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测量摆的快慢》教学实录1_第1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测量摆的快慢》教学实录1_第2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测量摆的快慢》教学实录1_第3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测量摆的快慢》教学实录1_第4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测量摆的快慢》教学实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摆的快慢》实录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套器材,我们要用这套器材来观察一种新的运动方

式。(利用铁架台、线绳、钩码组装“摆”)

师:现在我把它提起来,注意要拿正,不要往一边斜,然后轻轻一松手,不用推它,看,

它运动起来了!你能用手模仿一下它的运动方式吗?

(学生将手左右来回摆动,模仿其运动方式)

师:你能给这种运动方式取个名称吗?

生:摇动、晃动、摆动……

师:你觉得哪个名称更确切些

生:摆动更确切些。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摆动吗?都在哪儿见到过?

生:见到过,比如钟摆、荡秋千、荡船……

师: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摆动。在科学课上,我们把这种装置叫做摆,

把挂在下面的重物叫做摆锤,把细线叫做摆线,把摆动时的幅度叫做摆幅。(画出摆的装

置图,并标出摆锤、摆线、摆幅)

师:我们已发现,摆摆动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那么,它摆动10下,需要多少时间呢?你

能推测一下吗?

生:10秒、15秒、12秒、8秒...

师:这些都是推测,我们可用时钟、手表、秒表等来进行准确计时(出示秒表)。秒表

的使用方法已在课前介绍过了,下面就让我们边计时边跟着摆的摆动由1数到10吧!你

会数吗?

生:会。

师:那怎样才算1次呢?

生:从铁架台一侧摆过去再摆回来算摆动1次。

师:时,来回摆动才算1次(在装置图上表示来回1次)。下面请一位计时员掐秒表,

一位同学操作,其余同学数数,注意:等摆锤摆回来后才能喊“停”,这时掐表的同学也才

能按结束键。

(学生分工操作,测得摆动10次需要12秒)

师:下面请各组同学选用桌上的材料(长、短不同的两条细线、3个钩码)也来组装一

个摆,并测一测,你们的摆摆动10次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分工合作,组装并测时)

生:12秒、8秒、9秒、13秒、10秒...

(教师将各组数据填写在记录纸中,并在展物台上展示)

二、分析数据,合理推测

师:请你分析一下上面的数据,说说看:你有什么发现吗?或者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各组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怎么各不相同呢?

师:对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推测)

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和摆线的长短有关。

师:你能把推测表达得更明确些吗?

生:摆线越长,摆动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师:还有别的推测吗?

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和摆锤的轻重有关。摆锤越

轻,摆动得越快,摆锤越重,摆动得越慢。

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和摆幅的大小有关。摆幅越大,摆动得越

快,摆幅越小,摆动得越慢。

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掐表的快慢、计数的

方法)。

师:那人为造成的因素,你觉得能克服吗?

生:掐表的快慢、计数的准确性应该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仔细些。

师:是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在操作时更仔细、更认真些,误差是可以减小

的。那么刚才都是大家的推测,有了推测,我们应该大胆地实验,你们小组想研究其中哪个

方面的因素,请商量一下,确定下来。

(各组学生商量并确定打算研究的某一方面的因素)

三、预测困难,思考对策

师:确定了要研究的因素,但还不能急着动手,最好先定个计划,思考一下操作步骤、可

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如要研究摆的快慢是否和摆锤的轻重有关,操作时该使哪几个

因素不变,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呢?如研究摆的快慢是否和摆幅的大小有关、和摆绳的长短

有关,又该如何操作呢?

(学生组内思考、讨论)

生:选择•种因素进行研究时,要控制好其他的因素,使其不发生改变。

摆绳的长短摆锤的轻重摆幅的大小人为因素

研究摆绳VXX尽量避免研究摆锤XJX研究摆幅XXV

注:认为不能改变的因素打“X”,认为可变的因素打“

师:说得很好,这是•个典型的对比实验。在选择一种因素进行研究的同时,要控制好其

他的因素,使其不发生改变。

生:测量摆线,力求准确,应是铁架台上端到悬挂钩码之间的长度。

生:还有,为了不改变摆线的长度,第二个钩码不能钩在第一个钩码的下面,也就是不能

串着钩。

师:这点很重要,为了使摆线的长度不变,钩码之间不能串着钩,操作时应牢牢记住。

生:老师,摆幅角度的大小比较难控制。

师:谁有好办法来控制摆幅的大小呢?

生:先固定好铁架分,再拿来一条细线绑在铁架台上,将其拉至一定的角度,用透明胶固

定在桌上,以后每次操作时摆幅的大小与其角度相同,就可以了。

师:这个方法不错,既简单又实用,操作时可以一试。

(此环节中,学生回答的顺序有所调整)

四、分工合作,实验验证

师:这次对比实验,协作性很强,要求组内同学各负其责。好,下面就请各组按照自己制

定的方案进行操作,注意: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分发记录纸,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记录数据)

师:经过刚才的探究,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实验数据。下面,我们一种因素一种因素地来

探讨,探究同一问题的小组可做相关的补充。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和摆线之间的关系。当摆线的长度为25厘

米时,摆动10次第一次需35秒,第二次需34秒,第三次需34秒。接着把摆线变短,

为15厘米,此时摆锤的重量和摆幅的大小不变,摆动10次第一次需22秒,第二次需23

秒,第三次需22秒。

师:那么,分析实验后的数据,你们小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生:我们认为我们组之前的推测是正确的。摆摆动的次数和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

摆动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没有了,我们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

师:哪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摆摆动10次所需的忖间和摆锤之间的关系。当摆锤为一个钩码(50

克)时,摆动10次第一次需20秒,第二次需21秒,第三次需21秒。接着增加摆锤重量,

变为两个钩码(100克),此时不改变摆线的长度和摆幅的大小,摆动10次第一次需22

秒,第二次需23秒,第三次需22秒。

师:那么,你们小组的结论是?

