给起源关键为上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次为基岩风化层侧向径流补给;径流方法关键经过基岩内节理裂隙、结构由高高程处向低高程处渗流。依据本场地基岩岩性及基岩内节理结构判定,本场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径流缓慢。(3)岩溶水依据工程场区地貌,属覆盖型岩溶水,关键赋存于泥质灰岩中,岩体局部溶蚀裂隙及溶洞发育,泥质灰岩上部为强透水层⑨4圆砾层,该层和岩溶水连通,场地岩溶水水位受季节改变影响较大,雨季降雨充沛,水位会显著上升,而在秋、冬季因雨量降低,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本场区地下潜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久浸水和干湿交替作用下均具微腐蚀性。场区内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久浸水和干湿交替作用下具微腐蚀性。场区内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久浸水和干湿交替作用下具微腐蚀性。依据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1;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依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环境类别为通常环境(Ⅰ类)。2.4参建单位建设单位:杭州杭临轨道交通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勘察单位:浙江华东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施工单位: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2.5关键工程数量试车线竖井各部关键工程数量以下:表2.5-1试车线竖井关键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部位项目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注1试车线竖井土方开挖m³10082石方开挖m³1669.923喷射砼(C25)㎡816.44C30m³50.85钢筋网片t3.26C20m³33.67C35P8m³8098钢支撑t609防水卷材㎡527.410聚氨酯防水涂料㎡1683.施工组织和布署3.1组织体系项目经理全方面负责组织安排深基坑施工,项目总工负责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项目副经理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项目安全总监全方面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项目部下设五部两室,为项目现场施工提供各方支持。3.2施工任务划分竖井长12m,宽14m,依次进行咬合桩、降水、冠梁支撑、土方开挖及钢支撑、主体结构施工。竖井深基坑施工项目经理:支部书记:毛得霖图3.1-1项目组织机构图3.3交通运输组织运输线路便利,材料进出场及土石方外运通道关键经过玲殷线进入施工现场便道,施工材料运输车辆进场后,由现场领工员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车辆根据要求路线行驶到指定地点。3.4施工队伍布署和施工总体安排依据施工任务划分,试车线竖井深基坑开挖施工分项工程施工步骤及作业队伍安排以下:1)咬合桩施工竖井围护结构咬合桩施工,项目部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优先施工竖井咬合桩。2)降水井施工试车线竖井深基坑降水工程施工,由我项目部经过议标有资质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施工图纸哟求放坡开挖20天前进行降水,基坑降水深度应降至开挖面以下1.0m,但依据咬合桩施工时现场观察,下雨3天后或无下雨时,竖井处水位为原地面以下14m左右,下中雨及以上时,竖井处水位为原地面以下5m左右,降水方案编制时依据中雨及以上天气竖井处水位高度作为最不利原因进行降排水计算,确定水泵型号及抽水时间计算,确保降水满足施工要求,详见降水井施工方案。3)竖井冠梁及砼支撑竖井冠梁、混凝土支撑施工在咬合桩小应变检测合格后即进行。4)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竖井咬合桩达成设计强度和降水完成后,基坑开挖前条件验收完成后即开始基坑开挖,待深基坑开挖条件验收完成,展开主体结构施工。基坑开挖从上到下依次进行,分层分段开挖。支撑架设和土石方开挖亲密配合,在土石方挖到钢支撑设计标高下0.5m后立即架设钢支撑,降低无支撑暴露时间。4.本工程重难点分析4.1本工程重难点1)基坑降水基坑降水方案需经过教授评审经过后才能进行施工,在方案中优化设计,进过计算确定降水井数量及排水量,确保基坑安全。2)基岩开挖竖井地质情况关键是非基岩和基岩,非基岩为粘性土,基岩为中风化泥质灰岩。基坑开挖深度为15.94m,其中中风化泥质灰岩厚度8.08m,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经检测为32.2~62.8MPa,平均值为43.69MPa。开挖断面小,基坑深,开挖难度相对较大。3)钢支撑安装、使用及拆除钢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至关关键,钢支撑安装、施工过程中预加轴力、重物撞击、换撑、拆除等较为关键。4)咬合桩渗水咬合桩作为维护结构及止水帷幕,在施工中任何一点偏差全部可能引发漏水,咬合桩施工作为关键。5)基坑变形较大基坑施工因地质原因、自然灾难、施工原因造成基坑变形较大,严重危害生命财产安全,基坑变形控制作为重难点控制。4.2本工程重难点应对方法1)基坑降水应对方法(1)降水井施工方案经教授评审后方能施工,在方案中对降水井数量进行优化,计算排水量并配置适宜水泵抽水,水泵扬程大于20m,直径小于30cm。(2)加强水位监测,尤其是靠近已经有建(构)筑物深井井点,发觉水位差过大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方法,如设置回灌井点等,水位观察天天最少1次,在雨天天天最少2-3次。(3)预防排出地下水回渗而渗透基坑,在基坑内侧保护降水井,在冠梁四面1m处设置截水沟,预防地表水进入。(4)在开挖过程中注意井管保护。(5)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检验出水情况是否正常,有没有淤塞现象。(6)深井泵在运行时要注意检验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漏电。(7)基坑降水高度低于开挖面1m以上。2)基岩开挖应对方法(1)硬岩段开挖采取85mm液压破碎锤破岩,挖掘机装碴。(2)开挖深度较深地方采取吊车配合小挖机开挖,对于在支撑下阴角部位,配以挖掘机同时结合人工进行开挖。(3)在距基坑开挖底标高30cm范围,停止使用机械开挖,预防扰动,改用人工开挖,确保基坑底部安全。3)支撑安装、使用及拆除安全应对方法(1)冠梁和混凝土支撑同时浇筑,确保整体性,在混凝土支撑强度达成80%以上才能开始基坑开挖。钢支撑安装时,一端固定一段活动,两端高差小于20mm,同层支撑中心标高偏差小于20mm,支撑水平轴线偏差小于20mm,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许可偏差+8mm,-5mm。(2)深基坑开挖施工中严格遵守“时空效应”原理,在基坑开挖程中遵照“分段、分层、分块挖土,随挖随运,限时完成”标准,基坑开挖至每道钢支撑中心线标高0.5m以下立即设置支撑,对基坑开挖作动态管理,并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变形量在设计许可之内。(3)钢支撑预加轴力取支撑轴力标准值50%-80%,依据以往施工经验,取值为标准值得65%。(4)加强对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监测控制,立即正确地调整施工步骤,并采取对应正确对策,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目标。4)咬合桩漏水咬合桩未根据咬合桩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或因地质改变较大引发渗水问题,在咬合外侧增加3根旋喷桩做止水帷幕。