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04-2021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 4104-2021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 4104-2021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 4104-2021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 4104-2021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FORMTEXT65.020.20FORMTEXTCCSB22FORMTEXT     DBFORMTEXT32DBFORMTEXT32/FORMTEXTT4104—FORMTEXT2021FORMTEXT     FORMTEXT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生产技术规程FORMTEXTProductiontechnicalregulationforstrongglutenandred-seededwheatofZhenMaiseriesFORMTEXT     FORMTEXT     FORMTEXT2021-09-03发布FORMTEXT2021-10-03实施FORMTEXT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2/T4104-2021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镇麦系列强筋红皮小麦品种生产的产地环境、籽粒品质、产量与产量结构、肥料使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和生产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淮南地区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0号、镇麦12号、镇麦15优质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25—2002有机肥料NY/T851—2004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3产地环境应符合NY/T851—2004的规定。4籽粒品质符合GB/T17320—-2013强筋小麦籽粒品质指标要求,具体如下表1。表1籽粒品质指标要求项目指标强筋中强筋籽粒硬度指数≧60≧60粗蛋白质(干基)/%≧14.0≧13.0小麦粉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28沉淀值(Zeleny法)/mL≧40≧35吸水量/(mL/100g)≧60≧58稳定时间/min≧8.0≧6.0最大拉伸阻力/EU≧350≧300能量/cm2≧90≧655产量与产量结构5.1产量≧400kg/亩。5.2产量结构产量结构见表2。表2产量结构品种名称有效穗数(万/亩)每穗粒数千粒重(g)镇麦10号28.738.244.1镇麦12号30.136.245.8镇麦1531.237.545.96播前准备6.1种子处理6.1.1种子准备商品种的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6.1.2药剂拌种称取2%戊唑醇WS75g和25%咪鲜胺EC20mL,兑水1kg搅拌均匀后拌种100kg或15%多•福悬浮剂1250mL和60g/L戊唑醇30mL,加水至2kg搅拌均匀后拌种100kg,防治小麦黑穗病、根腐病。6.2开沟6.2.1田外沟外三沟在前作收获前清理开挖,沟系配套,逐级加深,隔水沟深100cm以上,导渗沟深120cm以上。6.2.2内三沟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开挖(指地头沟和腰沟),每(3~4)m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cm,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5)m,各挖一条横沟,沟深(30~40)cm,长条田每50m挖一条横沟,内外沟配套相通。7播种7.1播种期:10月25日~11月15日。7.2播种量:基本苗(15~20)万/亩,条播(10~12)kg/亩,撒播(18~20)kg/亩。7.3播种方式:少免耕机条播,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开沟、镇压等工序,行距(20~25)cm,播深(2~3)cm;秸秆还田,先用反旋灭茬机灭茬,再用条播机播种;撒播,将种子均匀撒播田面后,浅旋盖种。8田间管理8.1施肥8.1.1肥料使用准则化肥应符合NY/T496—2010要求,有机肥符合NY525—2002要求。8.1.2肥料用量每亩施纯N(16~18)kg、P2O5(8~10)kg、K2O(8~10)kg,氮磷钾比例N:P2O5:K2O=1:0.6:0.6。8.1.3运筹比例氮肥的施肥比例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磷、钾肥基追比为6:4,追肥在主茎拔节期施用。8.1.4运筹方法8.1.4.1基肥施有机肥1000kg/亩,尿素(6~8)kg/亩,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40~45)kg/亩。8.1.4.2壮蘖肥在(3~5)叶期施尿素(5~7)kg/亩,促平衡、促低位分蘖生长。8.1.4.3拔节肥在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叶时,施尿素(5~7.5)kg/亩,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23~27)kg/亩。8.1.4.4孕穗肥在叶龄余数0.5时,施尿素(5~7.5)kg/亩。8.2病虫草害防治8.2.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原则,禁用药剂、限用药剂的合理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应执行GB/T8321的规定。8.2.2化学除草8.2.2.1播后苗前以50%丙草胺乳油100ml/亩或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300)g/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8.2.2.2根据草害情况,在返青期用20%使它隆(氯氟吡氧乙酸)(50~60)mL/亩喷雾防治阔叶草,用15%炔草酯(40~50)mL/亩或3%世玛(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0mL/亩喷雾防治单子叶杂草。8.2.3病害防治8.2.3.1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mL/亩兑水40kg喷雾,(5~7)d后再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mL/亩或30%丙硫菌唑悬浮剂45mL/亩兑水40kg喷雾。8.2.3.2白粉病:小麦白粉病病叶率达5%~10%或病株率达10%~15%时,可在拔节抽穗期用30%醚菌酯悬浮剂(25~30)mL/亩兑水40kg喷雾。8.2.3.3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可在拔节期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mL/亩或300g/L爱苗(苯甲•丙环唑)悬浮剂(15~20)mL/亩兑水30kg均匀喷雾。8.2.3.4锈病:田间病苗率达5%,严重度在10%以下,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亩或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30mL/亩,兑水(50~70)kg喷雾,视病情严重程度可加大用药量。8.2.4虫害防治苗期当蚜株率达40%~50%,平均每株有蚜虫4~5头;穗期当有蚜穗率达15%~20%,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以上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10)mL/亩或22%特福力(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10)mL/亩兑水喷雾防治麦穗蚜,一般年份可结合赤霉病一并防治。8.3收获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籽粒含水量要求低于12.5%,贮藏于通风干燥处。9生产记录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记录,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明星、郭瑞、刘家俊、李东升、陈琛、曲朝喜、姚维成、申雪懿、邓垚、胡芳芳、陈爱大。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明星、郭瑞、刘家俊、李东升、陈琛、曲朝喜、姚维成、申雪懿、邓垚、胡芳芳、陈爱大。前  言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