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健康管理师《操作技能》模考大赛_第1页
2019年健康管理师《操作技能》模考大赛_第2页
2019年健康管理师《操作技能》模考大赛_第3页
2019年健康管理师《操作技能》模考大赛_第4页
2019年健康管理师《操作技能》模考大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一)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

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

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目的: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要素与重点:健康管理是在健康管理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服务。

健康管理的公众理念: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二、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生活方式管理(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特点:

①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②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一级: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将疾病控制在尚未发生时;二级:"三

早";三级: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二)需求管理

1.概念: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健康服务,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健康服务的

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的因素:

①患病率;②感知到的需要;③消费者选择偏好;④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三)疾病管理

定义: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它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

性。疾病管理支撑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个人能力的策略来预防

1

疾病的恶化,它以持续性地改善个体或群体健康为基准来评估临床、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效

果。

(四)灾难性疾病管理

L"灾难性"指:对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造成的医疗卫生花费巨大,常见于肿瘤、肾衰竭、严重外

伤等。

2.特点(复杂性、艰难性):发生率低、需要长期复杂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的可及性受家庭、经济、

保险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等。

(五)残疾管理

1.目的: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

2.分类(按照残疾时间长短不同分):医学因素、非医学因素

(六)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是通过协调上述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管理。

三、基本卫生保健

L基本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PHC)定义: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

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

2.内容(根据《阿拉木图宣言》)

四个方面:

(1)促进健康;(2)预防保健;

(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

八项内容: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考前冲刺|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二)

一、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和特征

(一)特征:

临床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专科化(学科分科的不断细化)

(二)分类:

L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内科学(以药物治疗为主)、外科学(以手术治疗为主)、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营养治疗

学和心理治疗学等。

2.按治疗对象分类

传统的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围生医学、危重病医学、职业病学等。

3.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

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眼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等。

4.按病种建立的学科

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等。

5.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3

临床病理学、医学检查学、放射诊疗学、超声诊断学等。

二、循证医学

1.定义: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

策的实践活动。

2彳盾证医学可以理解成一种“医学观"(从临床医学的角度)。

3.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如拍X线片)、治疗(如开某种降压药)或预防保健

(如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

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4.目前公认的最为可靠的证据来自“随机对照实验”的证据。

5.目前,循证医学的代表性成果,是大量"临床指南”的制定和实施。

6彳盾证医学引入了“成本一效果分析",以使卫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

三、实验诊断

(-)临床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

1.血液学检验:包括血液一般检测、血液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髓、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

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物产生的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

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

和毒物浓度的检测和等(包括肝功能检验和肾功能检验)。

4.免疫学检睑:包括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4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

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二)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L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1)诊断灵敏度:指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诊断灵敏度的数学式为所有患者

中获得真阳性结果的百分数。

(2)诊断特异性:指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数学式为所有非患者中获得真阴性结果的百

分数。

(3)诊断准确度:指某种检验项目在实际使用中,所有检验结果中诊断准确结果的百分比。

2.R0C曲线

对定量性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的方法,最常用的为"接受操作特性图",或称为"临床应用性

能分析评价图",常用于两种以上诊断性检验的诊断价值的比较。

干货|健康管理学基础高频考点(三)

】重点一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①慢性病严重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健康

②慢性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的困境。

2重点二健康管理相关学术机构

①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②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

委员会

③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5

3重点三健康管理产业的实施原则

①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

②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

学科发展。

③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重组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国特色预防保健新体

系。

④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

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

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⑤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

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4重点四

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策略

①培育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②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③努力培育健康文化

考前冲刺|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四)

一、医学影像检蛰

(-)X线成像

疾病X线图像表现

6

①大小改变,如心影增大;②位置改变,如关节脱节;③形态改变,如各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

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关节系统的发育异常、炎症、肿瘤、外伤等都产生形态结构变化;④轮

廓改变,如心脏病、心包病变、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依靠这些器官外形轮廓的变化;⑤密度改变,如肺

内渗出、肿瘤致肺内异常密度增高,骨骼炎症、肿瘤致骨骼密度降低或破坏;⑥功能改变,如某些疾

病发生功能变化,如心包积液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二)CT检查

1.优点:CT图像为人体组织断面像,其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图像,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