在基坑内侧设置集水井,立即降排水。5)基坑变形较大(1)确保分项施工安全,严控施工质量,做到上步工序不合格,下步工序不施工。(2)施工监测方案经企业及教授评审,施工时严格根据评审经过后方案进行监测,经过日报、周报、半月报、月报将监测数据上报施工单位及上级部门审核,对监测数据分析并做预警,确保基坑施工安全。(3)在支撑上不存放任何物品,预防影响支撑受力。(4)抓斗垂直运输土方使用土方车立即外运,不在场内堆放,预防增加基坑侧向不均匀土压力。5.关键施工方案5.1围护结构施工方案钻孔咬合桩经过桩间咬合来确保其整体连续性、密闭性,咬合桩桩径0.8m,桩中心距离0.6m,相邻两桩最大咬合部分为0.20m。钻孔咬合桩混凝土结构分两种类型,其中A序桩设计为水下C20超缓凝素混凝土桩;B序桩设计为水下C35钢筋混凝土桩。为确保钻孔咬合桩孔口正确度,并提升就位效率,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及本工程所采取旋挖钻机特点,在咬合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导墙,导墙宽550mm,厚度为300mm,导墙内侧半径为桩径加5cm。导墙砼强度等级为C20。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先施工素混凝土A序桩,再在相邻两根A序桩间切割成孔施作钢筋混凝土B序桩,其成桩次序为:A1→砂桩→A2→B1→A3→B2→A4→B3…,成桩次序详见下图。采取连接器和套管及旋挖钻配合方法进行成孔施工。在钻孔桩成孔过程中,用连接器正反扭动套管下切,管内旋挖钻取土,使套管压入至桩设计深度,形成套管护壁成孔,施工速度快,成孔精度高、质量好,桩间相互咬合排列形成围护墙。为了确保钻孔咬合桩底部有足够咬合量,桩体垂直度控制是施工关键。图5.1-1咬合桩成桩次序图(1)桩垂直度控制为了确保钻孔咬合桩底部有足够咬合量,除对其孔口定位误差要格控制外,还应对其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依据《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桩垂直度应控制在0.3%,成孔中要控制桩垂直度,必需做好以下三个步骤。①套管顺直度检验和校正钻孔咬合桩施工前应在平整地面上进行套管顺直度检验和校正,首先检验和校正单节顺直度,然后根据桩长配置套筒全部连接起来进行整根套管顺直度检验和校正,(15~25m)顺直度偏差宜小于10mm。检测方法:可于地面上测放出桩位点,平行放出套管边线连接线,将套管置于两条直线之间,然后用线锤和直尺检测。②成孔过程中桩垂直度监测和检验a地面监测在每节套管下压过程中,安排2个人从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分别使用锤球检测套管下压过程中垂直度,发觉偏差时随时纠正。这项监测在每根桩成孔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坚持,不能中止。b孔内检验每节套管压完安装下一节套管之前,全部要停下来进行孔内垂直度检验,不合格需进行纠偏,直至合格才能进行下一节套管施工。③纠偏成孔过程中如发觉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需立即进行纠偏调整,纠偏方法以下:假如偏差不大或套管入土不深(5m以下)。可直接利用钻机两个顶升油缸调整套管垂直度,可达成纠偏目标。假如桩入土5m以下发生较大偏移,可先利用钻机油缸直接纠偏,如达不到要求,可向套管内填砂或粘土,一边填土一边拔起套管,直至将套管提升到上一次检验合格地方,然后调直套管,检验其垂直度合格后重新下压。竖井处于先施工端头设置一个砂桩(成孔后用砂灌满),待施工段到此接头时,挖出砂灌上混凝土,并在其外侧施做双重管旋喷桩。其它部位在先施工端头设置一个砂桩(成孔后用砂灌满),待施工段到此接头时,挖出砂灌上混凝土,并在其外侧施做3根双重管旋喷桩。5.2降水施工方案基坑开挖前采取内井点对坑底进行预降水、疏干,以加固坑内土体。降水采取自流深井,井径600mm,滤管外径300mm,设计井深为自地面到开挖深度以下6m,基坑降水深度应降至开挖面以下1.0m,必需确保降水效果。开挖至坑底施工底板时,在井点管位置设置底板泄水孔,然后拆除井点管,待结构顶板覆土及内部铺装层施工完成后方可封孔,泄水孔每200平米1个。施工期间应注意地面和基坑内引排水,在雨季施工时,应准备一定量抽水设备,立即排水,确保工程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做到大雨后能立即复工。另外,在基坑四面地面设截水沟,基坑内可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设置数量需满足排水要求,基坑外设置应急降水井。5.3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为确保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结合设备数量,竖井土方开挖采取ZX250型18m加长臂挖掘机、石方开挖采取ZX120型挖掘机安装85mm液压破碎锤破岩辅以人工由上而下逆作施工。开挖深度较深地方采取吊车垂直运输土石方,对于在支撑下阴角部位,配以挖掘机同时结合人工使用风动凿岩机进行开挖。该方法含有开挖暴露面小,设备简单,现场管理难度小,进度轻易控制优点。在挖土时,用塔尺和钢尺将水准点引测至基坑之内,经校核无误后,在基坑内制作水准点,作为挖土过程中标高控制点。土方开挖中底标高控制采取水准仪和塔尺,在挖土过程中随挖随测,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5.4主体结构施工方案竖井主体结构采取明挖顺做法。基坑开挖至坑底时,沿主体纵向分段,自下而上组织流水施工。采取大块竹胶板实现主体结构模筑施工,采取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机械捣固密实。竖向按结构分层划分为底板、侧墙、侧墙三次浇筑,其中夹层板、顶板等候隧道施工完成后浇筑,前期需预留钢筋,做好预埋件、预留洞和接地施工。对夹层板、顶板、矿山法隧道侧、矩形暗埋隧道侧预留钢筋采取直螺纹套筒连接,在浇筑前对直螺纹套筒钢筋预留并用胶带缠绑,预防水泥浆进入,确保后续施工。6.工期计划基坑降水:降水井施工2口/1天,基坑开挖前30天开始打井,提前20天预降水;冠梁砼支撑施工:.6.10-.6.15,共6天。第一层土石方开挖:.6.24-.6.30,共7天,土方开挖1008m³,石方开挖336m³。第二道钢支撑施工:.7.1-.7.2,共2天。第二层土石方开挖:.7.3-.7.18,共16天,石方开挖756m³。第三道钢支撑施工:.7.19-.7.21,共3天。第三层土石方开挖:.7.22-.7.31,共10天,石方开挖577.92m³。底板、侧墙施工:.8.1-.8.16,共16天。钢换撑施工:.8.17-.8.28,共2天。侧墙施工:.8.29-.9.13,共16天。7.施工资源配置7.1劳动力配置具体需用劳动力配置以下表:表7.1-1劳动力配置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钻工2降水钻机操作及保养2辅工2抽水、排水3管理人员2开挖、钢支撑、主体结构工程4技术人员25吊车司机1吊车操作及保养6司索工1吊车起重指挥7挖机司机2土石方开挖8电焊工4制作、对接9电工1用电接线10汽车司机3土方外运装车11钢筋工10钢筋加工和绑扎、安装12木工10模板安装、拆除13砼工8砼浇筑、养护14普工47.2机械设备配置表7.2-1基坑开挖设备配置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1潜水泵4台2长臂液压挖机ZX2501台18m加长臂4液压挖机ZX1201台5自卸汽车12m³3台6汽车吊25T2台7液压破碎锤85mm18风动凿岩机G1049空压机W-1/8410组合千斤顶2×100t111电焊机412钢筋加工设备113插入式振捣器7m³4台14圆锯机HW110L-50115喷射机PZ54台8.基坑开挖和支护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8.1基坑开挖工艺步骤施工准备→开挖施工冠梁、砼第一道砼支撑、角撑→一次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以下0.5m→架设第二道钢支撑→二次开挖至第三道钢支撑标高以下0.5m→架设第三道钢支撑→三次开挖至坑底→人工清底→垫层浇筑。