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名师选题_第1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名师选题_第2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名师选题_第3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名师选题_第4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名师选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近年来,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东部一线城市对高技能劳动力、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与高技能人才相比,普通劳动力的迁移更频繁。据此完成1~2题。(1)对两类劳动力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东部一线城市()A.产业部门不断完善拓展B.城市功能疏解

C.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D.城市等级提升

(2)普通劳动力迁移更频繁是因为其()A.外出务工的季节性强B.就业岗位更多

C.照顾家庭的意愿更高D.失业风险更大

2、重庆归原小镇依托一个百年村庄——荆竹村,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为目标,规划了民宿、文创、生态农业等版块,力图为古老村庄注入更多的活力。荆竹村曾经是贫困的喀斯特山村,村子非常漂亮,但是有空心化的现象。下图为该村规划前后的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荆竹村空心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水土流失严重B.人口大量外流C.经济水平低下D.农民异地搬迁(2)归原小镇的规划设计可以()

①保护耕地②发展商品粮生产③增加就业岗位④保持民居原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最能体现“活化乡村,留住乡愁”的规划是()A.民宿B.生态农业C.天坑剧场D.学院游学3、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区某村是以小米、小麦、小杂粮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的丘陵沟壑山村。改革开放后,一度出现村庄发展“空壳”、集体经济“空心”、农户家庭“空巢”的“三空”现象。2013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该村“三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移民迁出B.城市化发展导致人口迁出

C.生育观念改变D.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

(2)“三空”现象易使农村()A.留守儿童、老人增加B.年龄结构年轻化

C.耕地压力趋于紧张D.城乡经济差距缩小

4、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示意图,迁移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相对于江西、贵州、四川等省区,安徽迁出人口比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水平最低B.距离发达地区近

C.自然灾害频发D.交通通达度较高

(2)上海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天津的主要原因是上海()A.经济水平更高B.开放程度更高C.自然灾害更少D.水资源更丰富5、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完成下列小题。

(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土层浅薄的主要原因是()A.物质迁移作用强B.沉积物颗粒比较粗

C.有机物质分解快D.人类耕耘作用比较少

(2)不属于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的条件是()A.气候温暖湿润B.水土资源丰富C.就业机会较多D.风俗习惯相近6、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2)外出务工时,相比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①往返交通便利②务工收入较高③兼顾务工务农④生活条件较好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3)为了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丙村在政府支持下可优先发展()A.种植业B.加工业C.采矿业D.物流业7、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下列小题。(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农村的建设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程度的提升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A.湖北省B.四川省C.浙江省D.江西省(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北斗导航系统D.5G技术8、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A.地面径流B.下渗C.地面蒸发D.地下径流(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持续减少D.持续增大(3)中小雨量(28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A.林木低矮B.郁闭度大C.树种丰富D.冠层更厚9、亚速海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被克里米亚半岛与黑海隔离,夏季水温20-30℃,平均深度8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洋生物丰富。近几十年来,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原因主要有()

①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②海水较浅,水温较高③海水与黑海交换频繁④河流携带的饵料丰富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①城市废水排放增多②黑海海水入侵③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④入海径流量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受太平洋水温异常影响,不同程度的极端天气现象频发。下图示意2021年8月太平洋赤道地区不同深度(一般200米以下称为深层海水)的水温距平情况(与多年平均值之差,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是()A.表层海水西部比东部变化小B.深层海水西部比东部变化大C.西部海区表层比深层变化小D.东部海区深层比表层变化大(2)随着此次太平洋水温异常进一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雨增多B.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C.澳大利亚东部山火风险增加D.西太平洋夏季台风增多11、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原生土壤地面被不透水路面所取代。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把“南水”千里送入华北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B.蒸发、下渗C.地下径流D.水汽输送(2)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的变化将使城市()A.蒸发量增加B.地下水水位上升

C.降水量增加D.发生内涝概率增加

12、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17~18题。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13、下图是某海域某季节等水温线分布图,该季节甲、乙两海域蒸发量差异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乙相比,甲海域在图示季节蒸发量小,其原因是()A.靠近大陆,升温慢B.靠近陆地,风力小

