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5音乐与舞蹈_第1页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5音乐与舞蹈_第2页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5音乐与舞蹈_第3页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5音乐与舞蹈_第4页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5音乐与舞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综述【单元名称】:《中国古典舞》【单元主题】: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之美【教学内容】:人音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音乐与舞蹈》鉴赏作品1独舞《扇舞丹青》,鉴赏作品2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作品排演。【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舞蹈文化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程式规范性、讲求技法的舞蹈种类,是经众多专业人士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在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后产生的一种带有历史时代与形象典范意义风格特征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始终与“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有的运动轨迹都在“圆”的轮廓中。《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其背景音乐由民族古典乐曲《高山流水》改编而成,有穿透力的琴声将人带入意味深长的境界。舞者随着节奏,将扇子“转、甩、开、合、拧、圆、曲”,体现出中国舞的独特韵味和精神气质,让扇子蕴含了中国古典舞的无穷魅力。《丝路花雨》舞剧是编导们根据敦煌千佛洞石窟壁画上的舞姿特色,探索出敦煌舞特有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节奏韵律,把静止的姿态与其风格统一的动作过程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舞蹈运动造型体系,用以展现剧情、塑造人物,使观众耳目一新。特别是与《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姿态相适应的一段独舞,动作由缓到急,幅度由小到大,从不同角度、节奏,细腻地表现了英娘善良天真的性格,塑造了英娘优美动人的形象。●教学内容关联性分析本单元通过欣赏独舞《扇舞丹青》、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等舞蹈作品了解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韵味和它的审美特质;学习和体验古典“身韵”的基本动作及组合,感受中国古典舞以“圆”为核心的舞蹈风格特色,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以及舞蹈表演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与排演古典舞并探究中国古典舞的音乐、服饰、道具及相关文化。通过欣赏、排演,掌握作品风格特点与情感意境,拓展审美感知能力,深入了解我国中国古典舞文化,在舞蹈排演的探索与实践中,全面了解古典舞的韵律之美,从而热爱我国优秀传统舞蹈,树立文化自信。【学情分析】:●本年段学情分析中国古典舞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同学对中国古典舞的服饰、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产生的历史由来、风格特征以及身韵内涵知之甚少。普通高中生,大都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零基础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中国古典舞是又好奇,心里又会有点抵触,甚至觉得这是女孩子才学的舞蹈。因此,兴趣、概念、以及认知决定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顺应高中生的求知、探究的学习心理,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欣赏经典剧目,再到体验古典舞的核心“圆”的律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感受中国古典舞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本单元学习能力分析已有基础:通过必修∙《音乐与舞蹈》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舞蹈的起源、种类,以及古典舞的服饰和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对中国的各个舞种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并能基本区分。