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忤视(wǔ)参乘(chéng)彘肩(zhì)殒(yǔn)身不恤B.拜谒(yè)憎恨(zēng)骨髓(suí)共(gòng)其乏困C.长篙(gāo)瞋(chēn)目玉玦(jué)长歌当(dàng)哭D.寥(liáo)廓百舸(gě)箕(qí)踞挥斥方遒(qi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A项,“参乘”的“乘”应读shèng;B项,“骨髓”的“髓”应读suǐ;“共其乏困”的“共”应读gōng;C项,正确。D项,“箕踞”的“箕”应读jī。

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澜

凄婉

荡漾

美姬B.刀俎

编辑

大抵

飨食C.稠怅

殒身

笙萧

洗涤D.寥阔

桀傲

喋血

恶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斑澜”改为“斑斓”。C项,“稠怅”改为“惆怅”;“笙萧”改为“笙箫”;D项,“寥阔”改为“寥廓”;“桀傲”改为“桀骜”;“恶耗”改为“噩耗”。故选B。【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B.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左传》为国别体,《战国策》为编年体。C.《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记叙重大事件的消息,属于新闻的一种,主要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内容构成。D.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的体裁。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因此,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知识的能力。B项,“《左传》为国别体,《战国策》为编年体”错误,《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故选B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驻军)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B.今行而无信(相信)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C.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放)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D.旦日飨士卒(犒劳)道芷阳间行(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项,信:凭信之物,译文:现在假如去了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C项,发:打开,译文: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D项,道:取道,译文:取道芷阳,抄小路走。故选A。5.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②距关,毋内诸侯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⑦秋毫不敢有所近⑧拔剑切而啖之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而同学们在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归纳,多识记。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意思是: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振”同“震”,震慑。②“距关,毋内诸侯”意思是: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距”同“拒”;“内”同“纳”,接纳。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意思是:(我)一直在盼望着将军到来,又怎么敢背叛您呢?没有通假字。④“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没有通假字。⑤“令将军与臣有郤”意思: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郤”通“隙”,隔阂、嫌怨。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意思是: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已”同“矣”。⑦“秋毫不敢有所近”意思是:一丝一毫都不敢取。没有通假字。⑧“拔剑切而啖之”意思是:拔出剑来,切着吃掉它(指生猪腿)。没有通假字。分析可知,①②⑤⑥句有通假字,③④⑦⑧句没有通假字。故选A。【点睛】通假字辨别规律:通假字有其规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有一定关系,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假义提高阅读能力。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代替“避”。(2)师者,所以传道事业解惑也。(《马说》)“受”代替“授”。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才(《马说》)“材”代替“才”,才能。3.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代替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代替“肢”。4.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代替“早”。(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代替“已”,停止。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A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B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项,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D项,有意:古今同义,有做某种事的愿望。故选D。【点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戮没C.沛公安在 D.欲呼张良与俱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例句,宾语前置句,正确顺序为“夫晋,有何厌”。A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B项,被动句,“为”表被动。C项,宾语前置句,正确顺序为“沛公在安”。D项,省略句,句子应为“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故选C。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8.