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课件_第1页
第八章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课件_第2页
第八章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课件_第3页
第八章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课件_第4页
第八章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人在临终的时候总比他们以往要引人注目。正如夕阳的余辉、乐曲的终了、杯底的美酒一样,留给人的记忆最温馨、最甜蜜、也最久远。——莎士比亚

Morearemen’sendsmarkedthantheirlivesbefore:Thesettingsun,andmusicattheclose,asthelastofsweets,issweetestlast,writinremembrancemorethanthingslongpast.——Shakespeare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第一节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一、死亡观念的历史变化

(deathcertificate)听任乃至欢迎死亡受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看成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死亡的分期濒死期:指心肺功能已极度衰竭,濒于停止生理机能的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临床死亡期:指心脏、肺脏等器官功能丧失,神经系统中枢功能完全消失,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已经不再存在。这是在器官水平上的死亡;生物学死亡期:指在临床死亡后,进入机体细胞和组织坏死的时期,直到代谢完全停止,生命现象彻底消失,是细胞水平上的死亡。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有史以来,人类已有800多亿生命个体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追寻死亡的踪迹,探寻死亡的奥秘,成为古往今来许多人孜孜以求的努力。但是,应该怎样科学地对待死亡,时至今日仍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死亡观念。(好生恶死)

各扇门都可以被关闭,只有死亡之门例外

——意大利谚语Everydoormaybeshutbutdeath’sdoor.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死亡原因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传统心肺死亡标准

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还普遍接受“血液循环的完全停止,呼吸、脉搏等生命活动终止”的概念。《辞海》中死亡的定义也是心跳、呼吸停止。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脑死亡标准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制定了脑死亡标准:1.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需要无接受性、无反应性2.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3.脑干反射缺如4.脑电波消失持续24小时测定,每次不少于10分钟除外两种情况:1.体温过低;2.服用大量中枢抑制药物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死亡标准由心肺标准转化为脑死亡标准,是由于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也是现代医学使人们对死亡有了更清晰地认识——1、当心脏跳动停止,呼吸不存在时,人体的其他器官如脑,肝,肾等仍然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抢救及时,患者可以存活。2、人体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是由小脑、脊髓等神经中枢进行调控的,呼吸、心跳仍末停止时,大脑主要部分,肝肾等脏器早已失去功能,病人早已死亡3、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需要新鲜的尸供人体器官如肝、肾等,按传统心肺标准,取下来的器官早已失去了移植的最佳时机。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脑死亡的道德意义脑死亡使死亡概念更加科学化,有利于维护死者的尊严。脑死亡提出了鉴别真假死亡的科学依据,有利于准确判断死亡。脑死亡标准的建立有利于器官移植的开展。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避免花费巨大代价维持人工支撑下的生命。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已组织专家,于2009年月公布了脑死亡的标准。讨论的中国脑死亡标准已确立,已经为脑死亡标准在中国的立法作好了准备。

1981年,美国研究医学、生物学中的伦理和行为问题的总统委员会,要求所有州都接受“统一死亡法令”,并确定了更精确的死亡标准。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脑死亡标准取代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正在成为一个趋势。到目前为止,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奥地利、澳大利亚、捷克、芬兰、法国、英国、挪威、希腊、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印度、爱尔兰、荷兰、新西兰、瑞士、泰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或通过了正式的死亡立法来确认脑死亡标准,或在临床上已经实际采用脑死亡标准。我国的医学界和医学伦理学界也多赞同采用脑死亡标准。但同时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我国实施脑死亡标准面临的问题1面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阻力,须慎重。2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问题。3医务人员在面临脑死亡时处于两难境地。4脑死亡与摘取新鲜器官的问题。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有关脑死亡的立法争议脑死亡的立法依据脑死亡立法的生物学依据脑死亡立法的社会学依据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有关脑死亡的立法争议脑死亡的立法质疑有悖于人道主义的原则剥夺了病人的生命权加重了家属的情感负担脑死亡判定标准的隐蔽性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死亡教育

(DeathEducation)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很难说死亡在哪里等候我们,让我们时时刻刻等候着它。有准备地迎接死亡,就是有准备地迎接自由。

-----蒙田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一、死亡教育的概念死亡教育:指将有关死亡、濒死及其与生命相关的知识传递给人们的过程,通过对死亡的现象、状态和方法的客观分析,使人们科学地、正确地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二、死亡教育的目的1、能坦然、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2、赋予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体验3、让人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4、让濒临死亡的人对其人生旅程作最后规划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三、死亡教育的对象1、对专职人员的教育2、对中小学生的教育3、临终病人及家属4、社区居民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二、死亡教育的伦理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有利于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3、有利于废除殡葬陋习4、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5、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6、有利于临终关怀的开展和普及7、有利于启示人们珍爱生命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安乐死de伦理思考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安乐死的概念

安乐死(Enthanasia)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是无痛苦的死亡,快乐的死亡;又称无痛致死术,幸福之死或道德上的可敬死亡。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广义的安乐死:因为健康原因自愿死亡或任其死亡,甚至命令其自杀。

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死亡已经逼近而且非常痛苦的病人,患者自愿(或由其代理人,监护人)明确提出要求用药物或其它方式实现无痛苦状态下结束生命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安乐死的概念的理解