单元习得: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顺应高中生的求知、探究的学习心理,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舞的舞蹈核心——“圆”,所有的舞蹈动作的运动轨迹都在“圆”的轮廓中,理解音乐与舞蹈的紧密联系,通过在真实情景中与他人合作进行身韵的排演与展示,达成从赏到演知识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力发展:从了解古典舞的起源、流派和发展历程,欣赏经典剧目中,辨别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典舞的舞蹈风格、音乐特点等。再从体验古典舞的核心“圆”的律动中掌握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领。最后能够用所学的身韵基本元素结合音乐进行自主探究、排演和展示,感知中国古典舞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赏析中国古典舞剧作品片段《反弹琵琶伎乐天》《相和歌》等,了解舞剧这一表演形式,并通过学习舞剧的背景文化,能够从历史上、形象上理解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古典舞蹈文化;通过欣赏《扇舞丹青》《踏歌》《秦俑魂》等古典舞蹈作品,感受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气韵、意韵、神韵的整体韵律性,以及中国古典舞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二)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及舞蹈组合,掌握动作名称;通过古典舞基本手形、手位、脚位、步伐和舞姿的学习,体验古典舞中男女舞蹈动作的不同,感受中国古典舞以“圆”为核心的风格特点。(三)通过表演实践,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能够共同完成作品的排练;同学之间共同模仿、探讨、练习、评价,懂得欣赏中国古典舞的美感,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欣赏独舞《扇舞丹青》,《踏歌》《秦俑魂》(片段)了解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韵味和审美特质,以及中国古典舞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2.学习和体验古典“身韵”的基本动作及组合,感受中国古典舞以“圆”为核心的舞蹈风格特色,以及身韵、气韵、意韵、神韵的整体韵律性,并探究中国古典舞的音乐、服饰、道具及相关文化。第二课时1.欣赏中国古典舞剧《丝路花雨》片段《反弹琵琶伎乐天》,了解舞剧这一表演形式,并通过学习舞剧的背景文化,能够从历史上、形象上理解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古典舞蹈文化。2.学习和体验敦煌舞中“反弹琵琶”的基本动作及组合,感受敦煌舞“S”形曲线特点。3.了解敦煌乐舞深远的精神内涵。第三——四课时1.能积极参与“舞起弄翩跹”的项目活动,围绕确定的主题,挑选适合的音乐,与他人团结合作,明确任务分工,在理解舞蹈音乐的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编创并展演一段中国古典舞。2.在共同模仿、探讨、练习和评价中,懂得欣赏中国古典舞的美感,在实践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3.尝试从舞蹈的基本动作、表演技巧、风格形式等多方面对自己及他人的表演进行评价。【教学安排】:●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3—4课时,第一课时欣赏《扇舞丹青》;第二课时欣赏舞剧《丝路花雨》选段《反弹琵琶伎乐天》;第三——四课时排演古典舞短节目《踏春》。●结构导图与教学价值分析“中国古典舞”单元整体教学以其“韵律美”作为该单元的主题,分为2节综合鉴赏课和1—2节排演课,共34个课时,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对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整体韵律美的形成进行认识和理解。在划“圆”中感受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美”,在敦煌壁画中寻找中国古典舞的“造型美”,在实践排演中体会中国古典舞的“律动美”。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能懂得中国古典舞的“刚柔并济、神形兼备”美学追求,也能在中国古典舞的排演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单元学习评价】: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自评、互评)评价方式:三类星级★★★★★★★★★个体表现基础水平1.能够对中国古典舞一样、服饰、道具以及发展过程、风格特征有一定的理解与赏析。2.基本掌握中国古典舞的手形、脚位和组合动作,并能结合音乐进行表演。3.能够感知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和表演情绪,辨别古典舞种类。☆☆☆☆☆发展水平1.能够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过程、舞姿动作、风格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内涵等有一定的赏析和理解。