附图二:上泉车辆段试车线竖井施工工序图8.2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开挖节点节点条件验收,具体验收项以下:1)围护结构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资料齐全和施工方案经过教授评审、审批手续齐全。2)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经过企业、监理、业主及教授审批。3)咬合桩及圈梁砼支撑混凝土强度达成设计要求,强度汇报齐全,咬合桩低应变检测合格,无三类桩存在。4)降水井施工完成、基坑内提前疏干降水到开挖面以下1米,并有水位观察统计表。5)施工现场坑外排水通畅,排水系统完好。 6)基坑周围现环境调查及保护方法。7)施工监测方案经教授评审经过,根据监测方案部署完成,初始值采集完成,并经第三方监测单位复核确定。8)降水井施工方案经教授评审经过,降水、监测等专业分包单位资质经业主审核经过。9)人员、机械、喷锚材料、支撑到场并满足基坑开挖需要。10)工程潜在风险辨识、分析、并落实应急预案。 11)钢支撑质保书等相关质量确保资料齐全。12)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其它要求。8.3基坑开挖标准开挖依据本工程基坑规模、几何尺寸,围护结构及支撑结构体系部署,三次到底,遵照“开槽先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随挖随撑、对称开挖、严禁超挖,同时监测,立即封底,结构跟进,渗漏封堵”标准。8.4基坑开挖次序基坑分层开挖到底,分3层,基坑对称同时开挖,总体协调施工进度,避免偏压,确保基坑开挖安全,土层高差不超出一层土。8.5基坑开挖施工组织方案1)竖井深基坑开挖是试车线施工中风险较大分项工程,关系着工程成败,其工序繁多,有降水、开挖、支撑、结构和监测等多道工序平行作业,相互干扰大,协调难度大,连续时间长,必需引发足够重视,并加大协调管理力度,精心计划,周密安排,紧密协作,争分夺秒,方可成功。2)深基坑施工方案应依据工程实际编制,按摄影关程序审批,并经教授评审后方可指导施工。3)深基坑开挖,必需在支护结构强度、圈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达成设计强度,降水达成设计要求,开挖及支撑施工材料和设备进场等相关条件完备后,并经过参建四方验收同意后才能进行施工。4)依据工程计划、场地部署及工期安排,竖井基坑开挖面配置1台18m长避挖机、1台小挖机(配置85mm液压破碎锤)配合1台吊车开挖。5)严格实施“开挖任务单”和“碰头会”制度,加强开挖和喷锚支护和支撑协调管理,确保等各工序协调作业,从而达成快速、立即,降低无支护暴露时间,控制基坑变形。6)利用“时空效应”理论,根据“分段、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关键点,遵照“竖向分层、纵向分段、横向分块,随挖随撑”施工标准,根据结构混凝土诱导缝、施工缝等分段实施。7)做到喷锚支护立即施工、支撑立即安装并施加预应力,自开始开挖至支撑安装完成时间应控制在二十四小时内。8)立即封闭垫层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9)信息化施工,依据监测数据立即调整施工方案,并采取切实可行对策方法,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安全。10)加强基坑巡查和值班管理,发觉险情立即上报和处理。11)制订具体应急预案,准备充足应急物资和设备,配置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强演练,在险情发生时,做到快速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8.6喷锚支护8.6.1钢筋网1)钢筋网钢筋应严格按设计规格、型号进行购置。每批钢筋进场时要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进行抽样送检,经检验符合要求才能使用。2)钢筋网依据设计采取φ8钢筋,应先对钢筋进行调直(可起到除锈作用),然后才能依据实际情况对照现场进行计算下料长度。3)钢筋下好料后应按要求分类堆放在指定地点,方便安装时方便快捷不易犯错。4)钢筋网安装:依据本工程施工要求应从上至下逐层施工,钢筋网格间严格按设计要求200mm×200mm进行控制。钢筋网应按规范要求对各网格进行梅花形绑扎牢靠,使其网片钢筋交接处不产生位移现象为准,钢筋网绑扎完成后人工拎起离坡面3cm后和插筋焊接,形成保护层。插筋采取φ16钢筋,长度10cm,插入土层后坡面留出3cm,喷射5cm混凝土后其保护层为2cm,间距按设计要求mm×mm进行控制。5)钢筋网和受喷面间隙通常为3cm,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2cm,钢筋网和插筋相接处应焊接牢靠,使其喷射混凝土后围护面锚喷整体性能良好。8.6.2喷射混凝土施工1)施工工艺步骤施工设备准备→原材配合比调试→钢筋网整形→分级喷射砼→养护。2)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之前,清除坡面灰尘,检验断面,润湿岩石,喷射距离控制在0.6m-1m,喷射角度a=90度为最好。3)依据施工规范要求喷射次序自上而下,依据设计喷射厚度(大于5cm),分2层喷射施工,每层喷射最小度控制在20-30mm之间,分层喷射应在前一层砼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第二次喷射前应先用清水清洗喷层面。4)向钢筋网喷射时,喷头应稍微倾斜,网后混凝土流动性应大部分,使其喷射砼密实性好。5)喷层厚度检验,检验统计应定时报送监理人员,经检验,喷射砼厚度未达设计厚度应按监理要求进行补喷,全部喷射砼全部必需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验收。6)经检验喷射砼中有鼓皮、剥落、强度偏低或有其它缺点部位,应立即给予清理和修补。7)喷射砼施工完成后2小时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可采取塑料布遮盖、也可采取草垫等保湿性材料遮掩,同时确保天天最少浇水两次,本工程施工正处于夏季不考虑冬季养护方法。8.6.3质量标准1)抗压强度必需合格,不合格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方法,可用加厚喷层或增设锚杆措施给予补强。2)喷层和土体粘结情况,用锤敲击,如有空响应凿除喷层,洗净重喷。必需时应进行粘接力测试。8.6.4喷锚支护注意事项1)喷锚后立即养护。2)喷锚后期应随时检验混凝土开裂破坏情况,立即注意修补。3)定时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察,尤其加强雨天和雨后监测,并对多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水害起源仔细观察,发觉问题立即处理。8.7支撑施工支撑体系为一道混凝土支撑+两道钢支撑+一道换撑钢支撑(第一道采取800mm×1000mm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采取Φ609、t=16mm钢支撑)。附图三:上泉车辆段试车线竖井支撑平面部署图附图四:上泉车辆段试车线竖井支撑剖面图8.7.1钢支撑施工支撑部署应避开预留洞口、结构诱导缝、施工缝、降水井点等,且满足基坑开挖过程中小挖机起吊,并考虑板预留孔等要求,所以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基坑开挖之前,应对支撑部署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调整,以满足施工需要和确保基坑安全。钢管支撑系统包含支撑杆系及隶属构件部分,其中支撑杆系包含:主体杆、活络端头及固定端,隶属构件包含三角钢托架及钢楔等部分。活络端头类似于“抽屉”结构,由活动端头及活动端容纳钢管两部分组成。由端头钢板、双槽钢伸缩杆、加劲肋板等部分拼装焊接成活动端头。双槽钢伸缩杆置于活动端容纳钢管内,在液压千斤顶作用下,可实现伸缩功效,从而调整支撑长度。竖井采取咬合桩围护,钢腰梁采取双I45c,2cm厚钢板连接成形,为确保钢腰梁在围护墙面上安装稳定,在钢腰梁安装下方设置钢牛腿,和围护结构经过M20膨胀螺栓连接。图8.7.1-1标准段钢支撑端部节点图+支撑端部预加轴力节点图1)钢支撑规格选择必需按设计要求或按设计轴力及《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要求来选择。2)每根钢支撑配置按总长度不一样配置用一端固定段和一端活络段或两端活络段,在两支撑点之间,中间段最多不宜超出3节。3)钢支撑配置时应考虑每根总长度(活络段缩进时)比围护结构净距小10~30cm。