C.寒流经过,气温低D.纬度高,气温低

(2)与夏季相比较,甲地海域冬季海面蒸发较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A.风力强B.海气温差大C.太阳辐射强D.降水少(3)推测甲海域沿岸地区植被可能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草原D.荒漠14、下列对于黄河和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都参与了陆地内循环②都参与了海陆间循环③塔里木河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④黄河只参与了海陆间循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5、白鹳主要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西南部,是长途迁徙性鸟类。欧洲白鹳每年8月底至9月初迁离欧洲繁殖地,次年3月至4月离开南非越冬地返回。白鹳既能煽动两翅进行鼓翼飞翔,也常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高空滑翔飞行,迁徙途中主要进行高空滑翔。图8为欧洲白鹳南迁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白鹳在迁徙过程中,每天飞行5个小时左右。当其从甲地(15°E)出发时,选择的飞行时段最可能是纽约(74°W)时间()A.17:00~22:00B.11:00~16:00

C.4:00~9:00D.23:00~次日4:00

(2)一队白鹳9月初飞离甲地,11月初到达丁地。飞行期间()A.甲地正午时的楼房影子一直在变短B.乙地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短C.丙地每日日出均为正东方D.丁地日出的地方时不断提前16、下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当飞机飞行到乙地上空时,乙地居民看到太阳恰好在正北方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2)题。(1)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A.4点B.6点C.8点D.10点(2)飞机飞行到乙地上空时,甲、丙两地太阳方位分别是()A.西北、东北B.西南、东南C.东南、西南D.东北、西北17、北京时间2011年9月30日16时09分,“天宫一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下图为“‘天宫一号’轨道示意图”,关于“天宫一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②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风能

③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太阳系同级别

④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8、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B.夏季白昼较短

C.春季没有降水D.夏季云雨天气多

(2)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A.植被较多B.降水较多C.污染较重D.太阳高度较小(3)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的习性为()A.喜光热、喜温凉B.喜高温、喜湿热

C.喜温凉、喜光热D.喜湿热、喜干热

19、1962年,我国几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安徽省淮南市考察时,偶然发现一些奇怪的小虫类化石和长条形虫类化石。经测定,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始祖”。“淮南虫”出现之后,动物逐渐从无脊椎形态进化为有脊椎形态,它们先是在海里生长,后来爬上了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淮南虫”生活的地质年代是()A.侏罗纪B.第四纪C.元古宙D.太古宙(2)“淮南虫”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该化石()

①保存数量多②所在地层极为古老③能反映出当时的地理环境④只保留在海洋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淮南虫”形成化石的地球圈层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20、中生代,恐龙等爬行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或恐龙时代。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恐龙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2)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A.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B.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

C.全球海岸线变短D.全球自然带北移

21、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1日16时36分,在日本本州岛东南海域发生了5.6级地震,震源深度350km。图4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此次地震发生时()A.地震台无法监测到a波B.本州居民只感受到上下颠簸C.b波比a波先传到地面D.震源附近各地地震震级不同22、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最大的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是冰川时期的庞然大物。猛犸象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灭绝。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猛犸象生活在()A.古生代早期B.古生代晚期C.中生代D.新生代(2)猛犸象灭绝时期的迁徙方向是()A.向高纬度地区迁徙B.向低纬度地区迁徙

C.向内陆地区迁徙D.向沿海地区迁徙

23、2021年9月8日,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到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华北平原相比,哈密(93°32′E,42°49′N)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④沙漠广布,地面辐射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此光热发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关于此光热发电站说法正确的是()A.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B.夜间也能发电

C.熔盐能增加发电量D.定日镜镜面均朝南

24、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图,a、b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选项中各地气温最高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2)①②③⑤⑥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⑥>①>②>③B.②>⑤>①>⑥

C.②>⑤>⑥>①D.②>⑥>③>①

25、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受强紫外线照射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D.受冷锋云系挤压

