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群体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返乡之后,生活质量和就业质量存在问题,其中,第一代农民工因素、就业情况等等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探究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第一代农民工返乡社会融入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结果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提升第一代农民工生存质量。关键词: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目录TOC\o"1-3"\h\u9591一、绪论 130101(一)研究背景 121673(二)研究意义 1210111.理论意义 1120472.实际意义 126848(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60971.国外研究现状 2188802.国内研究现状 2153213.研究述评 416717二、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社会融入现状 4872(一)数据来源 4216651.调查问卷的设计 4116542.调查问卷的实施 417307(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193921.第一代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 436002.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 618709三、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87066(一)影响因素的选取 815614(二)因子分析 9253281.因子提取 951012.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953543.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及公因子命名 108394(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112435四、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社会融入困境 121833(一)社会保障问题 1320741(二)个人观念问题 1311339(三)家庭帮助问题 1319163五、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社会融入建议 133379(一)社会方面 137807(二)个人层面 142642(三)家庭方面 1411680参考文献 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开始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期的前沿力量和主体力量,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处于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界点上,农民工已经成为劳动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了社会各阶层广泛聚焦。改革开放逾四十年,如今,第一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即将迎来“退休”的高潮。曾经的“孔雀东南飞”,掀起人类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徙大潮的同时,也铸就了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奇迹。返乡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特殊群体,是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农民外出打工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回巢”现象。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更好地发展,自2015年起,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等文件,以政策引导不断推动农民返乡创业情势,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但是当吸纳农民工的东部发达区域率先告别低成本依赖和“钢筋水泥式”增长,转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的增长新阶段,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第一代农民工,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如何演绎?他们融入社会现状到底如何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其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代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作为冲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先锋部队,是早期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劳动力要素。他们在社会的底层从事简单、高危的体力活。他们为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他们年老体衰,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面临诸多生存和发展的多重挑战,再就业能力较弱,自我养老能力不足。他们回乡后,很有可能因老、因病再度成为贫困群体。因此,本文从返乡后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得出其现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实际意义一是对于克服流行的将第一代返乡农民工当作负担、面临养老困境的片面认识,对促使政府完善人口红利拐点下的劳动力政策具有现实价值。二是基于研究现状,提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拓展研究范围,由养老议题走向发展议题;开展全面的第一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服务政策完善;加强理论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第一代农民工发展理论。这些方向,对于改善学术研究的现状,提升学术研究的应用性,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贡献,有一定价值。(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我们发现“农民工”是产生于中国特殊二元社会体制中的一个名词,如果把它直接翻译成英文是“PeasantWorkers”,但是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国外的惯例,国外学者多数称之为“RuralUrbanMigration”的说法,并将为译为城乡移民,这是一个具有国外特色的称呼,众所周知,在我国农民工与城市移民存在天壤之别。从名词翻译看,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题目,由于国内外体制环境和政策差异,以至于相互之间难以理解,他们一出生就处于一个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大多数体会来自于书本的阅读和视频的观看,缺乏切身的体会。