4)钢支撑安装前应先在围护结构墙或钢腰梁上安装支撑牛腿,严防因围护变形或施工撞击而产生脱落事故。5)在每一层每小块开挖中,当开挖出一道支撑位置时,立即安装钢牛腿,正确丈量支撑长度和斜撑角度,方便在地面上预先配置支撑和端头配件快速安装在两侧围护墙面上。每根钢支撑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络端。6)地面上要求专员负责检验支撑及其配件,支撑在使用前应进行试拼装,以确保支撑有合适长度和足够安装精度。7)钢支撑应分层堆放整齐,高度通常不超出三层,底层钢支撑下面应安设垫木。8.7.1.1钢支撑吊装1)直撑采取地面预拼,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采取整体吊装就位方法。各节钢管(中间节、调整节、端头节)连成整体后,便可由25t汽车吊整体起吊安装,将钢支撑管吊放到位,搁在牛腿钢板上,两段支撑管之间经过法兰盘和螺栓连接,法兰盘螺栓应全数拧紧。现场拼装支撑两头中心线偏心度要控制在2cm以内,安装时注意偏心向下。2)钢支撑吊装就位后,先不松开吊钩,将活络端拉出顶住预埋件,再将2台100吨液压千斤顶放入活络端顶压位置。为方便施工并保持顶力一致,用专用托架将2台千斤顶固定为一个整体,将其骑放在活络端上,3)支撑安装完成后,其端面和围护墙面和钢腰梁侧面应平行,且应立即检验各节点连接情况,经确定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应力。4)为预防支撑在施加预应力后因为和围护墙(或钢腰梁)不能均匀接触而造成偏心受压,钢腰梁安装定位后,钢腰梁和围护墙间隙应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或采取其它可靠连接方法,确保传力直接稳妥。5)钢支撑安装许可偏差以下表。表8.7.1.1-1钢支撑安装许可偏差表项目支撑中心标高及层顶面标高差支撑两端标高差支撑挠曲度主柱垂直度支撑和立柱轴线偏差支撑水平轴线偏差许可值±30mm≤30mm≤1/1000L≤1/3000H±30mm≤20mm≤1/1000L注:L为支撑长度,H为基坑开挖深度。8.7.1.2施加预应力1)所施加支撑预应力大小由设计单位依据设计轴力给予确定。表8.7.1.2-1钢支撑预加轴力表序号支撑设计轴力预加轴力报警值1第一道混凝土支撑550kN/450kN2第二道钢支撑900kN430kN720kN3第三道钢支撑360kN200kN288kN2)预应力施加前,必需对油泵及千斤顶进行标定,使用中要常常校验,使之运行正常,确保量测预应力值正确。施加预应力设备应专员负责,且应定时维护(通常六个月一次),如有异常应立即校验。3)千斤顶接通油管后即可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值应为设计预应力值加上10%预应力损失值。预应力应分级施加,第一次预加50%~80%,经过检验螺栓、螺帽,无异常情况后,施加第二次预应力到设计要求。每根支撑施加预应力值要统计立案。4)预应力施加到位后,在活络端中楔紧楔块,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钢丝绳,即完成整根支撑安装。5)在支撑受力后,严格检验并杜绝因支撑和受压面不垂直而发生徐变,从而造成围护墙水平位移连续增大乃至支撑失稳等现象发生。6)施加预应力后,要常常检验法兰盘螺栓松动情况,立即拧紧,并再次检验其端板处空隙,若有则应用微膨胀高标号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填实。7)应尤其注意最上面两道撑(尤其是第一道撑)端部和围护墙接触面情况。在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后,接触面压力会减小,乃至出现支撑和围护墙脱开现象,故采取立即复加预应力等方法,预防支撑因端部移动而脱落。每次加撑后均应由上向下再补加一次预顶力。8)在下列情况需要复加预应力:(1)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小时内观察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2)当昼夜温差过大造成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日低温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3)墙体水平位移速率超出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需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4)当采取被动区注浆控制挡墙位移时,应在注浆后1~2小时内在注浆范围复加预应力。8.7.1.3特殊部位处理1)斜支撑(1)考虑到斜撑和围护墙有夹角,所以在斜撑安装之前先把斜撑支座焊接在钢腰梁上,使得支撑轴力和钢支托上传力钢板相垂直,同时于斜撑支座上焊烧支撑所用牛腿钢板,然后同安装直撑一样安装斜撑。(2)因为斜撑部位不仅受轴向力,且受剪力作用,所以在基坑开挖时,应从支撑预埋件设置、基坑开挖次序、支撑支座焊接三个方面采取方法,确保斜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由合格电焊工焊接斜撑端头件,工程技术人员应帮助施工,确保端面和支撑垂直。斜撑焊接是斜撑质量控制关键,通常情况下,上口质量较易控制,下口因为焊工操作面小,施工应派专门质量员对各道支撑下口质量专题检验,不合格即返工。(4)开挖中,加强对斜撑内力和变形监测。2)角撑施工本工程角撑采取300mm厚C30钢筋砼,开挖到位后,在围护桩钢筋上焊接角撑钢筋,然后灌注C30砼。主体结构强度达成设计要求后,拆除角撑。8.7.1.4钢支撑安装注意事项1)在基坑开挖和支撑施工中,应对围护墙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监测,内容包含围护墙体变形观察及沉降观察、斜撑轴力测试和邻近建筑物沉降观察。要求天天全部有日报表,立即反馈以指导施工。2)钢支撑施工要紧随挖土作业,随挖随撑,无撑挖土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不许可延误,各层土必需遵照先撑后挖抽槽开挖支撑标准。3)支撑和钢腰梁要尽可能密贴,不许垫木板,空隙处用C30细石混凝土填实。钢支撑端面和钢腰梁接触面应垂直和平整。4)钢支撑在起吊就位前须进行试拼装(对直线性不好支撑组合不能采取),并按设计长度拼装连接好。5)支撑牛腿关系重大,支撑必需派专员检验膨胀螺栓安装质量。6)测量应放出基坑轴线,支撑前再依次放出每根支撑位置。7)对施加预应力油泵装置要常常检验,以确保应力值正确性,每根支撑撑好后,在12~14小时内观察预应力损失及围护水平位移情况,会同相关各方议定复加预应力实施。8)下道支撑预应力施加,会造成上道支撑应力值减小,此时应跟监测单位提供数据补加预应力,直至达成设计要求。8.7.2砼支撑施工1)土方开挖(1)开挖表层土,其深度不应低于圈梁底标高。(2)人工清除土方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预埋测斜管。2)圈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筋绑扎(1)圈梁及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筋应严格根据设计图纸标明规格型号、间距等进行绑扎。(2)主筋接长若采取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大于10d;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大于5d。(3)钢筋绑扎完成后报甲方、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支模(1)圈梁及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模板采取木模板,模板必需刷拆模剂或机油,每次砼浇筑之前必需确保模板清洁光滑。(2)模板加固采取Ф48mm脚手架钢管双根双向配合拉杆进行加固,钢管水平向两道,竖向间距小于1米。(3)模板施工结束后报甲方、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8.7.3支撑拆换及拆除依据设计要求,在结构施工过程中,达成拆除条件并经监理确定后,根据以下次序逐步拆除支撑。一次浇筑底板和部分侧墙强度达成要求后拆除第三道钢支撑,向上施工侧墙并安装钢换撑,换撑安装完成后方可拆除第二道钢支撑,顶板砼强度达成要求,拆除第一道支撑和换撑。(1)拆除时用汽吊将钢支撑托起,在活动端设两台100t千斤顶,施加轴力至钢楔块松动,取出钢楔块,按20%分级逐步卸载至取完钢楔,再吊起支撑。