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11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范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至第五单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A.呈现一体化趋势 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依赖生产力发展 D.体现兼容的特色2.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 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民国时期,谭其骧在《秦郡新考》中认为秦共有四十六郡。2000年,在西安相家巷封泥中包含有大量的郡级封泥,与谭其骧“四十六郡”的观点相符合。这说明()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秦朝历史4.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贤(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A.反映出政治制度的继承发展 B.表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C.说明这一时期诸侯势力强大 D.彰显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功绩5.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君主专制的加强C.皇帝昏庸造成乱象 D.血缘政治强化6.如表所示内容显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皇帝和帝殇帝顺帝冲帝质帝继位年龄1011128卒年2723039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中朝”制度的出现 D.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7.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门阀政治()A.阻碍了社会阶层流动 B.激化了士族之间的矛盾C.推动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D.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8.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反映出唐朝这一政策()A.激化与少数民族矛盾 B.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9.公元485年,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支持下,颁布了均田令。均田令的最根本原则是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授给农民,按人口和耕牛头数授田给农民。同时,孝文帝也颁布了新的租调制度,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农小农阶层人数大大增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B.逐渐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C.促使社会阶级矛盾加剧 D.大大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10.唐朝时期,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和唐“开元通宝”成了跨区域的通用货币,外来的金银钱与中国的铜钱还出现了明确的换算关系。新疆乌恰深山的一个石缝中曾发现大量的金条和947枚萨珊银币,通向楼兰的黑山梁也发现过970多枚唐“开元通宝”铜钱。这些可用于佐证唐朝时期()A.王朝重视对外交往 B.丝路贸易繁荣C.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D.新疆范围广阔11.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C.设三司使管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12.辽朝统治了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经济管理模式上,“汉族、渤海人及其他一些被征服的农耕民族仍以农业为主,契丹及其他有亲缘关系的草原民族仍以游牧和渔猎为主。”与此相应,辽在政治上实施南北面官制度。这些措施反映出辽的统治()A.因俗而治 B.仿行汉制 C.等级森严 D.重胡轻汉13.南宋风俗宝典《梦粱录》有云:“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在南宋都城临安府,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关扑”。所谓“歌叫”,就是用唱腔来叫卖,吆喝出来如同唱歌。至于“关扑”,则类似于有奖促销。这反映出宋代()A.城市商业的发展 B.市民文化的丰富C.经营模式的突破 D.音乐艺术的革新14.晚明时期,朝廷对海外贸易、海上活动时禁时开,时紧时松,但由于其政治统治力的式微,已无法控制海上事务,不得不采取越来越放任的海洋政策,这反而给东南沿海区域的市场和经济注入了活力。据此可知,当时()A.朝廷积极应对倭寇之患 B.东南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已受到全球化影响 D.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危机初见端倪15.下表反映了清朝康熙初年至道光初年人口、耕地及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时间人口(百万)耕地(万项)人均耕地(亩)康熙元年(1661年)42.53485.226.34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81.65555.956.76雍正十二年(1734年)109.42820.357.50乾隆十八年(1753年)183.68677.583.69嘉庆十七年(1812年)333.70727.082.18道光二年(1822年)372.46696.921.82A.粮食亩产呈现增长趋势 B.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C.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安逸16.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虽然每次战败后均与侵略者签订了割地、赔款、开放商埠或允许在华建厂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就其主要倾向来讲,仍是“仇外”“排夷”的。然而,自《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对外国的侵略就再也不抵抗了。这一变化()A.催生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出现 B.加速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使列强侵华经济方式发生了转变 D.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日益合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蕃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含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及相应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开元年间(713—741年),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势头。至天宝年间(742—756年),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当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成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并被用来种植庄稼。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设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唐玄宗时已经定型。江南部分州县修筑城墙,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江南的丝绸和金属铸造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张剑光《开元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以苏、松地区为例,农家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仰赖于不供自己消费的棉花及其纺织品。“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湖地区和苏州南部在蚕桑业、丝织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产量、品种增加,而且产地日趋扩大。棉作、蚕桑逐渐有了压倒稻作的倾向,使得棉花、蚕桑的丰歉,成为不少农家生计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棉作、蚕桑受市场的制约与日俱增,市镇上即有商人经纪此事。他们并无牙帖牙税负担,确可操纵市价,早晚迥别。棉户、蚕户消费的粮食中部分是从市镇购得的。当地市镇商人从两湖、四川等地购买粮食,运回销售。随着乡居地主纷纷向城居地主的转化,出现了“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的现象。——摘编自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开元至天宝年间相比,明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8世纪康照帝下令严禁传播天主救。军机处设置。《四库全书》编成。广州设立经营对外贸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