(1)《沁园春•长沙》里,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同是面对离别,徐志摩想“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荆轲则歌曰:“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逢着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们用出自《鸿门宴》中的八个字“______,______”来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5)“刘和珍们”被鲁迅先生誉为“真的猛士”,因为她们______,______。她们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风萧萧兮易水寒(5).一个丁香一样的(6).结着愁怨的姑娘(7).项庄舞剑(8).意在沛公(9).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10).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中需注意“携”“峥嵘”“溯”“惨淡”“淋漓”的书写。【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三.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七律二首•送瘟神》①毛泽东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②,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③【注】①本诗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②“人遗矢”用廉颇故事写出人体弱多病的状态。③送瘟神的习俗。9.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首联写到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但由于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使神医华佗再世也对血吸虫病这一顽疾无可奈何。B.第一首诗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在血吸虫病的肆虐下,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千家万户人丁稀少,人民群众体弱多病,死气沉沉的阴森惨状。C.第二首诗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五岭泛指山脉,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写农民在山上劳动,“铁臂摇”写工农大力兴修水利,通过描绘改天换地来反映送瘟神的伟大实践。D.第二首诗尾联点题,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敬畏之情,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10.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答案】9.D10.相同点:内容上都以血吸虫病为写作题材,情感上都体现了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不同点:第一首,内容上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情感上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感情抑郁、语气哽咽;第二首,内容上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情感上情绪热烈、语调高亢。【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分析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敬畏之情”错误,表达的是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鉴赏,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送瘟神》的第一首,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绿水青山枉自多”,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华佗无奈小虫何”,华佗堪称是中国古代名医的典型代表。但由于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使神医华佗再世也对血吸虫病这一顽疾无可奈何。“千村薜荔人遗矢”,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人遗矢”用廉颇故事写出人体弱多病的状态。“矢”同“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万户萧疏鬼唱歌”,千家万户人丁稀少,死沉沉,只有鬼在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对人民的关切之情随着想象飞到天外,遨游广阔宇宙长河之中。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牛郎欲问瘟神事”,在中国古代创造的众多神里,只有牛郎织女是劳动者。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当然关心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如何回答牛郎的发问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送瘟神》的第二首,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乂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气哽咽形成了鲜明对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春风荡漾,杨柳轻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之后,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情,个个像古代圣贤尧舜一样奋发有为,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接,就像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山水焕发青春,大地日新月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五怜泛指山脉,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写农民在山上劳动,“铁臂摇”写工农大力兴修水利,通过描绘改天换地来反映送瘟神的伟大实践。