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境脉写作教学实践探究_第1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境脉写作教学实践探究_第2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境脉写作教学实践探究_第3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境脉写作教学实践探究_第4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境脉写作教学实践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境脉写作教学实践探究“境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威尔逊(G.Wilson)提出的,由“情境”与“脉络”两个要素构成。在教学领域,他认为,“课堂是由许多模块构成的,而联系这些模块的是课堂境脉发展情况”[1]。因此,教师关注课堂情境脉络的良性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核心。“境脉写作教学”即教师精准把控经验脉络,有序构建活动脉络,切实厘清知识脉络,坚持彰显素养脉络,让设境、融境、联境、选境、练境、改境梯度式呈现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师生围绕情境与活动实现学科价值、学习价值及育人价值,使其不仅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更能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特征:境脉写作有“理”可循境脉写作是一种基于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解决问题、运用知识涵育元认知素养的教学行为。这一教学行为围绕新课标理念,强调素养培育的导向性、课程规划的系统性、课堂实施的变通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及学习结果的多元性。1.目标确定。境脉写作模式的核心价值是素养培育与能力发展,体现了新课标“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要求。教师应立足本质,指导学生在有情、有境、有脉的学习活动中提升知识水平,炼化学习品格,丰盈美学修养,增进文化自信,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系统整合。境脉写作模式的表征形式是精细备课,精致联“脉”。教师应具备精准设计写作教学模块的能力,从情境脉络出发,以问题任务为驱动,以螺旋式上升的活动为线索,以知识获取为目标,将写作教学的各个模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有机整合起来,从而建构层层递进、严密有序的写作教学整体。3.调控灵活。境脉写作模式的实施逻辑是因人而异、因情制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知识结构,给予适时恰当的思想引领、丰富多样的经验指导和及时准确的调控纠偏,通过建构学情一致、情境相同、情感吻合的学习活动空间,调控不同层次的学生快速入境,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发展素养。4.实践躬行。境脉写作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取源生活,真实设“境”。教师应通过构设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场域,将课堂生活经验与学生生命体验相关联,在鲜活灵动、生趣盎然的认知情境中,激活探究意识,优化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对生活的真理解、再加工,确保写作训练的深度与厚度。5.互动生成。境脉写作模式的突出优势是动态发展、多元共育。境脉教学并不追求标准化的记忆性训练,而是以参与互动为主要形态,以共生共长为主要方向,在师生、生生、境生的特定情境活动中,使学生写作视域开阔,写作欲望强烈,筛选价值信息,积累写作素材,重构写作提纲,打开多元化的写作思路。二、思路:境脉写作有“法”可依境脉写作强调围绕写作主题,精选导入情境,构建活动情境,调控交流情境,落地创作情境,通过有意境、有思辨、有创新的螺旋式设计脉络,引领学生进入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素养发展之路。1.设境——环境渲染。有体验性的情境是作文创写的种子。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呈现、真情流露的场景演绎、新鲜真切的生活感知,创设情趣盎然、情味深浓、情思充沛的真实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余自然走向乐学之途,自由共探写作之脉。2.融境——情感共鸣。有感染力的交互是作文创写的泉源。“情以物迁”,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感受社会生活;融入情境,体会意蕴价值;体悟情境,反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发共鸣的情感交互,唤醒学生隐藏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充沛的表达热情。3.联境——知识迁移。有思维度的积累是作文创写的根脉。明晰的情节记叙、独特的视角选取、真挚的情感表达、精致的细节刻画等经典规范的积累,使学生在建构新知的基础上,丰富经验知识,提升鉴赏水平,提高审美品位,生成个性表达。4.选境——素材甄别。考究推敲的选材是作文提亮的基石。教师应围绕写作主题,指导学生抓住人、事、景、物的特征,选取新颖独特、感受真切、触动心灵的生活片段进行艺术加工,选择恰当切口,将自我心灵的泉流水到渠成地涌入创作的笔尖。5.练境——思辨绽放。精心周到的构思是作文细化的关键。教师应在写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凝想、畅言、质疑、品析等方式,构思文章布局,精选表达方式,安排内容详略,辨析素材逻辑,丰盈个性审美,力求文章精巧有度、精彩有趣、精致成文,绽放深浓的感性况味与智慧的理性之思。6.改境——素养落地。定向有序的修改是作文优化的保障。教师应让学生遵照作文修改方法,进入真实创作语境,在有趣、生动、适切的交流活动里发现作文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再结合自我创作风格,升格创作内容,在“创—评—改”的一体化自主学习与渐进生长中,实现多维素养提升。三、实施:境脉写作有“据”可参境脉写作教学以情境脉络为入口,推进活动脉络、知识脉络、素养脉络的生成。以下以统编教材八下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写作实践三“亲情”话题为例,以情境脉络的“设”“融”“联”“选”“练”“改”六个递进模块对应活动脉络、知识脉络、素养脉络。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1.