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卷)_第1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卷)_第2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卷)_第3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卷)_第4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学年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训练卷(一)

时限:150分钟满分:150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思考艺术社会角色的扮演,既要追踪艺术起源与本质的问题,又

要关注艺术与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不同

时代的人们都有对艺术起源进行过相关思考。上古时期,人们习惯于

将某种艺术形式的创造归功于某位英雄或神人,比如中国古代的“仓

颉造字”“伏羲创画八卦”“女娴挂土造人”(远古制陶业的反应)

等神话传说即是如此。后来,人们逐渐本能地认识到,艺术的产生很

大程度上是源于某种情感表达或情绪释放的需要。《毛诗序》有云: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

中国古代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相对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因为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不太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而西方在

这方面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

特最早提出了“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的论

点。柏拉图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自然是对理式的模

仿”。等到宗教神学笼罩的漫长中世纪结束之后。随着人文意识的觉

醒,艺术的主体价值在文艺复兴①时期才得到灿烂释放。中国文化由

于具有早熟性,艺术的独立也要提前一些,如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绘

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走向独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

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中国书法艺术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

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家为后世书法树立了高山仰止的艺术

标杆。

自在、自足、自由、自律的精神和意志,是艺术生命中最为核心

最为基础的部分。孔子曾经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间接地道出艺术的主要价值在于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南朝

画家王微在《叙画》中所说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亦是如此,突出了艺术给人精神上带来畅快感与自由感。西方也有类

似的理解,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某种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

“解放”即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艺术越往后发展,它的这

种主体性价值就会越加凸显出来。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家、北

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说:

“宗教是靠着自然美而维持着它们的实力存在。现在要以纯粹的美来

唤醒人心,就是以艺术来代宗教”。他提倡以艺术教育来破除对宗教

的迷信。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世界,这

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指导意义。

(摘编自徐妍《浅谈艺术社会角色的扮演》)

【注】①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资产阶级

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关于艺术的本质的思考,中国人还不习惯

过于形而上的思考。

B.“仓颉造字”等神话传说,说明人们习惯于把艺术的形式创造归

功于英雄或者神人。

C.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艺术是“由于模仿自然”,而“自

然是对理式的模仿”。

D.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来构建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世界,

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既论及了艺术的起源与本质的问题,又分析

了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B.文章引用《毛诗序》论证了艺术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某种情感

表达或情绪释放需要的观点。

C.三、四两段运用对比法,将中西方在艺术的本质和艺术与其他意

识形态关系上的观点进行对比。

D.文章先提出观点,后从三个方面阐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

摆事实,又讲道理,说服力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诗序》的文字暗示了艺术并非英雄或神人创造,而是古代劳动

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B.艺术具有使人获得精神上自由的主体价值的特点,所以不懂得欣

赏艺术的人在精神上是不自由的。

C.中国的书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走向独立,比西方艺术

价值的灿烂释放早了将近一千年。

D.西方艺术的主体价值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得到灿烂释放,可以推

知之前的文化艺术为宗教所禁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为什么当消费者权益被侵害,哪怕更占理,也只能通过大闹的方

式去解决?“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让人们感受到汽车维权的无

奈。这一事件,让一个陌生词汇“PDI”进入了大众视野。“PDI”检

测,全称叫“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2017年制定的《乘用车新车

售前检查服务指引》规定了新车交付消费者时,应向消费者提供乘用

车新车“PDI”检查表,同时还规定了11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大问

题情形。但其中也隐含了一个“后门”——如果修复费用未超过5%

的问题,则可以不告知消费者。

奔驰车主与奔驰达成和解,不仅退换成功,还获得了其他补偿。

有人认为车主其实已经很幸运了,根据汽车三包规定,退换车辆的条

件极其严苛——“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

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出现

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消费者选择更

换家用汽车产品或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而这

辆奔驰车是机油泄漏,按规定,车是不能退的。中消协表示,交付合

格产品是经营者的合同义务,三包规定是后合同义务,两者不应混同。

一些经营者向消费者交付不合格车辆,却以汽车三包规定为由拒绝承

担退货责任或相应赔偿责任,有违法律规定。

这一事件中的15000元金融服务费也成为焦点、。早在2016年全国

消协组织的汽车投诉分析中,就涉及金融服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部分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在购车时必须在本店购买保险,强制贷

