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标准答案)_第1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标准答案)_第2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标准答案)_第3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标准答案)_第4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标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试题288题[含

答案]

一、单选题

i.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9.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10.《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

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A)

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1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15.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6.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限延长

2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21.价值的本质是(D)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B.政党C.哲学D.政治.法律思想

2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

是(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2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

句话是说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26.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D)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D)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28.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o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31.“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B)

A.一切哲学的观点B.辩证法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32.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C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3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34.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35.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人口D.阶级斗争

3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3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辨证的关系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实质

41.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I).真理具有全面性

43.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4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6.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C)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4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B)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48.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

A.G—W…P…W'—G';

B.W-P-W*—G'—W;

C.P…W'—G'—W-P;

D.W'—GT…P…W';

49.产业资本是(D)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5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5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5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53.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D)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54.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A)

A.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I).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55.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5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57.“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

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5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59.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6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6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6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6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4.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65.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6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A)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

6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6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69.垄断资本条件下垄断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C)

A.获得平均利润;B.获得超额利润;

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消灭中小企业

7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B)

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

7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72.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D)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A)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74.垄断利润是(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75.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度)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76.垄断的形成是成)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77.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I).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78.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D)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79.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80.成本价格是由(D)

A.固定资本形成的;

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

D.所费资本形成的;

8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82.利润率是率)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83.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84.生产成本是(D)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8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86.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A)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8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0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二、简答题

88.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

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

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

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

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

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

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

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②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参考答案: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

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

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

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4分)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

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

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

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

劳动者的阶级地位。(3分)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

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主要有:使

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

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

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3分)

89.简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即生产使用

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

为了价值,不仅为了价值而是为了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值过程的统一。(3分)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

资本家所有;其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分)

(2)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据劳动二重性,工

人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形成新

价值。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

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

(3分)

(3)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

生产。(2分)

90.资本主义与以往社会制度相比,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

利于社会主义各种要素的创造。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的集中表现,也是资本主义必

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内在依据。(1分)

第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点,不只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它

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一系列无法解脱的内在矛盾。(1分)正是这些内在矛

盾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1分)在资

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一对基本矛盾。这一矛盾

是对抗性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彻底解决的。其他矛盾都是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表

现形式。(1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产生的各种矛盾,十分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历

史暂时性。随着这些矛盾的发展它必然要被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代替。社会主义

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1分)

91.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又是一个有机发展过程。(1分)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并担负着发展社会

生产力的一定历史使命,因此它必然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过渡性这两重性质。(1分)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个经常处于变化中的社会机体,是一种处于不断变革

中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经常变革是这

种生产方式区别于以往生产方式的突出特征。因此,对于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应从资本主

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来考察。(1分)

第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92.联系医药实践,论述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10分)

参考答案:

人们的实践活动决不是主观随意.率性而为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真理尺度和价

值尺度的制约。所谓实践的真理尺度,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

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人们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所谓实践的价值

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须同时体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要求,即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分)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即是既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又

要按满足人的需要办事。(1分)

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没有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

值目标,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1分)

第三,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根据的。只有在获得了关于价值关系的主

体和客体的真理性认识之后,才能形成主体对客体价值的正确评价。。分)

第四,真理必然具有价值。(1分)

第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并随着实践的发展

而共同发展。(1分)

二.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正

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两者统一作为

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1分)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必须严格按客观规

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这一实践的根本要求促使人们形成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本质上是

人们在实践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升华。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服从真理.

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1分)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

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为目标,实践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促使这一目标在实践

结果中得以全面的实现。实践的这一要求升华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爱护人.

关注和促进人民.人类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1分)

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

先,发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精神

的进步。(1分)其次,发扬人文精神,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应用中不

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总之,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是

时代进步对人类实践提出的日益迫切的要求。(1分)

93.“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看

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

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

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请结合以上材料论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0分)

参考答案:

一.恩格斯从这件事中,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蚂蚁的眼睛确实与人的眼睛构造不同,它

能够看见化学光线,在这一点上,人的眼睛确定不如蚂蚁。(2分)第二,恩格斯强调

说,这并不是人进行认识的绝对界限。人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而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

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是因为,人不仅有感性认识能力,

而且有理性认识能力。人能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性认识对所获得的

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也就是说,人具有辩证

思维的能力,通过辩证思维,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

识。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3分)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

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

这个中心来确定的。(1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

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1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

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

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

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1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认识依赖于实

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1分)

94.