关键环节一:情境体验。(1)在“设境”中开启表达欲望(播放舞剧《背影》“父亲买橘”片段。)师:这部舞剧一经播出,点击量达2.5亿次,让无数人破防。结合课文,请说说你的感受。生: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用他的行动表达了对儿子深沉的爱。生:看到父亲“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艰难地爬月台时,我深受感动,内心也莫名地心酸。生:看到父亲抱起散落在地上的橘子时,作者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也跟着作者泪目了。…………文本的语言魅力及影片的感染力是无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围绕“感动”来谈。他们沉浸在短片情境中,诉说着与作者的共情和对父爱的感动。(2)在“融境”中建立情感共振师:为什么这样一个蹒跚的、略显笨拙的背影会击中我们的心?因为他代表了千千万万个不善言辞的、朴实的父亲形象。你的父亲为你做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呢?生: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周末才能回家。每个周末父亲都要坐在我身边看我写作业。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是父亲在“监视”我。直到无意间听到父亲打电话,才知道父亲推掉所有的应酬陪我写作业,就是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弥补他对我的亏欠。这个平时不爱表达的学生娓娓道来,听得出他内心正波涛汹涌,教师这时推波助澜,学生的情绪就会更加激动,思维的促发就在转瞬之间。“融境”媒介激活了学生忽视、隐藏的真实生活,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准情感的融合点,顺势出示了本次写作主题及要求。2.关键环节二:巧设问题。(1)在“联境”中构建仿写支架《秋天的怀念》《背影》两篇散文有以下三大可借鉴的妙点。①清晰分明的线索:课文中“背影”与“看花”既是叙事的桥梁,亦为抒情的纽带,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谨严、布局井然。②凝练丰厚的意象:课文中父亲蹒跚努力的背影、北海泼泼洒洒的菊花既是两处细腻真实的场景画面,也是两种动人心扉、藏爱蕴爱的情意凝结。③情味深浓的表达:课文语言平实、朴素自然,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母亲邀请看花的小心,“我”与亲人错位倒置的情感,作者都刻画得细腻具体。以范文为纲,构建仿写支架,使学生有样可依,有迹可循,将隐性的阅读思维外显为写作能力,强化了读写过程,打通了读写路径,无意间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味儿”。此次数学中,笔者以表格为载体,设置阶梯式问题,用支架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具体如下表所示:通过建构支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领悟范文情感变化、写作特色及结构安排等,使其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写作上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仿写点,学习借鉴与消化。(2)在“选境”中凸显素材经典选择典型的写作素材是保障仿写质量的关键。“学生学会感受和体验生活是作文选材不可跳跃的一步。”[2]因此,要引导学生调动记忆,捕捉细节,对生活材料进行甄别、筛选,挖掘人、事、景、物的美好画面。以朱自清《背影》“父亲买橘”片段为例,学生仿文《冬日里的温暖》,在“选境”阶段,笔者设置了如下追问:这件事为什么会打动你?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螺旋式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揣摩仿写点,确定仿写对象,选择仿写素材,并将范文妙处与个人所选内容巧妙地融会贯通。范文鉴赏到位,仿文自然水到渠成。来看学生仿文《冬日里的温暖》“熬粥事件”的具体描述:剥虾仁,切虾背,挑出深青色虾线,再轻轻剁碎。等所有食材都准备妥帖,开始大火煮粥,等粥煮沸了,又得小火熬粥,左右手交替轮换,不停地搅动。看着她那僵硬迟钝的腰杆一直弯着、曲着,犹如木偶一般,我的心一阵酸楚。无论范文《背影》还是仿文《冬日里的温暖》,都细腻地刻画了生活中典型而又平凡的小事,展现了两代人的情感在“错位”“反差”后,经此事件达到“融合”的过程,展现了人间的大爱亲情。巧妙追问发挥了范文的仿写价值,小切口、大主题,使文章意味深长。值得注意的是,在追问中可引导学生学会“选境”的方法:真实生活是基础,新颖典型是保障,积极正面是根本,大题小口是妙招。3.关键环节三:多元拓展。(1)在“练境”中提升审美品格写作的过程是审美创造的过程。仿写需融会贯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鉴赏优美范文之余酝酿醇美意境,搭建精美结构,炼造丰美语言,帮助学生形成从形似到神似、由摹写至创写的写作上升路径。仍以仿文《冬日里的温暖》为例具体说明:第一,取道范文,学写脉络。作者学习两篇范文中有情感内蕴和真实内涵的意象,用一碗温暖可口的粥串联情节,通过“拒绝吃粥”“观望熬粥”“接受尝粥”“打算煮粥”的思路脉络,讲述了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因生病没有食欲且性情暴躁的“我”的故事,布局架构清晰鲜明、清爽自然。第二,取材生活,理写变化。作者发掘自然情境里复杂真实的心绪改变及细腻真切的心理动向,在“抵触抗拒、静候等待、勉强接受、主动挑战”的心灵生长历程中,凸显人物形象,焕发情感共鸣。第三,取源文化,创写立意。本次练写以“真情付出”与“真挚回馈”为主题,作者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能量,通过对家庭琐事的精描细画,将小心谨慎而卑微劳苦的普通母亲形象、体察细微而懂得感恩的孩子形象,呈现得形神兼备、纤毫毕现,还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植根学生心田。(2)在“改境”中实现自我蜕变写作的过程是修改炼化、习得方法的过程。知晓具体问题所在,锤炼相关知识迁移,提升个性写作品质,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层层进阶中,帮助学生从单一知识走向多维理论,从初级认知跃进深层体悟。比如仿文《冬日里的温暖》中母亲熬粥细节刻画的修改建议:初稿:天色微亮,母亲已在厨房为我熬粥,她呆呆地望着灶台,沉默不语。直至粥煮沸了,她才缓过神来,立刻调成小火熬粥,不停地搅拌着。望着她憔悴的身影,我的心一阵酸楚。修改意见:经典例文中消解隔阈、释开误会、转变心境主要由亲人的生离与死别作诱因。《冬日里的温暖》应借助母亲为“我”熬粥的特定情境,抓住感人细节,发挥想象和联想,抒写母亲的人格魅力,消除母女的隔阂代沟,达到情感的“融合”。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