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_第1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_第2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_第3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_第4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3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进一步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验证或推论物质的性质。2.通过经历相关的探究过程,能说出二氧化碳有代表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通过板书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二氧化碳重要的化学性质。4.通过实验探究证实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色,训练设计对照试验的能力。5.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养成动手能力和反思意识。6.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认识二氧化碳的两面性,进一步养成辩证看问题的意识;在质疑、思辨、实验中升华对化学的热爱;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器材方面: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5套)、集气瓶、紫色石蕊浸制的干燥红色小纸花(每套4个)、喷壶、烧杯(每套各2个)、饮料瓶、试管、试管夹(每套各1个);药品方面: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醋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木条、酒精灯、火柴。学生准备(小组为单位):组装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自制简易“天平”、自制紫色石蕊浸制的干燥红色小纸花、阶梯蜡烛、饮料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校园中常见的饮料看图片回答:“我”是二氧化碳。产生疑惑,猜测其中的原因“压进去的”、“打(即注射)进去的”、“封口时装进去的”。“想”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起到质疑激趣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过渡1】二氧化碳怎么能“跑到”我们喝的这些领料中去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那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回顾旧知收集气体1.CO2的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室制法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实验步骤注意事项2.各小组收集CO2气体。指导各小组进行收集实验快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巩固掌握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收集CO2气体。复习旧知,温故知新,规范操作,收集CO2,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准备。【过渡2】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我们先来研究CO2的物理性质。【板书2】物理性质听讲自学探究物理性质CO2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56.6℃(标准状况下)沸点-78.5℃(标准状况下)溶解性【板书3】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观察所收集的CO2气体,认识和描述CO2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无味状态气体(固态叫干冰)密度1.977g/L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熔点-56.6℃(标准状况下)沸点-78.5℃(标准状况下)溶水性能溶于水1体积约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所收集的CO2气体,认识和描述CO2的物理性质会更加直观和感兴趣。【实验探究1】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请取出课前准备的自制简易“天平”和收集到的一瓶CO2气体,你觉得使用这些怎样比较CO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呢?请同学们探讨交流一下,形成实验方案。说一说你们小组将如何去做,来验证CO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说明:我在教学中两个班学生均设计出相同、科学的方案,如果学生设计不出,然后组际之间交流、教师引导点拨一下。)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试验后反思1】实验室收集CO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的原因。拿出课前自制的简易“天平”如下图: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想法,形成本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目的:验证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操作:调节“天平”平衡,并保持静止;取一盛有CO2的集气瓶,在靠近其中一个纸杯后取走玻璃片,把CO2倒入纸杯。现象:“天平”向倒入CO2的一侧倾斜。结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实验室收集CO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提供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试验后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实验探究2】CO2能溶于水请取出一盛满CO2气体的饮料瓶(课前收集)和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如下图所示去做,倒入适量的水后旋紧饮料瓶瓶盖,震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试验后反思2】实验室收集CO2不能采用排水法的原因。用课前准备好的一盛满CO2气体的饮料瓶和适量水,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探究。记录下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如下:实验现象饮料瓶变瘪了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因为CO2能溶于水,所以CO2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方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试验后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联系性。【过渡3】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板书4】化学性质猜想,产生疑问探究性质性质应用【实验探究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我做魔术】把紫色石蕊小花润湿后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小花由紫色变成红色。提出问题:什么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查阅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实验:组织学生以6—8人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并填写实验记录。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及现象。【演示实验1】演示实验(=1\*ROMANI)向紫色小花喷洒醋酸(食醋)仔细观看老师的魔术,描述现象,产生极大的好奇。提出问题:什么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猜想:猜想1:CO2使小花变红;猜想2:H2O使小花变红;猜想3:H2O与CO2反应生成的物质使小花变红。小组实验:讨论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第1、6小组进行试验=2\*ROMANII第2、5小组进行试验=3\*ROMANIII第3、4小组进行试验=4\*ROMANIV科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他们亲身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和发展自身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知识应用”环节把刚刚所学知识与探究实验现象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碳酸不稳定的性质。设计实验:取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石蕊小花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红小花不变红小花变红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猜想1不成立:H2O不能使小花变红猜想2不成立:CO2不能使小花变红猜想3成立:H2O与CO2反应生成的物质使小花变红得出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原因是什么?【知识应用】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小试管中通入而CO2,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实验2】加热上面的溶液,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碳酸的什么性质?