款购车的消费者缴纳金融服务费等;汽车经销商规定车主在按揭还贷

期间,每年必须在店内续保,否则押金不予退还;宣传零费率车贷,

却收取按揭手续费,导致购车纠纷。虽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但当前

汽车销售服务中,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缴纳续保押金或续保保证金

等问题较为普遍,有些经销商代办业务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多收

上牌费,还不开具发票,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材料二:

图1消费者汽车投诉问题分布

稗行三包义务SO.IK

不履行总后承诺383%

售后衣三包期内收胃修理■5.0K

^^台发生交劭后积正常履行售后■务■29%

售后台多次拨打久推不决|19%

窗后屋蕾春厂东相互推逐■基|1.0%

H他售商向H|oa%

图2消费者汽车投诉主要售后问题

摘自《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

材料三:

在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有瑕疵汽车被称为“柠檬”,从表皮

很难看出柠檬的质量,而发现变质柠檬时,肯定是在买方将柠檬买回

家去、且因已经切开柠檬而无法恢复原状要求重新选换的时候。这与

那些有瑕疵的汽车一样,一旦开出店门,就很难说清楚瑕疵是原有还

是使用不当,买方只能从表面来判断车况,而卖方对车况却了解更多。

为此,美国专门制定了保护汽车消费者的所谓“柠檬法”。现在,“柠

橡法”已经被适用于许多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产品如电脑等电器的销

售中。按照“柠檬法”的规定,消费者在新车购买之后的特定期限内

(百天以上或数万公里,各州期限不尽相同),如果发现重大瑕疵、

维修2次难以修复;其他瑕疵、维修4次难以修复;或不论何种瑕疵、

30天难以修复,就必须更换新车——以期限来平衡信息不对称。中

国的“柠檬法”,应该早日创设。

(摘编自《保护汽车消费者正当权益还要靠法》)

4.下列关于“柠檬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汽车质量无法简单地从车的表面情况判断,卖方与买方对车况的

了解程度是不相等的,“柠檬法”就是为了平衡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而制定的。

B.按照“柠檬法”规定,如果消费者在新车购买之后的特定时间内

发现汽车有重大瑕疵,维修两次还难以修复,汽车生产者或销售商就

必须为消费者更换新车。

C.美国的“柠檬法”是为了保护汽车消费者制定的,它的适用范围

较为广泛,目前已适用于其他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产品如电脑等电器的

销售中。

D.摆脱维权靠嗓门的解决问题方式,还要靠法律,中国可以借鉴美

国制定的“柠檬法”,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规定的应向消费者提供的“PDI”

检查表,规定了H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大问题情形,但其中也隐

含了一个“后门”。

B.如果交付的产品不合格,即使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出现除转向系统

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之外的问题,销售者也不

可以拒绝承担退货责任或相应赔偿责任。

C.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的汽车投诉分析就已经关注到了汽车行业存

在的金融服务问题,如部分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在本店购买保险,强制

消费者贷款购车以获取金融服务费。

D.据调查,2018年消费者汽车投诉问题种类繁多,涉及售后服务、

合同、质量等,而大部分投诉都与经营者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

后承诺有关。

6.汽车维权难在哪?结合材料分点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年三十夜的爆竹

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按乡下的说法,

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

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

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

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年!

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

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

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开财门”。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

吃过晚饭,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侧门

进出,称之为“封门”;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屋里点上红烛,斟

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然后打

开大门(即为“开财门”),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

年到来。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

一时间,爆竹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

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

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

弟也偶尔带着弟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

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斟上酒祭祀,

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

杯,浅尝辄止,索然无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饭吃得早,这几

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的

“客”,才能喝得尽兴。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

个儿子、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总结”,

几巡下来,常是一二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这边还没喝完,

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

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随着去,同样的礼数,“梦里

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东西南北矣!

