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化工生产工艺知识_第1页
氯碱化工生产工艺知识_第2页
氯碱化工生产工艺知识_第3页
氯碱化工生产工艺知识_第4页
氯碱化工生产工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氯碱化工生产工艺知识讲座

主讲人:倪高国2013年3月内容提要一、氯碱行业概况二、离子膜烧碱生产特点三、生产用原辅材料要求四、工艺流程概述五、产品种类及质量指标六、氯碱下游产品综述一、氯碱行业概况20世纪60年代初DuPont公司开发出全氟离子膜,1975年旭化成公司首先使离子膜在电解制碱实现工业化生产。此后的20年间,日本的旭化成、旭硝子、氯工程、德山曹达、美国的西方化学、英国的Ineos、德国的伍德、和意大利的迪诺拉公司拥有此项技术。同时美国杜邦公司、日本旭化成、旭硝子及德山曹达公司可供应NaOH生产用的商品离子膜。1、世界发展情况1987年世界的10%烧碱使用离子膜法生产的,1990年此比例上升到18%,1993年此比例已上升到23.6%,2000年此比例已上升到35%,2008年此比例上升到60%以上。

近20年来,我国的离子膜法氯碱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86年6月,我国从日本旭化成公司引进了第一套离子膜法氯碱生产装置,至1988年全国已具备10万吨/年离子膜法烧碱的生产能力。到1998年,我国离子膜法烧碱已占全部烧碱总产量的21%。2001年,全国有57家离子膜法氯碱生产厂,年烧碱生产能力达200多万吨,占全国氯碱总产能的近1/3。2011年,全国离子膜烧碱生产厂家近300家,现有氯碱装置规模超过3000万吨。2、国内发展情况3、发展趋势(1)离子膜A、低电耗膜

低电耗膜的研究主要是从膜的IEC值、机械强度、羧酸层厚度等方面考虑,使离子膜既具有较低的膜电压,又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B、高电流密度下使用的膜

高电流密度膜的研究主要是在保证槽电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出电流密度更高的离子膜。C、高浓度烧碱用膜

浓度调节层

3.5NNaCl

含有磺酸树脂

羧酸树脂

高浓度烧碱用膜的基本结构

50%NaOH(2)电解槽A、零极距电解槽B、SPE电解槽C、氧阴极电解槽二、离子膜烧碱生产特点1、生产原理

离子交换膜示意图R--SO3----H+(Na+)-----H+(Na+)固定基团对离子活性基团(1)阳极反应

2Cl--2e→Cl2↑4OH--4e→O2+2H2O6ClO-+3H2O-6e→2ClO3-+4Cl-+6H++3/2O2(2)阴极反应

2H2O+2e→H2↑+2OH-(3)溶液中的反应(阳极室内)A、生成的氯气在电解液中(阳极液)的物理溶解

Cl2(g)→Cl2(aq)B、生成的氯气与阳极液中水的反应

Cl2+H2O→HCl+HClOC、溶解的氯气与阴极室反渗过来的氢氧化钠反应

Cl2+2NaOH→1/3NaClO3+5/3NaCl+H2OCl2+2NaOH→1/2O2+2NaCl+H2OHClO+NaOH→1/2O2+NaCl+H2O2、电解槽单极槽北化机复极槽氯工程复极槽3、主要优点

离子膜法比水银法投资节省约10%~15%,比隔膜法节省约15%~25%。目前国内离子膜法投资比水银法或隔膜法反而高,其主要原因是离子膜法制碱技术和主要设备及膜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整个成本很高。随着离子膜法制碱技术和装置(含膜)的国产化率提高,其投资成本将会逐渐降低,并最终会低于水银法和隔膜法的投资成本。(1)投资省(2)能耗低320033902460~25002500~2600总能耗(AC),kWh/t47030120150蒸汽(AC),kWh/t2008090100动力电(AC),kWh/t245032002200~23002200~2300电解电力(DC)kWh/t253032802250~23502250~2350电解电力(AC)kWh/t94~959794~9594~95平均电流效率,%115032~3530~32碱液浓度,%3.44.53.23.3槽电压,V2.1512.03.44.0电流密度,kA/m2改性膜、扩张阳极四效蒸发金属阳极单极式复极式隔膜法汞法离子膜法

电解方法指标注:1t蒸汽(AC)按250kWh/t计。(3)烧碱质量好

离子膜法电解制碱出槽电解液中一般含有NaCl为20~35mg/L,50%(wt)成品NaOH中NaCl一般为45~75mg/L,99%(wt)固体NaOH含NaCl﹤100mg/L,可用于合成纤维、医药、水处理及石油化工工业等部门。0.00040.00040.004Fe2O30.0050.0031.0~1.2NaCl<0.0050.001~0.0030.015~0.03SO42-0.040.030.09Na2CO30.0010.0010.05NaClO3505050NaOH离子膜法汞法隔膜法