卸载时注意结构内力监测和结构变形观察,如有异常立即回顶。(2)钢支撑拆除后应进行修理,凡构件变形超出要求要求或局部残缺要求进行校正修补。拆除砼支撑注意事项:1)拆除前在已施工板上盖好废旧木板,预防砼块掉下来后破坏板面;2)砼支撑拆除采取人工和机械镐头相配合方法。破除过程中,要将砼支撑逐步全部破碎,严禁将一段支撑两头破除整体下落,注意保护成品,预防破坏砼板。3)围护墙周围砼支撑要采取人工破除。8.8基坑开挖支护质量验收标准1)依据支撑道数,土方分层厚度根据钢支撑顶面标高控制,土方开挖到基底时基底标高根据±5cm控制。2)在开挖每层土时前将土体进行基坑疏干降水,降水深度控制在开挖面以下1m。3)开挖土方和对应安装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应控制在24h内完成。4)钢支撑预应力应分级施加,第一次预加55%,经过检验螺栓、螺帽,无异常情况后,施加第二次预应力到设计要求。每根支撑施加预应力值要统计立案。9.基坑降排水9.1降排水设计依据和降水目标1)降排水设计依据1)《建筑和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3)《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5)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等。6)设计文件和工程地质汇报。7)施工协议、招标图纸、招标投标文件。8)施工调查资料和设计文件审核资料。2)降水目标依据本工程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要求,本方案设计降水目标为:(1)疏干开挖范围内土体中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2)降低坑内土体含水量,提升坑内土体强度;9.2降水井部署地勘揭示此段无承压水,无需设置降压井。采取围护明挖施工时,需立即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中重力水含量,确保基坑干开挖顺利进行。所以,开挖前需要布设若干疏干井,对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疏干。依据本工程土层情况,此次降水工程单井有效抽水面积a井取200㎡。坑内降水井数量计算公式:n=A/a井;式中:n—基坑内降水井数量(口);A—基坑面积(㎡);a井—单井有效降水面积(㎡);试车线竖井:布井时参考单井有效抽水面积200㎡,基坑主体面积约168㎡,计算降水井数0.84口,共部署1口疏干井,编号J1,降水井深17.94m。依据水文地质条件,提议早成井,早降水,增加降水运行时间以达成愈加好降水效果。降水井平面部署标准是在坑内部署1口降水井,坑外部署1口观察兼备用井。本工程降水井数量部署情况以下表:表9.2-1试车线竖井降水井数量表工程部位井数孔深m孔径mm井径mm数量主体结构坑内疏干井17.946003001坑外观察兼备用井17.9460030019.3疏干井保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设置专员指挥,挖机施工开挖不得触碰支撑、疏干井、逃生通道等,避免对其损坏。9.4疏干井运行管理在降水前,监测单位应及早施工坑外潜水位观察孔。潜水水位观察孔施工完成后立即开启疏干井进行疏干降水。通常正常情况下,疏干井基础保持二十四小时连续抽水。出现降水异常时,依据需要进行调整。疏干作用降水井应最少提前20天进行降水,通常应施工一口,投入运行一口,并要求加载真空负压降水,在抽水工期充足条件下降水后应满足基坑分层开挖需求。其中每3~4口井配置1台真空泵,每口井单用一台潜水泵,要求潜水泵抽水能力大于单井最大出水量,预抽水期间真空管路真空度大于-0.06MPa,潜水泵和真空泵同时开启。图9.3-1真空负压疏干作用降水井抽水示意图9.4.1降水运行管理及确保方法1)降水运行管理降水运行前,降水井应合理布设排水管道并便于接入施工现场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应满足工程降水最大出水量需求,并保障排水顺畅;应尽可能缩短降水井和排水设施之间距离,降低降水井排水沿程水头损失,降低抽水设备扬程消耗;合理布设降水井位置,使坑内降水井位置尽可能便于基坑土方开挖;降水运行前应做好降水供电系统,配置独立电源线;全部抽水井应在供电电箱插座、抽水泵电缆插头及排水管上做好对应标示,并在每次发生变动时进行对应标示变更,便于抽水运行管理;供电电箱应定时进行检验并备有检验统计;降水正式运行前降水工人应熟悉水泵开启、电路切换,以确保降水连续进行,避免因供电原因造成井底突水;降水前各降水井均应测量其井口标高、静止水位并进行相关统计;正式降水前必需进行试运行,深入检验供电系统、抽水设备、排水系统及应急预案能否满足降水要求;试运行结果进行统计并立案,依据试运行结果,对于无法满足降水要求部分进行对应整改;疏干井应成井一口投入降水运行一口,并尽可能确保在基坑正式开挖前20天抽水,确保能立即疏干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并降低其水位在开挖面以下1m;基坑开挖后,降水井割管时应立即测量井深,立即采取清淤方法;抽水过程中各应做好抽水井流量及观察水位观察数据统计;抽水井应均安装流量表进行流量测量;降水井坑内水位观察可利用对应观察井;通常正常情况下,疏干井基础保持二十四小时连续抽水。坑外观察兼备用井平时只观察水位,不抽排水,若坑内疏干井排水失效,立即开启坑外备用井抽排水,满足基坑降水施工;降水停止并提泵后应立即将井封闭,补好盖板。2)用电保障施工现场应有两路工业用电,降水运行中应确保一路工业用电停电后另一路工业用电能立即使用,确保停电1~10分钟内(可依据后期试抽水确定具体时间)能将确保降水井电源得到更换,确保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不得长时间中止,不然造成后果无法估量,影响基坑安全。3)排水保障工程降水抽取地下水,降低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中含水量,这就要求施工现场必需有适宜排水设施已满足工程降水需求,确保降水运行排水顺畅,保障降水效果。对于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应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通常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设施应满足工程降水最大出水量需求,并保障排水顺畅;(2)应尽可能缩短降水井和排水设施之间距离,降低降水井排水沿程水头损失,降低抽水设备扬程消耗。9.4.2封井方法当结构顶板施工完成并回填后,疏干井不再使用,针对本基坑内降水井特点,采取混凝土封井方案:1)封井前预拌足量混凝土;2)向井内投放两包水泥,以控制灌入混凝土时离析现象;3)灌入混凝土至滤管顶以上3~5m;4)等候混凝土初凝,并观察井内渗水情况,必需时再次下泵抽出余水;5)二次浇灌混凝土至地面下10cm,捣实混凝土;6)割除井管至地面并满焊一道止水钢板;7)采取水泥砂浆抹平井口,至此封井完成。图9.3.2-1混凝土封井示意图10监测工作内容依据委托要求,结合基坑工程设计图和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本区间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内容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区间隧道本身变形监测,基坑及区间周围环境变形监测,现场基坑、区间和环境安全巡视。10.1监测对象、项目及监测精度依据设计图纸,基坑工程施工现实状况,周围建(构)筑物现实状况,结合现场踏勘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本车站基坑工程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监测精度见表10.1-1。