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财门”,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

的寨邻都无暇顾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开财门”铺天盖地

的爆竹炸响,我昏沉沉地,一觉即到天明。

家父自2007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

母亲守着他;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到

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家中只剩下他们两

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免郁郁于怀;前年秋,家父因病

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一人,人去屋空,触

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

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

理些事,还吩咐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因此,猴年

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在贵阳过。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

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

幸而未醉。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回到自己家里,我一个人守着空

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爆竹声阵阵炸响。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

乡年三十夜的欢腾。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

来由地有一挞没一挞地乱放。

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

(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引出对家乡风俗的介绍,

也为下文写作者这几年回乡过年做好铺垫。

B.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而前文作者醉酒说“梦里不知

身是客,一晌贪欢”,作者觉得回乡来回奔波太累,自己也已经远离

家乡,不想回乡。

C.“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写出了作者对无法陪伴双亲而

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D.文章前后写到年三十夜的爆竹,乡下的“铺天盖地”而城市的“七

零八落”,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身在城市的作者内心的冷清。

8.文章第2段介绍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6分)

9.作者笔下的“年三十夜的爆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

驯■射绝人。木理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太祖将

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日:“先人以来,

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

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

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

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

然。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佚封东平公。命

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桐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

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

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辅9世祖

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日:“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

仪日:“臣推诚以事哆于,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

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先是,

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

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

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

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

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

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

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后△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

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

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

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

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

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

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

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

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

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

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

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

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寒,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寒风高吹,月满清砧,意境清冷而又高远,为全诗奠定了

感情基调。

B.颔联点题,思妇夜梦阑珊,魂断难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

“边思”的孤独与痛苦。

C.第五句移情于物,借“孤鸿”出塞,寄寓边思之情。第六句写秋

叶辞林,暗含季节的更替,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

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15.古人善以阔远的空间来表达深远的情怀,试简析诗歌尾联“天外

心”所蕴含的深刻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

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

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劝学》中,作者将柔弱的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

心一”和螃蟹有六跪而二螯,然: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

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第n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

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

深入应用,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是O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o只

有,研判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根据一项调

研显示,当前无节制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人工智能及

大数据场景下的数据收集、专业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

使得信息主体难以了解、控制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信息安

全保护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势所趋未雨绸缪方兴未艾无所不在

B.势如破竹未雨绸缪如火如荼无所不在

C.大势所趋防患未然方兴未艾无所不至

D.势如破竹防患未然如火如荼无所不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一项调研,当前无节制乱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B.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C.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D.一项调研显示,当前胡乱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

面的挑战也需要被正视。

B.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

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C.也需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

理等方面的挑战。

D.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挑战的人工智能新技

术应用也需要被正视。

20.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

求,请找出并修改。(5分)

通告

为保障春节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

关事情通告如下:

打算于2019年12月20日上午8时至12月21日上午8时,对以

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北大街沿线、复兴大道沿线、金明大道沿

线。

停电时候给大伙儿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XX市电力公司

2019年11月20日

21.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

顺,不超过15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起钱钟书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将其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

力强,其实,钱钟书学问的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这样描述:

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

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

一册,必作札记...

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本著作

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L【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

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

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

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

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中国人还不习惯过于

形而上的思考”篡改文意,原文是“不太习惯”;B项,“说明人们

习惯于把艺术的形式创造归功于英雄或者神人”以偏概全,把“上古

时期的人们”偷换成“人们”;C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

为……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张冠李戴,这是柏拉图的观点;D项,

分析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

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

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C项,“三、四两段运用对比法”分析错误,第四段没有

运用对比法。故选C。

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

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

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

进行判断。B项,”……所以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在精神上是不自由

的”说法错误,强加因果,文中也无据。故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关于“柠檬法”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特定时间内发现汽车有重大瑕疵”错误,

