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一、片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2016·全国卷Ⅰ)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冠李戴。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不敢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附【译文】契丹放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而且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误解形象。“故上书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意味,并非“直言进谏”。附【译文】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上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意味。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序颠倒。“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附【译文】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的,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选项]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间错位。“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附【译文】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后来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损坏了。陈尧佐告诉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然,陈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来钱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终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陈尧佐移任河东路转运使,因为河东环境寒冷,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天禧年间,黄河决口,起用陈尧佐任滑州知州,制造木龙来减轻水浪冲击,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移任并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不安,陈尧佐为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多次升官至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于是授官枢密副使。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2018·全国卷Ⅲ)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选项]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曲解文意。①原文中说“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惮”是“畏惧、害怕”之意,选项中说“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显然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②原文中说“激驸马都尉王诜”,选项中说他“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曾布只是激怒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③原文中说“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选项中说“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对照可知,范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附【译文】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去世,享年七十六岁。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选项]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改变因果。选项中“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与前面“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构成的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是说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从李忠臣以来就开始了,只是到刘玄佐时更加严重,并非因为刘玄佐不事产业,轻财好赏而出现这样的结果。选项强加了因果,故而错误。附【译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刘玄佐性情豪放不羁,轻视钱财而喜欢重赏部下,所以部属日益难于约束。汴州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横,不能自拔,到刘玄佐时更加厉害。以后杀将帅上司,大肆掠夺抢劫,都是贪财而造成的。刘玄佐发迹后,其母还健在,是一个贤惠的妇人。常常每月织粗绸一匹,以示不忘贫时劳动本色,多次教育告诫刘玄佐要恪守为臣之道。其母见县令来厅前禀告政事,县令走后,她告诫玄佐说:“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刘玄佐有所感而觉悟了,所以对待下属更加宽和有礼。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隆庆元年,(葛守礼)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选项]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偏概全。“全国各地”错,原文是说“畿辅、山东流移日众”。附【译文】隆庆元年,葛守礼起任户部尚书。上奏进谏:“京城附近、山东一带的流民移民日益增多,因为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收的课税太重,征派又不均衡。工匠和富商大贾,都凭借无田免去徭役,只有农夫受此困厄,这就很不合事理。请求纠正田赋的规章,罢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上下诏全部实行。二、综合训练(2019·武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八年,伐陆浑戎,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王衡雍而归。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节选自《史记·楚世家》)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B.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C.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解析】选D。“田主取其牛”意为“田地的主人抢走了牛”,句意完整,“径者”指牵着牛经过人家田地,应做“则不直矣”的主语,故应在“径者”前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因果,意为“况且大王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讨伐它”,句意、结构均完整,故“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不能断开。排除A项,选D。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浑戎”即迁徙到洛阳附近的北部游牧部落,“戎”在古代指北部民族。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虞代和夏代。“有虞氏”是上古时代的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帝”,相传舜禅位于禹,后人称禹为“夏禹”。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投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D.“质”即“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解析】选A。A项,“陆浑戎”是西北游牧部落,且“戎”在古代指西部少数民族。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诫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撤军。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占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国的后裔。C.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率领军队后退三十里而驻扎,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D.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已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解析】选C。C项,“平等条约”有误,文中有“子良出质”,可见楚庄王已接受了郑伯的投降,胜负已定,并非“平等条约”。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折断兵器的尖端,便足以铸成九鼎。(得分点:“阻”“钩”“喙”各1分,大意2分)(2)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满怀愤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得分点:“不天”“事”“用”各1分,大意2分)附【译文】八年,楚国讨伐陆浑戎,在周都郊外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楚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折断兵器的尖端,便足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唉!君王难道忘记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九鼎,其上铭刻物象,各种物象都具备,让百姓知道兴灾作害的神怪。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品德美好清明,鼎虽然很小也是重不可移的;如果天子奸恶邪僻昏庸无道,鼎即使再大也轻而易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