我们发现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关于“移民”的理论,即对劳动力的移民决策,迁移特征。西方国家农民向外迁移的过程就是农民城市化的过程,两者同时进行同时完成,这也是农村到城市的单向移动。另外,从国外大部分的学者研究来看,他们大多集中于对中国农民工迁移至城市后的社会融入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刘易斯(2009)的理论模型、托达罗的人曰流动模型和康纳德等人的“推一粒”理论模型等主要用于解释劳动力外流现象的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农民工回流现象。这是因为对于回流者来说,他们同样必须考虑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回到农村获得的收益大于他们现在在城市所获得的收益时,他们才会做出回流的决定。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关于农民工回流的理论又被重新提出。他们大农展工返乡同题研究境述多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有所创新。2.国内研究现状在对农民工返乡行为的影响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社会稳定角度来进行探讨的;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贺雪峰(2012)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调查分析认为农民工的返乡并不会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安,相反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工能自由来往于城乡之间的权利是缓解危机影响的平衡器和缓冲器。“此外,也有部分学者注意到了返乡农民工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瑞雪.墨菲(2009)通过对江西三县的田野调查认为农民工一直与农村保持的联系必然会促使其返乡,务工收入的回流给农村生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周晓红(2012)认为农民工城——乡之间流动的经历和生活体验,在促成个人现代性方面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农民工的回流和农民工进城务工,都是普通农民完成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王春光、符平等(2013)认为大部分进城农民工最终只能实现“半城市化”,无法获得完全的现代性,但他们毕竟会在城市的实践世界逐渐“脱根”,在城市务工过程中所获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会在他们返乡后被带到农村,对乡村社会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徐大发(2016)提出许多返乡者是因为要抚养小孩或照顾老人,外出农民工的竞争力下降迫使返回家乡,因该群体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虽然简单、技术含量也不高,但对从业人员的反应、灵敏度、体力、操作精确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外出打工者的年龄增长,体力不支,工作效率逐渐下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工作待遇较差。学者李泓波,邓淑红(2018)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人基本情况是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最基础的因素;丁彦(2018)在肯定上述因素的同时,认为农民工务工经验、培训经历和风险识别能力等才是决定返乡农民工是否具有返乡意愿的关键。王志涛(2017)探究了农民工返乡意愿,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是返乡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陈方(2021)探究了农民工返乡的现状,提出农民工返乡更多是一种被动选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农民工自身对收入标准的预期和判断也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对生活满意的被访者主要认为与务农收入相比,打工收入较高;而对生活不满意的则是认为与城市其他人收入相比,打工的工资水平太低。曾云燕在对辽宁省农民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时,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发现农民工虽然融入了产业,但是没有融入城市。从制度上说,农民工仍然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以外,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还属于空白状态。而对农民工自身来说,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性并不高,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简新华认为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拖欠问题得到缓解,但农民工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参保率低等。3.研究述评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目前对农民工的研究返乡后的社会融入及影响因素的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农民工迁移城市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由于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决定农民工更易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融入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已知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相关的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结论,对于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融入以及影响因素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丰富。二、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社会融入现状(一)数据来源1.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探究返乡朋友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社交与社会融入情况。本文问卷共由两部分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部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情况、婚姻状况、耕地情况等。目的是为了获得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相关数据,通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个体特征和生存状况情况。