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学专业知识-46_第1页
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学专业知识-46_第2页
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学专业知识-46_第3页
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学专业知识-46_第4页
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学专业知识-4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专业知识-46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下列关于整体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病情白天较重,夜间减轻V

E.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解析:[解析]整体观念包括:①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②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春温、夏热、秋燥、

冬寒,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昼夜变化对病情的影响,白天较轻,傍晚加重,夜间最重。

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下列关于劳力过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多伤及心脾V

B.耗气

C.脏气虚少,功能减退

D.伤形

E.体倦神疲,喘息汗出

解析:[解析]劳力过度可见:①耗气,脏气虚少,功能减退;②伤形,体倦神疲,喘息汗出。劳神过度

多伤及心脾。

3.下列关于正邪与发病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感受阳邪则实热证

B.感受阴邪则实寒证或寒湿证

C.正虚邪衰则实证V

D.感邪轻或正气强则病位表浅病变轻

E.感邪重或正气弱则病位较深

解析:[解析]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正胜邪却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感受阳邪则

实热证,感受阴邪则实寒证或寒湿证,正盛邪实则实证,正虚邪衰则虚证,正虚邪盛则虚实夹杂:感邪轻

或正气强则病位表浅病变轻,感邪重或正气弱则病位较深,病变重。

4.下列选项中,患者症见形寒,肢冷,蜷卧,舌淡而润,脉迟,可能的病机是

(分数:1.00)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阳偏胜

D.阴偏胜J

E.阴损及阳

解析:[解析]阴偏胜是指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阴盛而阳未虚的

实寒证,症见形寒,肢冷,蜷卧,舌淡而润,脉迟等。

5.下列选项中,患者症见日晡,申时(下午3〜5时)发热明显,口渴饮冷,腹满硬痛,大便秘结,可能的

病证是

(分数:1.00)

A.阳明经证

B.阳明腑实证J

C.阴虚火旺

D.湿温病

E.温病热入营分

解析:[解析]阳明腑实证症见日晡,申时(下午3〜5时)发热明显,口渴饮冷,腹满硬痛,大便秘结。

6.下列脉象中,常提示虚证的是

(分数:1.00)

A.实脉

B.洪脉

C.弦脉

D.长脉

E.细脉V

解析:[解析]①寒热:迟脉、紧脉多主寒证;数脉、滑脉,多主热证。②虚实:虚、弱、细、微之类的

脉象,常提示正气不足的虚证;实、洪、弦、长之类的脉象,多提示邪气亢盛的实证。

7.下列关于上焦病证症状的描述,错误的是一

(分数:1.00)

A.发热,微恶风寒

B.大便不爽或滤泄J

C.咳嗽,汗出,口渴

D.头痛,舌边尖红

E.脉浮数或两寸独大

解析:[解析]上焦病证为温热之邪侵袭肺、心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汗出,口渴,头痛,舌

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或见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甚则高热,神昏澹

语或昏愦不语,舌骞,肢厥,舌质红绛。

8.下列药物中,适于炒炭的是

(分数:1.00)

A.山楂

B.白术

C.麦芽

D.黄黄

E.艾叶4

解析:[解析]炒炭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增强收敛止血、止泻功能。适用于艾叶、地榆等。

9.下列止血药中,有小毒的是

(分数:1.00)

A.艾叶J

B.炮姜

C.灶心土

D.白及

E.仙鹤草

解析:[解析]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10.下列药物中,滋肾,用于久咳虚喘的是—

(分数:1.00)

A.乌梅

B.诃子

C.罂粟壳

D.五味子-J

E.五倍子

解析:[解析]五味子的功效包括:①滋肾,用于久咳虚喘;②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消渴;③涩精

止遗,用于失精;敛汗,用于多汗:④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⑤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

11.下列关于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攻毒疗疮,杀虫止痒

B.以外用为主,形式多样

C.少数可内服的药宜作丸散剂

D.大多数药物无毒V

E.严格掌握剂量及用法

解析:[解析]攻毒杀虫止痒药多有毒,功效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主治皮肤、五官科疾病:痈疮疔毒,

疥癣,湿疹,聘耳,梅毒,虫蛇咬伤,癌肿等。注意事项包括:以外用为主,形式多样;少数可内服的药

宜作丸散剂;严格炮制;严格掌握剂量及用法。

12.下列病证中,适用于吐法的是

(分数:1.00)

A.瘀血内停

B.宿食不消

C.结痰停饮

D.虫积

E.宿食壅阻胃皖V

解析:[解析]吐法是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脆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中吐出,适用于中