原文说的是“特定期限内(百天以上或数万公里,各州期限不尽相

同)"。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

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

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

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

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

有等。本题A项,“'PDF检查表,规定了11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

重大问题情形”错误,检查表并不包括11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大

问题情形,原文说的是“规定了新车交付消费者时,应向消费者提供

乘用车新车“PDI”检查表,同时还规定了11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

大问题情形”,也就是说应向消费者提供“PDI”检查表“和”11条

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大问题情形。C项,“强制消费者贷款购车以获

取金融服务费”错误,原文说的是“强制贷款购车的消费者缴纳金融

服务费”,属于偷换概念。D项,“大部分投诉都与经营者不履行三

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有关”错误,原文材料二的图表说的是在

“消费者汽车投诉主要售后问题”方面是这样。故选B。

6.【参考答案】《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有损消费者知情权;

汽车三包规定对消费者不利;汽车行业存在乱收费现象(乱收金融服

务费);汽车生产者或销售商不守诚信,不履行责任,服务态度差。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

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由

“2017年制定的《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规定了新车交付

消费者时,应向消费者提供乘用车新车“PDI”检查表,同时还规定

了11条必须告知消费者的重大问题情形。但其中也隐含了一个“后

门”一一如果修复费用未超过5%的问题,则可以不告知消费者”,

可以概括为《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有损消费者知情权;由

“根据汽车三包规定,退换车辆的条件极其严苛一一'家用汽车产品

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

(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

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消费者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退货的,销售

者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可以概括为汽车三包规定对消费

者不利;由“早在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的汽车投诉分析中,就涉及

金融服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在购车

时必须在本店购买保险,强制贷款购车的消费者缴纳金融服务费等;

汽车经销商规定车主在按揭还贷期间,每年必须在店内续保,否则押

金不予退还;宣传零费率车贷,却收取按揭手续费,导致购车纠纷。

虽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但当前汽车销售服务中,强制消费者购买保

险、缴纳续保押金或续保保证金等问题较为普遍,有些经销商代办业

务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多收上牌费,还不开具发票,引发消费者

强烈不满”,可以概括为汽车行业存在乱收费现象(乱收金融服务

费);由材料二《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

的两个图表,可以概括为汽车生产者或销售商不守诚信,不履行责任,

服务态度差。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

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末尾作者把

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文中提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呼应文章开头,是作者在外漂泊让他觉得累,故乡才是心里永远的归

宿,作者不是不愿意回故乡,相反是更加怀念故乡,更加怀念故乡“年

三十夜的爆竹”。故选B。

8.【参考答案】①让读者对作者乡村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引出行文

线索“年三十夜的爆竹”。②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是传统节日文化

的一种承载,既展示了家乡的淳朴民风,也传达出乡民对新年美好的

祝愿。③承上启下,照应了文章标题“年三十夜的爆竹”,又为下文

表哥们热情地请“我”喝酒做好铺垫。

【解析】题干是“文章第2段介绍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有什么作

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把握分析文章段落作用能

力。答题的关键是先整体把握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上下文的内容,

分析文段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此题语段的内容是第二段,内容是介

绍“家乡年三十的风俗,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承载,及展示了家乡

的淳朴民风,也传达出乡民对新年美好的祝愿”,下文是“表哥们热

情请我喝酒”,标题是“年三十夜的爆竹”,该语段和上下文都有联

系,所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年三十夜的爆竹”,

又为下文表哥们热情地请“我”喝酒做好铺垫。

9.【参考答案】①“年三十夜的爆竹”既是庆祝节日的风俗,也是行

文的线索。②“年三十夜的爆竹”传达了亲人团聚的欢乐及人们对新

年的美好祝愿。③“年三十夜的爆竹”寄托了作者对亲人及故乡深

切的怀念之情,亲情牵绊,乡土情结是永恒主题。④“年三十夜的爆

竹”也是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作者赋予了它深刻的文化内

涵。⑤“年三十夜的爆竹”在乡村热闹,在城市则稀落,触发了人们

在现代城市文明之下,对乡土文化、传统民俗远离的深刻反思。

【解析】题干是“作者笔下的'年三十夜的爆竹'意蕴丰富,请结合

文本进行概括”,是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标题意蕴能力。题目是文

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

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又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

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字面上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