方法指标离子膜法汞法隔膜法

方法指标三种方法生产NaOH质量单位:%(wt)(4)氯气、氢气纯度高,氯中含氧、含氢低

氢气纯度99.9%,氯气纯度98.5%~99%,氯中含氧<0.8%(v),氯中含氢约在0.1%(v)以下。(5)无污染

离子膜法电解可以避免水银和石棉对环境的污染,离子膜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几乎无污染和毒害。(6)生产成本低

国外离子膜法生产NaOH直接生产成本(含氯、氢)为隔膜法的89%,为汞法的84%。国内离子膜法生产NaOH成本略低于或与隔膜法持平,个别厂高于隔膜法。其原因是目前离子膜法制碱技术和部分设备及膜是引进的,综合投资较高,折旧、大修及膜对离子膜法NaOH成本影响较大,不然,离子膜法比隔膜法制碱成本低得多。4、主要缺点:(1)离子膜法制碱对盐水质量的要求远远高于隔膜法和水银法,因此要增加盐水二次精制,即增加了设备的投资费用。(2)离子膜本身的费用也非常昂贵,容易损坏,目前国内尚不能制造,需精心维护,精心操作。三、生产用原辅材料要求1、电力

分为电解电和动力电,电解电一般为35KV和110KV两种,供离子膜电解槽用。动力电有1万伏和6千伏两种,主要为各种机泵提供电源。2、原盐名称等级W(NaCl)W(Ca2+)W(Mg2+)W(SO42-)W(水不溶物)W(水溶物)海盐一94.00.20.20.70.31.5二92.00.20.30.80.41.7三89.50.30.31.00.52.6湖盐一93.00.30.080.81.00.4二85.0\\\\\三70.0\\\\\井矿盐优级95.50.250.20.72.01.0一级94.0\\\0.401.4合格92.0\\\0.402.0液体盐\≥280.0g/l≤2.0≤0.2≤20.0g/l\\精制盐\96.0≤0.05微量≤0.1≤0.05\原盐选用原则(1)就近采购原则(2)质量优先原则(3)盐碱联合原则3、其它原辅材料亚硫酸钠:≥90%浓硫酸:≥98%氢氧化钠:≥30%碳酸钠:≥96%高纯盐酸:≥31%三氯化铁:化学纯级次氯酸钠:1%左右制冷剂:氟利昂(R22)蒸汽:0.8MPa(用于蒸发);0.4MPa(用于加热)水处理药剂: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等润滑油:46#机械油、32#汽轮机油、锂基脂、钙基脂、冷冻机油等四、工艺流程概述

离子膜烧碱生产按工艺性质及产品用户的不同,分为一次盐水、二次盐水及电解、氯气处理、液氯及充装、氢气处理、氯化氢合成及盐酸、烧碱蒸发及固碱、纯水站、冷冻站、空压及制氮、循环水场、变电站等工序。1、一次盐水

其任务是将盐水中的钙、镁、硫酸根、有机物等杂质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满足二次盐水的要求。化盐池折流槽前反应槽加压溶气罐后反应槽冷冻脱硝预处理器凯膜过滤器RO膜过滤电解来淡盐水精盐水贮槽原盐生产水十水芒硝压缩空气FeCl3至二次盐水NaOHNaClONa2CO3Na2SO3

主要控制指标:NaCl:300±10g/l;Ca2++Mg2+:≤5ppm;SO42-:≤5~8g/l;PH值:9~10;游离氯:无;温度:60℃SS:≤1ppm2、二次盐水及电解

淡盐水罐HCl纯水Na2SO3NaOH真空脱氯塔

电解槽阴极液循环罐螯合树脂塔至H2处理HCl氯气冷却器氯酸盐分解槽至一次盐水及脱硝来自一次盐水二次精制盐水罐至蒸发及用户至Cl2处理

其任务是将盐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进一步降低到符合进离子膜电解槽的要求,通过电解生产出32%烧碱、氯气及氢气,将从电解槽出来的淡盐水脱去游离氯后送至一次盐水,烧碱送至蒸发或罐区,氯气和氢气分别送至氯气处理装置和氢气处理装置。

主要控制指标出槽淡盐水浓度:200±10g/l;出槽烧碱浓度:32±0.5%

氯气总管压力:250mmH2O

氢气总管压力:750mmH2O

氯氢压差:500mmH2O

进槽盐水Ca2++Mg2+:≤20ppb

出槽淡盐水PH值:4~5

真空脱氯真空度:-75KPa

脱氯盐水PH值:9~11

脱氯盐水游离氯:03、氯气处理

其任务是将电解来的湿氯气冷却、干燥、加压输送,同时负责紧急情况下事故氯气的处理。氯水洗涤塔氯气风机水雾捕集器泡罩干燥塔氯气压缩机氯气分配台酸雾捕集器至盐酸电解来湿氯气钛冷却器填料干燥塔至液化排空一级废氯气吸收塔二级废氯气吸收塔尾气风机电解来事故氯气纳氏泵来废氯气一级碱液循环槽二级碱液循环槽