生:我们认为我们组之前的推测是正确的。摆摆动的次数和摆锤的重量有关,摆锤越轻,

摆动得越快,摆锤越重,摆动得越慢。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其他研究同一问题的小组默许)

师:哪组来说说摆摆动的快慢和摆幅之间的关系?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和摆幅之间的关系。当摆幅为小角度时,

摆动10次第一次需17秒,第二次需18秒,第三次需17秒。当摆幅为中角度时,摆锤

的重量和摆线的长短不变,摆动10次第一次需18秒,第二次需19秒,第三次需19秒。

当摆幅为大角度时,摆锤的重量和摆线的长短也不能变,摆动10次第一次需20秒,第二

次需21秒,第三次需22秒。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猜测也是正确的,就是:摆摆动的次

数和摆幅的大小有关,摆幅越大,摆动得越慢,摆幅越小,摆动得越快。

五、拓展延伸,留以疑问

本课,我们对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大家也进一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步

骤,受益匪浅。摆摆动的快慢真的和摆线的长短、摆锤的轻重、摆幅的大小有关吗?同学们

的推测和实验真的准确无误吗?下节课,我们将做更深层次的探究。

豌豆荚里的豌豆》

课前谈话:昨天问老师姓什么?饶。认为我叫什么名字?大家想不想知道?我有两个名了。

一个是小名。你们有没有小名?能不能说一说。正,堂堂正正的正,辉,辉煌。oOP'

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油菜花,豌豆花。这两幅花是我昨天在你们家门口拍下来的。这两幅

花从外观上看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颜色,大小,形状

那他们的内部结构会不会一样吗?就看这两幅花能看明白吗?就这样看不出合理不合理。BV

请你们拿出材料的标本,拿出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oD

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

生:它们都有子房。生:都有花药。

这两种花从外部和从内部结构来看,都有不一样。那这两种花结出的果实有什么不一样呢?

老师也带来了他们的果实,请你们拿出材料•,轻轻地打开看看,哪个是油菜花的果实,哪个

是豌豆的果实?r

生一说了。

生2:粗一点的是豌豆花的果实,细一点的是油菜花的果实。hp

除了这个,还有什么不•样的地方?生:颜色都是绿的。=qgo

果实里面有种子。xbR-W

这两种种子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的地方呢?怎么样才能知道?;剥这里面可是有生命的种子

宝宝,那我们应该怎么剥?

剥开以后,轻轻地剥。

将纸巾放在桌子上,在上面轻轻剥开,这样种子可能不会掉地上。也不会伤害到种子。DL

将果实轻轻打开,看看里面的种子到底是什么样的?+8e

学生开始活动,剥开果实。t

1309看到了,里面的种子宝宝到底怎么样?/rkU?f

生:油菜花的种子小一点,豌豆的种子大一点。(3q

生2:豌豆的种子有点浅绿。za,i

那你说的是他们的什么?.iZt

生齐:颜色。6

他们尽管不同,但也有相似的地方?〉

生:油菜花的种子虽然小,但它多;豌豆的种子虽然大,但它少。WJH9

这是说它的什么?0#qJ8J

生:数量)J

生:油菜花的种子有个小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小的?O-vrX

观察得很仔细,很好。Z?

1312这两种种子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那如果这两种都是豌豆的种

子,那里面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呢?je2$qo

你们刚才剥的种子数量有多少?你注意到了吗?bl

生:我们小组的豌豆里面有6颗。R:-,

统计一些小组的豌豆的数量:6、5、3、6、5、6、5v

那豌豆荚里面的数量是??'g

生齐:不一样。出示豌豆荚,5颗正常,•颗很小,没有发育,讨论到底是否6颗还是5颗。

生:中间的可以吸收阳光,所以长得很大,边上的吸收不到阳光,所以很小。X

我也请教了大学的生物学的教授,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投影演示:胚珠受精长大,没有受精没有长大。R@0解,

所以,没有受精能不能算他种子?只能是胚珠,不能算是种子。

刚才在有没有碰到这个情况?生:我们这儿有四个,连小的五个。那到底是四个还是五个?

1319出示很多豌豆荚,那你认为这里面种子数量是几的可能性比较大?生2:生3:那到底

是儿个呢?生:看豌豆的长短,就可以知道。但就这样看看,行吗?科学我们讲究的是事实。

那怎么办??生:摸一摸。NH"M

那能摸出来吗?看来我们只能是剥。=

那剥几个呢?生:10个生2:五六个生3:叫人帮忙

那你的意思是要剥很多吗?