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腕、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干霍乱而无法吐泻者,病情急迫而又急

需吐出。

13.下列方剂中,患者症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适用的是

(分数:1.00)

A.桂苓甘露饮J

B.清络饮

C.清暑益气汤

D.六一散

E.新加香雷饮

解析:[解析]桂苓甘露饮功效清暑解热,化气利湿;主治暑湿证,症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

利,及霍乱吐下。

14.下列关于泰山磐石散功效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

A.滋阴降火

B.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C.滋补肝肾

D.温补气血,生肌敛疮

E.益气健脾,养血安胎V

解析:[解析]泰山磐石散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主治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症见胎动不安,

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15.下列方剂中,功效宣降肺气,化痰清热的是

(分数:1.00)

A.橘皮竹茹汤

B.旋覆代赭汤

C.苏子降气汤

D.定喘汤V

E.橘核丸

解析:[解析]定喘汤功效宜降肺气,化痰清热;主治痰热蕴肺之哮喘,症见哮喘咳嗽,痰多稠黄,舌苔

黄腻,脉滑数。

16.下列病证中,适用于桃核承气汤的是

(分数:1.00)

A.胸中血瘀证

B.下焦蓄血证J

C.气虚血瘀之中风

D.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E.无名肿毒,烧伤烫伤

解析:[解析]桃核承气汤功效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

烦躁澹语,至夜发热,或妇人闭经、痛经,脉沉实或涩。

17.下列方剂中,适用于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的是_

(分数:1.00)

A.黄土汤

B.槐花散

C.小蓟饮子

D.十灰散J

E.咳血方

解析:[解析]十灰散功效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症见呕血、咯血、帆I血等,血色鲜

红,势急量多,舌红,脉数。

18.下列方剂中,患者症见手足痪疚,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适用的是—

(分数:1.00)

A.阿胶鸡子黄汤

B.大定风珠J

C.天麻钩藤饮

D.镇肝息风汤

E.羚角钩藤汤

解析:[解析]大定风珠功效滋阴息风;主治阴虚风动证,症见手足痪疚,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

弱,时时欲脱。

19.下列关于三仁汤功效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

A.宣畅气机,清利湿热V

B.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C.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D.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E.利水,清热,养阴

解析:[解析]三仁汤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病湿重于热证,症见恶寒头痛,身重疼痛,肢

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细而濡。

20.下列关于祛痰剂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配伍补脾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

B.配伍理气药,痰随气而升降

C.配合软坚散结之法,防止痰流经络、肌媵而成为瘴病、痰核

D.有咳血倾向者,应使用燥烈之剂J

E.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

解析:[解析]祛痰剂的注意事项包括:①辨源求本。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而且要强调杜绝生痰之源。

②辨证配伍。配伍补脾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配伍理气药,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滞,气顺则痰

消;配合软坚散结之法,防止痰流经络、肌媵而成为摞疡、痰核。③辨清性质。辨别痰病的性质,依据寒

热燥湿之不同,选择适当的方剂。④禁忌。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表邪未

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21.下列关于痰饮辩证的描述,错误的是一

(分数:1.00)

A.辨别标本的主次

B.辨别病邪的兼夹

C.为阴邪,湿证居多V

D.初起若有寒热兼证,为夹表邪

E.饮积不化,气机升降受阻,常兼气滞

解析:[解析]痰饮的辨证要点包括:①辨标本的主次。本虚为阳气不足,标实指水饮留聚。②辨病邪的

兼夹。为阴邪,寒证居多,但亦有郁久化热;初起若有寒热兼证,为夹表邪;饮积不化,气机升降受阻,

常兼气滞。

22.下列便秘各证型中,患者症见大便干结,面红心烦,小便短赤,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1.00)

A.热秘J

B.气秘

C.冷秘

D.脾肺气虚

E.血液亏虚

解析:[解析]热秘症见大便干结,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治法应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用麻

子仁丸。

23.下列治法中,适用于风寒头痛的是

(分数:1.00)

A.疏散风寒止痛J

B.疏风清热和络

C.祛风胜湿通窍

D.平肝潜阳息风

E.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解析:[解析]风寒头痛症见头痛时作,恶风畏寒,脉浮紧。治法应疏散风寒止痛;方用川苟茶调散。

24.下列典籍中,明确提出“痛则不通”病机学说的是.

