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_第1页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_第2页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_第3页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_第4页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关秦安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和思索秦安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李建平6月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总抓手,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省、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关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计划,主动探索,大胆实践,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一、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回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作出重大战略决议,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全方面发展、构建友好社会重大战略举措。11月,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以“联络群众、了解情况、发觉问题、处理矛盾”为专题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3月,县委、县政府又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工作会议,就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以后发展方向及全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思绪和对策。8月,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厕、改圈、改灶,治脏、治乱、治懒、治愚,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三清三改四治一提升”为切入点第二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作思想准备和前期调研,探索方法、方法和方法,为愈加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5月18日至27日,由县四大组织关键领导、分管领导、各乡镇常委书记、县农口部门和相关单位责任人,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组成县党政考察团,专程赴江西省兴国县、贵州省余庆县,就两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识,启迪了思想,提升了认识,坚定了信心,明晰了思绪,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引进了可供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广泛宣传动员、学习考察、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基础上,立即出台了秦安县《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和资金管理暂行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内容及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方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明确提出了“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认真调研、选准试点、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科学计划、分步实施、全方面开启、稳步推进”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调整结构、强化基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教育农民、提升素质”工作思绪。确定了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省级1个、市级13个,县级10个)。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帮建、群众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措施,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示范村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社会公共事业速度加紧,村级组织得到深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农村面貌出现了喜人改变。二、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实状况(一)精心布署,突出关键,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根据中央和省、市总体布署,在深入学习研讨、调研论证和外出考察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订出台了《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方法,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总体思绪、建设关键、发展目标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在全县建设24个关键示范村,155个整体推进村目标。要求在“十一五”末,示范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达成3000元以上,并实现“八通”(即:通安全饮用水、通电、通柏油路、通广播电视、通移动及程控电话、通互联网络、通沼气、通远程教育网),社会事业达成“六有”(即:有学校、有文化室、有村办公室、有卫生室、有连锁农家店、有幼稚园);推进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达成2500元以上,并实现“六通四有”。经过三年努力,现在,省定试点村兴国镇枣滩村已完成建设任务,顺利经过省上考评验收。5个第一批市级示范村基础实现了“八通六有”;10个县级示范村和60%推进村基础实现了“六通四有”。(二)认真组织,深入调研,建设计划科学完善。根据“立足目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便于生产、利于生活”需求,成立村庄计划和产业发展计划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编制新农村建设计划。重视切合实际,突出地方特色,表现科学发展坚持长久和短期相结合,整体推进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城镇、郊区和乡镇、行政村、中心村计划相结合,交通、供电、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相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合理布局。村庄建设计划坚持做到和小城镇建设、旧村整改、易地搬迁、灾后重建相结合,推出了以整齐美化型为主、以拆旧建新型和易地搬迁型为铺三种模式,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省用地多个住宅设计图样,供农民选择,既节省了土地,又避免了大拆大建;产业计划编制根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要求,以“一主一副”、“一主两副”为主,突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定位正确,目标明确。截止现在,全县24个示范村村庄建设计划、产业发展计划编制(包含1个省定试点村、13个市级示范村和10个县级示范村),完成了7个推进村村庄建设计划,55个推进村产业发展计划编制。为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必需前提和基础保障。(三)扶持引导,发展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根据突出特色、规模发展、重视质量、创建品牌,提升效益标准,主动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着力指导扶持示范村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加强管理,做大做强,提升经营水平和档次,提升生产效益入手,主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充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不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传统产业得到了巩固提升,“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础形成,每个示范村全部有了促进农民连续增收、稳步增收、整村增收特色主导产业,扎实了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农民收入有了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全县24个示范村新建优质果园3000亩,新建千吨级果品气调库2座,建成简易果窖200个,年累计完结果实套袋4000万个;新建改建塑料大棚300座,推广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3064亩;喂养畜禽达成9.33万头(只),其中养牛260头,养鸡8.92万只,养猪3840头;累计完成劳务输转7714人(次)。示范村主导产业收益占农民总收入比重达成70%以上。估计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成4000元,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成2800元。(四)重视民生,强化基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关键内容,不仅是农村群众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入点和突破口。