第二部分为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返乡后是否能够适应现在的农村生活情况、目前最主要的业余生活情况、平时是否参加村民大会情况、对村里的相关事务是否关注情况、对业余生活的满意度情况、外出务工相比,您现在是否感觉生活幸福情况,据此全方位的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现状,帮助提出与完善相关问题解决路径。2.调查问卷的实施问卷收集的发放与收集主要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线下通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实地发放,在主要的劳务市场及劳动力密集区随机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有效回收1311份,问卷有效率为87.4%。(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1.第一代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本部分将根据样本情况,对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第一代农民工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样本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从性别特征上看,调查中第一代农民工中男性有789名,占样本总数的69.76%,女性有522名,占样本总数的39.81%。男性占比多于女性,大致符合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构成比例,这也表明,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中,男性收入仍然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从年龄特征上看,年龄为41~50岁的第一代农民工有851名,占样本总数的64.91%;其次是年龄为51~60岁岁的第一代农民工有345名,占全部样本数的26.31%;30~40岁的第一代农民工占比最小,占全部样本数的11.5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第一代农民工年龄都已比较大。从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上看,样本中小学以下学历269人,占比20.51%;小学学历278人,占比21.20%;初中学历451人,占比34.40%;高中或中专学历195人,占比14.8%;大专及以上118人,占比9.0%。由以上数据可知,第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从婚姻状况上看,样本中95人未婚,占比7.2%;1039人已婚,占比79.25%;67人离婚,占比7.74%;110人丧偶,占比8.3%。已婚占比较大,调查结果与调查区域社会生活现状较为相符。并且,通过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调查,可以发现第一代农民工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务工收入,占据总体的52.93%,其次为子女赡养费,占据22.5%,其余为政府补贴、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占比都比较小。通过返乡原因调查可知,第一代农民工主要的返乡原因为年龄大,劳动体力不足,占据总体的26.8%,其次主要认为就业形势不好,工资低的有295名,占据22.5%,认为是城市生活成本高、房价太高的有184名,占据14.1%,还有13.2%的第一代农民工主要的返乡原因是因为家庭因素,9.4%的第一代农民工认为主要的返乡原因是难以在城市落户,还有5.4%和8.3%的第一代农民工主要的返乡原因是城市生活方式难以习惯以及农村政策变好,有发展前景。表2-1样本基本情况统计结果类别变量频数百分比性别男78969.76%女52239.81%年龄30~40岁11511.51%41~50岁85164.91%51~60岁34526.31%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26920.51%小学27821.20%初中45134.40%高中或中专19514.8%大专及以上1189.0%婚姻状况未婚957.2%已婚103979.25%离婚677.74%丧偶1108.3%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工收入69452.93%政府补贴16412.5%子女赡养费29522.5%经营收入997.5%其他收入594.5%您返乡原因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好,工资低29522.5%年龄大,劳动体力不足35226.8%家庭因素17413.2%城市生活成本高、房价太高18414.1%难以在城市落户1249.4%城市生活方式难以习惯725.4%农村政策变好,有发展前景1108.3%2.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从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上看,如表2-5所示,返乡后能够完全适应现在的农村生活占据43.2%,还有52.7%的农民工认为基本能适应,大部分第一代农民工都能适应当前的农村生活。从第一代农民工目前最主要的业余生活活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第一代农民工主要业余活动为看电视、听广播,占据总体的30.6%,其余主要为上网、打牌、陪家人孩子等,分别占据13.9%、16.3%、13.9%,主要为休闲娱乐活动。通过是否参加村民大会调查结果可知,参加村民大会的有382,占据29.1%,还有928人不参与村民大会,占据70.7%,可以看出当前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基本不参与村民大会。关于对村里的相关事务是否关注,非常关注的人有99,仅仅占据7.5%,735人较为关注,占据56.1%,还有474表示不关注,占据36.1%,说明当前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对于村里的事物关注度较小。通过对业余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可知,目前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对于业余生活的满意度还比较高,非常满意的人数为66人,占据5.0%,还有627人认为满意,占据47.8%,还有42.6%认为一般,仅有4.0%的认为不满意以及0.3%的人非常不满意。同时,通过“与外出务工相比,您现在是否感觉生活幸福”调查,可以看出当前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认为与外出务工相比,现在的生活总体是比较幸福的,有69人认为非常幸福,还有745的人认为幸福,占据总体的56.8%,还有34.4%认为一般,其余只有2.7%的第一代农民工认为不幸福,0.1%的人认为非常不幸福。表2-5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返乡后是否能够适应现在的农村生活完全能适应56643.2%基本能适应69152.7%不太适应463.5%很不适应30.2%您目前最主要的业余生活是看电视、听广播40230.6%看书、看报463.5%上网18313.9%打牌21416.3%休息15611.9%陪家人孩子18313.9%参加学习培训90.6%参加文娱体育活动282.1%其他816.1%您平时是否参加村民大会?参加38229.1%不参加92870.7%您对村里的相关事务是否关注非常关注997.5%较为关注73556.1%不关注47436.1%您对业余生活的满意度非常满意665.0%满意62747.8%一般55942.6%不满意534.0%非常不满意50.3%与外出务工相比,您现在是否感觉生活幸福非常幸福695.2%幸福74556.8%一般45034.4不幸福362.7非常不幸福20.1三、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影响因素的选取本文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相关的文献综述的整理,根据当前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各个系统的特点,选取个人因素、收入因素、就业因素、社会因素等四大因素,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调查研究结果,为以上四类影响因素选取了10个分级指标,如表3-1所示。