2.能够在舞蹈动作组合中,准确地掌握舞蹈的特点和动律特征。3.能够在表演中,契合音乐、配合节奏,进行有一定感染力的表演实践。☆☆☆☆☆集体展示基础水平1.乐于能够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2.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舞蹈排演的设计环节,虑心接受建议并学习。3.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明确分工,认真与同学合作排演。☆☆☆☆☆发展水平1.在小组或团队中表现突出。2.将单元学习成果融入到排演环节中,能从音乐风格特点、情感情绪等角度分析排演作品,将动作与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3.成为排演的核心成员,能够准确吧、评价并给出合理的编排建议。积极投入情感参与表演,并能带领小组成员有感染力的表达作品内涵及情感。☆☆☆☆☆【单元教学思考】中国古典舞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理解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韵味和审美特质以及形神兼备的舞蹈表现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只有通过反复观看经典古典舞作品和教师准确示范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模仿、合作、编创、表演中反复体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美、造型美、韵律美,才能不断深化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感受,从中体会中国古典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单元教学亮点】一、赏践结合,促学习真实发生舞蹈的鉴赏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舞蹈鉴别和评价能力,但真正的舞蹈表演能力,则必须在舞蹈实践中才能获得。因此,在前面两个课时的安排上,本人都选择了经典中国古典舞的剧目进行观看和品鉴。通过欣赏,再对典型舞蹈动作的提炼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进而规范学生的舞蹈动作模仿行为。然后,再通过基础动作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不同古典舞流派的特点与风格,以便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舞蹈精髓,充分体验舞蹈带来的美感,进而优化基础训练的效果,为后面的排演主题奠定坚实基础,以促进学习真实发生。二、螺旋提升,促能力逐步形成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清晰的掌握古典舞舞姿的要领,先对对主要元素进行分析、提炼。再由最微小的要点开始训练,如手形、手位、脚位等,最后达成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形成基础舞姿。在熟悉舞蹈动作组合以后,配合音乐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国古典舞的姿态美、韵律美。再如,教学设计上从第一课时的“模仿”到第三课时的“排演展示”,学生舞蹈能力都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提升的过程。三、主题排演,促核心素养落地主题排演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和基础动作及其组合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编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经验,提升舞蹈表演水平,使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收获表演的乐趣,增加表演的自信心,感受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韵律美,促使音乐、舞蹈核心素养真正的落地生根。课时教学设计“舞自划圆起”——《扇舞丹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型:综合鉴赏课年级:高一教学内容:人音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音乐与舞蹈》鉴赏作品独舞《扇舞丹青》,《相和歌》教材分析:见单元内容综述→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见单元内容综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见单元内容综述→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扇舞丹青》,了解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韵味和审美特质,寻找舞蹈中“圆”动律。2.对比戏曲、武术、古典舞中“圆”的运用以及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和元素组合,体验中国古典舞“圆”动律舒展流畅的和谐之美。3.理解古典舞主要伴奏音乐“丝竹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和元素组合,体验中国古典舞“圆”动律舒展流畅、身心合一的和谐之美。