“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两首诗都以血吸虫病为写作题材,体现了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不同的是,第一首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感情抑郁、语气哽咽;第二首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情感上情绪热烈、语调高亢。B卷四.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①,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①反坫:坫是放酒杯的土台,在厅堂的两根前柱之间。宴会时,宾主互相敬酒以后,把酒杯放在土台上,就叫反坫。这是诸侯之间的礼节。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B.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C.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D.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与管仲相知最深。后世常以“管鲍”比喻知音难觅。B.禄是官吏的薪俸;《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其薪俸收入。C.“山戎”是古族名,又称北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北部。公元前七世纪颇强,侵郑、齐、燕等国。D.《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篇着重写管仲和鲍叔牙友谊;虽是轶事,写来却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作者的爱恨渗透于字里行间。B.管仲曾经三次做官,三次主动离职,鲍叔不认为是他不像先辈、辜负先辈遗志,知道是他没有遇到时运。C.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掌政事。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盟会诸侯,平定战乱,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谋略。D.所以管仲说:“仓库充实,老百姓就懂得礼节;衣食充足,老百姓就懂得荣辱;做人君的所作所为有法度,六亲就关系坚固。”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答案】11.D12.A13.B14.(1)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2)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吾始困时”指我当初贫困时,“时”应归属前句,应在“时”后断句,排除AB项,“不以我为贪”的主语是“鲍叔”,要连在一起,排除C项。句意: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后世常以‘管鲍’比喻知音难觅”有误。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与管仲相知最深。后世常以“管鲍”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知音难觅”是钟子期与俞伯牙。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三次主动离职”有误,据原文“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可知,他是被别人撤职的,不能说是“离职”;对“不肖”理解有误,“不肖”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儿子不像先辈、不成器;二是指“不贤”,没有贤能的意思,此处应该是“不贤”的意思。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1)“既”,已经;“进”,推荐;“身”,指自己;“下”,居于……之下。(2)“背”,背弃;“因”,顺应;“信”,信守盟约;“由是”,因此。【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过分。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五.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小题。走宁夏①一出银川机场,天旷地远,阳光敞亮,刚才还汗津津黏糊糊的胳膊,像用干沙子搓过一样爽净。人粥似的闷燠的北京给甩远了,它追不上我了,眼下的空间突然无比阔大。②银川的得名,有记载的一则是,前秦符坚的骢马城就在这一带,因符坚是氐族首领,而氐族语呼骢马为“乞银”,故而放牧“乞银”的地方就叫“乞银城”,后来叫顺了嘴就叫成银川了。③而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起来,可就是一部宏大的传奇了。④宋初,党项羌李元昊确立西夏帝国并称帝,版图之大,气焰之嚣张,立国时间之久,史所罕见。李元昊此人强项而英纵,似乎特别喜欢斗气儿。范仲淹恳求他,只要答应不再使用“帝”字,他要什么给什么,满足一切要求。李元昊并不买账,偏要大用特用这个“帝”字,能把人气晕。形势对他不利时,他也假装顺从,自我蔑称为“兀卒”,其实埋了钉子,后经人破译,乃“吾祖”的谐音,对方回信若依此称呼,即落入“我的爷爷”之陷阱。你说可恼不可恼?但宋朝硬是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有强悍的实力。成吉思汗可能也是被李元昊的后裔们气坏了,发誓非荡平西夏不可,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灭掉。⑤在宁夏,你还会不时听人提起黑城子,那是西夏的故都,又名哈拉浩特。“哈拉”,黑也,“浩特”,城也。那里的最后一主“黑将军”似应早于李元昊,他勇冠三军视死如归的惊天气概和他在城破前窖藏贵重金银文牍器物的故事,至今流传在民间。⑥西夏啊西夏,在历史的长夜里,二百年,太匆匆,你来得迅,去得疾,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如一节在激荡回旋中戛然而止的雄浑乐曲,又像一个酷烈而又浪漫的噩梦。元灭西夏后,置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宁夏就是扫平西夏、永保安宁之意。⑦去看岩画的那天,天气晴好,贺兰山在银川城的西北方向若隐若显,勾勒出雾岚似的一溜长线,其幻影似一队骑手控驭着骏马,与我们的汽车并排比赛速度,车跑多快,它们也跑多快。贺兰岩画便藏在数不清的山谷中。我们入一谷,细看沟谷两崖,果有姿态各异的奇怪图案赫然而现。岩刻五花八门,还杂以天书样的西夏文字,其中似人似怪的头像特别多。⑧我被岩画之谜吸引着,不由遥想上古游牧人,顶风冒雪,辗转深山荒滩,日夜与牛羊为伴,好不孤单,那种欲与天、地、人、万物生灵对话的强烈冲动难以抑制,却又苦无对象,于是以凿刻为语言,把原始的思维和郁积于胸的怒吼注入了这万古不灭的岩画。⑨翌日清晨五点多,我们又出现在中卫。中卫在大西北是很有名的,这固然由于它军事地位的险要,但也与风沙大有关系。它过去出名是因饱受风沙之害,现在出名则因为是全国的治沙模范,并获得了国际声誉。这里年均刮风900个小时,平均每10小时出现一次风沙,最大风力11级。历来中卫人不知修了多少庙,祈求神灵保佑,锁住沙龙,然而无效。事情终于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那就是著名的“沙坡头奇迹”。我这次才弄懂是怎么回事。