表3.1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指标选取总体因素指标编号个人因素性别X1年龄X2受教育程度X3婚姻状况X4收入因素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X5消费情况X6就业因素就业形势不好X7劳动体力不足X8社会因素政府关注不足X9社会保障不足X10(二)因子分析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方法对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始数据,利用较少独立的公因子代表所有原始变量,同时能有效避免各变量内部影响,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1.因子提取因子分析是指在各个变量中提取具有共性的因子。如表4.5所示,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得到10个变量,这10个变量的共同度都为1,且提取的值均大于0.5,表明变量具有较高的共同性,提取结果比较理想。表4.2因子提取表成份初始值提取值成份初始值提取值X11.0000.635X111.0000.812X21.0000.843X121.0000.818X31.0000.649X131.0000.605X41.0000.814X141.0000.695X51.0000.653X151.0000.757X61.0000.641X161.0000.719X71.0000.752X171.0000.662X81.0000.674X181.0000.605X91.0000.758X191.0000.785X101.0000.625X201.0000.8472.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一般而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越大,其解释能力就越大,表明这个因子的重要程度越高。从表4.3的结果可以看出,第7个成份以上的初识特征值均高于1,但在第8个成份时出现下降,特征值低于1。通过表格得出,前8个主成份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051%,因此本文可提取出7个公因子。表4.3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成份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合计方差%累积%合计方差%累积%18.50129.65229.6528.50129.65229.65221.9859.41239.0641.9859.41239.06431.8948.35547.4191.8948.35547.41941.8038.01455.4331.8038.01455.43351.6417.53362.9661.6417.53362.96661.3525.28968.2551.3525.28968.25571.1043.11571.3701.1043.11571.37080.6222.68174.0513.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及公因子命名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如表4.4所示的旋转成分矩阵,进一步解释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因子的含义。表4.4旋转成分矩阵成份1234567X1-0.1400.1450.678-0.1470.0660.246-0.110X20.1030.0750.809-0.0410.169-0.058-0.098X30.0170.7970.0110.154-0.0740.2580.086X4-0.002-0.0220.154-0.0320.2770.1200.852X50.169-0.0740.785-0.1830.0310.2020.194X6-0.1420.1520.0650.694-0.0910.039-0.075X70.003-0.1260.1210.721-0.0980.2230.237X80.815-0.048-0.142-0.0780.2220.1600.137X90.676-0.1040.014-0.1350.2710.2540.292X100.783-0.021-0.0270.0300.215-0.030-0.068设Fi(i=1,2,3,4,5,6,7)代表所提取的7个公因子。从表4.7可以看出:在成份1的公因子F1,由X8、X9和X10三个指标组成,其中三个成份的载荷系数值分别为0.815、0.676和0.783,且系数值都大于0.5,表明数据值具有较理想的信度。X8是劳动体力不足,X9是政府关注不足,X10是社会保障不足。三个指标说明:就业情况与政府的社会关注度能够直接影响到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水平,只有各社会责任主体形成合力,落实好相关帮扶政策,做好进第一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和权利均等赋予等工作,才能帮助实现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因此将该公因子总结定义为社会帮扶。在成份2上的公因子F2,由X3指标组成,其中成份的载荷系数值为0.797,表明数据值具有较理想的信度。X3是受教育程度,指标说明:受教育程度以及消费情况对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水平影响较大,因此将该公因子总结定义为受教育程度。在成分3上的公因子F3,由X1、X2和X5三个指标组成,其中三个成份的载荷系数值分别为0.678、0.809和0.785,表明数据值具有较理想的信度。X1是性别,X2是年龄,X5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三个指标说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的家庭收入对于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将该公因子总结定义为个人情况。在成份4上的公因子F4,由X6和X7两个指标组成,其中两个成份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694和0.721,表明数据值具有较理想的信度。X6为消费情况,X7是就业形势不好。这两个指标说明:良好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就业有利于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因此将该公因子总结定义为家庭物质条件。在成份7上公因子F7,由X4指标组成,其中载荷系数分别为0.852,表明数据值具有较理想的信度。X4是婚姻状况情况,指标说明良好的家庭婚姻关系能够促进第一代农民工良好的社会融入,因此将该公因子总结定义为家庭婚姻关系。(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把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划分成了七个公因子,在SPSS20软件中将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水平设置为因变量,把七个公因子设置为七个自变量。通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研究分析,找出相应的自变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水平是否有影响,然后根据得出结论的自变量为促进随迁子女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表4.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汇总表模型RR方调整R方标准估计的误差10.817a0.5980.5540.314表4.6是衡量该回归方程优劣的统计量。R值越大表明线性回归关系越密切,该模型中R值为0.817,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R2取值为0.598,调整后R2为0.554,说明该回归方程中自变量解释因变量的能力较强。