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40分钟单元练-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40分钟单元练-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40分钟单元练-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40分钟单元练-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40分钟单元练-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40分钟单元练(三)(满分: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山东潍坊模拟)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解析:题干中“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表明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故D项正确,C项错误;清朝统治者依然坚持“天朝上国”的心态,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答案:D2.(2018·河南郑州模拟)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清政府()A.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C.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极力维护国家主权解析:根据材料中咸丰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可以看出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清政府“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可知B、D两项错误;此时的清政府依然抱有“天朝上国”的幻想,故C项错误。答案:A3.(2018·河北邯郸调研)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解析:该题题眼为“变化”,提取材料“变化”的信息为从不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到以条约约束双方,这符合国际的规则,故正确答案为C项;A项没有反映变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定位变化前后的目的;D项没有反映变化前的信息。答案:C4.(2018·山东潍坊模拟)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B.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解析:由题干中“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可以看出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军民抗战士气如何,故A项错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答案:B5.(2018·山东潍坊模拟)“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题干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等信息体现了对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故排除;《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山东潍坊模拟)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的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由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解析:题干中“愚蠢的、非理性的”和“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和盲目的双重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故排除。答案:A7.(2018·山东潍坊模拟)莫理循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材料描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解析:材料中莫理循在中国担任记者的时间为1897~1912年,由此可排除A、D两项;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反政府的、反朝廷的”“不是针对外国人”,由此可以判断为辛亥革命,故C项正确,B项可排除。答案:C8.(2018·贵州贵阳模拟)历史评价的首要原则是恪守求真,即评价应如实客观。下列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最符合历史评价这一原则的是()A.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制度,但其资产阶级属性需要批判B.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D.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开创性作用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埋葬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未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故C项错误;D项中“开创性作用”表述错误,故排除。答案:B9.(2018·河北唐山模拟)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解析:五四运动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又在运动中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和无产阶级的革命积极性,推动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五四运动的目标是争取国家主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但并不能说《新青年》杂志领导了运动;材料并不能得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总司令的信息。答案:C10.(2018·福建泉州诊断)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解析:材料有两层含义,分别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观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还不是“资本家的国家”,故不符合中国实际,A、B两项错误;材料只是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涉及革命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排除。答案:D11.(2018·山东滨州统考)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彝民地区,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呼吁全体彝族民众“赶快团结起来,把军阀驱逐;设立夷(彝)人政府,夷(彝)族管理夷(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建立C.红军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战略转移D.红军驱逐西南军阀创建革命根据地解析:题干中“1935年”“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说明正处于长征时期,中央的民族政策主要是为了服务于红军的战略转移,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采取的民族政策,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8月“八一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题干中中央红军号召全体彝族民众团结起来驱逐军阀,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8·河南郑州模拟)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1940年6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这段材料()A.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B.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C.强调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解析:题干中“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发动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中转折点的地位,故A项错误;抗战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故C项错误;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要负责敌后战场,故D项错误。答案:B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资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7分)(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10分)答案:(1)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资捐官;参加科举。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2)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3)共同之处: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14.(12分)(2018·山东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第一场大型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国民政府投入80余万兵力,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材料二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八路军为配合友军作战,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材料三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材料四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是国民党对新四军部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材料五豫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从1944年4月到12月,中国损失兵力5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损伤6000万人民。材料六自1944年春,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展开局部反攻,到1944年底,共作战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2万余人,俘日伪军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三则,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指出所选材料,明确所拟主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题目给出了抗日战争中的六则材料,要求任选三则材料拟定主题,并进行阐释。所选择的三个材料必须要有内在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主题;阐释时需要补充更多的材料,不能仅限于给定的材料。答案:角度一: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六;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六)主题:国共两党相互配合,共同对日作战。阐述: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领导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