教学过程:任务一:【识“圆”】(一)活动目标1.制作先导片古典舞集锦,用把近几年学生比较熟悉中国古典舞剧目(《丽人行》、《唐宫夜宴》、《纸扇书生》等)片段进行剪辑,拉进学生距离,从中引出“中国古典舞”概念。2.对比戏曲、武术、古典舞中“圆”的运用,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运动核心——“圆”。(二)活动步骤1.课前播放中国古典舞《相和歌》思考: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舞蹈类型?引导学生从舞蹈音乐、舞蹈服饰、舞蹈动作特点去观察。2.学生观看并思考,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看法。3.观看短片了解一下中国古典舞的前世今生。4.简介中国古典舞师小结: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舞蹈文化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程式规范性、讲求技法的舞蹈种类,是经众多专业人士在较长时间的实践后产生的一种带有历史时代与形象典范意义风格特征的传统舞蹈。源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中国古典舞在审美上突出为“圆”的特征。“圆”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整体轮廓,呈现于古典舞的各个层面。无论舞蹈运行路线、动作形象特征皆体现为一个“圆”的特征。因此,中国古典舞也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引出本课课题:中国古典舞——舞从划圆起5.对比观看戏曲、武术、古典舞中的“云手”,它们在运动路线上有什么不同?其运动的线条有什么特点?6.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对比发现古典舞在“绕圆”这个基础上,对身体各个部位运用更多。中国古典舞和中国的戏曲、武术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从这两种形式中提炼出欲放先收、欲左先右、动中有静、刚柔并济的风格。(三)活动评价1.能说出中国古典舞的某一两个特征:伴奏音乐、服饰、道具等相关特点。2.能说出戏曲、武术、古典舞中的“云手”的异同点。(四)设计理念基于学生的先前学习经验,从熟悉的舞蹈片段入手,拉进中国古典舞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对比观察,也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任务二:【寻“圆”】(一)活动目标欣赏中国古典舞的经典剧目《扇舞丹青》,寻找以“圆”为核心的动律特征。(二)活动步骤1.欣赏中国古典舞经典剧目《扇舞丹青》,找一找以“圆”为核心的动律特征,并思考作品塑造了怎样的一个舞蹈形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2.学生谈谈所找到的动律特征,师生评价并总结。师小结:《扇舞丹青》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中,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舞蹈中扇子画出的各种各样的圆,在这些圆形行云流水般的变换和每一个圆形造型的延慢之间,表演得淋漓尽致。舞蹈中扇子画出的各种各样的圆,在这些圆形行云流水般的变换和每一个圆形造型的延慢之间,表演得淋漓尽致。舞者手中的折扇就像是舞者手臂的延伸,通过“拧”“倾”动律,舞扇在空中的挥舞,加大了圆的形状,这是遵循了中国古典舞“圆”的运动轨迹,围绕着“万变不离其圆”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核心元素而进行。“圆”的动态形象被概括凝炼为“拧、倾、圆、曲、收、放、含、仰。”(三)活动评价能说出《扇舞丹青》中的某一两个“圆”动律特征:扇子的挥舞,舞者的圆场步,身体的拧、倾动律。(四)设计理念通过欣赏《扇舞丹青》,寻找舞蹈中“圆”动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演绎方式,以及其独特韵味和审美特质。任务三:【划“圆”】(一)活动目标1.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和元素组合,体验中国古典舞“圆”动律舒展流畅的和谐之美。2.了解古典舞音乐与舞蹈的联系。(二)活动步骤1.请与同伴一起运用上半身和手臂尝试划出各种各样的“圆”。注意基本手形以及划圆过程中动律的美感。(1)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基本手形基本手形:男生——虎口掌;女生——兰花手(2)了解划圆的几种方式,并试着做一做。划圆的三种方式:平圆、立圆、8字圆,其特点都是以“划圆运动”为原则,姿态变化多样。这些动作都充分表现了古典舞的和谐圆润的韵味。2.请盘腿坐下,一起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圆”的身韵元素被概况凝练为:提、沉、冲、靠、含、腆、移。准备动作,盘腿坐下,脊柱自然放松学习“提、沉、冲、靠、含、腆、移”7个基本元素形成组合动作“云肩转腰”3.刚才的练习中你认为还缺少什么呢?——音乐复看《扇舞丹青》片段,思考音乐与舞蹈的联系舞蹈《扇舞丹青》身体表现过程中的节奏、动势、点线和幅度,与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节奏、句法、音型和旋律起伏,在快慢、疏密、张弛等变化中显得尤为吻合。同时,也体现出了像书法中那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势如破竹的动律美感。