(2)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26、“悬日”是指太阳正好出现在街道正上方的自然现象。下图为2021年二分日,北京市民拍摄的长安街悬日,太阳刚好位于桥面之上,呈现一幅独特的景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时刻当地地方时最可能接近()A.5:45B.6:00C.17:45D.18:00(2)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多条“城市风道”(图中粗虚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缓解干旱现象B.消除热岛效应C.减轻霜冻危害D.减轻大气污染27、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一幢节能型房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A.雨季及时排水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减弱噪音干扰D.降低光污染危害杂

(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28、2020年2月某日,济南天气晴朗。山东省气象台,利用探空气球探测大气温度、压力等气象要素。下图为当天气象员绘制的气温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与济南当日气温垂直变化相符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气球在上升过程中()A.气压越来越低B.水汽含量不断增多

C.体积不断缩小D.温度先上升后下降

29、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A.①B.②C.③D.④(2)秋季晴朗的夜晚,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A.①B.②C.③D.④30、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正确反映③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B.C.D.(3)常年受④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下面四幅图中的()

A.AB.BC.CD.D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应用:________、________,快速确定________及受灾情况,为制定________,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________等提供依据。3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____。33、面临的主要挑战(1)________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2)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4、环境管理对不同对象约束方向不同。对个人,建立________观念;对企业,实行________;对政府,严格限制________,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35、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地球与太阳的()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的()和()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通过()等形式逸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汇聚低洼之处形成原始的()。36、人均消费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_________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甲、丙两地为南水北调工程取水点。与丙地相比,甲地水质_____(填“好”或“差”),可调水量_____(填“大”或“小”)。38、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③④之间地层的形成时间____(早或晚)于①②之间地层。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岩,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该地质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____。(2)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3)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____。在该界面横波的传播特点是____。39、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1)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________,如孟加拉国。(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④________,依然能够发展得很好,如日本。40、中国和印度既是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两个人口大国。读以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中印人口数据比较(2004年)中国印度世界人口总数〔亿)1310.964出生率(‰)122521死亡率(‰)689(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印两国中2004年新增人口较多的是____,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____%。(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型,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型。(3)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___。从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国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口增长压力更大的原因是____。综合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北京四季分明,秋色尤佳(图Ⅰ)。金秋时节,银杏叶黄,黄栌染红,令人感怀。因为华北秋季多大风,公园和景区的园林工人在入秋后都要及时清扫林下落叶和荒草,这也让一些游客觉得遗憾。图Ⅱ示意北京气温和降水状况。(1)指出北京森林景观的季节差异,并说明原因。(2)有人建议园林管理部门在入秋后保留落叶和荒草。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42、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空心箭头为水循环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能够组成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环节。(填数码)(2)与上图中山地成因相似的是()(多项选择)A.华山B.阿尔卑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庐山(3)图中A、B三处的河流堆积地貌分别为:A;B。(4)试描述A处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43、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①②④⑤(2)下列现象中,具有图中②环节作用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C.影响我国的冬季风D.高山冰川融化(3)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当前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主要是(填图中序号)(4)按水循环原理,可以使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明显改变的措施是______(选择填空)A.拦蓄和利用雨水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铺设防渗膜(5)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循环,简述该类水循环的主要意义。(6)请为天津市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两项的可行措施。44、阅读图表材料,回答问题。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下面为世界人口分布统计图。(1)分析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试分析原因。(2)根据图2,推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是____;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人口较少?(3)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地区、____纬度地区和____地区的趋向性。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示意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年龄段18岁及以下19~29岁30~59岁60岁及以上长期占比/%6.929.348.415.4短期占比/%3.631.954.210.3(1)指出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2)简述重庆市大量人口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3)为重庆市落后地区劳动力流失提出应对策略。4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11.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7.89%。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频率呈上升趋势,迁往外省的人口主要集中于沿海的华东6省市,迁入人口相对集中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8个省区。下图是福建省各地市行政区划图,下表为某年福建省部分区市人口流动状况。甲市厦门泉州龙岩乙市外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1.67.423.231.626.9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2.445.421.912.815.3(1)说出福建省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福建省今后发展造成的影响。(2)若表格中甲、乙两城市代表的是三明和福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________;乙城市是________。(3)说出福建省各地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主导因素。(4)简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对厦门市产生的影响。4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十二五”期间,宁夏启动规模宏大的生态移民工程,35万中南部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的山区群众将从“不适宜居住地区”逐步搬迁至移民新村,展开新的生活篇章。宁夏部分县级行政中心的环境承载力图(单位:万人)。(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中心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资源因素是____。(2)说出宁夏环境承载力分布的总体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3)单位面积上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容量大,宁夏地区人口容量小,造成二者差异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____。(4)简述生态移民对宁夏中南部地区人口承载力的影响。48、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海南岛略图、海南岛气温降水直方图(甲)、海南岛全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乙)、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丙)、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丁)。旱灾是影响海南岛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旱灾的成因。49、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某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发生的原因。(2)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50、【自然灾害与防治】图甲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乙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51、泥石流(1)定义:泥石流是山区____中由____或____等激发的,含有大量____、____的特殊洪流。(2)发生条件(3)危害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尼亚美地区常出现一种由极细小粘土和砂土微粒构成、浮尘密度很大的“干雾”气象灾害,“干雾”来袭,天昏地暗,混沌一片,多日不散,作物枯萎,人畜呼吸不畅。材料二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图示。材料三下图为2018年尼日利亚GDP产业比例构成图。(1)简述尼亚美“干雾”的成因及其危害。(2)与库利科罗站相比,尼亚美站流量较(大或小),从水文角度说明理由。(3)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尼日利亚的产业结构特点。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_022参考答案1、答案:B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答案:CB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3)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解答】(1)由材料可知空心化的产生是农村人口外迁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荆竹村经济水平低下,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不是荆竹村空心化的原因;农民异地搬迁是少量的人口迁离原地,原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措施,但题意和图中显示该地依托村庄发展了旅游和生态农业等,不属于异地搬迁的范畴。