生4:按一下,大的应该是可以按出来的。小的按一下就可以过去的。v+

按,摸的方法不太科学,我们还是用剥;

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每个人剥三个。

填写表格指导。d

剥好,记录好,要准确的校对。

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是几粒的就在相应的格子里面做上记号。18s

姓名:0粒1粒2粒3粒4粒5粒6粒7粒8粒9粒9粒以上dEEcv

在这张统计表上世纪,能看出几粒种子的比较多?比较自己和小组的记录表,你会有什么发

现?我们小组的12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第小组

0粒1粒2粒3粒4粒5粒6粒7粒8粒9粒9粒以上&f

1325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有的小组很快,我再一次强调要准确校对:

己经完成的小组请你将已经剥的豌豆荚包起来,认真校对表格中的数据。

一定要将已经剥过的豆豆包起来整理好,才能够算是完成了。

1331已经完成了,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1:在我们小组能看出,5粒种子比较我,最少的是2粒,刚好的是3粒,其余的没有。

生2:我们小组的是6粒的比较多,3粒的比较少。

有没有小组去关注过自己的记录表。

生:我剥了3个,

就看三个行吗?仅仅看三个行不行?仅仅看十二个行不行?V

那怎么办?生:再剥。

那老师没有为你们准备了,那怎么办?是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了?/]aQN

生:将全班的统计起来,看看。>ok

1335逐个小组统计各小组的数量。W

大家看看是不是十二个,如果不是的话,就说明漏掉了。Q>\]w#

125©和风论坛一和风论坛:一个为教师、学生、家长服务的综合教育论坛

0粒1粒2粒3粒4粒5粒6粒7粒8粒9粒9粒以上RD

看到这张表,你想说什么?I

生1:五粒的最多。F

还有吗?,W

生:我发现8粒和9粒的是相同的。HN\99M

那可以说是所有的豌豆都相同吗?广Py

早上四(2)班的种子数量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D}

1344我还在自己的班里面研究,这中间都有很我相似的地方。$

那你们还能够研究其他的一此果实里的种子吗?lwUD$

1355这样我们才能在品尝美味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Bjl

跟老师学科学课开心吗.

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课前谈话:

中午我到你们教室里面,很多同学很热情,有学生问我贵姓。板书:姜,杭州。看到这三个

字,你想到了什么??

出题考考大家。•个啤酒瓶的盖和一个塑料球,请你比较一下,哪个重:?哪个轻?

塑料球重,铁盖轻。

那我问:塑料和铁比较,哪个重?铁。

哎,那怎么??

塑料球大,铁小,就塑料球重。

那同样大小的塑料和铁哪个重?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哪个重?

那谁来猜猜看,今天我们学什么?

黑板上写着。

140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你们会观察吗?会。

怎么观察?一生上台演示。

他是怎么观察的?

生:他是将物体扔下去观察的。

你认为他这种观察好吗?

生:不好。为什么?

扔下去可能会将水溅出来,可能打破了玻璃容器。

1407啤酒瓶盖到底是沉还中浮?教师演示:沉,浮。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观察?生:竖的让它下去。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所以我们将物体放下去的时候要让尽可能多

的水浸到水里。演示:啤酒瓶盖在水中是沉的。

刚才还有一个塑料块,那怎么来观察?

完全浸到水里,看看它是沉的还是浮的?浮的。

像铁盖那样,碰到容器的底部的叫“沉”;像塑料块这样,不接触容器底部的叫“浮”。

1411如果不给你们提供水,你能观察判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用2分钟时间来观

察判断。)学生:能。

为了让大家节省记录的时间,我建议大家用“I”表示沉,用“t”表示浮。

小组长上台领取材料。请大家抓紧时间。你们都整理好了,请大家把材料整理一下。

我刚才到各个小组收集一些判断比较快的同学,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

你刚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1:根据重量。重的沉下去,轻的浮起来。生2:我用手去感觉。

大多数同学都是用轻重来判断的。只有一种判断大家是一致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

法?

那到底它们在水中到底是沉的还是浮的,看来还是要将它们放入水中,然后分成两堆。(实

物投影:把这些物体一个--个地放入水中观察,然后把它们按沉浮分为两堆。)

1419请你们将地下的水拿上来.

请你们将物体按沉的和浮的分成两堆,然后将水放到到地下。

1422建议卡A:观察: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比较:沉的

物体与浮的物体的大小、轻重?思考:怎样的物体沉?怎样的物体浮?

1425怎样的物体是沉的?怎样的物体是浮的?

生:比较大的,比较重的都是浮的;比较小的,比较轻的都是沉的。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生齐:没有。现在有很多同学又举起手来了?

生1:弹珠也是沉的。生2:那如何石头很大很大的也要浮起来了。生3:那铁的……

有人提出疑问了?

生1:如果木块是很小很小的,它也会浮起来的。

如果一块很大很大的铁,放在水里也是沉的。

师:跟轻重有没有关系?

现在我们又有新的说法了??

物体的大小跟它的沉浮是没有关系的?物体的轻重跟它的沉浮也是没有关系的?可不能都

是有关系的?