原来,英雄的中卫人民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采用1×1米格状草沙障先铺在大片流沙上,遏制风速,而后再在草方障内植草造林。多年来,在包兰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罩着一张由草方格组成的无边无际的巨网,而在这无数的网眼里又长起了或疏或密的青杨。⑩中卫又名鸣沙洲,它的沙子原是会“唱歌”的,有“沙坡鸣钟”之称。但中卫的响沙已有十几年不怎么唱了,人们从高坡滑下,难得听到鸣沙擂鼓了。因为绿化造林,使大气变化,影响到沙粒的频率,“共鸣箱”结构给破坏了。这是一种积极的破坏,破坏得好。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⑪须弥山石窟是此行的最后一个点,它距固原50公里,位于六盘山北端,始建于北魏中晚期,是西北历史上最悠久的石窟之一。我们抵达时已近后晌,见这一带山大沟深,地貌苍古,其大佛楼释迦牟尼坐像有20多米高,仪态威严,雍然大气,很有震撼力。说实话,比起全国驰名的几大石窟,一点儿也不差。⑫但不可思议的是,它直到解放后才被发现,旧的府县志中几乎没有记载。同样令人不解的是,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距银川市仅40多公里,它们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我想绝不是没人发现过,只是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发现者少罢了,何况发现了又如何?为生计奔劳的人,顾不上琢磨,又缺乏起码的通信条件。从另一面看,它们的发现之晚正说明西部的文化土层何其厚也,有待发现的东西何其多也。现今西部文化大放异彩的际遇来了。听说,中央已拨巨款发掘西夏陵,世人也期待着东方金字塔之揭秘。⑬此时,斜阳把赭色的光影投射到伫立了千年的裸露着的错落有致的佛像上,佛容凝重而肃穆,加浓了沉思的氛围。眼前是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干沟,千山万壑的波涛。我知道,从这里出去不远便是西吉、海原,还有沙沟,再向北,是银川平原、沙坡头、贺兰山,全是些沉积了无数苦难和奋争的地方。历史烟云一一从眼前飘过,我想象着,汉武帝六临朔方驱马击剑出萧关,拓拔魏万马奔腾踏平赫连勃勃,唐太宗大破匈奴勒石灵州府,康熙大帝三次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还有回民起义领袖马化龙啸聚金积堡,把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推向了高潮……这片伟大的土地,真个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⑭此刻周遭静谧极了,一点声音也没有,好像被世界遗忘了;但忽然间,我听见深沟大壑的上空,像盘结着携带豪雨的云团一般,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这不是我的幻觉,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我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取材于雷达的同名散文)1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与“宁夏”一名的来历相比,始于氐族语音译的“银川”,命名得过于随意。B.贺兰山岩画是原始游牧人思想感情的载体,似人似怪的头像表现了孤单寂寞之情。C.“沙坡头奇迹”是指中卫人民创造的一种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的方法。D.西夏王陵等古迹没被及早发现,既说明宁夏交通闭塞,也说明宁夏文化亟待开发。16.作者为什么说“而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起来,可就是一部宏大的传奇了”?17.文中第⑩段划线句提到“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结合文外的例子说明理由。18.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5.D16.“宁夏”之名是漫长的、传奇式的历史演变得来的;宋初,党项羌李元昊因有强悍实力,建立西夏帝国并称帝,宋朝拿他没办法;成吉思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灭掉西夏。17.“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这种做法不一定正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我们应该为了历史,为了将来,保存自然奇观。例如今天,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都面临着人工设施和人工景观过多过滥的问题。正是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已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泰山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是一座圣山,几千年来受到严格保护。然而近20年,大兴土木之风愈演愈烈。18.①在宁夏的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此建功立业、书写传奇;②无论是贺兰山岩画还是须弥山石窟等,都是宁夏人民创造出来的;③宁夏文化底蕴之丰富、人民创造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④宁夏并未被世人关注,很多精神财富还没有开发出来。【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始于氐族语音译的‘银川’,命名得过于随意”错。原文说“银川的得名,有记载的一则是,前秦符坚的骢马城就在这一带,因符坚是氐族首领,而氐族语呼骢马为‘乞银’,故而放牧的‘乞银’地方就叫‘乞银城’,后来叫顺了嘴就叫成银川了”,由此可知,命名显示了历史渊源,而不是“过于随意”。B项,“表现了孤单寂寞之情”错。头像体现了上古游牧人“欲与天、地、人、万物生灵对话的强烈冲动难以抑制,却又苦无对象,于是以凿刻为语言,把原始的思维和郁积于胸的怒吼注入了这万古不灭的岩画”的做法,而非“表现了孤单寂寞之情”。C项,“是指中卫人民创造的一种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的方法”以偏概全。原文说“原来,英雄的中卫人民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而后再在草方障内植草造林……”,由此可知,“沙坡头奇迹”需要先固沙而后再在草方障内植草造林。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重点要审读题干,分析题干中的重点词“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一部宏大的传奇”,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宁夏”这个名字确立之前,这个地方有哪些传奇故事发生,考生据此分析即可。首先,“宁夏”之名是漫长的、传奇式的历史演变得来的:“那里的最后一主‘黑将军’似应早于李元昊,他勇冠三军视死如归的惊天气概和他在城破前窖藏贵重金银文牍器物的故事,至今流传在民间”,黑城子里“黑将军”的惊天气概和相关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其次,“宋初,党项羌李元昊确立西夏帝国并称帝,版图之大,气焰之嚣张,立国时间之久,史所罕见”,由此可知,宋初,党项羌李元昊因有强悍实力,建立西夏帝国并称帝,宋朝拿他没办法。