故选C。(2)由题意可知,归原小镇的规划设计是为了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可以保护耕地,避免撂荒,但不是为了发展商品粮生产,①正确,②错误;当地居民参与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甚至可以在小镇就业,增加了就业岗位,③正确;从图片可以看出,破旧的民居被拆除改造,仅保持了原有的民居风格不是保持民居原貌,④错误。

故选B。(3)从“活化乡村,留住乡愁”可以推断,吸引人口进入并在村庄停留可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生态农业、天坑场、学院游学等规划设计吸引的旅游者在村庄的停留都是短暂的。

故选A。3、答案:B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结合材料分析,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村的大量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从而导致出现“三空”现象,B正确;生态移民会使全村整体外迁,不会产生“三空”现象,A错误;生育观念会影响该村人口的自然增长,但不会导致“三空”现象,C错误;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等乡村振兴措施有利于缓解“三空”现象,D错误。

故选B。(2)“三空”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易使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增加,A正确;使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B错误;耕地压力趋于缓解,C错误;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使城乡经济差距扩大,D错误。

故选A。4、答案:B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图中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迁入人口比重较大,迁移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相对于江西、贵州、四川等省区,安徽迁出人口比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发达地区近。B正确。

故选B。(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上海与天津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就业机会更多,人口迁入比重较大。A正确。

故选A。5、答案:BA【提示】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洪积扇土层浅薄主要是沉积物以砾石为主、沉积物颗粒比较粗、细碎物质较少,土壤发育条件差,B对。

故选B。(2)水土资源丰富和就业机会较多可以为“生态移民”提供较好的物质和经济基础,风俗习惯相近可以使“生态移民”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而气候温暖湿润不是每个迁入地都具有的气候条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6、答案:CB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由材料可知,甲村靠近城区,经济相对发达;乙村位于丘陵地区,但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丙村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综上所述,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丙、乙、甲。

故选C。(2)由材料可知,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乙村村民大多在附近市、县务工,一方面距家较近,往返交通便利,另一方面可以兼顾务工务农。