位的器官结构,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

2.缺点:CT检查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卢页底部骨伪影

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黏膜变化;

做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

(三)超声成像

超声成像的主要用途:

①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②检测某些囊性器官(如胆囊、胆道、膀胱和胃等)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

③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对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

血管畸形及闭塞性血管病变的诊断。

④检测脏器内各种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根据占位性病变的声学分型,鉴别占位病变的实质性、囊

性,还是囊实混合性,部分还可鉴别良、恶性。

⑤检测积液(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胆囊积液、肾盂积液及脓肿等)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

多少做出估计。

7

⑥产科上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

定胎儿生理功能。超声引导下还可以对羊水、脐血、胎儿组织取样做染色体等实验室检查,或对胎儿

进行宫内治疗。

⑦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进行某些引流及药物注入治疗。

(四)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方法:平扫(不使用造影剂)和强化扫描(使用造影剂)»

二、药物选择原则

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

2.根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

3.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例如,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因其代谢功能和整

体反应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则有很大的差异。

4.根据药物的价格或效应来选择用药。

三、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有选择性地用药。

②其次,在初步确定使用哪一类药物后,要根据所选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制定合适

的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

③此外,要考虑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好达到个体化用药。

④联合用药既可以利用几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也能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从而使每

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联合使用时要

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8

四、介入治疗

1.定义:是指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

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特点: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等,对有些疾病,其疗效优于传统内、外科治疗。

3.分类:血管介入技术、非血管介入技术、内镜下的接入技术。

五、放射治疗

1.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2.放射治疗的全身反应:①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②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

厌食、恶心、呕吐等;③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等。

六、健康管理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

区别健康管理临床医学

健康管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临床医学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研究疾病的病

风险因素检测预防或“零级预防”为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为重点,以提高治疗

服务目的

重点,将预防的关口前移,以维护和水平、缓解病人痛苦、促进疾病治愈或病情

促进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为目的。稳定为目的。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风险

服务对象患有某种疾病的人。

人群和慢性病早期康复人群。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确定

全面检测、风险评估、有效干预和连

服务模式诊断后,采用药物、手术、介入、放射和物

续跟踪。

理疗法等技术和手段实施治疗。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五)

一、预防医学概念

L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

病、失能和早逝。

2.特点:

9

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③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1.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2.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的基础方法学。

3.卫生管理学是从管理学角度,研究卫生体系内部有关的政策、经济效益以及管理制度和机制,从而保证卫

生服务质量、效率、效果和效用。

三、健康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①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

业和工作条件。

②物质环境: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建筑环境。

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健康生态学模型,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

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

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四、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10

1.概念: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

健康和预防疾病。

2.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①健康咨询:是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开展的健康咨询的内容有:劝阻吸烟、增进身体活动、增进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意州为害和事故、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及其他

性传播疾病。

②健康筛检: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

缺陷的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属于第二级预防。

③化学预防才旨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

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预防某些疾病。常用化学预防方法有:对育龄或怀孕的妇女和幼儿补充含铁

物质来降低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补充氟化物降低踽齿患病率;孕期妇女补充叶酸降低神经血管缺陷婴儿

出生的危险;对特定人群采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某些肿瘤等。

考前冲刺|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六)

一、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1.在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称之为根本性预防.

2.预防措施;

措施

个人的健康教育,有组织地进做好婚前

个注意合理营养和行预防接种,检查和禁做好妊娠和

某些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

体格锻炼,培养良提高人群免止近亲结儿童期的卫

生,即化学预防

体好的行为与生活疫水平,预防婚,预防遗生保健

方式疾病传性疾病

群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关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

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如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

体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11

第二级预防

L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

恶化。

2.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3.达到"三早"的根本办法是宣传,提高义务人员诊断水平和建立社会性高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

统。

4.对于某些有可能逆转、停止或延缓发展的疾病,则早期检测和预防性体格检查更为重要。

5.对于传染病,是"三早"+"二早"一"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三、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

劳动力的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是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