(分数:1.00)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仁斋直指方

E.医学发明J

解析:[解析]金•李东垣所著《医学发明》明确提出“痛则不通”的病机学说,确立了通经络的腹痛治

疗方法。

25.下列关于腹痛实证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分数:1.00)

A.暴痛

B.腹胀

C.呃逆

D.拒按

E.病程较久-J

解析:[解析]腹痛实证的特点是暴痛,伴腹胀,呕逆,拒按,病程较短;虚证的特点是隐痛,痛势绵

绵,喜揉喜按,病程较久。

26.下列关于消渴辩证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上消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

B.中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

C.下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

D.初病兼见阴虚燥热4

E.日久以阴虚、气阴两虚为主

解析:[解析]①辨病位。上消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中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下

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②辨标本。初病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阴虚燥热互见;日久以阴虚、

气阴两虚为主。

27.下列虚劳各证型中,治法应补益肺气的是

(分数:1.00)

A.肺气虚V

B.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心血虚

解析:[解析]肺气虚症见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易感冒。治法应补益肺气;方用补肺汤。

28.下列方剂中,适用于湿热浸淫型痿证的是

(分数:1.00)

A.清燥救肺汤

B.四妙丸+加味二妙散V

C.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D.虎潜丸

E.圣愈汤+补阳还五汤

解析:[解析]湿热浸淫型痿证症见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舌苔黄

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应清热利湿,通利经脉;方用四妙丸+加味二妙散。

29.下列腌穴中,主治热病、昏迷的是—

(分数:1.00)

A.少泽J

B.后溪

C.养老

D.小海

E.天宗

解析:[解析]少泽位于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主治头痛、目痛、咽喉肿痛、耳鸣;

热病、昏迷;乳少。

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输穴的是

(分数:1.00)

A..井

B..荥

C..输

D..俞J

E..合

解析:[解析]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经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井、荥、输、经、合五类腌穴的简称。俞穴

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俞穴。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31.下列选项中,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是

(分数:2.00)

A.古代解剖学的认识J

B.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4

C.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V

D.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J

E.阴阳学说V

解析:[解析]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包括: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的渗

透,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32.下列关于胃脱痛的描述,正确的是一

(分数:2.00)

A.实证,进食后痛势加剧J

B.虚证,进食后疼痛缓解4

C.寒证,胃脱冷痛V

D.寒证,得温则减、遇寒加剧J

E.热证,胃腕灼痛,喜凉恶热J

解析:[解析]①辨虚实:实证,进食后痛势加I剧;虚证,进食后疼痛缓解。②辨寒热:寒证,胃脱冷

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热证,胃院灼痛,喜凉恶热。

33.下列选项中,属阴证的是—

(分数:2.00)

A.里证-1

B.表证

C.实证

D.寒证■J

E.虚证V

解析:[解析]里证、寒证、虚证属于阴证;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

34.下列药物中,泻水逐饮,用于胸胁停饮,水肿,鼓胀的是

(分数:2.00)

A.甘遂V

B.大戟J

C.商陆

D.芫花V

E.巴豆J

解析:[解析]甘遂、大戟、芫花、巴豆功效泻水逐饮,用于胸胁停饮,水肿,鼓胀。商陆功效泻下逐

水,用于水肿,鼓胀。

35.下列关于牛膝功效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分数:2.00)

A.利水通淋,用于淋证,水肿V

B.下乳消痈,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及乳痈

C.活血祛瘀,用于痛经、妇科瘀血证V

D.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腰膝酸痛,下肢无力V

E.清热解毒消痈,用于疮疡肿毒

解析:[解析]牛膝的功效包括:①活血祛瘀,用于痛经、妇科瘀血证;②利水通淋,用于淋证,水肿;

③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腰膝酸痛,下肢无力;④利尿通淋,用于尿血,小便不利;⑤引火(血)下行,用

于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蚓血。

36.下列方剂中,属于扶正解表剂的是

(分数:2.00)

A.参苏饮/

B.麻黄细辛附子汤V

C.加减赢蕤汤J

D.柴葛解肌汤

E.败毒散V

解析:[解析]扶正解表剂包括败毒散、再造散、加减就蕤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参苏饮。柴葛解肌汤属

于辛凉解表剂。

37.下列病证中,适用于当归四逆汤的是

(分数:2.00)

A.血虚寒厥证V

B.寒入经络J

C.血痹

D.阴疽

E.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解析:[解析]当归四逆汤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①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口不渴,舌

