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 第1课时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 第1课时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 第1课时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 第1课时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 第1课时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1.(2018·长春模拟)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解析:选D。据题中“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等信息可判断内阁对君权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故选D项。2.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解析:选C。题干“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说明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故选C项。3.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材料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解析:选B。明代内阁是非法定决策结构,内阁大臣的权力依附于皇权,因此材料现象实际上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权力的膨胀,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内阁首辅参与决策,但最终决策权仍然由皇帝掌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权力制衡关系,也不能说明被打破,故D项错误。4.(2018·茂名调研)清朝前期的君主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但同时也明确规定:这些王公须在京城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满洲贵族参政议政 B.消除君主制的潜在威胁C.尊重少数民族原有传统 D.减少清政府的财政开支解析:选B。题干材料表明对于开国功臣表面上给予优厚待遇,实则是怕他们威胁到君主地位,所以一切由国家统一管理,故B项正确。5.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 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 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解析:选D。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据材料“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可知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可知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6.(2018·开封模拟)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解析:选A。材料“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说明清朝依据新疆与西藏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故选A项。7.(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材料二《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解析(1)第一小问治国之策,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从吸取历史教训、统治目的及特点角度说明。(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内容角度分析不同;第二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从本质角度归纳。答案(1)治国之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原因: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的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的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2)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相同:施仁政,重法典。(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商丘高三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因此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官僚政治体制的终结,故D项错误。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解析:选B。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分权与制约平衡与材料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不符,故A项错误;“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相符,故选B项;内阁不会缓和国家阶级对立,更不会有效限制君主专权,C、D项错误。3.(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清史稿》:“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这表明()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内阁学士的地位尊崇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 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解析:选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可知重用内阁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表明内阁学士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内阁,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4.(2018·孝感统考)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皇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 D.内阁制名存实亡解析:选B。据题干并结合明代宦官制度的相关内容可知,明代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的宠信,因而宦官专权体现出了皇权专制进一步强化,故选B项。5.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A.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解析:选D。明朝内阁并非正式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中央机构的运转,未提及地方权力,故B项错误;明神宗以中央机构互相牵制以达到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明神宗期望中央机构改革以加强皇权,却使“部权尽归内阁”,故D项正确。6.(2018·滨州期中)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对户籍政策进行了变革,通过“客籍”“商籍”“卫籍”等户籍形式的设置而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人户占籍,进而解决流动人口的科举考试资格问题。明朝户籍政策的调整反映出()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C.阶级矛盾的尖锐 D.考试内容的变更解析:选A。明朝中国户籍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人口流动,故A项正确;材料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7.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解析:选B。题干中“南北兼顾”的科举取士办法,实际上是为了均衡南北政治势力,故选B项。明朝实行“南北兼顾”的科举取士办法,照顾了南方民众的利益,故A项错误;科举取士并不能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只是表面现象,实质还是为了均衡南北政治势力,故D项错误。8.(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大明律》中规定,权势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闻,不得擅自过问;同时又规定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这体现出明代法律()A.对平民的保护形同虚设B.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威C.权势家族享有种种特权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解析:选D。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对权势家族的法律规定,并未涉及对平民的保护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加强君主权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的规定可得出其并不享有种种特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权势家族的各种规定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9.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解析:选D。材料“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不能说明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B项错误;即使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也不是题目选项中的“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材料“专命内阁条旨”表明内阁参与国事决策,故D项正确。10.(2018·佛山模拟)朱元璋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1398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次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由起兵,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这说明()A.朱棣比朱允炆更得人心B.分封制解除了边患导致了内忧C.分封制仍然威胁皇权D.宗法制对皇位继承制没有影响解析:选C。题干材料“1398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次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由起兵,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说明分封制仍然威胁皇权,故选C项。11.(2018·成都模拟)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解析:选D。造碑运动不能对镇压民间叛乱有实质性作用,故A项错误;清朝遵循汉族军礼对文人广泛从军不会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遵循汉族军礼,不能代表整个传统礼仪的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中地方造碑运动响应了中央号召,体现了地方对中央的认同,故D项正确。12.“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廷寄过程中军机处将皇帝的密信直接寄给相应大臣,减少了其中的一些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军机处没有掌握决策权,其仅具有皇帝的顾问职能,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机处与其他机构分权制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沧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书·文帝纪》写道:“二千石(指郡太守)遣都吏(即督邮)循行,不称者督之。”《后汉书·卓茂传》写道:“平帝时,天下大蝗……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出自案行,见乃服焉。”李贤注:“《汉书》曰:‘郡监县有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也。”《晋书·隐逸传·陶潜》写道:“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材料二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职掌纠察,它可以“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对全国所有官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另外还创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一独特的监察组织,负责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摘编自马举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汉晋的督邮制。(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并说明古代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解析(1)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分别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督邮制。(2)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二从机构、职权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所学得出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发展与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后来社会的反腐败斗争等提供经验和借鉴。答案(1)评述:督邮是汉代到魏晋时期各郡的重要属吏;当时把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督邮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郡守了解下情,督促地方恪尽职守;另一方面由于督邮位卑权重,往往容易凌驾于地方官吏之上,出现弄权现象。(2)发展: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扩大职权,增强其独立性;创设六科给事中,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颁布《钦定合规》,完善监察法规。作用: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发展与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后来社会的反腐败斗争等提供经验和借鉴。(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14.(2018·黄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解析首先选择一个角度,确定明确的主题,然后选择合适的史实加以论证。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