表10.1-1基坑工程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监测精度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精度读数精度1围护结构体系桩(墙)顶水平位移监测1mm0.1mm2桩(墙)顶沉降监测1mm0.1mm3桩(墙)体变形监测1mm0.1mm4支撑轴力监测、应力监测1.0%F•S0.5%F•S5坡顶水平位移监测1mm0.1mm6坡顶竖向位移监测1mm0.1mm7早期支护结构变形监测1mm0.1mm8周围环境体系地下水位10.0mm1.0mm9土体水平位移1.0mm0.1mm10地表沉降1.0mm0.1mm11土压力监测1.0%F•S0.5%F•S12水压力监测1.0%F•S0.5%F•S13建(构)筑物沉降1.0mm0.1mm14管线沉降1.0mm0.1mm15裂缝观察1.0mm1.0mm16结构变形结构变形1.0mm0.10mm17结构收敛1.0mm0.10mm18结构裂缝0.1mm0.01mm10.2现场巡视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内容见表10.2-1.表10.2-1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序号1234巡视对象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基坑周围环境监测设施10.3监测频率和周期10.3.1监测频率依据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监测频率设置见下表10.3-1。表10.3-1基坑及隶属结构监测频率表序号监测内容监测频率开挖深度1m~5m开挖深度5m~15m开挖深度>15m1桩(墙)体水平位移监测1次/2d1次/1天2次/1天2桩(墙)顶部沉降监测1次/2d1次/1天1次/1天3桩(墙)顶部位移监测1次/2d1次/1天1次/1天4地下水位监测1次/2d1次/1天1次/1天5钢(混凝土)支撑轴力1次/2d1次/1天1次/1天6土体水平位移监测1次/2d1次/1d1次/1d7土压力监测1次/2d1次/1d1次/1d8水压力监测1次/2d1次/1d1次/1d9地表沉降监测1次/2d1次/1天1次/1天10管线沉降监测1次/2d1次/1天2次/1天11建筑物监测1次/2d1次/1天2次/1天12底板浇筑7天后1次/3天,30天后1次/7天,二个月后1次/15天,结构封顶后停测1.宜测、可测项目标仪器监测频率可依据具体情况要求确定监测频率;2.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增加为1次/1d;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升监测频率;①监测数据达成报警值;②监测数据改变量较大或速率加紧;③存在勘察中未发觉不良地质条件;④超深、超长开挖或未立即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⑤基坑及周围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⑥基坑周围地面荷载忽然增大或超出设计限值;⑦支护结构出现开裂;⑧周围地面出现忽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⑨邻近建(构)筑物出现忽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⑩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0.3.2监测周期本工程施工监测总工期以委托方要求监测开工日期为起点,至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或施工影响区域内受影响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稳定为止。10.4基坑控制指标依据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关键监测项目标控制值按控制等级计算。1)支护桩(墙)顶水平位移:最大值限值0.14%H(二级0.3%H,三级0.7%H)或30mm(取小值);报警值:累计70%最大限制值或25mm(取小值)或改变速率≥2mm/d。2)支护墙顶竖向位移:最大值限值0.1%H;报警值:累计15mm或改变速率≥2mm/d。3)地面沉降:最大限值0.1%H(二级0.2%H,三级0.5%H);报警值:累计25mm或改变速率≥2mm/d。4)支撑轴力:依据每道支撑设计轴力确定,通常警戒值为80%设计许可最大值。5)建(构)筑物倾斜:许可值倾斜及局部倾斜i<0.002。6)对于测斜光滑改变曲线,若曲线上出现显著折点改变也应作出报警处理。7)管线变形控制值8)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达成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10.5监测点部署标准和数量各监测项目标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和基坑开挖次序、被保护对象位置及特征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情况,确保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照设计、规范,结合实际,参考围护体部署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部署。10.5.1桩(墙)体侧向变形(测斜)本项监测利用测斜仪探头深入到围护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至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测斜管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体在各深度上水平位移。1)布设标准沿基坑每15m左右设置1个测斜孔,测斜孔通常部署在围护体变形较轻易发生且数值较大处;测斜孔深度和围护体深度一致,端头井每条边均考虑部署1个测斜孔。2)布设数量竖井段基坑:共布设4孔,测点编号ZQT47~ZQT503)布设时间:测斜在围护桩施工期间。4)埋设方法埋设测斜管方法以下:在围护体施工前,将PVC测斜管采取“绑扎法”预埋入地下围护桩钢筋笼内。绑扎法:将测斜管对接完成后,采取铁丝固定在中间葕架中部;接头部位采取“PVC”胶水+密封胶带防水,防泥浆渗漏。5)埋设技术要求围护结构测斜管埋设和安装应遵守下列标准:(1)管底和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顶部达成地面(或导墙顶);(2)测斜管和围护结构钢筋笼焊接(绑扎)固定,间距小于2.0m;(3)测斜管上下管间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靠、密封;(4)固定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一对槽口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5)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洁净、通畅和平直;(6)做好清楚标识和可靠保护方法。6)监测方法(1)管口位移可由水平位移测量方法测得,利用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原理,自下而上每0.5米测定水平位移管随墙体位移水平偏移角,计算围护桩不一样测试深度水平偏移值,经过叠加推算各点位移值;每个测斜管每测点初始值,为测斜管埋设稳定后并在开挖前取2测次平均值;施工过程中日常监测值和初始值差为其累计水平位移量,此次值和前次值差值为此次位移量。(2)计算时以围护桩顶端为基准起算。10.5.2墙(坡)顶变形1)布点标准(1)测点部署对应测斜孔位置布设;(2)围护墙顶沉降测点和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测点为共用点。2)布设数量:共布设4点,测点编号ZQS/ZQC47~ZQS/ZQC503)布设时间冠梁施工期间。4)埋设方法建筑(构)物监测点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围护体系监测点和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方法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5)技术要求墙顶沉降、位移点:在冠梁钢筋施工完成后,将加工成型,顶部带“十”字测杆绑扎或焊接在设计位置,混凝土浇筑时保护;或在冠梁混凝土达成设计强度后采取冲击钻钻孔预埋专用测钉。6)监测方法沉降监测采取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监测;水平位移采取极坐标法或小角法实施监测。