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刨学课件肌学_第1页
解刨学课件肌学_第2页
解刨学课件肌学_第3页
解刨学课件肌学_第4页
解刨学课件肌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刨学课件肌学总论总论

肌学--总论

随意肌不随意肌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躯干\头颈\四肢心壁\内脏\血管壁第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肌的命名/配布肌的辅助装置

第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的形态和构造一、肌的形态长肌:四肢多见短肌:躯干深层,如肋间肌阔肌:躯干表层,分布胸腹壁轮匝肌:分布孔、裂周围

肌学--总论

第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的形态和构造二、肌的构造肌腹肌腱(腱划、腱膜)大量横纤维组成,色红、柔软而有收缩能力,外有肌外膜包裹腱纤维(胶原纤维束)组成,色白、坚韧而无收缩能力在肌腹两端,附着于骨骼。第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间腱:肌腱在两个肌腹,此种肌称二腹肌。

腱划:数个肌腱将一肌腹分割成多个肌腹。腱膜:阔肌的肌腱,如腹外斜肌腱膜第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的起止三、肌的起止1、起点(定点)

固定骨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接近身体正中线。

2、止点(动点)移动骨或肢体远侧端的附着点远离身体正中线。在一定条件可相互转换(引体向上)第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的起止★肌的命名

肌学--总论

大小

——

胸大肌、胸小肌形态

——

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位置

——

冈上肌、冈下肌起止

——

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作用

——

旋后肌、大收肌

第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根据肌群动作的作用可分为原动肌、协同肌、对抗肌和固定肌4种。1、原动肌:指在关节运动中,主要完成动作的肌肉群。2、协同肌:指与原动肌共处于关节轴同一侧,帮助完成动作的肌肉群。3、拮抗肌:指与原动肌的功能作用完全相反的肌肉,两者分别处于关节运动轴的两侧。4、固定肌:指关节运动时,固定环节的另一端,为原动肌的工作建立稳固的支持条件的肌肉。

四、肌的配布第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的起止

肌学--总论

主动肌也称“原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如手持哑铃屈肘关节的动作,手臂的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等是弯举动作的主动肌。肱桡肌、旋前圆肌等起辅助作用的肌肉叫“副动肌”或“协同肌”。拮抗肌:与直接完成动作相对抗的肌群。如手持哑铃屈肘关节的动作中的肱三头肌、肘肌等是对抗肌。当主动肌收缩时,对抗肌就自然放松宽息,从反面协助主动肌完成协调动作。在作某些激烈的快速运动时,对抗肌除了协调放松外,还在动作的末尾作适当的收缩,避免关节损伤。第1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的辅助装置五、肌的辅助装置

肌学--总论

1、筋膜:

浅筋膜(皮下脂肪,皮下组织)深筋膜(肌间隔,血管神经鞘)2、滑膜囊3、腱鞘

第1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肌学--总论

1、筋膜:位于肌的表面

(1)浅筋膜(皮下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皮下脂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维持体温保护深部结构药物皮下注射第1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肌学--总论

(2)深筋膜(固有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遍于全身且互相连续。包被肌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间隙。四肢深筋膜,伸入肌群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隔。

①缓冲,减少摩擦②部分肌的起止点③利于血管扩张,并限制炎症扩散。第1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腱鞘2、滑膜囊●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与关节腔相通或则独立存在。

●囊腔内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第1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腱鞘

长肌腱周围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足趾跖侧等处。

第1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组成。腱滑膜鞘呈双层套管状,分内、外二层。二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相互移行的部分,称腱系膜,内有血管、神经通过。腱鞘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的摩擦。第1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1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腱鞘炎(囊肿)第1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学各论躯干肌头肌颈肌上肢肌下肢肌

肌学第2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学习肌肉要点

1、大体肌肉位置(体表)

2、起止点

3、功能(止点向起点靠拢的作用)第2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躯干肌躯干肌背肌胸肌膈腹肌