淡苔白,脉沉细欲绝:②寒入经络,腰、股、腿、足、肩背疼痛。

38.下列关于肺痈治疗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以祛邪为原则V

B.清热解毒V

C.脓未成,重在排脓解毒

D.脓己成,重在清肺消痈

E.化瘀排脓J

解析:[解析]肺痈的治疗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重在清肺消痈;脓

已成,重在排脓解毒。

39.下列关于头痛性质与病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痰湿:重坠或胀

B.肝火:跳痛

C.寒厥:痛、胀J

D.阳亢:刺痛V

E.气血、肝肾阴虚:隐痛绵绵或空痛

解析:[解析]头痛性质与病因的关系为:痰湿,重坠或胀;肝火,跳痛;寒厥,冷痛、刺痛;阳亢,

痛、胀;气血、肝肾阴虚,隐痛绵绵或空痛;淤血,固定刺痛。

40.下列关于涌泉穴主治病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昏迷、晕厥,癫痫,小儿惊风V

B.头痛,头晕,目眩,失音V

C.遗精,阳萎,月经不调

D.气喘,咳血

E.小便不利,便秘7

解析:[解析]涌泉穴位于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昏迷、晕

厥,癫痫,小儿惊风;头痛,头晕,目眩,失音;小便不利,便秘。

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41.任脉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J

解析:[解析]督脉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任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42.鼻流清涕见于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J

解析:[解析]鼻流清涕见于外感风寒或阳气虚弱;鼻流浊涕见于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43.怒则气上,肝胆之气疏泄失常,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并冲头脑或肝气亢盛,乘克心肾。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J

解析:[解析]肝胆之气疏泄失常,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并冲头脑(血随气逆)或肝气亢盛,乘克脾胃。症

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烦躁失眠;吐血蚓血(血荒于上)甚则昏仆、中风;或胁下、脱腹胀痛

或窜痛,呕恶食少,泄泻不爽等。

44.温里药是以温里祛寒,治疗表寒证为主的药物。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V

解析:[解析]温里药是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

45.半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用于风痰留滞经络。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J

解析:1解析]半夏的功效包括:①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湿痰;②降逆止呕,用于呕吐;③消痞散结,用

于梅核气,瘦瘤痰核:④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疽。

46.四逆散中君药为芍药,功效养血和营,柔肝缓急。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V

解析:[解析]四逆散的君药为柴胡,功效透邪伸阳,疏肝解郁;芍药为臣药,功效养血和营,柔肝缓

急。

47.完带汤补脾与祛湿相配,重在祛湿。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J

解析:[解析]完带汤补脾与祛湿相配,重在补脾;扶土与抑木相合,肝脾同治。

48.心悸实证治疗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分数:1.00)

A.正确V

B.错误

解析:[解析]心悸的治疗以镇心安神为总则。虚证,应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应祛痰、化

饮、清火、行瘀;虚实夹杂,多见,因主次、缓急各有不同而相应兼顾。

49.颤证以内伤为主,尤以年老体衰多见。

(分数:1.00)

A.正确J

B.错误

解析:[解析]颤证以内伤为主,尤以年老体衰多见,髓海不足,心神失主,筋脉肢体失控。

50.足少阳胆经联络脏腑器官包括心包、胆、耳、目。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V

解析:[解析]足少阳胆经循行头f足;瞳子修一足窍阴。联络肝、胆、耳、目。主治侧头、目、耳、咽

喉病、神志病、热病;胆经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51.偏食生冷寒凉,耗伤1,寒湿内生。

(分数:1.00)

解析:脾胃阳气

52.唇色1或暗黑见于心气虚所致血瘀、心阳虚或呼吸困难的重病者。

(分数:1.00)

解析:紫暗

53.肝郁气滞证症见胸胁或少腹1,情志抑郁或易怒,喜叹息。

(分数:1.00)

解析:胀闷窜痛

54.棍子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1病。

(分数:1.00)

解析:丝虫

55.刺蓑藜具有祛风明目之功效,用于1,风疹瘙痒,白瘢风。

(分数:1.00)

解析:目赤翳障

56.清营汤组方中寒凉清解配伍辛凉宣散,力求“1”。

(分数:1.00)

解析:透热转气

57.黄苓桂枝五物汤1、散邪、通经三者并用,固表不留邪,散邪不伤正。

(分数;1.00)

解析:温补

58.呃逆以1,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

(分数:1.00)

解析:理气和胃

59.1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种病证。

(分数:1.00)

解析:癖闭

60.针刺的穴位皮肤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应从1向外绕圈擦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