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此题答题的关键点是结构上

答出线素的作用,内容上答出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对亲人及故乡深

切的怀念之情、是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载体、触发人们在现代城市

文明之下,对乡士文化、传统民俗远离进行深刻反思。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

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

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

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

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还”的地点为“代都”,结合句

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以”,连词,表目的,

来,前后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当并州平定以后,仪的功劳

最多,被任命为尚书令。道武帝回代都,设置中山行台,命令仪驻守,

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仪以丞相入朝辅政。

故选Ao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

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

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一

直延续到今天”错误。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

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

士,下层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享有

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如参加国人大会,参与军事活动,充当徒

卒等。但他们也承担沉重的义务,如庶人服兵役,缴纳军赋等。今天

一般不用这个词语了。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

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

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

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说法有误。

结合”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

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日:

'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分析,仪对他们都以

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许谦等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

的谋略,我们正好附从其尾”。“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于文无

据。故选C。

13.【参考答案】(1)慕容垂认为他的回答有气魄,于是开玩笑说:

“我的声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亲自来见我,怎能不是错误?”

(2)现在不能图谋,慕容垂年纪已老,嫌隙将在内部发生,那时可

以图谋他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

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

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壮”,意动,认为……壮;“其”,

代词,他的;“因”,连词,于是;“戏”,开玩笑;“加”,超过、

胜过,此处意译为遍及;“云何”,怎能……。(2)“图”,图谋;

“暮”,暮年;“衅”,嫌隙;“内”,在内部(名词作状语);“是”,

代词,那时;“计”,算计、图谋;“之”,代词,他们。

【参考译文】

拓跋仪,秦明王翰的儿子,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长得很魁伟,美

须髯,有谋略。从小就会舞剑,骑马射箭都是常人难及。道武帝到贺

兰部时,他陪同左右,出入不离。登国初年,赐爵为九原公。跟从道

武帝击败各部时,因有谋略和善战而立功。当时道武帝打算吞并慕容

垂,派仪前去观看有什么机会可趁。慕容垂便问仪,道武帝为什么自

己不来?仪说:“先人以来,世代据守北方,子孙相承,不失旧业。

我的祖先受晋朝封号,爵称代王,东与燕国世代为兄弟。我奉命前来,

并无失礼。”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

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仪答道:

“燕国如果不自修文德,准备用兵威来自强,那就是本朝将帅们应当

考虑怎么做的事情了,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当他回国后,报告

说:“慕容垂死后才能谋取,如今还不是时候。”道武帝脸色一变,

问他是什么原因。仪说:“慕容垂年纪已大,他的儿子宝懦弱又没有

威望,谋而不能决断。慕容德自负有才气,不是能够给弱主当臣子的

人,祸端将从内部而起,这时才能打算。”道武帝赞同他的意见。道

武帝征伐卫辰时,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把他首级传送到

行宫,道武帝大喜,改封他为东平公。让他在河北督促屯田,他从五

原直到木固阳塞外,分别安排农耕,大得民心。慕容宝进犯五原时一,

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仪的功劳最

多,被任命为尚书令。又跟从皇帝围困中山。当慕容德被打败以后,

道武帝将普的妻子周氏赐给仪,连同他的僮仆财物等。不久又升任都

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晋封为卫王。中山平定后,又派仪讨平了邺。

道武帝回代都,设置中山行台,命令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

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仪以丞相入朝辅政,又跟从征讨高车,仪

另从西北进军打败高车别部。又跟从讨伐姚平有功,皇帝赐给他绢布、

丝绵、牛、马、羊等。仪膂力过人,能拉开近十石的强弓。陈留公虔

用的槊特别大,人们都感到惊奇,所以当时的人说:“卫王的弓,桓

王的槊。”太武帝刚出生时,道武帝非常高兴,夜间召仪入宫,问他:

“你听到我夜间喊你来,不觉得奇怪和害怕吗?”仪说:“奇怪是有

的,害怕却一点也没有。”皇帝告诉他太武帝出生,并赏赐给他御马、

御带和缴锦等物。起先,上谷人侯岌、张兖、代郡人许谦等都是当时

有名气的人,初来从军时,听说仪礼待士人,就先去投奔仪。仪对他

们都以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许谦等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