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四、三级预防补充知识点

L对于任何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该强调第一级预防。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病因

尚未肯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还是有效的,又如肿瘤更需要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2.有些疾病,病因明确且是人为的,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

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及早诊断和治疗会使预后较好,如心、脑血管

疾病、代谢性疾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预防。对那些

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实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

12

3.三级预防的落实,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七)

一、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

1.以健康为中心,人群健康策略的第一要素是关注全体人群健康;

2.以人群为对象,强调社区预防服务应以维护社区内的整个人群健康为准则;

3.以需求为导向,社区预防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强调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

4.多部门合作;

5.人人参与。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定义:指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国家和公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

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的非营利的卫生服务。

2.内容: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立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的健康档案,并以0~

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65岁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

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3)健康教育;

(4)预防接种;

(5)0~6岁儿童健康霞服务;

(6)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13

(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10)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11)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2)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1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

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

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B市炎、

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拉沙热、2小时内

列谷热、西尼罗病毒等心法输入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或发报告

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24小时内

者报告

三、职业病

1.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4

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

力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而且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

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常见的工作有关职业病有: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

背痛);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等。

2.职业病的特点:

①病因明确;②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

和识别的;③群体发病;④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⑤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

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八)

一、慢性病的特点

①病因复杂;

②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③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变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功能;

④难以治愈,疾病一旦发生,表现为不可逆转,很难彻底治愈;

⑤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

二、我国慢性病流行现状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

也在不断扩大;

②随着公关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

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基于健康管理的慢性病风险因素

15

不可改变因素可改变因素中间危险因素

年龄吸烟高血压

性别过量饮酒高血糖

种族不合理膳食血脂异常

遗传缺乏身体运动超重或肥胖

...其他因素...

四、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L吸烟

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

3.膳食营养因素

4.职业危害

5.其他环境危害(电离辐射,包括医源性X线,可引起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如急性和慢性细胞白血病等。紫

外线照射则是皮肤癌明确的病因)

(-)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五年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2.筛查早期胃癌路径:问卷、胃功能检查(胃泌素及胃蛋白酶)、胃镜检查。

3.肺癌高危人群实施低剂量螺旋CT检查。

4.女性两癌(乳腺癌、宫颈癌):乳腺癌: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俗称铝靶)、乳腺穿刺活检;宫

颈癌:乳头状病毒检查(HPV)、脱落细胞检查(TCT)。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九)

一、高血压的诊断

1.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2140mmHg和(或)舒张压290mmHg;

2.①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大都需要终生治疗;

16

②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③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

或家庭自测血压<

135/85mmHgo

④隐性高血压: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高于130/80mmHg或

家庭自测血压高于

135/85mmHgo

3.自测血压

①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②对新诊断的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1天血压值,

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③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④自测血压的优点: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性高血压,对增强

患者整治的主动参与性、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点。

4.动态血压:作用,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1.高纳、低钾膳食。

2.体重超重和肥胖: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的

2~3倍,具有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高血压及糖尿病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男性腰围290cm,女性2

85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3.饮酒: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g酒精,约合360g啤酒,或100g葡萄酒,或30g

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大。

4.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

17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L冠心病分型:

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⑤猝死。

2.诊断

①如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的诊断。

②典型心绞痛的特点有:诱因;部位及放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

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3.对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也无典型心绞痛的患者,需要综合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临床病史,其

他心脏病的排除等方面综合考虑,但确诊需要有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解剖学依据。

(—)冠心病危险因素

1局血压;

2.超重和肥胖;

3.糖尿病;

4.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年龄越早,今后发生冠心病的机会也越多);

5.生活方式(吸烟、饮食、身体活动);

6.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

可能性越大);

7.其他(冠心病在其发病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

一、2型糖尿病

18

(-)糖尿病的诊断

1.诊断标准: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满足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Nll.lmmol/L(或200mg/dl)或;

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N7.0mmol/L(或126mg/dl)或;

③OGTT实验中,餐后2小时(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血浆葡萄糖水平Wll.lmmol/L(或200mg/dl)。