最后,“成吉思汗可能也是被李元昊的后裔们气坏了,发誓非荡平西夏不可,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灭掉”,由此可知,成吉思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灭掉西夏。【17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文中划线句子“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针对这种做法,我们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也可以认为是错误的。关键是我们在论述时要言之成理。解答此题首先要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要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时要客观求是,评判时要辩证分析、公正公允。“请结合文外的例子说明理由”有两层含意:一是不能止于对文本的认同,也不能因袭他人的成说,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力求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二是提出的见解虽不要求得出最终的科学结论,但要求能自圆其说,因此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如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要重点说明“文明”的重要性;如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要重点说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同时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抓住本句中“神秘”“巨大精神财富”“不该沉默”等关键词阐释即可。“巨大精神财富”,是指在宁夏的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此建功立业、书写传奇,通过“原来,英雄的中卫人民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这片伟大的土地,真个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知。“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是说无论是贺兰山岩画还是须弥山石窟等,都是宁夏人民创造出来的,通过“贺兰山岩画,距银川市仅40多公里,它们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它们的发现之晚正说明西部的文化土层何其厚也,有待发现的东西何其多也”“须弥山石窟是此行的最后一个点,它距固原50公里,……但不可思议的是,它直到解放后才被发现”可知。“巨大”,是说宁夏文化底蕴之丰富、人民创造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历史烟云一一从眼前飘过,我想象着,汉武帝六临朔方驱马击剑出萧关,拓拔魏万马奔腾踏平赫连勃勃,……还有回民起义领袖马化龙啸聚金积堡,把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推向了高潮”等内容可知。“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是说宁夏并未被世人关注,很多精神财富还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应继续开发,通过“我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可知。六.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诸如“走花路、糊了、连睡、扩列……”这些被发明出来的固定用法,在一部分00后中已经成为常用的语言,网称“黑话”。笔者认为对此不必,反而应该淡定包容。当年发明了众多汉字缩写的90后,诸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我伙呆”等,语言系统不仅没有给带来灾难,而且活跃了网络社交氛围。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新词”也逐渐退出社交平台,只不过是语言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而更早以前,汉语中的精华——成语,何尝不是当年的流行“缩语”?现在,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成语背后的出处和典故,但这并不妨碍使用。这便是语言文字的进化所积蓄的力量,它们会用自身的实用和魅力获得认同。如今,00后的字母缩写“黑话”逐渐在其圈子里流行起来,这是语言发展的历史必然。语言从来都不是的,而是不断发展丰富、的。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表现在社交领域的语言“新变化”,实属正常。有00后接受采访时就直言,“这样打字快呀。”00后的网络“黑话”绝不是。我们应该自信,()正如此前的很多网络流行语已经out,数十年后,现在的很多流行词语,都将被时间淹没。不过,我们既要自信于语言系统的自净和择优能力,也要警惕一些不雅不良的词语充斥其中。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惊小怪墨守成规革故鼎新洪水猛兽B.小题大做墨守成规推陈出新天灾人祸C.大惊小怪一成不变推陈出新洪水猛兽D.小题大做一成不变革故鼎新天灾人祸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90后发明了众多汉字缩写,诸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我伙呆”等,语言系统不仅没有给带来灾难,而且活跃了网络社交氛围。B.当年90后发明的众多汉字缩写,诸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我伙呆”等,不仅没有给语言系统带来灾难,而且活跃了网络社交氛围。C.当年90后发明的诸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我伙呆”等众多汉字缩写,不仅没有给语言系统带来灾难,而且提升了网络社交氛围。D.随着当年90后发明的诸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我伙呆”等众多汉字缩写,不仅没有给语言系统带来灾难,而且提升了网络社交氛围。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语言系统会自行区分流行和经典,最终做出历史的选择,它本身就包含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B.语营系统最终会做出历史的选择,它会自行区分流行和经典,本身就包含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C.语言系统本身就包含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它会自行区分流行和经典,最终做出历史的选择。D.