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文章主旨(素材)_第1页
202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文章主旨(素材)_第2页
202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文章主旨(素材)_第3页
202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文章主旨(素材)_第4页
202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文章主旨(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文章主旨(素材)理解文章主旨

一、(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个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味道,此刻全都消失殆尽。

我闻到的,是芬芳的香味,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河南·中考真题)

禁足

①可可是某小学的五年级女生。2020年春节刚过,爸爸妈妈作为医院的骨干就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去武汉支援抗疫了,把她和她的小狗“木木"送到了爷爷家。

②过了两天,爸爸妈妈跟她和爷爷视频时,说武汉目前有很多人家缺口罩,如果家里有多的话,可以捐一些。家里并没有存多少口罩,可可想了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口罩说:“爷爷,我也捐一些吧。我粉尘过敏,同学们给我送过口罩,我不能只接受别人赠送却不关心别人。我可以两星期不出门,这样就能省下不少口罩了。”爷爷把可可抱在怀里说:“可可真是好孩子,能和爸爸妈妈一样为抗疫作贡献了。"从那天中午起,可可就开始了自我“禁足”。

③白天,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可可一个人在家,写写作业,逗逗“木木”,看看书……晚上,可可跟爷爷一起看看电视,听爷爷讲讲外面的事……三天很快过去了,自己取得的“成绩”多少有点儿骄傲了。

④但是,当第五天上午,可可面对的考验升级了。

⑤这一天,天气非常好,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像春天般暖和。她站在窗前,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气。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天气真好啊!下楼转转吧,就一会儿。"爷爷养的八哥“老八”在自说自话:“好球!好球!"玩玩去……玩玩去……”“老八"的话让她难以抑制想出门的念头。“木木”听到“老八"的话兴奋起来,闹着要出门。可可想出去的愿望像决了堤的河水,再难控制。“好吧,那就陪你出去走走。”

⑥“木木"已经把它的绳套叼到了门口,可可已经戴上了口罩,已经拿起了钥匙,已经站在门前了。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是班主任打来的。老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情况,还表扬了她。原来,可可把她捐口罩和自我“禁足”的事告诉了好朋友冉冉,冉冉又将这事告诉了老师。接完电话,可可缓缓地在椅子上坐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她想,仅仅为了在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⑦午饭时,爷爷说:“可可,你已经五天没出门了吧?你不用对自己这么严格,也有小朋友在楼下玩,你如果非常想出去,用一个口罩也不算浪费。"不全是浪费不浪费的事儿,我要把‘禁足’当成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可可说。

⑧那天中午,爸爸妈妈终于又有时间跟他们视频了,说大家捐给武汉的口罩开始向市民发放了。听到这消息,可可和爷爷都特别高兴。

⑨可可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她的生活里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她为“木木"洗了一次澡——以前,这都是在宠物店里完成的。她还成了“老八”的语言老师,教“老八"学会了新诗句,使它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⑩第十天,可可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极限。打开电视,她看到许多跟口罩有关的消息,好像全世界都急需口罩。这些消息让她有些恐慌——什么时候能买到口罩啊?家里并没有多少口罩可用了,她感到自己就快挺不住了。

中午,爷爷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可可,好消息!上午区领导来视察防疫工作,说咱们国家已经能够充足地向医院供给医用口罩了。估计民间缺口罩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听了爷爷的话,可可不再那么担忧,意志力似乎也增强了。

下午,冉冉打电话来,说她外婆在外省被确诊了,进了抢救室。冉冉哭得很伤心,可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冉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会安慰也得安慰啊!从这天开始,可可坚持每天与冉冉通一次电话,想办法找开心的话题,跟她聊聊天,给她讲故事……可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量使自己的好朋友不被突然而来的担忧“压扁”了,以至于她竟忘了“禁足"这样的事。日子呢,似乎也没有计数的必要了……

一天早上,爷爷笑着对可可说:“好孙女,你完成自己的目标了,真是了不起!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下楼玩一会儿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买口罩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可可愣了片刻,突然哭了起来……

(节选自《可可、木木和老人》有删减)

2.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成长、爱、参与、教育……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湖北省·中考真题)

父亲的味道

①今年冬天特别冷。

②李明打算把父亲从乡下接进城过冬。父亲来了,和李明夫妻俩处得也还不错。

③有一天,媳妇杨芳偷偷地告诉李明“你爸可能找新老伴儿了。"李明诧异地说:“怎么可能?你看见了?”杨芳撤撤嘴,说“你不见他最近身上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口里还嚼个口香糖?"