因此,音乐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至关重要,只有韵律相符、意境相合,两者才能相辅相成,将中国人特有的意境美完美的呈现出来。4.思考:作为初学者,我们要完成一段古典舞身韵组合可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呢?舒缓的、传统民间音乐的、民族乐器演奏的、民族五声调式音乐的5.请跟随音乐一起来完成一组古典舞元素组合练习。接下来,让我们结合音乐,来学习一组元素训练的小组合。注意音乐与舞蹈、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努力感受“圆”的外化和内在的统一!①播放音乐,集体随音乐伴奏进行练习②小组汇报表演③师生评价6.尝试全班在音乐中一起齐舞,在体验表演过程中感受愉悦。7.了解中国古典舞以“圆”为主的行进路线。古典舞身韵中划圆的轨迹不仅表现在肢体的配合上,舞蹈动作所行进的路线也都是以一定的圆为主。以最简单的圆场来说,脚下细腻而快速的圆场步,身体向一侧略倾斜,沿自己依据倾斜角度而设定的圆心做圆场,走“圆”的路线,所走的路径自然而然成为圆的形态。(三)活动评价1.能够掌握古典舞身韵的手形、脚位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掌握特定的动作要领,并能结合音乐进行表演。2.能说出舞蹈通过动作形体可以表现出音乐旋律节奏之美,两者高度协调一致等等。3.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配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练习。(四)设计理念古典舞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它的基本元素主要由“提、沉、冲、靠、含、腆、移”构成。通过对古典舞基本元素以及元素组合的学习,以便较快的了解古典舞的动作要领,从而为欣赏中国古典舞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随着音乐进行舞蹈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练习,会给练习过程增添更多的乐趣,也会使动作更具表现力。关注其音乐的特点,并将舞蹈动作与一样关联品鉴,体会舞蹈动作是怎样表现音乐特征,体会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后所产生的艺术表现力,理解古典舞主要伴奏音乐“丝竹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四:【探“圆”】(一)活动目标1.了解古典舞的四个流派,在舞姿造型上贯穿“万变不离其圆”的总体特征。(二)活动步骤1.欣赏四个不同派别的古典舞(《古典舞身韵》、《踏歌》、《飞天》、《五指莲花兰》),进一步感受不同流派的中国古典舞的韵味特征。四大流派分别为:神形兼备、身心合一的古典身韵流派,以中国古代历史最灿烂的汉唐精神和气质为主体的汉唐学派、吸收借鉴各民族舞蹈及“S”形曲线舞者造型的敦煌学派,在昆曲艺术研究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昆舞学派。2.学生分小组谈谈四个流派的异同,师生评价并总结。师小结:无论在哪个流派,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中都透着“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奥之处。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自然,圆不仅给人的是一去一来,其中更多的是循环、和谐、周备、自然、流转。“圆而返、返而圆”。中国古典舞以其动、静的“圆”之美更造就出中国古典舞不可代替、妙不可言的特殊韵味。(三)活动评价能够辨别四个流派,并能说出其中的某一两个流派的舞蹈特征。(四)设计理念透过舞蹈动作去探知舞蹈的相关文化背景,也是鉴赏舞蹈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学生辨别不同流派的舞种,并组织交流研讨,使学生学会用文化的视角看待舞蹈中的肢体动作,用审美的眼光评判舞蹈中的艺术表达。“舞从画中来”——《反弹琵琶伎乐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型:综合鉴赏课年级:高一教学内容:人音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音乐与舞蹈》鉴赏作品中国古典舞剧《丝路花雨》片段《反弹琵琶伎乐天》教材分析:见单元内容综述→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见单元内容综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见单元内容综述→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经典敦煌舞剧《丝路花雨》中最具代表性的《反弹琵琶伎乐天》,深入探究民族、地域、艺术流派对舞蹈风格的影响,体会敦煌音乐舞蹈中的内涵。2.学习敦煌舞中典型的“反弹琵琶”基本动作和舞蹈组合,体验敦煌舞独特优美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3.理解敦煌壁画中的静止姿态与敦煌舞的舞蹈动作形成的必然联系。教学难点:学习敦煌舞中典型的“反弹琵琶”基本动作和舞蹈组合,体验敦煌舞独特优美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教学过程:活动一:【画中有舞】(一)活动目标1.