语言系统会自行区分流行和经典,它本身就包含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最终做出历史的选择。【答案】19.C20.B21.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语境意识,二是近义词语的辨析,常常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第一组: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过于惊讶和紧张。小题大做: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此处用“大惊小怪”更合适。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第二组: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根据语境,此处用“一成不变”更合适。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第三组:革故鼎新:革除旧的,建立新的。多指重大变革或改朝换代。推陈出新: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此处用“推陈出新”更合适。第四组:洪水猛兽:比喻来势凶猛的祸害。天灾人祸: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此处用“洪水猛兽”更合适。分析可知C项全都恰当。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A项语序不当,“语言系统不仅没有给带来灾难”应为“不仅没有给语言系统带来灾难”。B项没有语病。C项,搭配不当,“提升”与“氛围”搭配不当。D项,除搭配不当外还存在成分残缺,应删除“随着”。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是一个补写题。此类题要在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填写合适的句子。本题中,根据括号后面的内容来看,前面衔接“最终做出历史的选择”,排除AB两项;再看分句先后关系,应先说进化机制,后说做出选择,所以排除D项。故选C。22.下面的示例是一学生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写的一副对联。请根据《再别康桥》《雨巷》两首诗的内容,任选一首写一副对联。要求: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但总字数不得少于12字。示例:所选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对联:四块钱棺材几束稻草三尺长坟地一世凄凉所选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再别康桥》(2).一潭清泉榆荫下(3).半道彩虹浮藻间《雨巷》小巷绵绵寂寞雨丁香淡淡哀愁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再别康桥》《雨巷》两首诗的内容,任选一首写一副对联。要求: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但总字数不得少于12字”,然后回顾对联的有关知识,再仿照所给示例进行拟写即可。示例“四块钱棺材几束稻草,三尺长坟地一世凄凉”,这是给大堰河写的对联,化用了课文中“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这几句诗对大堰河的凄惨一生进行了概括,数量词的运用尤为出色。考生可以仿照这种形式,回顾《再别康桥》和《雨巷》两首诗歌中的名句,抓住这些句子中的意象进行拟写。23.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既联必修之阅读,又关必修之名著导读,而“读《论语》,谈交友”这一主题又将对《论证》对儒家的认识聚合于一点,既开放又收拢。书签上的赠言不仅要内容健康、有激励性,而且要语言雅正。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七.写作(50分)24.一间小屋、一个故人……会引起多少你对往昔生活的追忆!请以《别了,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提示:“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可以告别有关的人,也可以告别有关的事或物。既可以回顾过去,记叙经历,也可以畅想未来,抒发感情。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字数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别了,童年的老屋我家并不是什么巨商富贾之类,没见过建得气势恢宏、雕栏玉砌之类的府第,更不用说大观园之中的曲径通幽,竹溪佳处,但咱老百姓有句老话,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土窝,那四堵土墙,一方屋檐的地方就称之为家。而今钢筋水泥构筑着社会的轮廓,构筑着我的生活空间,但不知为什么故乡的老屋却总在我的梦中,同蓝天、阳光、童年一起反反复复的出现。童年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梦,老屋就是梦开始的地方。老屋建成已好些年了,墙皮剥落得斑斑驳驳,却是我童年时光的见证人,隐约可以看到小时候的一幕幕,老屋虽经过风吹雨打,却仍然屹立不倒;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磨砺,仍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支撑着我们一家人走过那清贫的年月。穷对孩子而言并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也许只是饭桌上的一碗野菜,也许只是一件补丁层层的衣衫,但穷对于我的祖辈、父辈而言足以刻骨铭心。当我围着老屋快乐的欢叫,因为屋顶上有了一个小洞时,我听到了母亲沉沉的叹息:“这房子不知什么年月才能翻新。”每当大雨滂沱之时,一家人总是战战兢兢怕老屋挺不过去,但那时家里只有一只小灯泡,昏昏暗暗,让人觉得是在看一场老电影。因此那时候的我并不喜欢晚上,窗外的月亮虽然朦朦胧胧,却也比这只昏黄的灯泡好上许多。后来,我走过一个大城市,在华灯初放的一刻,恍若白昼,让我想起了西北山村老屋中,发现这么多年温暖我的竟只是那点昏黄的灯光,明明灭灭之间永远存在。后来我家搬进了单位分给父母的房子,要告别那间陪我走过温馨童年的老屋。我将自己最珍爱的弹珠悄悄的埋在老屋的角落并答应它我会回来看它。但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到那个老屋。我已经习惯了钢筋水泥的楼房,老屋像褪色的照片,容颜模糊。有一天,外婆捎信来说老屋要拆了。我大惊,所有沉寂的记忆在瞬间复活,那个曾承诺过它会常来看看的人竟一去数年。我又回到了那条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路,却发现这已不是记忆中的风景,路已拓宽;而在绿树掩映中的大多是红砖青瓦的新房,路上车来车往,有着忙碌的繁华,那“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的记忆已经一去不复返。我静静地注视着给予我欢乐和遮蔽的老屋,沧桑之感扑面而来。当老屋颓然崩塌之际,尘土飞扬仿佛幽重的叹息和留恋。我的心竟扯得生疼,如果说断壁残垣是一个王朝的悲歌,那么老屋的倒塌是不是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