三年来,我县坚持根据实惠实用标准,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路子,大力实施以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农村电网、通讯等为关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依据各示范村村情和群众实际情况,采取了政府引导支持、部门帮扶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群众筹资投劳方法,多方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个村易地搬迁306户;5个村水泥硬化通村农路20公里,有3个村建成提灌工程3处,有效浇灌面积达成5000多亩;建成沼气580眼,自来水入户7村2310户。主动开展以“清洁家园、净化乡村”为专题农村环境集中整改活动。以“三清三改四治一提升”为切入点,关键针对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货物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涂、柴草乱堆、禽畜乱跑等“八乱”现象,全方面开展“六项清理”活动:清理农户室内卫生,整齐摆放物品,住宅和圈舍分离,牲畜不散养、不乱栓;清理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乱堆乱放(包含建筑材料)、杂草杂物和各类粪堆,规范柴草堆放;清理公路旁、河道边、桥涵内外和公共地带暴露垃圾和牲畜粪便;清理、疏通村庄及其周围污水沟和排水沟;清理墙体乱涂乱画、不规范广告和不规范口号,增设村规民约等公益广告,整理残旧围墙院落;清理集镇、村庄乱搭乱建,规范摊点设置,整理杂乱杆线。引入城市小区管理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环境卫生管理新方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久有效保洁机制。着力培育经典,建设并表彰命名一批特色鲜明示范乡村。经过经典引路,示范带动方法,努力争取全县农村环境在十二个月内有显著改善,两年内显著改善,三年内发生根本改变,达成“三有三无”标准。“三有”,即:一有工作网络,乡镇、村环卫管理机构建立,垃圾打捞、清扫、清运队伍健全;二有环卫设施,每村要建有垃圾搜集池、填埋点和足够数量垃圾搜集点,配置垃圾清运车,打捞、清扫器具齐全;三有保障机制,环卫投入机制建立,保障农村环卫工作正常运作资金起源明确。“三无”,即:一无暴露垃圾,路面洁净,河道清洁,水面无飘浮物、障碍物,村庄内外无垃圾;二无卫生死角,村庄内全部区域卫生实施层层分解、责任承包,不留死角;三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村庄内巷道无草堆、粪堆、土堆,无占道杂物、棚舍、违章建筑、杆线、残垣断壁,无乱涂乱画,不规范广告等影响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不良现象,有序推进友好文明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根据“群众打底子,政府铺路子”思绪,采取政府补助水泥、群众投工投劳、农户合适集资,自主建设措施,人力开展村内巷道硬化,共有18个村开展了巷道硬化,完成村内巷道硬化3万多米,硬化面积10万余平方米。不仅使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使农民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发生了了很大改变。(五)统筹协调,加紧发展,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围绕统筹城镇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紧了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主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了社会救助制度,促进乡风村风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全方面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成100%,最低生活保障基础处理;示范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成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过到96%以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处理;示范村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逐步改善,生活质量不停提升,初步展现出友好文明新气象。(六)教育引导,强化培训,农民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农民是关键。依靠各类学校、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和培训基地,整合“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项目,主动开展农民培训。经过扶持引导,教育培训,努力让每户农民全部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全县年累计共举行农民劳动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农民6万人(次),培训村干部360人(次)。其中示范村各类培训40期,培训农民5000人(次),村干部50人(次)。极大地提升了方方面面农民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力。(七)加强民主,促进友好,农村文明建设和村务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不停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村内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理事会制度,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使农民充足享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主动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和管理等制度。村级组织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足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意识不停增强,参与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主动性、主动性不停提升。以争创“友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农村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倡健康文明新风尚。制作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村规民约”、“八荣八耻”等宣传画,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农民弘扬正气,改变陋习,树立新风,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法,村风民风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加强,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村风正,民心顺、讲爱心、比奉献,依靠科技勤奋创业气氛初步形成。(八)分类指导,经典示范,不停探索推进新农村建设路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主动探索、全方面推进思绪,不停探路子、找点子、创经验、树经典,经过引路,示范带动方法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探索和总结出了六种类型,即以兴国镇枣滩村为代表生态家园型;以陇城镇龙泉村为代表小城镇辐射型;以叶堡乡侯滩村为代表浓度开发型;以叶堡乡王坡村为代表企业依靠型;以莲花镇冯沟村、王窑乡雨伯村为代表产业支撑型和以安伏大坪村、五营乡徐洼村等为代表整体搬迁型。(九)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停完善工作思绪,改善工作方法,探索出了四项行之有效工作机制,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工人和顺利实施。一是建立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筹、社会赞助”投入机制。坚持“多腿走路、多方出力”标准,采取“向上争取一块、财政投入一块、项目整合一块、农民自筹一块、信贷支持一块、社会帮扶一块”措施,整合项目和资金,逐步形成了县、乡、村和社会共同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三年来,全县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719.0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981.76万元,群众自筹737.7万元。二是建立了“领导包点、镇村负责、部门服务、群众主体”责任机制。主动推行市、县领导包点,指导协调;乡镇领导挂村蹲点,全方面负责;具体负责示范村项目建设和技术指导和服务包点责任制。实施镇村两级具体负责制,全方面落实技术承包责任制,坚持村民自治,自我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小组牵头、协调配合、优势互补”联动机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据示范村建设需要,设置了“五组一办”,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庄建设五个职能小组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职能职责,确定了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四是建立了“优惠支持、帮助指导、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激励机制。