④听媳妇这么一说,李明觉得还真有点道理。李明旁敲侧击地问父亲,父亲碎了李明一口,说:“瞎说啥?你妈走了十几年,要找早找了……”

⑤父亲不承认,李明也没办法。为了弄清真相,这天李明请了假,上班时间照常出门,下了楼,李明找了个能看到门洞的地方躲了起来。

⑥没多久,父亲从楼梯口走了出来,扭头从绿化带的小道穿了过去,李明离得远,看不清,他跟了过去,小道那一头是一个拐角,只见父亲蹲在拐角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父亲刚想打开地上的布包,一个拐弯过来的中年妇女嚷了起来:“你这老头,蹲在这儿干嘛呢?吓我一跳!"父亲讪讪地笑了,说:“没,没干嘛……”中年妇女眼睛一翻,大声说道:“鬼鬼祟祟的,一看就没在干好事儿!"父亲站了起来,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吓唬你的。”

⑦接着,父亲躬身收拾好布包,在小区里像没头苍蝇似的转来转去,转了半天,来到了小区垃圾存放点,李明也紧紧地跟了过去。父亲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掏出布包打开来,从布包里拿出了一张叶子。李明差点喊了出来:“是早烟叶子!"

⑧只见父亲画只手飞快地搓了起来,很快把烟叶搓成了烟棒,用舌头把烟叶边舔了一遍,然后又搓了搓,把两头不整齐的地方用手掐掉。一切规整好了,他把烟棒含在嘴里,点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父亲吸烟时的神情,就像贪吃的人在享受一顿饕餮大餐。直到烟抽得快烫到手了,父亲才恋恋不舍地丢掉烟头,心满意足地收起布包。

⑨就在父亲想起身时,一包垃圾从天而降,砸在父亲身上。原来是一个骑电动车的小年轻,拎着包垃圾看也没看就远远地扔了过来,砸到了父亲。父亲手忙脚乱地拍打衣裤,接着他低下头,不断地在衣袖上嗅来嗅去。拍了半天身子,父亲又掏出口香糖,倒了两粒,嚼了起未,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气,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

⑩看到这里,李明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曾经告诉父亲,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千万别在家里抽烟。从那以后,李明再也没闻到过父亲身上有烟味,他以为父亲戒烟了,可没想到……

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说:“阿明,过几天,爸想回老家。你说今年冬天冷,其实也没多冷,你小时候,天比这冷多了,那时候,房檐上的冰溜子一个冬天都化不了……”李明把头扭到一边,揉了揉眼睛,说不出话来。

睡觉前,李明把今天的发现告诉杨芳,她沉默了。

第二天傍晚,父亲说是要“散步”,拎着他的布包又要出门。杨芳叫住了他,关切地说:“爸,你今天就别出门了,外面天气大冷了。”父亲听了这话,眼睛里闪过一丝失落。

谁知杨芳把父亲拉到了家里那个放杂物的小房间,推开门,对父亲说:“爸,我们给这间房装了排气扇,以后你抽烟呀,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出门了!"李明也笑眯眯地望着父亲,把一张写有“抽烟室”的纸片,贴到了门上。

父亲愣住了,他眨眨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儿媳妇不喜欢烟味,也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我尽量少抽,实在憋不住了,就来这‘抽烟室’过过瘾!"

自从有了抽烟室,父亲再没有说过要回乡下了。

偶尔,李明会闻到父亲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烟味,会觉得特别安心。他想起小时候,骑在父亲肩头,总能闻到这股淡淡的烟味,这是父亲的味道呀……

(有删改)

3.有人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深沉的父爱,你赞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

老山界

陆定一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选文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维、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莱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莱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略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莱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5.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四川德阳·中考真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2)我想念昆明的雨。

(3)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4)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5)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6)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7)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他跳下去把鸡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8)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9)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10)夏天,雨,是最常见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1984年5月19日

(有删改)

6.用简洁的话概括《昆明的雨》一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文章主旨

(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个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味道,此刻全都消失殆尽。

我闻到的,是芬芳的香味,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通过写母亲为孩子做出的奉献来赞扬母爱的伟大,作者的刻画真实、细腻、感人。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标题可知本文写作对象是母亲,以母亲的味道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是从母亲身上的不完美切入的,真实地再现了我们大多数人心里的母亲形象,通过这些味道叙述母爱的伟大,母亲为了我做的事,我由嫌弃母亲的味道,到最后自然地回归到母亲的伟大,升华主旨,引导母爱的味道。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无论如何,母亲爱孩子的心是恒久不变的,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心,发自内心地爱母亲。故解答此题,围绕对母亲的爱和理解即可。

【答案】

示例:妈妈,以前我嫌您很唠叨。读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爱我的。妈妈,谢谢您!