1430比如说,我们撇开物体的轻重,那到底是大的物体沉呢?还是小的物体沉?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是一种好方法。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入出示: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1433同学们,我们先静下来。木块是大的,石头是小的,回形针是小的,

如果我们将回形针做成木块一样大小?那他的沉浮还是一样吗?或者说我们从木块上取下

一块跟回形针一样大小的,那它的沉浮还会一样吗?一样,不••样争论不休。

如果老师再为你们提供一套材料,那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这儿正好准备了一套材料,它们的大小都是一样,就是轻重不i样,大家先比较一下,然

后再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好。把水拿上来。

1437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1440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你们刚才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重的是沉的,轻的是浮的)

根据刚才你们的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像刚才那样几块一样大的物体在一起,我想看轻重和大小是可以看出他们沉浮的。重一

些的物体容易沉,轻一点的物体容易浮。

生2:一些物体在大小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轻重和沉浮是有关系的。重的是沉,轻的是浮。

师:根据刚才的材料,我们通过观察以后发现是不是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是在什么情况下?生: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球,看上去他们大小是一样,轻重一样不一样呢?生:不一样

师:通过掂说明他们的轻重不一样。我把这些球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生:两沉两浮。

教师演示,两个沉下去了。

剩下的两个球会怎么样呢?哪个会浮起来一点,哪个会沉下去一点?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

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It

重轻

小大

轻重

2003年•杭州

导体和绝缘体施昌魏

(课件背景,配以幽雅的音乐,学生自动地安静了下来。)

谈话(略)

轻松幽默与激情灵感往往伴随。

师: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

生:见过。

师:如果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灯泡就会...

生:亮起来。

师:地球人都知道!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

生:因为电流正在循环。

生: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负极,所以小灯泡亮了。

生:因为电线将整个电路形成一个闭路,所以小灯泡亮了。

师:(出示电工剪刀),现在我们用电工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灯泡会……?

生:灯泡会灭了。师:都同意小灯泡会熄灭吗?生:同意!师:我们来看看。(演示剪

断电线)师:哪个同学能说说小灯泡现在为什么灭了?

生:因为电流要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的循环,现在电线剪断了,电流无法形成循环,

电路就通不过去了。师:剪断以后,中间隔着什么呀?

生:空气生:空气是不会让电流流过的。

自评:以上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前几课所学的知识,而且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导

体和绝缘体也就是物体容易或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道理。

师: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生:要把两条断掉的电线接起来。

师:我们把它接一接,让它重新亮起来,好不好?生:好!(师演示把电线直接接上。)

师:亮了吗?生:没亮。师:亮了吗?生:没亮(灰心地)。师:为什么没亮?

生:要把电线的头接起来才能亮。

生:要把里面的电丝接起来才能亮。师:这里面的叫什么?生:电丝。

师:因为这里面的东西是用铜做的,习惯上人们叫它们铜丝,我们也叫它们铜丝好吗?

生:好。师:要把电线里面的铜丝碰在一起,灯泡才会亮对不?

生:对。师:我们来连连看,是不是这样的?(师接亮小灯泡)。

师:成功了,把掌声送给他。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生:我发现了铁能传电。

生:应该是铜能传电。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外面的塑料不可以让电流通过。

(课件出现概念: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面包

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讲授的形式出现,快速简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探究活动。

师:电线里面的铜丝是什么?生:导体。师:外面的塑料是……

生:绝缘体。师:刚才我们的电线两头隔着什么?生:空气师:空气能导电吗?

生:不能。师:是……生:绝缘体。师:通常情况下,空气是绝缘体。

自评:在这里,概念的出现不是一种枯燥抽象的东西,它是伴随着孩子们的体验和思维

理解出现的。

师:出示橡皮,问: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绝缘体。师:到底是什么呢?说说就能算数吗?

生: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师:我们该怎样来检测一块橡皮呢?

生:先连接好一个电路,然后把电线剪断,用电线的两头接触橡皮。

生:还要把电线里面的铜丝弄出来,去接触橡皮。……

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

大家先用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

自评:检测一块橡皮是让孩子按照各自的方法去检测,只要能检测出来就可以呢?还是

要求孩子学会书上的方法去检测呢?在这个问题上,我矛盾了很长时间。现在我选择了后者,

因为让孩子自行选择方法去检测,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加的开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

们如果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看,前者只是让孩子在检测中

演绎自己现有的探究水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更多的收获,相比之下,定位于学会

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

师:都会了吗?哪个同学能够给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有严格按照这种

方法去操作吗?(生个别上台演示)

师:谁能说说刚才这个同学哪些环节做的比较好?哪些环节被他忽略的?

生:他第二步没有做。要把检测器的两头先接触一下,他忘了。

师:你们觉得这一步不做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如果万一电池没电呢,那它就检测不出来了。

师:也就是说如果检测器本身自己就有问题,它就不能去检测别人了。所以这步很重要。

(课件突出显示)

生:他没有把检测的结果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面,这样做了容易忘了。

师:等会儿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每个小组也都有科学文件夹,别忘了做记录哦。

生:他第四步做得不错,检测了一次,又重复测一次。

师:你能不能说说这里为什么要检测两次呢?

生:因为万一第一次检测不小心没测出来,再测一次就更准确了。

师:多测一次可以减少失误,这是做科学实验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万一出现第一次和

第二次检测结果不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呀?

生:那就要再做第三次、第四次。

生:他从右边的盒子拿出橡皮做了,但是没有放到左边的盘子里。

师:你认为这一步重要吗?生:重要,因为万一有很多的东西要检测,而我们如果没有

把检测好的放起来,就容易搞错了。

自评:通过自学、个别演示、研讨评价,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分组实验和个别演示

两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两次检测,结果出来没?生:出来了,橡皮是不能导电的。

师:不能导电的我们叫它们什么?生:绝缘体师:橡皮是……生:绝缘体。

师:从现在开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就应该直接叫它……生:绝缘体。

师:除了橡皮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绝缘体呢?又有哪些物体是导体?(生纷纷举手)

师:哦,有这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呀,那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

留给同学们做研究。

师:接下来我们的研究任务是用刚才的方法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课

件出示)

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儿点要求。

师: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生:好了。

师:在这节课里每人成员的任务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大家都明确了吗?当然各个小组

也可以自己讨论制定其他科学合理的分工方式。

师: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先预

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师:第三,老师没有给大家提供全部的25种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

供的材料以后,是不是做着瞎看呀?