2.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3.理想的糖尿病检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和OGTT后2小时血糖值。近年来还引入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

筛查糖尿病的一种方法(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在2010年将HbAlC2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L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

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调节受损(1FG)和糖耐量受损(IGT),或二者兼有。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要经过糖调节受损阶段,糖调节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糖

调节受损被认为是糖尿病后备军。

2.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6~6.9mmol/L和(或)糖耐量2h血糖7.8~U.0mmol/Lo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L遗传因素;

2.肥胖(或超重);

3.身体活动不足;

4.膳食因素;

5.早期营养;

6.糖耐量损害;

19

7.胰岛素抵抗(IR);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脑卒中

(-)脑卒中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心脏病;

3.糖尿病;

4.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

病有密切关系);

5.吸烟;

6.饮酒;

7.颈动脉狭窄;

8肥胖;

9.其他危险因素(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②代谢综合征;③缺乏体育活动;④饮食营养不合理;⑤口服避孕

药;⑥促凝危险因素)O

(二)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脑梗死: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在发病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以排除脑出血,发病

24小时候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特点: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出血(TIA)

发作;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

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2.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

碍及烦躁、澹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

3.脑出血

①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

②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20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一)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但也可引起全身

(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2.症状和体征:①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②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性痰,少数病例咳嗽不

伴咳痰;③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④喘息

和胸闷;⑤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

虑等。

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度清音,

两肺呼吸音减低,肺部干、湿啰音等体征。

3.诊断标准

(1)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2)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4.COPD的危险因素

1.个体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COPD的危

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素

①吸烟,为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

②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可导致与吸烟无关

的COPD发生。

③空气污染,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粘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

21

④感染,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

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BMI=体重(kg)/身高2(m2)

18.5Kg/m2«BMI<23.9Kg/rr)2为正常;

24Kg/m2<BMI<27.9Kg/m2为超重;

BMI>28Kg/m2为肥胖。

BMI的优点是综合考虑了身高和体重两个因素,与肥胖相关性高,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

性别的影响,但对于因肌肉发达而非脂肪过多所致的体重增加并不适用。

(二)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原因

1.遗传因素;

2.饮食因素,主要是有由于能量摄入过多和营养素缺乏。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烟

酸缺乏会影响脂肪转化为能量;饮水不足会影响脂肪代谢;蛋白质缺乏,会使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

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的积蓄;

3.活动因素,身体活动不足、体育锻炼少或久坐不动生活方式使机体能量减少,从而导致能量过剩,

引起肥胖;

4.其他因素(心理、社会、经济等)。

三、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的定义和判断标准

22

L定义: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和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踽

齿、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

2.口腔监看应具备以下要素:

①没任何疼痛和不适;

②良好的功能: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

③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意;

④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交流。

(二)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主要危害

口腔疾病主要包括踽病和牙周病,是造成牙齿丧失,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口腔疾病。

1.心血管疾病;

2.呼吸道疾病;

3.糖尿病;

4.早产和低体重儿;

5.其他疾病影响。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二)

一、流行性学的基本知识

1.定义: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

促进健康的学科。

2.基本内涵: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②它不仅研究各种

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③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

因素;④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的任务:①揭示现象;②找出病因、影响或决定因素;③提供措施。

23

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

发病指标

(-)发病率

L定义: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二(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xk(k=100%,1000%等)

2.用途:发病率是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对于传染病以及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应

患该病的风险。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注意事项:发病率的准确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报告制度不健全、漏报、诊断水平不高等,在比

较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时,应考虑年龄、性别构成不同,即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二)患病率

L定义:也称现患率、流行率。患病率是在特定的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

共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xk(k=100%,1000%等)

2.影响因素: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

3.用途: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而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疾病的分布以及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

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三、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24

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

分子为一定时期的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而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

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发病率是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

和强度,是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

一、流行病学的死亡指标

1.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危险最

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患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病例。病死率只是一个比值。

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肿瘤等,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

胁的程度。

3.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存活

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xlOO%

作用: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病程长、病情较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应

用该指标时,应确定开始随访日期和截止时间。为了更充分地利用随访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近年来生存率分