故选B。(3)由材料可知,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但广泛种植楠竹,可充分利用楠竹资源发展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故选B。7、答案:DCB【提示】人口政策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析:(1)本题考查了综合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本题考查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答】(1)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②③正确。

故选D。(2)“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浙江省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出现这种现象普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3)要对普查的区域进行细分,要了解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合理分配任务给普查员,必须进行区域的人口数量统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用到遥感,通过该技术对区域人口进行初步统计,合理划定区域。

故选B。8、答案:AC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是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减少了,对下渗、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会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注意题目问的是率不是量,根据两条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是变小的,降水量在增加,但截留量的增加速度不如降水量增加速度快,说明截留率在持续减少,C正确,ABD错误。(3)中小雨量(28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是因为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郁闭度大,但林木不一定低矮。而天然林树种丰富,高低错落,冠层更厚,B正确,ACD错误。9、答案:CC【提示】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亚速海附近没有寒暖流交汇,①不符合;亚速海平均深度8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较浅,水温较高,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浮游生物繁盛,②符合;亚速海被克里米亚半岛与黑海隔离,海水与黑海交换少,③不符合;有河流注入,入海河流河流携带的饵料丰富,④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流域内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海河流流量减小;亚速海水位下降,较咸的黑海海水入侵有关,②③④符合;城市废水排放增多与亚速海海水盐度升高关系不大,①不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答案:B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11、答案:A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北方地区,是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故选A。(2)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城市道路使用不透水砖,导致雨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发生内涝概率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

故选D。12、答案:A【提示】城市化的利弊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3、答案:CB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主要的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该季节为夏季,受西南风把表层海水带走的影响,底部冷海水上升补充,因此甲海域为寒流,气温低,蒸发量小,而乙海域为暖流,气温高,蒸发量大。(2)与夏季相比,冬季暖流洋面的温度和其上的大气温度差别达到最大。增大的温度差为获得热量的水汽蒸发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3)甲海域沿岸地区冬季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与陆地轮廓平行,降水少;夏季受离岸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加之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为荒漠。14、答案: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黄河属于外流河,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也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故①③叙述正确。故选

B。15、答案:CD【提示】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注意材料信息“也常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高空滑翔飞行,迁徙途中主要进行高空滑翔”。甲地经度为15°E,比纽约时间早大约6个小时,所以当纽约时间为4:00~9:00时,当地时间介于10:00~15:00时,正值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间段,上升气流旺盛,白鹳有利于借助上升气流进行高空滑翔,C正确。(2)9月初至1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在变小,正午楼房影子一直在变长,A错。9月初太阳直射点还在北半球,乙地昼长夜短,9月23日之后才会昼短夜长,B错。丙地只有两分日才会日出正东方,C错。丁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南移的过程中,丁地的昼长一直在变长,故日出越来越早,日落越来越迟,D正确,故选D。16、答案:AA【提示】时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A17、答案: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18、答案:DBA【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略略略【解答】略略略19、答案:CCD【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20、答案:DA【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中生代,恐龙等爬行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或恐龙时代。根据图示可知,中生代时期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据此分析选D。(2)根据图示信息,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气温较低,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下降,部分岛屿间的冰层相连接,有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据此分析选A项正确。21、答案:BC【提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解析:暂无解析【解答】震源深度350千米,超过了莫霍面,位于上地幔,B正确。a波是横波,b波是纵波,b波比a波传播速度快,先到地面。地震发生在海底,a波不能穿越海水,但可以在地壳中传播到陆地上,本州居民既能感受到上下颠簸,也能感受到左右摇晃;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源附近各地烈度(地震破坏程度)可能不同。22、答案:DA【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23、答案:DCB【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24、答案:C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2)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答】(1)②③两处气温要高于①④两处,③处气压低,说明气流受热上升,气温高于②处。因此,气温最高处为③处。

故选C。(2)由②处等压面向高处弯曲可判断,②处气压高于⑤处,由①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可判断,①处气压低于⑥处;在同一垂直面上,⑤处气压高于⑥处,②处气压高于①处。