和非凡的谋略,我们正好附从其尾。”道武帝因为仪很有才干和声望,

待他特别优厚,多次到他家去,就像对家人一样礼遇。仪居功恃宠,

便和宜阳公穆崇一起埋伏兵士谋乱。穆崇的儿子逐留也在埋伏的士兵

当中,道武帝召他前来,准备有事委派他。逐留听到皇帝召见,害怕

阴谋被发现,就越墙告诉皇帝有关情况。道武帝保密并宽恕了他们。

天赐六年(409),天文多次发生变化,占卜的人说:“必定有叛臣,

伏尸满地和流血之灾。”皇帝非常厌恶,便杀了一些公卿,准备以此

来战胜天灾。仪内心恐惧不安,单骑逃跑。皇帝派人追赶并抓住他,

于是赐死,用百姓的礼节把他埋葬了。

14.【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

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

括。B项,“魂断难眠”错误,“残梦”说明是梦醒后留有余思,

“夜断魂”也说明梦醒时分的现实与梦境的对照产生。而选项说成

“难眠”即没有入睡,与梦醒相矛盾,是曲解文意。故选B。

15.【参考答案】“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

蕴更丰富:不仅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关心,也有支持丈夫戍守边塞

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

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

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

此领悟感情。“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诗中的“又”字表示动

作或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说明“寄征衣”的行为发生不止一次,流露

出对守卫边地的夫君的牵挂之深,也暗含对守卫边塞的支持;“天

外”言明距离的遥远,这“天外心”中包含的情感比“织女心”中包

含的情感更多,如果说“织女心”中表达的是对丈夫的思念的话,这

“天外心”中还有对夫君守边的支持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而诗人

则借助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思想,这就跳出了普通闺怨诗的天

地,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16.【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触胪千里旌旗蔽空