医务人员应濒死病人或其家属的自愿请求,通过作为或不作为,消除病人的痛苦或缩短痛苦的时间,使其安详地度过死亡阶段,结束生命。

1、安乐死执行者的动机和意图必须是道德的

2、安乐死必须由医务人员参与

3、安乐死的对象必须是目前医学条件下身体品质无法复原的绝症患者

4、安乐死必须是由病人或家属自己提出要求,才可以实施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安乐死的分类1.按实施安乐死中的作为与不作为将安乐死分为主动(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2.按患者同意与否可分为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对于处于昏迷等状态不能明确其意愿的患者,可根据生存意愿预嘱或预立代言人的要求实施安乐死。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安乐死与临终关怀(Hospice)1.临终关怀是对所有临终病人而言,安乐死只对备受痛苦折磨的少数病人。2.临终关怀是全过程服务,安乐死是短期快捷操作。3.临终关怀是一种自然死亡,安乐死使病人提前死亡。4.临终关怀受到欢迎,安乐死争论较多。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关于安乐死的争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1.支持的观点2.反对的观点3.区别对待的观点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一、支持的观点

1、从病人的角度看:

a.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安乐死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它只是让病人死亡过程缩短,也就是让病人饱受病痛折磨的时间缩短。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病人自然死亡过程

A————B

安乐死的病人死亡过程(时间缩短,痛苦经历缩短)

A—B’

对病人进行“仁慈”的抢救,病人死亡过程延长(时间延长,痛苦延长)

A——————————B*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b.体现了对病人人格的尊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人既然有生存的权利,也有选择自身生存处置的权利,抢救病人只能是违背其意愿的“仁慈的恐怖”(Therighttodie)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一、支持的观点

2、从家庭角度看:

减轻了家属亲人的精神和经济的双重负担。病人临终时间的拖延,使家属亲人饱受经济和精神双重折磨,最终会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状况。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支持的观点

3、从社会角度看:

抢救的结果是挽救了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不具备任何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反对的观点

只有法律部门才能结束他人生命。在法律上,医生无权这么做。与医务人员的根本职责相悖,容易被用于其他目的,成为杀人手段。会养成医务人员对不治之症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惰性,对医学发展不利。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区别对待的观点

对于极度痛苦且无法救治的病人,患者要求,家属同意,手续完备,可实施。无救治希望且极度痛苦,患者无愿望,即使家属要求也不能实施。态度谨慎,不治之症的诊治上要有充分的证据。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安乐死的伦理分析

支持安乐死的依据

1、人权主义的观点2、功利主义的观点3、医学人道主义观点4、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观点

反对安乐死的依据

1、生命神圣论的观点2、不可逆的诊断未必绝对3、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4、违背了传统的血缘亲情观念5、自愿安乐死中的“自愿”值得怀疑6、实施安乐死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后果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安乐死的争论与发展趋势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不健康的人任其死去,灵魂脏的人将之杀死。

20世纪30年代,西方掀起了安乐死运动。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战俘的借口。致几百万生灵涂炭。二战后,医学科学发展,生命的探索,导致安乐死运动重新兴起。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世界各国对待安乐死

1976年,美国加州签署了“自然死亡法”。1991年,荷兰发表了调查报告。荷兰是第一个对安乐死进行法律规范的国家。1980年,我国对安乐死现象进行讨论。1986年陕西汉中发生了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1988年和1994年,我国召开了安乐死学术会议。目前,中国赞成安乐死的人是越来越多。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1986年陕西汉中市中国第一例安乐死案件发生1995年王明成在遗憾中离去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33岁的教师因肝硬化而生不如死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民众关注安乐死事件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抚养了十五年的植物人状态的儿子终于被不堪重负的母亲送入天国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病痛折磨着的患者唯一的愿望?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生命,象风中之烛如此脆弱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生活如此美好但有人却别无选择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思考与讨论

2001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调查》节目于21:15-21:55播放了“死亡可以请求吗”的节目。节目记者赴西安采访了几位不堪病痛折磨、难以继续支付医疗费用而请求安乐死的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属;又赶到贵阳调查了两年前一位年仅22岁的晚期肝癌患者李林请求安乐死而不能的情况。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4月1日,九名尿毒症患者联名投书当地媒体,请求有关部门准予安乐死:“我们是身患肾衰竭、尿毒症的病人,多年来我们靠每星期进行2-3次血透治疗来维持生命。疾病折磨着我们的肉体,沉重的经济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急切恳请政府建立有关法律、法规,联系有关医院,准予我们安乐死。如能得到协助,我们愿将尸体捐献给医疗事业以表感激之情。”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贵阳市年仅22岁的晚期肝癌患者李林也发出了“谁能帮我安乐死?”的呼救。毕业不久的李林于1999年4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并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师介绍“他的肝癌类型是不能手术切除的,它是弥漫性的肝癌。”不堪病痛折磨的李林此时唯一的想法是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他首先想到了安乐死。1999年10月底,病床上的李林背着家人,用朋友的手机拨通了一家媒体的电话,发出了死亡请求。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患尿毒症的儿子一生就这样存活在世吗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陈妍,女、9岁,品学兼优,发育正常。1990年3月6日上午11时许,陈妍在铁路边“做好事”时,被迎面开来的列车惊吓,跌倒在铁轨上,被火车轧伤。于11时30分急送医院,诊断(1)失血性休克;(2)有上下肢不全断离;(3)II级脑外伤。医院立即进行抢救,施行了上下肢断离手术(即截肢术)。因受伤位置较高,均没有保留大关节(即右侧膝关节和肘关节)。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25天以后,陈妍病情基本稳定,并在住院期间练会了左手写字。3月21日夜陈妍突然死亡,经公安机关侦察核实:陈妍死亡是其生母为彻底“解脱”女儿,以重金许诺该医院护士张某某所为。3月21日夜间,护士张某某将患儿同房病友支使到阳台上,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