全方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停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方法,激励广大农民群众主动筹资投劳,自动建设美好家园,真正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机制建立完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和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三、存在困难和问题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因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主动配合,乡镇、村两级共同努力,广大群众筹资筹物,投工投劳,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总体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步署来看,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法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力。县委、县政府提出以“三清三改四治一提升”为切入点建设新农村思绪,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和落实,致使部分地方村风、民风没有任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助农增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县24个省、市、县级示范村是产业优势比较显著,物质基础条件很好村,不过仍然存在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人才少,培训新型农民机制不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数缺乏过硬劳动技能,在家务农人员大多数沿袭传统农业方法,在果园建设上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增收渠道仍然很单一,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三)投入不足,建设进度缓慢。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因为县、乡财政困难,补助资金很有限。二是项目资金缺乏有效整合,全县涉农项目没有形成有效整合机制,没有发挥项目资金整体效益。(四)认识还不够到位,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足发挥。农村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有偏差,部分乡村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新农村建设关键性、艰巨性和长久性认识不足,存在着被动应付现象,不能主动采取方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足发挥。(五)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良好气氛还未形成,建设新农村协力还不强。一是部门帮建责任没有完全到位。县上确定帮建部门,多数单位仅在示范村了解了部分基础情况,没有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帮建方法和帮建资金不到位。二是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气氛还不够浓厚。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包含面广,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协力还不强,气氛还不浓。(六)村庄建设计划相对滞后。因为受资金和人员等原因影响,村庄建设计划进展缓慢,相对滞后。四、对策和提议(一)切实在处理新农村建设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形成建设新农村强大协力。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大战略布署。一是各级干部、尤其是乡村第一线干部一定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重大举措,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决议布署和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推行好自己义务,牢靠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消除思想迷惑和认识上误区,在发展中找出路,在工作中求突破,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二是要充足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观形式,有针对性地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县相关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宣传优异地域和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成功经验和做法,使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熟悉政策,明确思绪、提升思想认识。三是一定要树立依靠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思想,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充足调动群众主动性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广大群众以主人翁态度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增强自主创业、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意识,克服“等、靠、要”消极依靠思想,主动筹资投劳,从目前能办到事入手,从花钱少甚至不花钱能办到事入手,将新农村建设变成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自觉行动,共同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二)制订科学合理,含有操作性发展计划,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必需先行。要根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立足目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便于生产、利于生活”要求,深入抓好计划编制工作。组织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并立即了解群众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碰到困难和问题,科学分析论证,对已完成计划编制进行反复修改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愈加符合实际,深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加强和计划部门协调配合,深入充实力量,落实资金,加紧村庄建设计划编制工作,加紧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三)发展优势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个三”工程(即-三年发展30万亩果椒园,三年发展300万只鸡,三年创建三个品牌,三年建三个龙头企业),坚持突出特色,规模发展,重视质量,创建品牌,提升效益标准,把发展生产放在首要位置,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高起点计划,高强度落实,深入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加紧发展,实现农民收入连续快速增加。深入加紧果品、蔬菜、畜牧、劳务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着力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产业格局,使每个示范村全部能培育成一个或多个促进农民连续增收、稳定增收、整村增收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并经过建基地、创品牌、扶龙头、拓市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努力争取使市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收益占农民总收入比重达成80%以上,推进村达成50%以上。(四)加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加大以农村道路(铺油、砂化)、巷道硬化、沼气、安全饮水等为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动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要求,从处理农民最迫切、最需要实际困难和问题入手,从事关农民生产生活实事、难事、好事入手,强化方法,靠实责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根据“八通六有”要求,主动整合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卫生所建设、乡镇文化站、农资农家店建设等项目,突出关键,集中精力,认真计划,全方面推进,深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生产和生活方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努力争取使14个省、市级示范村基础实现“八通六有”,10个县级示范村和70%推进村基础实现“六通四有”。(五)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改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抓好已经在全县开展以“清洁家园、净化乡村”为专题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改活动。要紧紧围绕农村“八乱”现象,全方面开展“六项清理”活动,下决心整改农村“脏、乱、差、散”现象。要在引入城市小区管理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环境卫生管理新方法,建立作业队伍,落实工作经费,构建工作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健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切实建立起农村卫生长久有效保洁机制。在实施垃圾无公害化处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村搜集-乡镇转运-集中处理”、“村搜集-村转运-集中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