故选C。25、答案:C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锋面气旋解析:略略【解答】略略26、答案:CD【提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27、答案:B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B28、答案:BA【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对流层厚度一般为8~16千米,平均12千米左右;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顶部距离地面大约50千米,厚度约40千米。在对流层中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在平流层中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高的。因此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先递减后递增。

故选B。(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在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压越来越低。

故选A。29、答案:C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的是③。

故选C。(2)烟气能加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效应好,故能防霜冻,对应的是④大气逆辐射。

故选D。30、答案:ADC【提示】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图中的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东北信风带,受①气压带和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A错误。亚热带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C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影响形成,D错误。故选A。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辐散,A、B为辐合,A、B错误。③位于北半球,北侧为西风带,南侧为东北信风带,D正确。C图是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故选D。④风带为中纬西风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A图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B图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C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正确。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C。31、答案:

动态监测

预报预警

受灾范围

减灾预案

灾后恢复重建解析:略32、答案:灵活解析:略33、答案:粮食需求解析:略34、答案:

绿色消费

清洁生产;

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解析:环境管理对不同对象约束方向不同。对个人,建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等的排放;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要求,减少废水、废渣、废气等的排放,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实现清洁生产;对政府来说,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使企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监督企业等单位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政府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小提示:35、答案:

距离

体积

质量

大气层

放射性元素衰变

水汽

火山活动

降水

海洋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原因的自身条件。地球存在生命原因的自身条件: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由于原始地球的体积収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地球上最初的海洋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小提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36、答案:消费水平解析: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影响。学生在分析时,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该部分考查消费水平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小提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其强调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37、答案:

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读图可知,甲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沿线人口及工农业较丙(地处长江下游)少,水质较好;甲位于汉江上游,丙地位于长三角地区,丙地位于河流下游,丙地水量大,甲地可调水量较小。小提示:38、答案:(1)

沉积岩

中生

恐龙(2)

日冕

太阳黑子(3)

地壳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解析: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不同的知识点,考查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太阳大气的分层及太阳活动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图中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且向上拱起,应为背斜,水平方向上,③④之间地层在内,①②之间地层在外,则③④之间地层的形成时间早于①②之间地层。可能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点,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故为沉积岩;裸子植物化石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因此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恐龙。(2)太阳大气从外向里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曲线①②之间位于最外层,故为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曲线③④之间是光球层,故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3)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从外向里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同心圈层。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故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和地和的分界面,古登堡面。在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39、答案:(1)不高(2)比较优势解析:略40、答案:(1)

印度

34.3(2)

现代

传统(3)

