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第1页
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第2页
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第3页
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第4页
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课型新授课时间2024年2月课时1教具课件、图片、视频教学目标(根据2022年颁布的课标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1、通过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和动画视频,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通过探究活动和实验及分析讨论,概述食物在口腔和胃的消化过程。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对消化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消化过程知道的很少。教师要利用媒体技术,通过探究活动,观察讨论分析,使抽象内容变为形象直观化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营养物质在口腔和胃中消化过程难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淀粉在口腔的消化。 板书设计3.1.2消化和吸消化概念: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的形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2.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教学反思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引导下,学生理解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了消化腺作用的特点。多数学生规范操作,合作探究分析问题。个别组效果不明显,加强示范引导和训练。教学过程与设计一、情景导入,播放图片。师点拨:“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空中飘荡的饭香会激起你的食欲,让你联想到进餐的愉悦。食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再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被利用。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探究主题(一)消化系统组成阅读课本P8-9,图3.1-4观察思考: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1.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3.消化器官中,最膨大的是哪一部分?最长的是哪一部分?展示分享,表达交流,师点拨释疑,归纳评价。师点拨: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和胰腺;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胃壁内的胃腺和小肠壁内的肠腺。跟踪训练,巩固知识1.某人吃西瓜时把西瓜种子也吞进了肚里,这粒种子将在其体内经历的旅程是()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3.既能消化淀粉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哪一组()A.唾液和胃液B.唾液和肠液C.肠液和胆汁D.肠液和胰液答案:1A2C3D探究主题(二)食物的消化(在口腔中的消化)阅读课本P9-10,看图3.1-5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设计探究方案1.【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每个组一个同学拿起桌上的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有何感受?体验:馒头越咀嚼越有甜味。为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馒头在口腔内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就有了甜味?作出假设: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制定计划:材料器具:馒头、烧杯、量筒、试管、温度计、滴管、小刀、清水、碘液操作方案;(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2块,分别用小刀细细地切碎。(2)用清水漱口,将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内下方,并做咀嚼动作。约3分钟后,将烧杯靠在下唇边缘,使唾液沿着下唇流入烧杯中。(3)、取两支相同的试管,按图3.1-5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4)取出2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视频实施计划:根据做出的假设和制定的操作方案,选取相应的材料器具,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视频实验现象:现象: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色实验结论:唾液中有分解淀粉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分析讨论: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温水为试管保温?2.1号和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3.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原因是什么?展示分享,表达交流,师点拨释疑:37℃接近人体口腔温度,接近酶最适温度。1号试管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没有唾液淀粉酶,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变蓝色。①实验时间不足②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含量少或失去活性③温度不适宜归纳总结:消化概念和消化方式:消化概念: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食物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大小、形状等发生变化,如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化学性消化:指食物的成分由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必须有消化酶参与,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实验拓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将3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分析讨论,表达交流,师点拨释疑提醒:1、消化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专一性是每种酶只能消化一种或一类物质。如唾液淀粉酶只能消化淀粉,对蛋白质、脂肪等无消化能力;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2、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相关链接P10自主学习龋齿的预防牙齿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牙冠外面覆盖着一层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受损后不能再生。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可能患龋齿。为预防龋齿,要注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还要注意控制食用含糖的食物,临睡前更不能食用甜食。跟踪训练,知识巩固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结论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不变蓝,②变蓝D.该实验可得出结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2.如图为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①号试管B.①号和②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放在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D.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变蓝,①号和②号试管不变蓝答案:1B2C探究主题(二)食物在胃的消化阅读课本P11-12看图3.1-6,图3.1-7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1、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你作出怎样推测?2、胃的特点和作用?展示分享,交流质疑,师点拨评价1、食物在胃里不仅有物理学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把肉块分解。2、胃内的消化:(1)物理性消化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引起胃的蠕动,研磨和搅拌食物。(2)化学性消化:胃腺分泌胃液。部分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能引起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形成粥状的食糜,食糜被分批送入小肠。相关链接:自主学习胃为什么不能消化自己胃可以分泌一种黏稠的、胶冻状的黏液物质,覆盖在胃的内表面,防止被胃酸腐蚀。胃内表面紧密排列的黏膜上皮细胞形成了一道生理屏障,可以阻止胃酸侵入。当胃壁细胞受到磨损或损坏时,胃内会迅速长出新细胞,将其替换。跟踪训练,巩固知识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发出“咕咕”的声音?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A.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B.胃消壁化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C.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一些食物进行初步消化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2.有些药物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答案:1C2C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共分享。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和肝脏;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胃壁内的胃腺和小肠壁内的肠腺。2、食物的消化:(1)在口腔内,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被初步消化。(2))在胃内,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消化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物理消化:通过牙齿和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个过程属于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这个过程属于化学消化。课堂达标(分层提高,评价记分)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A.口腔、食道、胃B.消化道和肠腺C.消化道和消化腺D.口腔、胃、小肠2.人体消化道组成不包括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3.馒头是我们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A.胃液、胆汁、胰液 B.胆汁、胰液、肠液C.唾液、肠液、胰液 D.唾液、胃液、肠液4.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___进行对照实验。(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5.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______两部分组成。(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______(填序号),它能对________进行初步消化。(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