示例:妈妈,从前我嫌您不爱打扮,觉得出现在我同学面前时总是有些丢人,如今我才明白,生活的琐事已将您的爱美之心消磨殆尽。以后我会尽量帮您分担多一点,并且在我心中,您怎样都美!我爱您!

(2022·河南·中考真题)

禁足

①可可是某小学的五年级女生。2020年春节刚过,爸爸妈妈作为医院的骨干就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去武汉支援抗疫了,把她和她的小狗“木木"送到了爷爷家。

②过了两天,爸爸妈妈跟她和爷爷视频时,说武汉目前有很多人家缺口罩,如果家里有多的话,可以捐一些。家里并没有存多少口罩,可可想了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口罩说:“爷爷,我也捐一些吧。我粉尘过敏,同学们给我送过口罩,我不能只接受别人赠送却不关心别人。我可以两星期不出门,这样就能省下不少口罩了。”爷爷把可可抱在怀里说:“可可真是好孩子,能和爸爸妈妈一样为抗疫作贡献了。"从那天中午起,可可就开始了自我“禁足”。

③白天,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可可一个人在家,写写作业,逗逗“木木”,看看书……晚上,可可跟爷爷一起看看电视,听爷爷讲讲外面的事……三天很快过去了,自己取得的“成绩”多少有点儿骄傲了。

④但是,当第五天上午,可可面对的考验升级了。

⑤这一天,天气非常好,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像春天般暖和。她站在窗前,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气。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天气真好啊!下楼转转吧,就一会儿。"爷爷养的八哥“老八”在自说自话:“好球!好球!"玩玩去……玩玩去……”“老八"的话让她难以抑制想出门的念头。“木木”听到“老八"的话兴奋起来,闹着要出门。可可想出去的愿望像决了堤的河水,再难控制。“好吧,那就陪你出去走走。”

⑥“木木"已经把它的绳套叼到了门口,可可已经戴上了口罩,已经拿起了钥匙,已经站在门前了。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是班主任打来的。老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情况,还表扬了她。原来,可可把她捐口罩和自我“禁足”的事告诉了好朋友冉冉,冉冉又将这事告诉了老师。接完电话,可可缓缓地在椅子上坐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她想,仅仅为了在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⑦午饭时,爷爷说:“可可,你已经五天没出门了吧?你不用对自己这么严格,也有小朋友在楼下玩,你如果非常想出去,用一个口罩也不算浪费。"不全是浪费不浪费的事儿,我要把‘禁足’当成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可可说。

⑧那天中午,爸爸妈妈终于又有时间跟他们视频了,说大家捐给武汉的口罩开始向市民发放了。听到这消息,可可和爷爷都特别高兴。

⑨可可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她的生活里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她为“木木"洗了一次澡——以前,这都是在宠物店里完成的。她还成了“老八”的语言老师,教“老八"学会了新诗句,使它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⑩第十天,可可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极限。打开电视,她看到许多跟口罩有关的消息,好像全世界都急需口罩。这些消息让她有些恐慌——什么时候能买到口罩啊?家里并没有多少口罩可用了,她感到自己就快挺不住了。

中午,爷爷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可可,好消息!上午区领导来视察防疫工作,说咱们国家已经能够充足地向医院供给医用口罩了。估计民间缺口罩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听了爷爷的话,可可不再那么担忧,意志力似乎也增强了。

下午,冉冉打电话来,说她外婆在外省被确诊了,进了抢救室。冉冉哭得很伤心,可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冉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会安慰也得安慰啊!从这天开始,可可坚持每天与冉冉通一次电话,想办法找开心的话题,跟她聊聊天,给她讲故事……可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量使自己的好朋友不被突然而来的担忧“压扁”了,以至于她竟忘了“禁足"这样的事。日子呢,似乎也没有计数的必要了……

一天早上,爷爷笑着对可可说:“好孙女,你完成自己的目标了,真是了不起!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下楼玩一会儿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买口罩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可可愣了片刻,突然哭了起来……

(节选自《可可、木木和老人》有删减)

2.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成长、爱、参与、教育……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选择题干给出的“成长、爱、参与、教育"等词语中的一个,结合文章中能体现这些词语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围绕此发表自己的感悟启示即可。