生:我们可以自己寻找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测测书包里的文具,来做实验。

师:可以拔一根秀发测-测,看看他们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生笑)只要你们小组感兴

趣的材料,大家都可以去试一试。

自评:提供检测的物体是25种好,还是提供一部分,让孩子自行寻找一部分?教学中

我只是提供一部分,让孩子自行寻找一部分。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25种物体目的有二——

一是培养学生自行获取实验材料的能力,让孩子研究自己所关注的、感兴趣的物体;二是课

堂上开放孩子的探究空间,引发学生探究身边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孩子

可以测测书包里的文具,可以拔一根头发测,测,还可以离开座位到教室周边寻找材料(注

意安全),包括老师身上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共享。

师: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给我们的研究配上

一段幽雅的音乐,因为我们这是一次集体的研究活动,音乐停下来的时候,每个小组也自觉

停下来,好吗?生:好!师:请材料员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组A的电路检测器断了,老师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修理,

他们很快就修理好了,又开始检测了。

组B的检测器坏了,为了快速进行研究,他们请求换检测器,老师请这组的材料员上来

领取。

组C同学对一角硬币是否是导体组内意见不统一,他们在预测栏的导体标上“3”,绝缘

体标上“1”。

组D的同学检测插头的两个金属点,发现灯泡不亮,他们讨论开来了,有个同学建议把

插头拆开看看,他们征求老师的同意后,拆开的插头,他们有了很多的发现。

组E同学想检测老师的眼镜,老师顿了下来……

音乐声停,各小组陆续停下来。

师:音乐已经停了,但是我们的一些同学还没有停下来,不过我认为这还是可以原谅的,

因为我们每个同学的研究都十分投入,音乐停下来都没觉察到。下面各小组再用2分钟时间

把刚才研究的情况总结一下,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还想研究的问题有哪些?请

材料员负责整理好材料。铃声信号响起,各组又安静了下来。

师:刚才的研究大家都很认真,很投入,相信每个小组都会有自己的研究发现和收获,

下面我们要开一个科学报告会。在科学报告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求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

人的发言,善于思考别人问题。每个小组汇报完以后,我们都留一二分钟时间,给在座的听

众提问。

师:我们先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汇报,汇报由汇报员主持,先要介绍每个成员的分工,再

说说你们检测出来的情况,然后说说你们的发现和问题。

第三组生:(汇报分工情况)我们检测出来是绝缘体的有布块、石头、金属调羹、橡皮

筋……,是导体的有金属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木条……。我们的发现是铜铁做的物

体都是导体。我们还像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铜铁的物体会是导体。

师:下面请现场的观众提问。

(生沉默,因为他们以前都没参与过这样的活动。)

师:对他们检测的结果,你们觉得有问题吗?生:有。

生:金属调羹检测应该灯泡会发亮的,你们刚才说它是绝缘体了。

师:金属调羹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呀?生齐:导体。

第三组生又测了一遍,灯泡亮了。

师:别的小组都测出是导体,你们为什么会测错了呢?

第三组生:我想起来了,因为我们在想金属调羹是不锈钢做的,可能是绝缘体,所以当

时只测了一遍,是我们的马虎行事造成的。(生笑)

生:插头应该是导体。第三组生:是绝缘体。

生:不对。插头应该有一部分是导体,一部分是绝缘体。金属的部分是导体,塑料的部

分是绝缘体,它和电线一样的。生:木头应该是绝缘体。第三组生:是绝缘体呀。

师:你们可能检测出来了木头是绝缘体,不过刚才汇报的时候,你们的确把他它说成导

体了,说明刚才这个提问的同学听的很认真。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研究表示祝贺。(生鼓掌)

师:第二个小组开始汇报时要注意不要重复别人的内容,要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哪

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

第八组生:(介绍分工情况)我们小组共检测了23个物体。检测中灯泡亮的物体有15

个。检测中灯泡不亮的物体有8个。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物体有23个,并没有检测错的物

体。师:检测错还是预测错?

第八组生:并没有预测错的物体。我们小组发现不是铁和不锈钢做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绝

缘体。我们还想研究的问题是:哪些不是铁和不锈钢做的物体是导体?我们的报告完毕,谢

谢大家!请现场的观众提问。师:有问题吗?生:没有。

师:都没问题,我来提个问题好吗?(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第八组生:好。

师:刚才你们提到不是铁和不锈钢做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绝缘体,请问你们这是在刚才研

究的过程中发现的吗?第八组生:不是。师:是自己想的吗?第八组生:是平时书上看的。

师:平时书上看到的或者是自己脑子中想出来的而不是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能

把它写进我们的发现中,刚才老师要求记录员要尊重事实、如实登记,就是这个道理。

自评:这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的渗透。不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规律即使

是正确的,只能作为已有经验,而不能模糊刚才的研究。

师:你们平时知道了不是铁和不锈钢做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绝缘体,有些是导体,能说的

更具体点吗?到底哪些不是金属做的物体也是导体呢?