(3)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

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

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

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触船”“鳍”。

1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

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势如破竹:比喻节

节胜利,毫无阻碍。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语境是说“人

工智能、大数据进入人们的生活是趋势”,故应选“大势所趋”。未

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

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语境是说对“风险”有所

预见,故应选“未雨绸缪”。如火如荼: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

势旺盛,气氛热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语境

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正在发展,没有停止,故应选“方兴未艾”。无所

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

什么坏事都做绝了。语境强调的是“到处都存在”,故应选“无所不

在”。故选A。

1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

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

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

大。该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根据……显示”句式杂糅;一是“无节

制滥用”语意重复。A项,“无节制”与“乱用”语意重复;B项,

结构混乱,“根据……显示”句式杂糅,未修改;D项,“胡乱”“滥

用”语意重复。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

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

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

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

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被动句,与前一句主

语不一致;C项,从原文来看,上下文表达的意思是正视挑战,而不

是需要“挑战”;D项,被动句,与前一句主语不一致。故选B。

20.【参考答案】①将“顺当”改为“畅通”;②将“事情”改为“事

宜”;③将“打算”改为“计划”;④将“时候”改为“期间”;⑤

将“大伙儿”改为“用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本题语段是一则通告,通告

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应用公文,要

使用书面语,不能使用口语。仔细阅读通告内容,可发现通告中“顺

当”“事情”“打算”“时候”“大伙儿”这些词语为口语,语体色

彩不当,可分别改为“畅通”“事宜”“计划”“期间”“用户”。

21.【参考答案】⑴内容:带着厚厚眼镜片的小文考了99分,却被爸

爸责备身体素质差一一“看人家小虎的身体”;踢球回来的小虎因为

只考了50分而被妈妈斥责学习成绩差一一“看人家小文的成绩”。

⑵寓意:针硬家长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作比较,打击

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不良家教现

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本题属于图文转换中的漫

画类试题,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要观察漫画的内容,二要理解漫画中

的文字描述,三要分析漫画的细节。在描述漫画内容时,要首先确定

描述的顺序,其次再概述漫画内容时要注意不能遗漏信息点。带着厚

厚眼镜片的小文考了99分,却被爸爸责备身体素质差一一“看人家

小虎的身体”;踢球回来的小虎因为只考了50分而被妈妈斥责学习

成绩差一一“看人家小文的成绩”。在分析漫画的寓意时,要特别注

意漫画中的反常或夸张的部分,然后结合漫画的文字描述来理解其寓

后、O

22.【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

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

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叙事

类作文,对象是钱钟书,这就要求考生结合钱钟书的行为来分析立意。

审题:首先概括材料,本题材料是介绍钱钟书读书的事迹,从材料来

看,钱钟书是位大学者,他的读书既有计划,又有决心,更能吃苦。

然后分析材料中钱钟书的具体表现,如“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

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

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这是说钱钟书阅读有

计划,而且能坚持下去;如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

得下笨功夫”,这里强调钱钟书的吃苦精神。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

“苦功(夫)”“笨功夫”和钱钟书的治学心得构思立意。这一材料

可以从阅读的角度来理解,读书就要博览群书,从而提高自己。也可

以从其他角度来理解,比如,求学;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立意:

天才来自“苦功”;梅花香自苦寒来;“聪明人”因“下笨功夫”而

更“聪明”;“天分”不能成为下“笨功夫”的借口;后天的努力强

过“天分”;“苦功”彰显实力。学生作文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

时限:150分钟满分:150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电吹风用

好了能治疗鼻病”……打开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

乱,给不少人带来困扰。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

谣一百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

资讯、进行沟通。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

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二不少年轻网友有这

样的经历: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

安全等类型的文章,有的“看标题就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

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成为老

年人遭遇的许多上网风险之首。

“无根据的事例+不严谨的论述+不科学的结论”一一类似谣言文

章存在不少破绽,为何却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仔细推究,它们

抓住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通过“有毒”“致癌”“致死”

等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客观”

的实验,让他们产生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谣言的圈套些“菅销号”

正是凭借这点,先博取广泛关注,再向中招的老年人兜售所谓的绿色

食品、特效药品、医疗器械等,从而实现流量变现。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制造谣言成了一门生意。

“赶紧转给亲朋好友“不转就会如何如何”之类是谣言文章惯用

的套路。在这种诱导下,老年人本着“利他”的初衷转发,不知不觉

中成了谣言的二传手。由此观之,谣言在老年人朋友圈的扩散,既是

科学素养问题,也跟社会心理有关。“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

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谣言实现病毒式传播,

甚至让一些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正因此,一些网友感叹,谣言带给自己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竟

然相信”,更是“父母竟然要求我们一起相信”,以至于“躲过了各种

微商、晒娃、自拍,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其实,靠“躲”解决不

了问题。新的技术,容易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走进网络

新世界的父母需要我们的陪伴正如我们幼时需要他们的陪伴一样。应

该看到,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里,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联系人。我们

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同时一,提

醒他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不断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

发族”误入人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打消疑虑、安定人心,

还必须做好权威信息的供给。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有责

任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

知识,把“银发族”渴求的信息送到他们身边。此外,网络平台也应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谣言扼杀在萌芽状

态。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我们就能帮助老年人摆脱网络谣言的侵扰,

走进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新天地。

(原载《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十余万篇文章,

而相关网文传播的目标群体就是老年人。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学会了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的方式。

C.对于谣言,如果听之信之将会遗患无穷;不久之前发布的一份调

查显示,网络谣言成为了老年人上网风险之首。

D.不少年轻人在使用微信时都有收到长辈们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

全等类型文章的经历,有的文章看标题就不靠谱。

2.下列内容不属于“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制谣者抓住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运用刺激性语言,配

合看似“专业”的名词、“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实验,让老人

产生焦虑和恐慌的心理。

B.年轻人没有给予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关爱,没有提醒老人们留意各

种不良信息,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C.老年人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是“银发族”误入人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

D.“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

股合力,这种社会心理推动了谣言病毒式传播。

3.作为使老人们免受网络谣言侵害的举措,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