两国人口基数大

老龄化

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少年儿童比例高)解析:本题以中印两国人口数据为材料,主要涉及人口增长以及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表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以及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新增人口=总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国2004年新增人口为0.078亿,印度为0.1853亿,中、印两国中新增人口较多的是印度,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34.3%。(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目前中国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印度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3)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两国人口基数大。从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国突出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等。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口增长压力更大的原因是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儿童比重较高)。41、答案:(1)季节差异:春季(气温回升)枝芽萌发,新叶飘绿;夏季(高温多雨)树木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季(气温下降)树叶变色(金黄色、红色等),树木开始落叶;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树叶大多落尽,只剩下树枝和树干。原因:气候四季分明,森林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赞成。理由:(落叶、荒草是秋季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可优化公园景区秋季休闲和旅游环境,延长秋景欣赏时间,满足市民与游客需求,增加游客量(体现公共场所功能);减少园林工人清扫工作量,减少管理和运营成本;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扬尘;为一些动物提供栖息越冬场所等。不赞成。理由:秋季风大,天气干燥,落叶、荒草如不及时清理容易引发火灾;落叶和荒草随风飘扬,影响环境整洁,不利于健康;落叶和荒草腐败后易滋生病虫害等。解析:本大题以北京四季的公园和景区景观及气温和降水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描述气候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掌握情况,以及考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发育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据此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春、夏、秋、冬四季说明其森林景观特征。(2)从优化公园景区休闲和旅游环境、减少管理和运营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及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方面说明赞成理由。反对的原因则从引发火灾、不利于环境整治、滋生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说明。小提示:42、答案:(1)①②;⑥(2)A;D(3)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4)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出山口时,由于地势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解析:⑴图中能够组成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海洋上空蒸发、降水环节;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⑥环节,地表径流。⑵上图中山地是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上升形成,是断块山。成因相似的是华山、庐山,A、D对。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褶皱山,B、C错。⑶图中A、B两处的河流堆积地貌,A位于山麓河流出山口,是冲积扇地貌。B位于入海口,是三角洲地貌。⑷在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形成的A处河流地貌。【小提示】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43、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2)B(3)④(4)B(5)海陆间;海陆间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6)扩大绿地面积;地面铺设透水砖解析:(1)①箭头从海面上升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由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运动,表示水汽输送;④箭头由陆地表面指向海洋,表示地表径流;⑤箭头由地表指向地下,表示地表水下渗。(2)图中②环节表示的海洋水汽向陆地的输送作用,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降水,B正确。塔里木河河水蒸发表示内陆的蒸发作用,A错误。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有内陆吹响海洋,C错误。高山冰川融化表示地表径流,D错误。所以答案是:B。(3)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当前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主要是地表径流,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控制地表径流的方向和速度等。(4)按水循环原理,可以使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明显改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把水源充足地区的径流调往水资源紧缺地区,B正确。拦蓄和利用雨水及修建水库是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AC错误。铺设防渗膜是减少地表水下渗,D错误。所以答案是:B。(5)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连接了海洋和陆地间的水体循环,属于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等。(6)请为天津市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两项的可行措施,可以从城市化对地表水下渗阻挡及城市绿化用地减少等方面分析,改造路面铺设材料,铺设透水砖;扩大绿地、湿地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及含蓄能力;建设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等。【小提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44、答案:(1)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2)20°N~60°N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广阔(或陆地面积小),故人口较少。(3)低平;中、低;沿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1)由图1可知,世界人口大都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的地区,从地形类型来看,这是平原,由于平原地形平坦,便于节省建设投资;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易于开发,所以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2)根据图2直接读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20°N~60°N;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人口较少的原因是该地区是大面积的海洋,陆地面积较小。(3)结合第1、2分析及图3,综合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和沿海地区。小提示:45、答案:(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2)弥补重庆市劳动力不足;促进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加强对农民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合理有序的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大题以重庆市长期和短期流入人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表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流动人口年龄特征、人口迁移的影响、缓解劳动力流失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重庆市流入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应从表中信息归纳描述。表中显示,重庆市长期流入人口中,18岁及以下、60岁及以上、19至59岁的比重分别是6.9%、15.4%、77.7%,重庆市短期流入人口中,18岁及以下、60岁及以上、19至59岁的比重分别是3.6%、10.3%、86.1%,因此重庆市流入人口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2)重庆市大量人口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应从劳动力、城市化、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大量人口流入弥补重庆市劳动力不足,增加城市活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大量人口流入提高了重庆市城市水平;大量人口流入,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因此可以缓解城市老龄化问题。(3)应对重庆市落后地区劳动力流失的对策应从减少流失、合理流动、适应流失两方面进行提出。为了增加重庆市落后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减少当地劳动力流失;加强对农民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合理有序的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针对已经流失的现实情况,应调整落后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如果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等。小提示:46、答案:(1)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2)福州三明(3)特点:沿海各地市以迁入为主,内陆各地市以迁出为主。主导因素:经济因素。(4)有利影响:人口的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对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老年人占比高说明福建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根据净迁入地推出时福州、净迁出地推出是三明,经济因素是省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外来人口影响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1)根据材料“福建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11.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7.89%。”可知,福建省人口老龄化严重,因而会导致福建省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2)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状况可知,甲城市为净迁入地,经济应较发达,乙城市为净迁岀地,经济应较为落后,故判断甲城市是福州,乙城市是三明。(3)由图表可知,沿海地市人口以迁入为主,内陆地市人口以迁出为主。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影响福建省省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应为经济因素。(4)影响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可从人口的流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促进商品流通,刺激消费,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不利影响会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