第八组生:还有水,它不是金属,但它也是导体,也能导电。

师:底下同学有问题吗?我们也用掌声对他们的研究表示祝贺。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每个同学又都有了新的收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汇

报了。从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情况看,导体基本都是哪些物体呀?生:金属做的物体。

师: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体哪?刚才第八组同学提出水是导体你们同意

吗?生:同意。师:有没有反对意见?

师:你们般同学意见真统一,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好吗?

师打来水,检查检测器,开始检测水。师:先预测亮不亮。生:亮。师:亮了吗?

生:没。师:没亮说明这是……生灰心地:绝缘体。师:水是绝缘体同意吗?

生:不同意!师:为什么?生:因为老师刚才只检测了一次。

自评:孩子已经自觉地理解了本课要求掌握的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相信他们在以后的

实验中也都会这么做,这就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孩子在进步。

师:对了,老师刚才马虎行事了,我们再测一次。亮了吗?

生:还是没亮。师:还要再来吗?生:要。生:还是没有亮。师: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师:刚才的检测,灯泡亮了吗?生:没有。师:水是……

生:绝缘体。生:导体。师:水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其实我们今天的检测器还是

太简单了,这种检测器测出来灯泡亮的一定是……生:导体。

师:灯泡不亮的就不一定都是绝缘体。以后生活中,千万不能用这种简单工具去判断导

体和绝缘体,其实我们这节课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水到底是导体还

是绝缘体,需要借助一种更加先进的检测器,经过施老师最近的研究,终于做出来了,我们

叫它施老师牌电流放大器,掌声欢迎它闪亮登场。

师出示电流放大器:几节电池?

生:两节。师:两节电池电压几伏?生:3伏。师:三伏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我们可

以放心实验。师:先检测一下它到底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能不能测出导体和绝缘体。

师:我们先来检测一块橡皮,亮吗?生:不亮。生:老师你应该先测一下检测器自己.

师:哦,对了,通过这节课学习,很多的同学都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了,老师忘了,他都

能提醒,谢谢你哦。师检查检测器:有问题吗?生:没。

师:下面我们来测测不锈钢调羹。亮的话,说明正宗的;不亮,就是废物一个,要扔掉。

生:亮。师:再来测测一个硬币。生:亮。师:产品鉴定通过吗?

生鼓掌。师:我们来测测刚才的这杯水。生鼓掌。师:再测一次。生:水是导体。

师:自然界的水大都是导体。师:检测一根木条,它是……生:绝缘体。

师:我们把木条打湿。它会变化吗?生:变成导体。师:我们来检测一下。

生鼓掌。师:以后千万不能拿它来接触电。师:还想检测什么?生:人体。(生笑。)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我认为是绝缘体。生:我认为是导体,因为人会触电。如果一个人去拉触电人的手,

电会传过来。师:我们也来测一测,谁愿意上来?

教室沸腾,一男生上来检测,灯泡发亮,生鼓掌。

师:男同学是导体,女同学呢?一女生上来检测,生鼓掌。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一节课过去了,在和老师说再见之前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让我们不仅学会了方法,还大开眼界。

生:老师,希望你以后还能来给我们上课。

生:老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生:老师,我想知道你哪的,怎么和你联系?

屏幕出示教师的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老师鼓励学生以后经常联系。

讨论:电流放大器的为什么出现?

这节课让孩子提问的时候,孩子都提到生活中的水、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这一问题

不可回避。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自然界的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是这是两种非金属的物

质,避免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前面的研究只能测出金属能是导体);二是学生生活的

安全用电更多的都与这两种物体有关;三是这两种物体是离学生“心理距离”很近的物体,

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我认为不可取,因为孩子马上就会质

疑,人体既然是导体,为什么刚才的检测过程没有发现呢?

电流放大器的出现可以把课的研究推向高潮,看到人体、水、潮湿的木条都可以导电,

小灯泡发着光芒,孩子的思维也闪烁着,他们兴奋着、体验着——科学真有趣!

它与前面的简单检测器检测有无矛盾呢?我认为这是不会矛盾的。那么前面的检测是否

有意义呢?我认为有意义,它的意义主要在于让孩子经历怎样预测、检测、记录、整理,怎

样分工合作的过程,而不是让孩子去准确测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何况这种检测

器检测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比如非金属导体的典型——铅笔芯、还有潮湿的抹布等,用这种

检测器就无法测出,难道可以说这些是绝缘体吗?)

如果孩子对原来的检测情况提出质疑,这将是孩子认识状态的一种飞跃。他们知道了简

单的检测器检测时灯泡发亮的物体一定是导体,灯泡不发亮的物体则不一定是绝缘体。课后

他们会用“电流放大器”去“更准确地”检测更多的物体,有兴趣的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

个“电流放大器”,这比孩子错误的默认简单的检测器检测时灯泡发亮的物体一定是导体,

灯泡不发亮的物体一定是绝缘体更具科学性。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

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

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

瓶子里装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入手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

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

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

比较认识水体积多少的不同,并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根据以上

这个内容,我将本课设计成两个课时完成。本次授课是第一次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溶液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录像:“智力对对碰”。

2、分组活动:(1)、拿出1号瓶和2号瓶仔细观察。哪个瓶子的水多?哪

个瓶子的水少?为什么?

(2)、归纳:瓶子相同,水位高的多。——板书

(3)、拿出2号瓶和3号瓶,再比较一下?哪个多?哪个少?为

什么?