【板书5】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CO2+H2O==H2CO3表达与交流:小组派代表交流实验成果。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因为:CO2+H2O==H2CO3(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回答: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又变成紫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CO2↑+H2O△【过渡4】我们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呢?CO2为什么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呢?回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自主学习性质应用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3】把CO2持续不断通入澄清石灰水思考:描述实验现象,请说明理由。知识应用:盛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通常有一层白膜,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这层白膜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如何去除白膜?【板书6】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自主学习教材P140“多识一点”回答: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变浑浊因为: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CaCO3)难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所以CO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澄清因为:CaCO3+H2O+CO2=Ca(HCO3)2碳酸氢钙(Ca(HCO3)2)可溶于水,所以又变澄清。看视频,知道溶洞的形成回答:CO2+Ca(OH)2=CaCO3↓+H2O白膜的成分CaCO3用稀盐酸去除白膜(利用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以旧引新,有利于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知识应用”环节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5】实验室收集CO2我们如何验满呢?这说明CO2有何性质呢?【板书7】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回答:把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CO2收集满了。以旧引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探究性质性质应用【实验探究4】把二氧化碳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的大烧杯中。知识应用:CO2灭火进行试验探究实验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结论=1\*GB3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2\*GB3②二氧化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看图片,知用途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过渡6】“死狗洞”之谜上述事件说明了CO2具有什么化学性质?【板书8】CO2不能供给呼吸知识应用:1.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底部能否贸然进入?如何进入?【播放视频】灯火实验2.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达到4%~5%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痛、眩晕;达到6%时,人就会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至死亡。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看老师播放“死狗洞”之谜视频。回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回答:不能看老师播放灯火实验视频,知道该如何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等。通过多识一点明确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从生活走进化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理论联系实际,让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过渡7】二氧化碳虽然不能供给呼吸,但是万事万物却都离不开它,特别是绿色植物,同学们知道原因吗?听讲回答:因为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绿色植物离不开它。自主学习知识应用教材P140交流共享:写出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样是CO2和H2O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知识应用:化石燃料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导致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持续升高,已经打破CO2在大自然中的循环。科学家普遍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受到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控制CO2的含量持续升高,维持生态平衡呢?【板书9】CO2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光照叶绿素CO2+H2O=====C6H12O6+6O2自主学习教材交流共享写出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光照光照叶绿素CO2+H2O======C6H12O6+6O2回答:1.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减少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更多的CO2;2.广泛植树造林,让更多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回收大气中过多的CO2;3.生活中饯行“低碳生活”,为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自主学习、交流共享,明确在化学变化中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通过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意识和能力。观看视频掌握用途决定决定反映【课件展示14】性质用途【播放视频4】CO2的用途观看视频知道CO2的用途,以及结合视频知道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决定决定反映性质用途通过视频直观、整体感知。课堂小结自主建构结合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以“我是二氧化碳”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结合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以“我是二氧化碳”为题限时写一篇小短文。并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推选代表班内交流以“我是二氧化碳”为题,进行拟人化描写即锻炼学生即时作文的能力,又能实现所学知识的再现;课堂检测快速提升1.下面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B.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2.12月15日报道,为了扑灭江苏牛首山景区A.冰B.干冰C.液氧和液氢D.二氧化锰3.用石灰浆[主要成分Ca(OH)2]抹墙,墙壁逐渐变得又白又硬的原因是()A.石灰浆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碳酸钙B.石灰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钙C.石灰浆的水分日渐蒸发D.石灰浆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动物体内的糖通过氧化释放能量CO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动物体内的糖通过氧化释放能量CO2H2OC6H12O6物质XA.物质X是O2B.C6H12O6是含碳化合物C.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D.由图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是不会变化的5.地窑里CO2的含量大于10%,人和动物进入地窖时可导致死亡,是因为CO2()A.有剧毒B.有腐蚀性C.会爆炸D.不能供给呼吸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C.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7.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到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B.该反应放出热量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NaOH溶液NaOH溶液CO2气体CO2NaOH溶液NaOH溶液CO2气体CO2气体取下橡皮塞挤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