如选择“成长”。结合文章内容,从文章找到体现可可成长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如可可定下禁足两周的目标,这个过程中她曾产生了动摇,但最终她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完成了目标,由此可看出可可的成长。据此可得到启示:人只有经历过考验才能真正成长等。

如选择“爱"。从文章中找到体现“爱”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如第①段“2020年春节刚过,爸爸妈妈作为医院的骨干就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去武汉支援抗疫了"写爸爸妈妈去武汉支援抗疫,这是爸爸妈妈对社会的爱;如第②段“爷爷,我也捐一些吧。我粉尘过敏,同学们给我送过口罩,我不能只接受别人赠送却不关心别人。我可以两星期不出门,这样就能省下不少口罩了”体现了同学对可可的爱以及可可对武汉人民的爱;如第③段“白天,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体现了爷爷对社会的责任和爱;如第⑥段“老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情况,还表扬了她”体现了班主任对可可的关心和爱;如第段“冉冉哭得很伤心,可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冉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会安慰也得安慰啊!从这天开始,可可坚持每天与冉冉通一次电话,想办法找开心的话题,跟她聊聊天,给她讲故事……"体现了可可对冉冉的爱等等。据此可围绕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来谈启示。

如选择“参与”。从文章中找到体现“参与"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第①段“2020年春节刚过,爸爸妈妈作为医院的骨干就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去武汉支援抗疫了”写可可的爸爸妈妈参与到了武汉抗疫的队伍中;第②段“家里并没有存多少口罩,可可想了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口罩说:‘爷爷,我也捐一些吧。我粉尘过敏,同学们给我送过口罩,我不能只接受别人赠送却不关心别人。我可以两星期不出门,这样就能省下不少口罩了。’"写可可给武汉人民捐口罩并定下了“禁足”的目标,这也是参与抗疫的一个体现;结合第③段“白天,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写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这也是参与抗疫的体现。据此可知,可可一家三代都参与到了抗疫中来。据此可围绕“人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人人都应承担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来谈启示。

如选择“教育"。从文章中找到体现“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可可的爸爸妈妈、爷爷都参与到抗疫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可可受到了教育,从而使可可也自觉地参与到抗疫中,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如为武汉人民捐口罩,定下“禁足"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安慰好朋友等等。这是家庭的教育使可可有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心,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到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责任,体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据此可围绕“教育"的重要意义来谈启示。

【答案】

“成长”示例:在“禁足"过程中,从产生动摇、自我调整、努力坚持,到因帮助朋友而忘记“禁足”,可可磨炼了意志,战胜了自我,实现了心灵成长。可可的成长使我明白:一个人只有主动担当,经历考验,才有可能真正成长起来。

“爱"示例:家人和老师关爱可可,可可想方设法帮助冉冉,体现了亲人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的爱;可可对同学送她口罩心怀感激,她捐献口罩,帮助朋友,体现了爱的传递:可可一家人用各自的方式参与抗疫,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爱。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是孤立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奉献爱心,让生活更加美好。

“参与”示例:面对突发的疫情,可可的父母去武汉支援,爷爷在社区当志愿者,可可为了捐口罩而自我“禁足”,一家三代人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到抗疫之中,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全民参与、共同抗疫的主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承担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教育”示例:可可能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愿意帮助别人、自律的孩子,这跟她家人的言传身教和老师的教育分不开。家人参与抗疫的行动、奉献社会的精神影响了可可,老师的表扬让她坚定了“禁足"的信心,加上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她最终完成“禁足”目标,获得成长。启示:在教育中,学校的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自身的努力都非常重要。

(2021·湖北省·中考真题)

父亲的味道

①今年冬天特别冷。

②李明打算把父亲从乡下接进城过冬。父亲来了,和李明夫妻俩处得也还不错。

③有一天,媳妇杨芳偷偷地告诉李明“你爸可能找新老伴儿了。"李明诧异地说:“怎么可能?你看见了?”杨芳撤撤嘴,说“你不见他最近身上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口里还嚼个口香糖?"