极坐标法:是依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点平面位置方法,依据坐标计算出位移量并判定其位移方向。小角法:在测站上测量监测点夹角和距离,采取矢量法求得位移量大小并判定其位移方向。10.5.3混凝土(钢)支撑轴力1)布点标准(1)支撑轴力监测点关键设置在支撑受力较大且相对不利部位;(2)每层支撑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3)混凝土支撑埋设不少于4个传感器,且对称分布,2)布设数量共布设4个断面16点,测点编号ZCL26-01~ZCL29-04对应测点处支撑施工期间。3)布设方法采取焊接法布设,钢筋应力计对称安排在被测支撑两侧纵向钢筋上,且单根混凝土支撑不少于4个钢筋计;钢支撑轴力计安装在钢支撑固定端头部,用专用支撑架定位支撑。4)埋设技术要求(1)钢筋应力计对称安排在被测支撑两侧纵向主筋上,且单根混凝土支撑不少于4个钢筋计,方便整理数据时取其平均值消除弯曲影响,得到可靠压力值。(2)采取对焊或搭接焊连接,将信号线引出结构外并加以保护。(3)安装结束后要进行测试,确保钢支撑吊装到位时能正常使用。(4)安装前测试传感器频率读数和标定值相差不得大于20Hz。5)监测方法采取二次仪表频率测试法监测。10.5.4水位监测1)布点标准(1)地下水位监测点布设间距为30m左右布设1孔,且每一开挖端有1个水位观察孔;(2)并在围护墙外侧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搭接处、转角处、相邻建(构)筑物处、地下管线相对密集处等关键部位合适调整;(3)设独立观察孔;(4)水位观察孔同时和坑外降水井(如布设)同时施工;(5)本标段关键针对坑外潜水和微承压水布设观察孔。2)部署数量本工程针对围护结构设计特点,水位测孔根据每1个开挖段布设1孔,并依据不一样围护结构交接处、建筑物和基坑较近处、管线保护要求和围护结构施工质量评定结构调整。共布设4孔,测点编号DSW28~DSW31。3)布点时间基坑周围场地整平以后,在基坑降水开挖前布设。4)埋设方法采取回旋钻孔法埋设,安装时先在土体内钻孔至设计深度(孔深和基坑开挖深度等深),然后将带有进水孔水位管放入孔内,再于管外回填中粗砂至隔水层或管口下方50厘米后回填配比填料至管口,管口设“窨井”或其它形式保护装置,埋设示意图见图10-3。5)埋设技术要求(1)水位监测点沿基坑周围,基坑周围和建筑物、地下管线二者之间部署;(2)部署在止水帷幕、地下围护桩外侧约2m处;(3)水位管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大于上隔水层2~3m。(4)潜水和微承压水等同考虑,观察孔直径为70mm(5)做好清楚标识和可靠保护方法。6)监测方法采取监测方法:二等水准+水水位计观察。图10-3潜水水位观察孔图10-4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10.5.5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1)布点标准(1)部署范围为基坑深度1~3倍,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它有代表性部位,并和坑边垂直;(2)每个监测剖面上监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2)本工程根据每1开挖段布设1个监测断面;(3)监测剖面点间距为2m、3m、5m、10m、10m、15m;(4)东西端头井、和异型边增设监测断面,断面位置宜和墙体测斜、墙顶沉降监测点位置相对应。2)测点数量共布设4个断面24点,测点编号DBC47-01~DBC50-04。3)埋设时间基坑周围场地整平以后,在基坑降水开挖前布设。4)埋设方法沉降测点采取Φ14(Φ16)mm螺纹钢筋埋(打)入原状土层中20~30cm左右;顶部应磨成光滑凸型球面并低于地表4~5cm);在其外埋设一段内径12cm套管,套管上口和地面平齐,监测点埋设剖面图10-4所表示。5)埋设技术要求(1)测点标顶部必需打磨成球面型;(2)测点采取φ110PVC管做保护井。6)监测方法采取二等水准观察法监测。10.5.6围护桩、水土压力监测1)布点标准(1)在基坑最深、地质复杂区较大段布设测点。(3)测点在竖向部署距宜为2~5m。2)部署数量围护桩钢筋应力:共布设2个断面位置共20点(断面编号:WTL1、WTL2)。水压力:共布设2个断面位置共20点(断面编号:KSL1、KSL2)。土压力:共布设2个断面位置共40点(断面编号:KSL1、KSL2)。3)埋设方法本场地内相类似土层根据同一类型土体处理,确定水土压力计埋设深度间距由上而下分别为5.0m、4.5m、3.0m、3.1m、5.4m;即压力计竖向成组部署于钢筋笼外侧(迎土面)。在围护墙钢筋笼内外侧(迎、开挖面)对称埋设钢筋应力计,埋设位置和“迎土面水土压力”测点位置对应;每一深度部署1组(2个)钢筋应力计,每组由上而下间距分别为5.0m、4.5m、3.0m、3.1m、5.4m,和受力主筋连接,每副地下连续墙部署12个钢筋应力计。10.6监测数据信息分析应用监测数据日报表项目部分析处理,定时向业主监理上报报表,每七天上报企业上级部门,异常数据处理程序。1、建立监测结果立即汇报制度。A、监测频率为1次/天或更高时,当次监测结果:四小时之内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设计,第二天中午前正式报表报送设计、业主、监理、测监中心、施工单位,叙述当日施工工况情况、监测点(孔)当次及累计结果动态及相关注意问题。如遇报警情况,先当场口头通知同时2小时内提交正式报警资料。B、监测频率为1次/2天或更低时,当次监测结果:四小时之内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设计,第二天中午前正式报表报送设计、业主、监理、测监中心、施工单位,叙述当日施工工况情况、监测点(孔)当次及累计结果动态及相关注意问题。如遇报警情况,先当场口头通知同时2小时内提交正式报警资料。2、项目监测管理A、数据分析项目部加强监测分包管理,严格根据监测方案实施管理监测任务,监测单位立即正确上报监测报表,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应认真分析天天监控量测日报,并签署下一步施工意见。当发觉数据异常或超出预(报)警值时,必需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上报监理、业主及上级主管单位,待查明原因,采取方法,消除危险后,方可继续施工。B、监测信息传输项目经理部技术管理部门应对经项目总工、项目经理签字确定后监控量测汇报向项目副经理、安质人员、技术主管、施工员等进行传输,以使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了解工程安全状态。C、超限预警处理当监测值达成预(报)警值或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加密或连续监测,并立即通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立即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并采取对应方法。D、项目部安排专员负责监测管理、立即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向业主、设计、监理、测监中心以书面方法天天呈报一次,并定时报送周报、月报。监测资料综合整理分析汇报应包含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并绘制沉降槽曲线、历时曲线等,作必需回归分析,立即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3、最终监测结果汇报提交:地下底板结构完成并延续观察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监测汇报。10.7监测运行管理1)监测运行组织机构表10.7-1监测组成人员职责一览表岗位职责监测总责任人负责项目标实施、调度、协调;服从企业、业主、监理等管理部门领导,负责项目生产管理落实;负责项目部关键事件、决定把关协调和实施现场责任人服从项目经理及上级部门领导管理,配合项目经理处理、落实项目部各项日常工作、生活事务,组织协调落实项目所包含人员、设备、进度计划等工作安排监测技术责任人服从项目经理及上级部门领导管理,配合项目经理具体审核实施监测方案;组织、审核、监督各作业组按监测方案要求完成监测任务;测量员现场测量资料员内业处理辅助工测量辅助2)应警、消警程序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实时监测基坑施工环境数据改变情况,一旦出现监测数据异常、报警现象,严格根据应警程序,采取切实可行控制方法,立即进行消警,确保基坑施工环境处于安全受控状态。