该模型标准估计的误差取值为0.314,说明模型效果比较好。表4.6方差分析表模型平方和df均方FSig.回归57.945713.15452.529.000b残差35.3123540.241总计155.218365表4.7显示,F检验的显著性Sig.值介于0和0.05之间,就表明社会帮扶、受教育程度、个人情况、家庭物质条件、家庭婚姻关系这5个变量中至少存在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有明显回归关系。表4.7回归分析表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标准误差试用版(常量).235.0472.044.037社会帮扶.125.046.2255.359.000受教育程度.108.048.1764.308.004个人情况.342.047.9044.413.000家庭物质条件.254.049.3382.651.012家庭婚姻关系.137.045.2566.015.000根据表4.7可以得出,会帮扶、受教育程度、个人情况、家庭物质条件、家庭婚姻关系的显著性均不超过0.05,表明这七个自变量对数据模型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且与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235+0.125Z1+0.108Z2+0.342Z3+0.254Z4+0.137Z5其中,Y设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程度,Z1为社会帮扶因子变量,Z2为受教育程度因子变量,Z3为个人情况因子变量,Z4为家庭物质条件因子变量,Z5为家庭婚姻关系因子变量。在现有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章选择10项指标作为问卷调查的标准,并通过因子分析来缩小所选指标的维数,总结出了5项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水平影响因素,分别是社会帮扶、受教育程度、个人情况、家庭物质条件、家庭婚姻关系。四、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社会融入困境(一)社会保障问题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社会融入的主要因素,农民工返乡之后,社会关注度不足,相关的社会保障缺失,使得他们对于社会事物不关注。在返乡之后,因此即便先前“幸运参保”,也不可能将养老保险缴费至“退休年龄”。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时并没有将疾病风险分摊给社会大多数成员,在抵御“疾病”的问题上没有实行“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机制,更没有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列入医保范围,缺乏社会的公平性。(二)个人观念问题第一代农民工从心理上制约着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并且返乡之后,这些农民工很难在农村找到工作,没办法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是影响农民社会融入的主要因素。(三)家庭帮助问题家庭物质条件较好的第一代农民工返乡之后有充足的物质,不必为了生活奔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融入社会,并且家庭婚姻关系良好的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可以在伴侣或者子女的影响下积极的进行社会融入,而缺乏伴侣的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会比较封闭,较少进行社会融入。五、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社会融入建议研究的结果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提供了基础,并为促进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一)社会方面政府出台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顺利融入社会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呼吁政府更多关注现有政策未覆盖到的层面,继续完善相关制度。例如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在社会福利、医疗健康保障分配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次,政府应当建立督导机制,对于各地各部门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要详细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并弥补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纰漏,严厉打击对政策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的违规现象。除此之外,村组织也应当致力于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进行帮助,多为第一代农民工组织社会活动,鼓励第一代农民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要加快农村老年人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促进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加强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组织的作用。首先,村组织要积极发挥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志愿者,解决随行第一代农民工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村组织还可以把适应较好的第一代农民工组织起来,让他们带动以后的第一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生活。除此之外,村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范围要把返乡农民工纳入到其中,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和失业保障等制度,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利益。对于返乡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状况,要满足农民工市民化的要求就要加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可以跨体制、跨地区进行转移接续,实现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并轨。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真正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保障返乡农民工基本生活水平的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充分就业,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政策,营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首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培训系统。一方面可以建立并完善求职登记、就业培训、招聘宣讲、法律知识普及、劳务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