④听媳妇这么一说,李明觉得还真有点道理。李明旁敲侧击地问父亲,父亲碎了李明一口,说:“瞎说啥?你妈走了十几年,要找早找了……”

⑤父亲不承认,李明也没办法。为了弄清真相,这天李明请了假,上班时间照常出门,下了楼,李明找了个能看到门洞的地方躲了起来。

⑥没多久,父亲从楼梯口走了出来,扭头从绿化带的小道穿了过去,李明离得远,看不清,他跟了过去,小道那一头是一个拐角,只见父亲蹲在拐角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父亲刚想打开地上的布包,一个拐弯过来的中年妇女嚷了起来:“你这老头,蹲在这儿干嘛呢?吓我一跳!"父亲讪讪地笑了,说:“没,没干嘛……”中年妇女眼睛一翻,大声说道:“鬼鬼祟祟的,一看就没在干好事儿!"父亲站了起来,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吓唬你的。”

⑦接着,父亲躬身收拾好布包,在小区里像没头苍蝇似的转来转去,转了半天,来到了小区垃圾存放点,李明也紧紧地跟了过去。父亲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掏出布包打开来,从布包里拿出了一张叶子。李明差点喊了出来:“是早烟叶子!"

⑧只见父亲画只手飞快地搓了起来,很快把烟叶搓成了烟棒,用舌头把烟叶边舔了一遍,然后又搓了搓,把两头不整齐的地方用手掐掉。一切规整好了,他把烟棒含在嘴里,点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父亲吸烟时的神情,就像贪吃的人在享受一顿饕餮大餐。直到烟抽得快烫到手了,父亲才恋恋不舍地丢掉烟头,心满意足地收起布包。

⑨就在父亲想起身时,一包垃圾从天而降,砸在父亲身上。原来是一个骑电动车的小年轻,拎着包垃圾看也没看就远远地扔了过来,砸到了父亲。父亲手忙脚乱地拍打衣裤,接着他低下头,不断地在衣袖上嗅来嗅去。拍了半天身子,父亲又掏出口香糖,倒了两粒,嚼了起未,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气,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

⑩看到这里,李明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曾经告诉父亲,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千万别在家里抽烟。从那以后,李明再也没闻到过父亲身上有烟味,他以为父亲戒烟了,可没想到……

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说:“阿明,过几天,爸想回老家。你说今年冬天冷,其实也没多冷,你小时候,天比这冷多了,那时候,房檐上的冰溜子一个冬天都化不了……”李明把头扭到一边,揉了揉眼睛,说不出话来。

睡觉前,李明把今天的发现告诉杨芳,她沉默了。

第二天傍晚,父亲说是要“散步”,拎着他的布包又要出门。杨芳叫住了他,关切地说:“爸,你今天就别出门了,外面天气大冷了。”父亲听了这话,眼睛里闪过一丝失落。

谁知杨芳把父亲拉到了家里那个放杂物的小房间,推开门,对父亲说:“爸,我们给这间房装了排气扇,以后你抽烟呀,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出门了!"李明也笑眯眯地望着父亲,把一张写有“抽烟室”的纸片,贴到了门上。

父亲愣住了,他眨眨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儿媳妇不喜欢烟味,也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我尽量少抽,实在憋不住了,就来这‘抽烟室’过过瘾!"

自从有了抽烟室,父亲再没有说过要回乡下了。

偶尔,李明会闻到父亲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烟味,会觉得特别安心。他想起小时候,骑在父亲肩头,总能闻到这股淡淡的烟味,这是父亲的味道呀……

(有删改)

3.有人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深沉的父爱,你赞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表明观点:赞同。

题目为“父亲的味道”,表明文章主要表现的是父亲。“味道"表面上指父亲身上淡淡的烟味。父亲爱抽烟,身上会留下烟的气味。但是父亲为了不影响家人,通过到外边抽烟、掸烟味、吃口香糖的办法掩饰烟味,体现父亲爱孩子,由普通的味道引到父爱的味道,因此“父亲的味道”也指父亲体谅理解孩子的爱的味道,表达了“我"对父爱的赞美之情。这便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答案】

赞同。“父亲的味道”指父亲身上淡淡的烟味,也指父亲体谅理解孩子的爱的味道。父亲的行为体现了父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父爱的赞美之情。

(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

老山界

陆定一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选文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文叙写的对象是:红军战士;通过描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写山的陡峭,战士们的夜里休息,吃饭,翻越雷公岩等事);体现了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勇气、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据此可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案】

本文通过记述红军在长征中克服重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事情,表现了红军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维、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莱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莱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略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莱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5.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文通过描写张师傅高超的磨刀手艺,以及描写“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等,表现了对手艺人技艺精湛的赞美,对手艺人诚信纯朴的品质的赞美。最终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美;

结合情境“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可见,张师傅淳朴、大方,他希望让技艺得到传承。所以,小说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

结合第段“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由此可见,张师傅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