(4)、归纳:水位相同,瓶子大的多。——板书

(5)、比较3号瓶和4号瓶,这两个瓶中中的水谁多?谁少?

(6)、归纳:瓶子不同,水位不同,谁多呢?——板书

【评析】四个瓶子作为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利于调动学生

己有的感性经验,材料的层次性还有利于对学生有层次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学生

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

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探究,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二、观察猜测

1、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测。

2、教师统计同意每种观点的同学各有多少?

3、老师猜测。(老师来也猜一猜,你们欢迎吗?)

【评析】一种想参加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学生对研究更有信心、

有激情,学生肯定会因为教师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义重大而倍加认真仔细。

三、实验验证

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来确认一下,到底是3号多,4号多,还是一样多

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方法有选择性的进行板书。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启动他们己有的知识经验并鼓励大

胆的创造性的提出设计方案,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得到充分的发展。

3、分组讨论:

(1)、准备选用哪种方法?

(2)、需要什么材料?

(3)、小组内怎样分工?

【评析】改变统一按教师的的意愿统一做同一实验的作法,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

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

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

4、分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5、交流实验结果。(你们使用的是那一种方案?你们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或失败的教训想和大家交流吗?)

四、小结延伸。

1、讨论:

(1)、用眼睛看为什么看不准呢?

(2)、这么多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方案最科学,最简便?你能说说理由吗?

(3)、我们以后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应该选择什么的方法?

(4)、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3、提问:那4号瓶到底比3号瓶多多少呢?请大家回去再想想办法,能不能把

它测出来?下节课我们继续来交流好吗?

【评析】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是无止境的,对科学的探究

也应该不止于课堂内,因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探究活动

延伸到课后。

教学片断赏析:

学生猜测后产生了分歧,并急于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师:看来我们研究时,能不能凭人数多就能决定的?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确认?

你们有什么办法来确认一下,到底是3号多,4号多,还是一样多?

生:我有,我的办法是把1号瓶和2号瓶的水倒掉,再把3号和4号瓶的水分别

倒入这两个瓶子中,看那个水位高就是那个水多。

师:为什么倒入1号和2号瓶来测呢?

生:因为这两个瓶子的大小一样,这样才能比较出来。

师:看来,标准必须统一。这是方案一,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师板书:倒入相

同的瓶中。)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拿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将3号和4号中的水倒入,再放在天平上称一

称。天平往那边斜那边的水就多。

师:可以吗?

生:可以,不过我有个建议,应该取两个大一些的杯子,像我们吃肯德鸡时喝可

乐的大杯,这样才能测出来。

师:这是方案二(师板书:天平称),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还有。把这两瓶水分别倒入这个水槽中,然后画线,看谁的线高,谁的水

就多?

师:能给自己的方案取个名字吗?

生:就叫画线法吧。(师板书:画线法)

生:我还有一种方法,把这两瓶水请两个同学喝下去,看谁的肚子大。(生齐笑)

生:我有意见。这瓶中的水,我们不知道是否是干净的,万一是脏水喝下去会闹

肚子的。

师:是啊,不过老师这里还有儿瓶和3号和4号一样多的雪碧和果汁,我们这组

的同学可以等一下,试试看。

师:这是方案四。还有方法吗?

生:拿几个一次性的杯子,分别倒入3号和4号瓶中的水,谁的杯数多,谁的水

就多。

师:这是方案五。(板书:倒入相同的杯子,比杯数。)

(接下来学生选用一到两种方法进行小组研究)

【教后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以

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学中,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

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这类目标学生不可

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的操练而达到,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

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

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

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也是成功之处):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它不是教学内

容的根本依据,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想,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注重教学开

展过程中“生成性主题”的价值。设计本课时,我深入把握、比较、分析教材丰

富的科学内涵后,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四个瓶

子作为探究的材料,这样使材料的出示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有利

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使整个设计体现了一定的梯度性。

2、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自己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亲

密的伙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我自己也融入学生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去组织,在参与中去指导。

3、尊重学生,任何教学都应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

体。在教学中一定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研究学生可能产生的思维

结果,研究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准

教师准备塑料、报纸、卡纸、硬盒纸、纸牌、餐巾纸等每组一份,信封中装有观察记

录表和白纸4张每组一份,公用桌上放有烧杯、水、滴管、放大镜、尺子、透明胶等若干份,

另外自备盘秤底、盘秤、打火机、条形纸、镶子、磁铁、100张一叠的白纸。

[教学预案]:

教我知道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对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感官、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初

步发展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引导孩子们进行多方法的观察活动和进行高质量的描述活

动。

通过对身边常见的材料——纸的观察和探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

题。

在观察中能抓住纸的主要特征对周围纸质的和非纸质的物品进行分辨、区别,感受到

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并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和作用。

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设计:

1,初步观察一张白纸特点:

全班分小组运用感官观察一张白纸的特点。按小组尝试进行对白纸观察的详细描

述。

2、进一步观察这张白纸特点:

运用工具辅助观察白纸的特点。在描述中学会对白纸特点的进一步思考。

3、课堂学习过程评价:

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

惯。

4、集体比较观察白纸与卡纸的不同特点,课外延伸完成相关作业。

5、找不同纸之间的共同特点:

尝试独立找出不同纸之间的共同点——纸纤维。

6、对观察过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猜想,学会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

二、对学生的课前预测:

★请说出一张白纸的特点——是白色的、比较光滑(正面比较光)、比较薄、很轻、

能反光;是透明的;无气味、无味道(味道淡淡的)、能在空中发出清脆的响声(纸有声音)、

能扇动起风;是长方形的,边比较直;易被折、可以围成筒状、折后留有折印;-开始不吸

水,吸水后会变软、变膨胀;滴油后显透明;火烧后会变成灰;撕后边缘露出毛毛、纸纤维;

★比较不同的纸,有哪些不同之处?——颜色不同、厚薄不同、光滑不同、软硬不

同、气味不同、大小不同、反射光的程度不同、吸水性不同、承重力不同(小组合作进行)

★看着这么多纸样,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一张纸有多厚?这些纸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纸都由纤维组成,为什么颜色会不同?纸都有纸纤维吗?纸是怎样做成的?