在自制的短视频“敦煌莫高窟112窟的壁画”中,了解浩海如烟的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形象,引出112窟《伎乐图》中的经典舞蹈形象——“反弹琵琶”伎。2.了解“反弹琵琶”这种特殊的舞蹈姿势。(二)活动步骤1.短视频导入,结合学生对敦煌壁画的了解,112窟《伎乐图》中的经典舞蹈形象——“反弹琵琶”伎。2.初探敦煌画中的舞蹈形象。思考: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反弹琵琶这种特殊的舞姿吗?3.学生观看并思考,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对反弹琵琶舞姿的看法。师小结:琵琶作为拨弦类的鸣乐器,也是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龟兹位于丝绸之路的新疆段,也是政治文化重镇,经济也发达,这个地方的石窟艺术更加久远。作为舞蹈道具,琵琶频繁出现在北朝到隋唐的汉地窟画中,舞蹈者或怀抱琵琶,或侧身倒弹,或昂首斜弹,说明琵琶这种乐器在唐朝非常流行。而反弹琵琶,很显然这是一种亦舞亦奏的表演形式。从壁画上舞蹈动作,很明显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古典舞或民间舞,而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文化。而如今,反弹琵琶舞姿得以传至海内外,享誉国际,却和一出舞剧分不开,那就是《丝路花雨》。(三)活动评价1.能说出“反弹琵琶”特殊舞姿的某一两个由来:唐代琵琶的流行,受宗教、异域文化的影响(四)设计理念基于学生的对敦煌壁画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壁画入手,导入教学内容《反弹琵琶伎乐天》,通过观察、分析,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做好铺垫。活动二:【赏画品舞】(一)活动目标1.通过视频介绍舞剧《丝路花雨》,了解《丝路花雨》的创作背景。2.欣赏舞剧《丝路花雨》经典片段《反弹琵琶伎乐天》,了解舞蹈道具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怎样的作用。3.关注舞蹈音乐的特点,阐述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二)活动步骤1.观看舞剧《丝路花雨》介绍视频,了解《丝路花雨》的创作背景和《反弹琵琶伎乐天》的由来。《丝路花雨》是中国自1979年起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剧,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博采西域各地民间歌舞之长所创作的。它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的光辉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丝路花雨》的出现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盛唐时期开放、包容的中国,更是开创了“敦煌舞”这个全新的中国古典舞蹈风格。舞剧中,神笔张在莫高窟里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2.欣赏《反弹琵琶伎乐天》,思考:①舞者在舞蹈中是如何运用琵琶这一乐器作为舞蹈道具,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②舞蹈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中起了怎样的作用?3.学生观看并思考,互相交流,师生评价并总结。师小结:我们的记忆中对琵琶传统的印象是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中,琵琶的演奏是温馨雅致的,演奏者的行为如半遮面,是羞涩的;弹奏的音色如珠碰玉,是清新的,这与舞中高举琵琶,吸腿勾脚的舞蹈形象对比鲜明。显然,舞剧中,琵琶作为舞蹈道具,结合矫健热情却又不失女性色彩的舞姿,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能歌善舞的歌舞伎英娘的形象。该舞段的舞蹈音乐特地运用了琵琶为主奏乐器,吸收了传统的民族音乐曲调《月儿高》,加入了带有古典特征的变徵音,使悠扬且细腻的乐曲,古典韵味十足又格外典雅。琵琶和弦乐的细腻演奏,曲调婉转的旋律陈述,完美表现了英娘自身淳朴善良的性格。(三)活动评价1.能说出舞者用琵琶作为舞蹈道具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纯朴善良、能歌善舞等2.能说出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等等。(四)设计理念通过欣赏《反弹琵琶伎乐天》,从壁画中品鉴舞蹈,让学生了解道具的使用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它一定要和人的舞蹈活动发生关系,最终达到与人的肢体在舞蹈中“合而为一”的终极表现形式。音乐对于舞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是如此,它对人物形象的性格表达、情感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活动三:【依画作舞】(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舞蹈动作特征,模仿、体验敦煌舞“S”形曲线的舞蹈造型2.了解“反弹琵琶”造型以外的,其他与琵琶结合的舞姿。(二)活动步骤1.再次欣赏《反弹琵琶伎乐天》舞蹈片段,仔细观察,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呢?