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贵州省黔南州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中猛虎闻军声吼叫,水中鱼龙因战火发怒,借想象中动物的强烈反应突出战事之激烈。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C.词人面对美景却无心观赏。而是感伤时世,由此可推知词人应生活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南宋。D.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16.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但在两词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苏轼词是用周郎年少有为、指挥若定来反衬词人的年华逝去、功业无成,表达自己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②戴复古词是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表达自己对当时国家国力衰弱的无奈、忧伤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错误。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本词用了“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这样的句子,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用“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这些句子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大战。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并没有对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写周瑜。此处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年轻儒雅、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周瑜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指挥若定。联系下阕“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内容可知,作者意在用周瑜衬托对比自己的“早生华发”、年老无为、壮志难酬。总体上,苏轼借对昔日英雄人物周瑜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来写自己的年华逝去、功业无成,表达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满江红•赤壁怀古》中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写出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写出了周郎当时军事力量之强。联系“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等下阕内容可知,作者以周瑜来反衬当今朝廷,意在借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表达对当时国家国力之衰弱的无奈、忧伤之感。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行王昌龄西陵①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注】①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其地多富贵游侠之徒。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明主人公的身份与年龄,“送客”句与“侠”相呼应,表现其重情重义。B.“羽书急”“单于”“寇井陉”“燕山”都富有边地色彩,也都反映出了战事的紧急。C.整首诗歌在有条不紊地叙写中,刻画出了一个豪爽勇武、具有爱国精神的少年形象。D.同高适《燕歌行》相比,本诗情感更为积极向上,充分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16.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三、四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答案】15.B16.①内容上:与前面的氛围形成对比,悬念顿生。少年在青槐夹道的路上突然看到呈报紧急公文的白马如流星般飞驰而过,情绪和气氛都突然变得紧张。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一二句写送客离别,后四句写边关紧急的战事与上战场的急切,三四句使得整首诗节奏张弛有度,过渡自然。【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都反映出了战事的紧急”错误,“燕山”是一个与战争有关的意象,但在诗歌中并不能说“反映出了战事的紧急”。“燕山铭”即东汉时期打败北匈奴时著名的燕然勒功的典故。最后两句的句意为:少年得知外族入侵、边境告急的消息,义愤填膺,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英勇杀敌,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除鞑虏,“刻石燕然”。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作用的能力。内容上。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与前面的氛围形成对比,悬念顿生,如此急迫,是发生了大事吧。少年在青槐夹道的路上突然看到呈报紧急公文的白马如流星般飞驰而过,情绪和气氛都突然变得紧张。结构上。既承上的送客,形成文意转折,又启下,为写“气高轻赴难,惟顾燕山铭”奔赴战场做铺垫。一二句写送客离别,后四句写边关紧急的战事与上战场的急切,少年得知外族入侵、边境告急的消息,义愤填膺,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英勇杀敌,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除鞑虏,三四句使得整首诗节奏张弛有度,过渡自然。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应举早行缪蟾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著衣裳。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半恋”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对家的眷恋和晨起的困倦,表达的感情真实而又生动。B.“起来”一句写诗人早起穿着颠倒,以调侃的笔写出睡意未足、行程仓促之感。C.诗歌中间两联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等,写出凌晨时分特定的声音、光影、景物。D.这首诗在标题和构思上都有模仿《商山早行》的痕迹,表达的情致也基本相同。16.此诗为状元缪蟾的自述诗,激励着历代学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具有哪些可贵的求学品质。【答案】15.D16.①高度自律。纵然对家和床有深深的眷念,但坚决摆脱舒适,毅然赴举。

②不畏艰辛。纵然路途崎岖,光线不明,但仍凭借竹杖,执著向前。

③信念坚定。诗人以梅自励,相信自己终将如梅一般战胜严寒,绽放幽香。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的情致也基本相同”错误。两者虽说都写“早行”,但本诗是应举早行,虽也恋家,但为求功名不怕路难,整首诗歌是苦中寻乐,给人一些轻松幽默之感;而《商山早行》是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表现羁旅在外,寝不安眠、急于登程、倍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有悲无乐。两首诗表达的情致不同。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由“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著衣裳”,虽恋家恋床,晨起困倦,但还是起身穿衣准备早早出行,可见诗人应举的决心,不贪恋舒适,自律性强,体现了求学的高度自律的品质。中间两联是描写早行情景。由“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可知晨起之早,灯影还在,光线不明;由“路崎岖兮凭竹杖”可知,路途崎岖,诗人还是要“凭竹杖”前行。这体现了不畏艰辛,执著向前的可贵品质。颈联下句“月朦胧处认梅香”,写朦胧月色中梅香溢远,得见美好,也自然让读者想及“梅”的意象特点与诗人的联系,可推知,诗人以梅自励,相信自己终将如梅一般战胜严寒,绽放幽香。这一信念坚定的可贵品质,也激励着历代学子。贵州省2024届重点高中高三4月联考(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欧阳修①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注】①词人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官禁。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靥。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15.本词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此词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下片则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之叹,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人对这种刻板而不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②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错误。根据该词上下阕内容,应是官场生活的种种不自由令人未老先衰。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词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暖日”写春天来了,白天更长了,花儿绽放了。在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季节,踏青的青年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丽堪与花争艳。“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句,既是词人对当时春游畅饮场面的描写,也是词人的人生感怀。人生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花开年少,不要辜负了似锦年华。下片则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之叹。“车马”二句笔锋一转,写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但行人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长安城里人先老”,京城的人们会先衰老的,这一深沉的慨叹,包含着对那些为名为利在京城奔波的“行人”的劝诫,也饱含着这位几经宦海沉浮,如今身居高位却中年白发体衰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人对这种刻板而不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贵州省贵阳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禹庙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①。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②,疏凿控三巴③。【注】①龙蛇:指璧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②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年,山行乘棵,泥行乘橇。③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开见山,描写禹庙坐落在寂寞的空山中,萧瑟的秋风、落日的余晖使禹庙更添荒凉,显出禹庙的庄严肃穆,巍然独峙。B.颔联写庙内之景,庭中橘柚树上垂满了硕大的果实,屋宇的墙壁上画满了飞舞的龙蛇,使原木凄清冷落的荒庭古庙焕发出生机。C.诗歌前三联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禹庙内外的景象;尾联以景结情,讴歌了大禹治水泽被后世的丰功伟绩。D.本诗借参谒古代圣贤祠庙以表达诗人的敬仰之情,暗含讽今之意。这与作者的另一首律诗《蜀相》有异曲同工之妙。16.本诗颈联“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5.C.“尾联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