析较多地应用于多种疾病队列研究中对结局的衡量。

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

1.定义: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查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

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2.目的:

25

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②发现病因线索;

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例如进行麻风病普查,发现早期麻风病患者,对控制麻风病的流行、降低麻风畸

形的发生率有很大作用;

④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⑤疾病监测;

⑥其他,还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

与评估和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定,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方法种类:普查、抽样调查。

4.优缺点

优点:①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②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③

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因素。

局限性:①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②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③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

的患病水平。

三、队列研究

L定义: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

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

研究方法。可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和研究疾病自然史。

2.类型:

①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由研究开始时是否暴露来决定,研究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

能得到。

26

②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现在开始,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特点是追溯带过去某时期

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溯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③双向性队列研究:根据历史档案确定暴露与否,随访至将来的某个时间确定结局,故又称混合性队列研究。

3.特点

①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故属于前瞻性研究;

②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烟酒人群,而不是人为给予的;

③研究对象根据暴露因素与否分组,这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分型不同;

④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⑤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如

RR=[a/(a+b)]/[c/(c+d)]o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四)

一、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病例对照研究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

(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

关系。

2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调查或信息收集获得的;

(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断顺序;

(5)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如RR=ad/dc。

3.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27

二、实验性研究

L特点:

①属于前瞻性研究;

②随机分组;

③设立对照组;

④有干预措施(区别于观察性研究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

2.临床实睑:是在临床上评价新药、新疗法疗效的一种实验,是临床治疗措施在正式应用之前的最后

人体应用实验。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它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临

床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

3.社区实验:也称生活方式干预实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

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社区实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有时也可以是

某一人群的各个亚群,如某学校的班级。

三、医学统计学

1.定义: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

2.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发现蕴含其中的统计

学规律。

3.医学统计资料类型:

①计量资料:也称数值变量,通常用专用仪器测量,并有计量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

计量资料有连续性的特点,如身高可以是175cm、175.1cm.175.11cm等。

28

②计数资料:定性观察结果。有二分类和多分类两种情况。二分类观察结果只有两种相互对立的

属性,如"阳性"或"阴性"、"存活"或"死亡"、"正常"或"异常”等;多分类的定性观

察结果有两种以上互不包含的属性,如新生儿的出生缺陷、某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等。

③等级资料:介于定量测量和定性观察之间的半定性观察结果,通常有两个以上等级,如阴性、

阳性、强阳性,治愈、好转、有效、无效等。

4.医学统计的步骤: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5.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1)同质与变异

具有相同的背景、条件、属性的称为同质;同一性质的事物,其个体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

异,在统计学上称为变异。

(2)总体与样本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样

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或观测值)的集合。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

率、样本标准差等。

(4)误差

包括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

(5)概率与频率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频率是对样本而言。概率指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表示。

频率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

29

考前冲刺I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十五)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健康教育健康管理

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

内涵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管理的过程

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管理、改善人们

侧重点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的健康水平

对象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

基本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

需求评估-计划制定-干预实施-效果评价

步骤估

干预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

信息传播、行为干预

方法式管理、疾病管理

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

效果健康指标的改变

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

评价健康状况的提高、病情的改善

健康指标的改善

疾病或死亡风险的改变

行为改变理论(以戒烟为例)

戒烟干预在不同阶段使用的干预策略

变化阶段干预策略

普及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知识,让人们对吸烟行为感到恐惧、焦虑、担心等,意识到在自己周

没有打算阶段

围环境中,吸烟已经成为一种不健康行为

打算阶段刺激人们尽快行动,让他们充分认识吸烟的坏处,应该改变这种行为

准备结算要求人们做出承诺,使他们的行动得到监督

行动阶段了解戒烟有哪些困难和阻碍,如何克服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取得家庭成员、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对家庭、工作场所的戒

维持阶段

烟行为给予奖励,或举办戒烟竞赛,形成一种以不吸烟为荣的社会风气

终止阶段较长期的随访,当戒烟者遇到其他生活问题是给予他们支持,帮助防治反复

三、健康传播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模式

30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部分,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

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二)人际传播

1.概念: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

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

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为个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