(请从舞者服装、道具、舞姿等方面关注)2.学生观看并思考,互相交流,师生评价并总结。师小结:舞者身着紧身露脐装再加上喇叭裤,服饰色彩艳丽。手上模拟琵琶演奏的姿势,即琵琶演奏中常用的轮指,舞姿多以扭腰、出胯、勾脚为主,形成一种独特反弹琵琶的舞蹈造型。3.学习模仿反弹琵琶舞蹈造型。注意:双脚小八字站定,左手高扬按弦,注意小臂回旋,右手反弹拨弦,注意面部冲向大臂远方斜下看去。左足踏地,右足吸腿反抬,拇指用力向上翘起,身体下沉、出胯,以腰部为中心呈S型。4.互相评价、纠正反弹琵琶的舞姿动作要领。5.了解反弹琵琶除了最为经典的这种造型外还有哪些典型动作呢?师小结:除反弹琵琶造型外,还有斜弹式、竖弹式、横弹式、背弹式等。这些舞姿共同的特征都基本下沉、出胯、冲身而形成三道弯。这就是敦煌舞特有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我们在敦煌的千佛洞石窟壁画上都能够找到他们的原型。《丝路花雨》的编导们也是在反复的尝试和摸索中,找到了这些舞姿背后隐藏的玄机。这种S型体态源自戏曲身段和西方古典芭蕾的结合,也借鉴了敦煌壁画菩萨造像的姿态,姿韵婉转灵动、优雅妩媚,既凸显了人体的内在张力,又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气质。最终通过编创成为敦煌舞特有的艺术造型语言,结合舞蹈的组合规律,使静止的壁画动起来了。(三)活动评价能否较为接近的模仿出反弹琵琶舞姿,如吸腿反抬,身体出胯下沉,呈S形体态。(四)设计理念舞蹈中所有肢体运动,都有特定的含义,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造型,都在表达特定的生活内容。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和记住反弹琵琶经典动作,对后面敦煌舞片段的组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通过对不同舞姿的了解,理解敦煌舞舞蹈运动的造型体系的成因。活动四:【与画共舞】(一)活动目标1.学习“反弹琵琶”基本手姿以及舞蹈组合,体会敦煌舞“S”形曲线运动规律,感受敦煌舞乐的曼妙多姿。2.能够配合音乐,完整的表现一小段敦煌舞蹈组合。(二)活动步骤1.手的静态造型琵琶轮指式2.手的动态练习3.脚型和脚位4.舞蹈组合①示范动作②放慢速度模仿学习③按原速进行舞蹈串联5.跟音乐进行舞蹈组合的反复练习①播放音乐,分小组随音乐伴奏进行练习②小组汇报表演③师生评价(三)活动评价能够掌握敦煌舞中经典动作“反弹琵琶”的动作要领,并能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四)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清晰的掌握敦煌舞“反弹琵琶”舞姿的要领,对主要元素进行分析、提炼。由最微小的要点开始训练。最后达成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形成基础舞姿。在熟悉舞蹈动作组合以后,配合音乐练习,让学生体会敦煌舞乐结合的姿态美、韵律美。活动五:【舞中有画】(一)活动目标1.欣赏舞剧《丝路花雨》中其他舞段片段,感受不同舞蹈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理解敦煌舞是多文化交融、碰撞、汇聚的产物。2.了解敦煌舞的形成、发展与传承,提高对敦煌舞人文内涵的理解,以及敦煌壁画对敦煌舞乐的影响。(二)活动步骤1.在舞剧《丝路花雨》中,除了反弹琵琶舞姿以外,还有各种风格各异的舞蹈,请同学都找找看,你都看到了哪些舞蹈呢?2.学生观看并讨论。师小结:我们在其中看到了长绸舞、宫廷乐舞、印度舞、波斯舞等,舞姿丰富灵动,形式各异。这些舞蹈原型很多都来自敦煌壁画,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敦煌壁画更是中西方宗教、舞蹈、审美、民俗文化的“结晶”,而由此衍生出的敦煌舞蹈也具有了多民族文化的“因子”。3.视频拓展,了解敦煌舞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师总结:《丝路花雨》作为上个世纪最具影响的舞剧之一,40多年来不断地在向欣赏者进行着丰厚的文化传递。通过舞蹈动作表达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从多种角度认识了中国民族舞剧。多年来,涌现现了经典的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像《千手观音》、《千年之约》、《闻法飞天》等优秀的敦煌舞蹈剧目。这些从壁画中走出的敦煌舞蹈,继承了敦煌舞姿的妩媚、曼妙与神秘,用舞蹈向世人呈现了熠熠生辉的敦煌壁画,体现了敦煌乐舞深远的精神内涵。敦煌壁画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敦煌舞蹈艺术的重要源泉,对敦煌舞的挖掘、探讨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话题。4.课后探究:敦煌舞中除了琵琶轮指外有哪些独特的手姿呢?(三)活动评价能够找出舞剧《丝路花雨》中的不同舞种,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四)设计理念从舞剧《丝路花雨》不同舞种的赏析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敦煌舞乐是中西文化在丝绸之路上汇聚、碰撞、交融,也使得敦煌壁画熠熠生辉、人文荟萃。视频的拓展,让学生了解敦煌舞是敦煌艺术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是一代代舞蹈艺术家不断探索、创作,并使其复活于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