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1页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2页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3页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4页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者:文采也,即修辞。修辞: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种类:积极修辞:简明、连贯、得体消极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格1教学ppt高中语文专题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教学ppt从近几年的高考、学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①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②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③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题型及趋势:3教学ppt全国卷(06):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6分)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四川卷(06):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4教学ppt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形象地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5教学ppt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

造心

(毕淑敏

)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6教学ppt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效果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7教学ppt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喻1、概念:2、结构:8教学ppt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9教学ppt4、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书籍。(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也有的人恨他。三座大山马蜂窝10教学ppt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4、是不是出现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的都是比喻句?11教学ppt5、比喻的表达效果: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化平淡为生动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化深奥为浅显“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化抽象为具体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化无情为有情

12教学ppt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13教学ppt

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14教学ppt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参考答案:15教学ppt比拟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概念:构成: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种类:16教学ppt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例如:①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例如: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拟人:拟物:17教学ppt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例2: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效果2: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比拟的表达效果:18教学ppt1、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比喻)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比拟)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比拟)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比喻)比拟与比喻的区别:19教学ppt下面没有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C学以致用:20教学ppt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21教学ppt题目2003年高考(北京卷)请另选一物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你注定\一生以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湿透你自己.

黑板\你注定\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自己。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发热,\却耗尽了你自己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注意以下要点:1.运用拟人手法。2.形式上应为三句话。3.大致意思应是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4.如果不是赞扬某物,要注意是否合乎事理。22教学ppt借代

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和事物叫借体,借体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实在的,而不是想象的。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概念:构成:23教学ppt(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借代类型: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⑥我建议大家多读点鲁迅。借作者代著作。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事物本身。(代担心)24教学ppt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25教学ppt试举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26教学ppt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①“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②“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③“阳关”“折柳”寄托离别。④“鹧鸪”“杜鹃”寓有悲愤。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⑥“长生殿”代统治阶级……27教学ppt1、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对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其含义是什么?借代。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学以致用28教学ppt2、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3、改写下面这句话,要求运用借代的修辞方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执干戈以卫社稷。√29教学ppt幽默故事,检验你的智慧:一顽童说话总爱夸大其词,其父多次教育,但屡教不改。一日,该童与邻家小儿俱至其家玩耍,言语间说起家里的鱼缸,小童旧病复发,曰:“我家的鱼缸很大,大到能装下航空母舰!”其父在旁听到之后,勃然大怒,曰:“我都告诉过你一万次,说话不要这么夸张!”闻者俱倒。30教学ppt夸张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扩大的夸张: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缩小的夸张: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超前的夸张: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概念:31教学ppt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32教学ppt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试对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颈联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读李白诗,完成后面题目:学以致用33教学ppt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概念: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34教学ppt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伟大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2)分句排比(3)单句排比

35教学ppt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4)复句排比36教学ppt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第三,排比的各项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用来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用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而且可以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3、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37教学ppt1.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2006年全国卷2)答案例举: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学以致用38教学ppt2.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2006年安徽卷)示例: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符合要求即可)39教学ppt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概念:分类:1、连续反复:40教学ppt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善良的人,我喜欢。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喜欢。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亲亲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②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2.间隔反复:41教学ppt1、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2、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3、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42教学ppt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领取自己的那一份,也有品位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这里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的主旨起到强化作用。学以致用43教学ppt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答:三个“一”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44教学ppt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一组短语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1、概念45教学ppt(2)宽对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1)严对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个字。如:律诗中的颔联或颈联。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对偶的种类:从形式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46教学ppt(1)正对即上下联意义相同、相近的对偶。两联在内容上往往互相补充。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2)反对即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的对偶。两联在内容上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3)串对又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义相承、相接的对偶。两联之间常为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如: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承接关系)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果关系)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假设关系)④春天播下千粒籽,秋后收回万斤粮。(条件关系)⑤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转折关系)从内容上分,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47教学ppt对偶是汉语所独具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对偶,可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①由于对偶的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两两相对,从而获得对称美。②由于平仄谐调,节奏鲜明,悦耳动听,从而获得音律美。对偶的作用48教学ppt1、配对式

例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渠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学以致用49教学ppt春晖又红万朵花老梅到时自然红芳草春来依旧绿玉垒浮云变古今春回大地千峰秀冬雪欲白千里草锦江春色来天地芳树无人花自落例2: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春山一路鸟空啼日暖神州万木荣50教学ppt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一庭佳丽莺唤起,小苑西回,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看池边绿树,2、组合式小苑西回,此间有舜日尧天。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莺唤起一庭佳丽,51教学ppt3、改写式把下面句子中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52教学ppt4、话题情境式某学校要开学了,学校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学校拟一开学对联。望诸生,惜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