主要控制指标进洗涤塔氯气总管压力:0~-0.4KPa;出洗涤塔氯气温度:≤50℃

钛冷却器出口氯气温度:12~16℃

硫酸冷却温度:12~16℃

填料塔硫酸浓度:≥75%

泡罩塔硫酸浓度:≥93%

分配台氯气压力:≤0.35MPa

尾气风机进口压力:-2~-5KPa

纳氏泵硫酸浓度:≥95%

氯中含水:≤200ppm4、液氯及充装

其任务是将氯气处理来的干燥氯气通过氟利昂冷凝机组进行液化后送入液氯贮槽,然后用液氯液下泵将液氯充至钢瓶内或直接送用户。充装台氯气液化机组分配台来氯气至事故氯气塔液氯中间槽液氯贮槽气液分离器液下泵氮气至草甘磷至甘氨酸纳氏泵液氯钢瓶

主要控制指标:

氯气液化温度:-0.8℃左右

NCl3(气相):≤50ppm(wt)NCl3(液相):≤12000ppm(wt)

尾氯压力:≤0.15MPa

尾氯纯度:≥90.0%

尾氯含氢:≤3.5%(vol)液化效率:≥90.0%

充装量:大瓶:990~1000kg

小瓶:495~500kg

5、氢气处理其任务是将电解来的湿氢气冷却后加压输送到用户。氢气风机氢气洗涤塔电解来湿氢气氢气冷却器水雾捕集器氢气分配台氢气去盐酸氢气去用户

主要控制指标:氢气洗涤塔进口氢气压力:2-6KPa

氢气冷却温度:≤40℃

氢气分配台压力:≤70KPa6、盐酸合成

其任务是将液化尾氯(原氯)与氢气在合成炉内燃烧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后成高纯盐酸或工业盐酸。废氯缓冲罐尾氯成品酸罐盐酸合成炉石墨冷却器氢气缓冲罐排空氢气分配台来原氯尾气风机降膜吸收器尾气吸收器原料氯气氯气压力≤0.35Mpa氯气纯度≥97.0%氯中含氧≤1.0%氯中含氢≤0.03%(≤0.5%点炉)液化尾氯氯气纯度≥70%氯中含氢≤3.5%原料氢气氢气压力≤0.07Mpa氢气纯度≥99%石墨合成炉炉内含氢(点炉前)≤1.0%吸收水压力0.5~0.55Mpa冷却水压力0.3~0.4Mpa成品盐酸浓度≥31%主要控制指标7、烧碱蒸发

其任务是将浓度为32%的离子膜碱液蒸发浓缩,成为浓度高达48%左右的烧碱后送往成品碱罐区。Ⅱ效蒸发器Ⅰ效蒸发器蒸汽冷却器碱液预热器32%碱自电解来生蒸汽来自管网48%碱至罐区碱液换热器碱液冷却器循环水出循环水进冷凝水去化盐

主要控制指标生蒸汽压力:0.80Mpa蒸发真空度:≥-75KPa出碱浓度:≥48%五、产品种类及质量指标1、30%液碱项目NaOHNa2CO3NaClNaClO3Fe2O3SiO2Al2O3CaO指标

(%)≥30.0≤0.06≤0.007≤0.002≤0.0003≤0.0015≤0.0002≤0.00012、48%液碱项目NaOHNa2CO3NaClNaClO3Fe2O3SiO2Al2O3CaONi指标

(%)≥48.0≤0.20≤0.01≤0.004≤0.001≤0.003≤0.002≤0.0008\3、固体碱(固碱、片碱、粒碱)项目NaOHNa2CO3NaClNaClO3Fe2O3SiO2Al2O3CaOSO42-Ni指标

(%)≥98.5≤0.80≤0.04≤0.005≤0.004≤0.01≤0.005≤0.003≤0.02\4、高纯盐酸项目总酸度(%)钙(mg/l)镁(mg/l)铁(mg/l)游离氯(mg/l)蒸发残渣(mg/l)指标≥31.0≤0.50≤0.20≤3.0≤10≤50.05、工业盐酸项目总酸度(%)砷(%)SO42-(%)铁(%)灼烧残渣(%)指标≥31.0≤0.0001≤0.03≤0.01≤0.106、液氯项目主含量(%)水分(%)指标≥99.6≤0.047、次氯酸钠项目有效氯(%)过碱量(%)指标≥10.00.1-1.08、废硫酸:主含量75-80%,溶解有少量氯气。9、芒硝项目主含量水不溶物钙+镁氯化物铁水白度指标(%)≥99.0≤0.05≤0.15≤0.15≤0.002≤0.20≥80六、氯碱下游产品综述