肌学--躯干肌

第2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背肌背肌背浅肌:斜方肌

背阔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背深肌:竖脊肌

胸腰筋膜

肌学--躯干肌

第2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斜方肌1、形态位置:项背上部的浅层,三角形阔肌,两侧相合为斜方形。2、起止:●起: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平行向外下部斜向外上方。●止: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3、功能:①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②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③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同时收缩—仰头(肩胛骨不动)

—提肩胛骨(耸肩)(头不动)全部肌束收缩—向脊柱靠拢,扩胸运动前驱90度,哑铃持续扩胸运动锻炼斜方肌第2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背阔肌1、形态位置:位于背下部及胸侧部,全身最大的阔肌,三角形。2、起止:●起:以腱膜主要起于下6

个胸椎及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内侧肱骨小结节嵴3、功能:①肩关节内收、内旋(小结节嵴旋后)和后伸(胸廓不动)②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第2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2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肩胛提肌

起止点:

C1-4棘突→→肩胛骨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同侧屈颈(肩胛骨固定)菱形肌

起止点:C6-7、T1-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

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向上移动。第2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竖脊肌(骶棘肌)

1、形态位置:

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居上述四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的深部。2、起止:

●起:骶骨背面及髂嵴的后部,●止:向上分出许多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达颞骨乳突。3、功能:使脊柱后伸和仰头,是强有力的伸肌,对保持人体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第3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的周围,在腰部显著增厚,可以分浅、中、深两层。

①浅层在竖脊肌的后面,向内侧附于棘突,向外侧附于肋角。

②中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位于第12肋与髂嵴之间,向内侧附于腰椎横突。

③深层覆盖腰方肌前面。◆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

第3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肌■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胸固有肌:

肋间内肌肋间外肌

肌学--躯干肌

第3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大肌

1、形态位置:

位置浅表,覆盖胸廓前壁大部,呈扇形,宽而厚

2、起止:

●起: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止: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3、功能:

使肱骨内收和旋内;如上肢固定则可上提躯干。◆锻炼——哑铃平放向中间收◆引体向上两块肌肉:胸大肌、背阔肌第3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小肌

1、形态位置:

胸大肌深面

2、起止:

3-5肋→→肩胛骨喙突

3、功能:

牵拉肩胛骨向下;助吸气。◆前锯肌1、形态位置:

胸大肌深面

2、起止:

1-8/9肋外面→→肩胛骨内侧缘

3、功能:

使肩胛骨紧贴胸廓;助吸气。第3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3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膈膈

肌学--躯干肌

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为向上膨隆呈圆顶形扁薄阔肌。其周围为肌性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如倒扣脸盆)第3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膈上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后)膈与脊柱之间,T12前方,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中、在左)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约平T10

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前、在右)

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平T8

有下腔静脉通过第3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膈的三个裂孔三个裂孔:

腔静脉孔食管裂孔(迷走神经)主动脉裂孔(胸导管)

肌学--躯干肌

(各孔平对?椎)第3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第3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腹肌腹肌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后群:

腰大肌、腰方肌

重要结构:

腹股沟韧带、腹直肌鞘、腹白线、腹股沟管、腹股沟镰

肌学--躯干肌

第40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腹肌前外侧群腹肌前外侧群

肌学--躯干肌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第41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仰卧起坐]

第42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腹外斜肌(第一层)

起于下8肋外面,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

第43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腹外斜肌(第一层)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第44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腹肌前外侧群与腹外斜肌有关的结构

肌学--躯干肌

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韧带皮下环(浅环)第45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腹内斜肌(第二层)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半,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第46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腹内斜肌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男性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与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一起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第47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腹横肌(第三层)起于下6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部,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第48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腹肌前外侧群与腹内斜肌、腹横肌有关的结构

肌学--躯干肌

弓状游离缘联合腱提睾肌

第49页,共5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2、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呼吸、排便、分娩和呕吐、咳嗽。3、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第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