3)监测应急预案在工程开工之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快速反应应急领导小组,要求各相关关键责任人必需二十四小时保持通讯通畅,确保能立即组织各项资源,确保应急方案落实和实施。碰到突发情况,项目经理及其它关键人员必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监测人员开展相关监测工作;依据具体情况,监测数据动态上报,预防事故扩大;做好统计,保留相关影响资料;统一指挥、亲密协同标准。应急状态下现场情况复杂,监测单位在现场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主动配合、亲密协同,共同完成。在应急状态下,必需加强自我保护,确保过程中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图10.7-1消警步骤图出现突发事件出现突发事件加强监测、形成速报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现场监理监测监控管理中心、第三方监测建设单位分析原因配合抢险方法进行相关监测工作完成应急处理,总结相关经验恢复正常施工图10.7-2基坑施工应急预案程序表10.7-3监测应对施工风险方法表关键风险源后果估计需监测仪器关键监测项备注基坑位移过大周围地面沉降、管线沉降断裂、测斜仪、全站仪、水准仪、频率计、水位计测斜、沉降、轴力、水位、水平位移监测项及监测频率视现场情况增减支撑失稳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基坑坍塌测斜仪、全站仪、水准仪、频率计测斜、沉降、轴力、水平位移同上坑边重载地面沉降、基坑变形测斜仪、水准仪、频率计测斜、沉降、轴力关键监测墙体测斜及支撑轴力基底隆起围护结构出现踢脚现象、支撑失稳测斜仪、水准仪、频率计、全站仪测斜、沉降、轴力,水平位移关键监测墙体测斜,对应坑边地表支撑坠落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基坑变形或坍塌测斜仪、水准仪、频率计、全站仪测斜、沉降、轴力,水平位移关键监测墙体测斜、周围轴力基坑纵向滑坡设备损坏、严重时造成基坑坍塌测斜仪、水准仪、频率计、全站仪测斜、沉降、轴力,水平位移关键监测墙顶位移、测斜,巡检连续大雨基坑位移过大,垫层、地板无法施作测斜仪、轴力仪、水位计测斜、轴力,水位加密监测同时加强巡检建筑物墙体开裂、倾斜建筑物不可使用测斜仪、水准仪、水位计测斜、沉降、水位监测建筑物沉降及影响其沉降基坑变形、加密监测同时加强巡检管线开裂、渗漏交通受阻、施工暂停测斜仪、水准仪、水位计测斜、沉降、水位关键监测管线沉降及影响其沉降基坑变形、加密监测同时加强巡检降水水位过高或过深管涌或造成道路沉降测斜仪、水准仪、水位计测斜、沉降、水位关键监测降水影响区域基坑变形、周围沉降并加强巡检注:出现以上各风险情况,均应加密巡检,天天最少二次以上。11.工期确保方法因为整个工程工期有着严格工期要求,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需严格在业主统一布署下,攻克难点,主动创新,和设计院、监理、各分包单位主动配合,发挥我企业总承包能力,采取强有力方法,确保总工期计划及施工节点工期目标实现。1)组织优异人才,加强管理针对试车线所处环境和工程本身特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以各部、室、队责任人为组员工期确保领导小组,从制度上、组织上确保工期。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间交叉较多,组织不力轻易延误时间。施工中加强管理能力,现场设专业调度员,对施工现场各作业面、各道工序施工进行协调,确保施工组织有序,避免施工干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由项目经理主持召开每七天一次协调会,对本工程施工进度、材料供给、设备调迁、临时用地、便道等进行总调度和平衡,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各类矛盾和问题,加强工序衔接,各工序环环紧紧围绕、协调配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2)合理资源配置,确保物资、设备、资金等方面确保我企业经过强有力资源调配能力,严格安排物资、材料提前计划采购,避免停工待料,确保材料立即、充足、合格运到现场;和下属单位调配性能优良、情况良好、优异机械设备上场,确保完好率、出勤率,确保工程任务顺利完成;财务部门确保充足流动资金投入本工程中,确保工程顺利进行。3)建立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全方面质安管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气氛,加强每道工序质量监控,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浪费和延误工期。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领导小组,针对各岗位和各工序有针对性地制订各项安全管理方法,加强职员培训教育,提升职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无事故,以避免因安全事故影响工期。4)编制切实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抓住节点工期。进场后依据实际情况及业主、现场监理意见,立即完成施工方案调整工作,总进度计划对应调整并绘制网络图,使之愈加符合实际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周计划确保月计划实现,以月计划确保年度计划、总进度计划实现。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偏移,立即进行修正,充足利用总时差及自由时差,使关键线路上工序不脱节。5)加强施工过程动态调整和信息管理搜集、整理、分析施工数据,建立有效信息反馈机制,立即将信息反馈给紧接工程。常常搜集、整理施工进度数据,将实际数据和计划进行比较,立即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统一进行材料存放管理,避免因材料不足而引发工期延误。加强信息化施工,确保各工序计划施工进度完成。调整各作业队间和各作业班间协调关系,施工中,常常确定施工人员、机械、材料供给,确保其均衡,必需时进行对应调整。掌握水文、气象改变情况,向相关部门了解台风、暴雨等意外事故及突发气象改变,采取防洪等紧急方法。6)分项工程进度确保为使施工工期实现我企业提出进度目标,分项工程进度确保必不可少。12.安全管理体系和方法12.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详见图12.1-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12.2安全管理方法12.2.1施工总体安全方法(1)严格按杭州市安全防护、消防、环境保护方面相关要求进行施工。(2)严格实施杭州市安监站文件,努力做好深基坑开挖施工动态过程中控制工作。图12.1-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3)严格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施施工,严禁在施工作业中随意更改施工方案。(4)坚持落实深基坑施工“开挖令”、“吊装令”和“拆撑令”制度。(5)制订专题安全技术方法,规范管理挖掘机、起重机及其它机械车辆使用操作。(6)加强日常安全检验工作,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方法可靠和完好,杜绝各类违章作业现象。(7)各类管理资料必需分类纳入安全生产确保体系内业台帐。(8)对于基坑挖土、基坑支撑等关键工序或关键时刻,必需有安全员旁站并立即阻止各类违章现象。(9)用电设备必需由电工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严禁非电工人员随意拆改。12.2.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法(1)定时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抽检和全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