氯碱下游产品指的是以烧碱、氯气、氢气、盐酸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其它产品。氯碱下游产品可以是无机物如氯化铝、氯化钙、次氯酸钙、硅酸钠、三氯氢硅、三氯化磷等,也可以是有机物如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乙酸、盐酸乙醚、氯苯、氯化橡胶、氯化石蜡等。1、以烧碱为原料的下游产品

以烧碱为原料的氯碱下游产品比较少,常见的有硅酸钠(水玻璃)、三聚磷酸钠(五钠)、酸式焦磷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染料中间体的合成等。

以氢气为原料的氯碱下游产品最典型的是双氧水的生产,其次是有机合成中的加成反应如苯和氢气加成生产环己烷。2、以氢气为原料的下游产品2、以氯气为原料的下游产品

氯气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在很多有机物、无机物的生产中都要用到。化工生产中用的最多的是PVC的生产,其次是农药,再次是合成各种有机精细化工产品。(1)生产无机物次氯酸钠(84消毒液)、次氯酸钙(漂粉精)、三氯化磷、三氯氢硅等(2)生产有机物PVC生产:以氯气和氢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过干燥后与精制乙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氯乙烯单体,经聚合而成聚氯乙烯树脂。

农药生产:草甘膦、氟虫腈、苯达松、氯蜱硫磷乳剂,氯硫磷乳剂,氯甲磷乳剂,氯苯脒,氯丹粉剂,氯灭杀威,二氯苯醚菊酯,一氯杀螨砜,有机氯固态农药,有机氯液态农药等。

其它精细化工生产:氯化橡胶、氯化石蜡、氯化苯、环氧氯丙烷、氯仿、2-氯烟酸等。七、生产安全知识1、生产过程中危化品种类液氯(氯气)、烧碱、盐酸、硫酸次氯酸钠、氯水、氢气2、危化品相关知识液氯(氯气)

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斜方形的晶体,有窒息味。在高压或冷冻条件下为琥珀色液体。分子式:Cl2,分子质量:70.19

化学性质: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与可燃物质、还原剂及某些物质接触剧烈反应。与汽油和石油产品、氨、醚、松节油、醇类、乙炔、二硫化碳、氢气、无水氨、微细颗粒的金属、碳氢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及磷接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下列物质能引发燃烧、爆炸或形成有毒烟雾:烷基磷化氢、铝、锑、砷的化合物、胂、铋、硼、黄铜、钙的化合物、碳、二乙基锌、氟、锗、烃和橡胶。能腐蚀某些塑料、合成橡胶和涂料。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青铜和锌。氯的水溶液保存时间长时会发生反应,尤其光照或接触水分时,能放出氧气,生成氢氯酸。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眼红、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肺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度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时,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液化)气体。

危险性综述:本品助燃,高毒,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量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或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注:可拍胸片以及进行肺功能测定。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泄漏应急处理: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应急处理,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抢救中毒者。抢修、抢救人员必须佩戴空气(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毒衣。

泄漏消除方法:抢修中应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和事故氯气处理装置等,降低现场氯气浓度。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钢瓶泄漏液氯时,应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瓶阀泄漏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漏时,应采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如有可能,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凡泄漏钢瓶应尽快使用完毕,返回生产厂。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岗位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氧气)呼吸器、防护手套和全身防毒衣等。远离火种、热源以及易燃、可燃物,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醇类等有机化学品接触。液氯钢瓶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禁止露天存放,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宜超过80%。液氯充装量为500㎏和1000㎏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存放期不超过三个月。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剧毒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气瓶运输时必须戴好瓶上的安全帽。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气瓶装运,只允许单层放置,并牢靠固定防止滚动,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烧碱

外观与性状:固碱(片碱)为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液碱为无色或略带暗红色的粘稠状液体。PH值:>12,熔点(oC):318.4,固碱相对密度(水=1):2.12浓度99.5%,液碱相对密度(水=1):浓度30%-50%时为1.3279-1.5253(20℃)。

化学性质: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危险性综述:本品不燃,其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消除方法: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运输注意事项:通常采用为普通碳素钢制作的槽罐车、船舶散装,浓度大于45%或特殊品质要求的液碱宜采用含镍(Ni)不锈钢制作的槽罐车、船舶散装。盐酸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化学性质: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硫化物能分别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危险性综述: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和强腐蚀性,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送往医院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送往医院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送往医院就医。

消除方法: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周围提收,然后收集、转移、回收中和处理后废弃。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提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中和处理后废弃。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氯化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运输注意事项: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以及易燃、可燃物等,不可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次氯酸钠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化学性质: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危险性类别:第8.3类其它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消除方法:小量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