纸为什么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纸的本领有哪些?纸可以干

什么?

为什么纸揉后会特别软?纸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纤维?

纸有什么特点?纸是怎样造成的?

纸的特性怎样?纸有哪些用途?

★比较不同之处后,找出共同点,进而提出新的问题——纸纤维为什么有粗细?

★你发现了什么:纸是多种多样的、纸有许多特点、不同的纸有许多不同之处,不

同的纸都具有纸纤维。

教学思想体现要茶丁

民主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公平学习的机会,要从学生的学习状

态出发进行教学过程的延续。

主动性体现——教学行为上要注重学生经历、体现和发现,即以问题形式出现——体

现探究过程——强调经历。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讨

论。

和谐性体现——整节课力求在激情、有趣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孩

子学会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的美斫

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初步达成的教学病-

在感知观察中能提出问题,发现规律。

观察要有目的性。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有程序地进行观察。

观察要求有——按一定顺序观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入一定条件的观察……

都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比较、测量、看摸听嗅尝、体验、想象……

能进行较准确的描述,能进行观察描述,能做简单的观察记录,能运用测量工具。

学习过程评价体现要求:

评价时机体现出全程化,以杰出表现记录法进行当堂评价,对有超常表现的孩子、

有独特见解的孩子和有科学创意的孩子予以“最佳表现奖”。对连续发言的、观察最仔细、

观察内容最丰富的、观察到与众不同的、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提出疑问的小组予以“课件

展示奖”。

教学过程设计:

-、揭题:

1、今天大家来这里上课高兴吗?为什么?今天来上什么课?带什么东西来上课?

老师说大家还带来了6样东西,想想各是什么?——手势——眼、鼻、耳、口、手、

脑。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样东西,------举起一张白纸,这是什么?是一张普通的

白纸。唉,你仔仔细细地观察过它吗?好,今天我们就要来观察这张白纸,出示课题。

2、现在,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你能说出白纸的几个特点?请猜一猜。有比他

说得更多的吗?大家相信吗?老师相信他,给他鼓鼓掌。老师还相信,只要我们仔细

研究,一定还能说出白纸更多的特点呢!有没有信心?光有信心不行,还得有

多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看,摸,闻,尝,听,折……)(哦,是用

手。)------张贴观察卡纸。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观察,山组长负责在观察

记录表上写好简单的观察记录,------投影出示。观察完后按小组轮流描述,把你们最有价

值的发现说出来。你们认为需要多少时间?好,暂时先给你们3分钟,看能观察到白纸的多

少特点?请拿出信封中的纸和表格,开始。《3分钟》

二、活动:

1、学生分小组多感官观察白纸的特点。------贴好描述卡纸。教师作好指导巡视工

作,打好电脑课件表格。描述要求:每组描述时说一下共观察到几点特点?汇

报其中一点最有价值的发现!先说观察方法,再说白纸的特点。为了防止重复发言,在表

格上将作统计,------板书:+0方式。按1—8次序进行描述。------边听边

作统计,同时兼顾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作好科学性的描述:☆透明——有关透明这个话题,

谁有补充?说明薄,多少薄,(1毫米薄吗?怎样知道?)用测量法。很轻,也可以用测量

法。(出示盘秤)☆光滑——怎么知道的?有不同意见吗?正面、反面法,看和摸

法。☆毛毛——是怎么看到的?怎样的形状?怎么生的?大家能看到吗?☆

摩擦后留下的斑点是白纸的特点吗?☆白纸能画画说的是白纸的用途!

刚才有同学提到滴水,烧纸,这就需要工具进行实验观察,老师准备了一些工具,想用它们

来进一步观察白纸吗?《3分钟+7分钟=10分钟。》

2、运用观察工具进行对白纸深层次的观察——放大镜、水、透明胶、尺子、磁铁等;

请上台拿3套工具,有关白纸你又能观察到哪些新的特点?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举

起打火机。谁要使用这个?干什么?请一生上台,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用火烧纸会观察到

什么特点?变皱了,卷起来了(形状变了),变黑了(颜色变了),火很大,有烟味,手捏后

感觉像灰(总之,烧后纸变没了)……那你们刚才用什么工具又观察到纸的什么特点了?(在

白纸上滴水,用透明胶吸纸,用放大镜看边,用尺子进行厚度计算,用盘秤秤纸!)请按

8—1组进行描述!对以下话题可作引导:滴水后开始不会渗开,(谁对他们的发现有意见?)

后来变软了,颜色变了,变滑了,有皱了(纸滴水干燥后),纸能吸水。教师作好符号统计。

《5分钟+7分钟分2分钟》

三、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