[材料1]:

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

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

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叫代一

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

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

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

明.谷源样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上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2]

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

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厂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

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

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山《世界社会主义

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

[材料3]:

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设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

求。番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

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

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一一不论以什么名义一一在资本主

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

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

'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

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

请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参考答案:

(D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取得了可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

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

胜利。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

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

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

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

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病的社会主义模式。

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

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他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

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

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

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

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

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

危机和失败,而后才能站住脚。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应当明

确,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

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必然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

辉煌。

95.当代资本主义高水平的生产力状况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资本占

有形式发生了由私人垄断资本到国家垄断资本的变化,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采取了

“国有化”和“计划化”的形式;大量小额股票的出现,使资本占有的特点表现为股权分

散化,从而使资本占有者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发展中对工人提出的

生产和管理方面建议的吸收,以及工会作用的增强,使得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表现出“民

主化”的特点;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使工人为自己铸造的已经够长够重的金锁链略微得

到放松;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呈现出“世界

联合”的趋势;等等。因此,资本主义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请根据以上材料辨别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

参考答案: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第一,“股权分散化”现象与资本主义垄断统治的实质。股票持有者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

着人人都成为股东.成为资本家。因为对于那些持有小额股票的劳动者来说,购买小额股票

只不过是一种储蓄性的投资,他们所掌握的股金有限,所得股息也只相当于存款利息。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掌握股权的是那些拥有大量股票的大股东.大资本家,他们才是生产

资料的真正占有者。资本主义在利用股份形式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的“股权分散化”的

现象,只不过表明垄断资本为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而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种局部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不可能使劳动人民成为资本

家,反而使“股权分散化”成为垄断资本加强金融寡头实力的一种手段。

其次,“混合经济”现象与国有化.计划化的实质。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解释为“混合经

济”,实际上是在曲解资产阶级国家性质的基础上抹杀了国有化与计划化的实质。国有化

的实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国有化”在本质上

就是真正的总资本家的国有化,是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保证私人垄断资本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的一种手段,它丝毫不改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计划化作为垄断资本直接利

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保证自己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一种调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但是,它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所固有

的各种深刻矛盾,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

的实质。

再次,“社会福利”的现象与劳动者经济地位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的增

加,目的在于干预经济,刺激社会消费,缓和阶级矛盾。劳动者经济境遇的改善,收入分

配不平等状况的缓和,是以不影响垄断资本获得剩余价值为前提的。因此,对劳动者来

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受剥削的.受奴役的状况,更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

作用,但是,资本主义仍然是大垄断资本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的一切经

济都是围绕攫取剩余价值的目的而展开的,事实上,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员,乃至高级经

理等都是垄断资本的雇佣劳动者。

96.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97.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请辨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为的规律,社会生活的

一切领域都是人自觉进行活动的场所,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该命题认

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

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

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历史是人们自

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98.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应当提倡“斗争哲学”,在和平建设时期则应提倡

“和谐哲学”。请辨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

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

物的发展。

上述观点将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等同于“斗争哲学”是根本错误的,在任何时候强调“斗争

哲学”都是不科学的,第一,它片面地强调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而否定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第二,它混淆了政治概念同哲学概念的界限。“和谐”作为哲学概念,它与矛盾同一性的

含义是一致的,它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和.协调.合作的博大

精神。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

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

件。至于“和谐哲学”的提法,也要正确理解,如果把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行为准

则,是符合当今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如果把和谐哲学同斗争哲学相对应,

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而否定矛盾斗争,也是不正确的。

9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0.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10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

大指导意义。

10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03.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10分)

参考答案:

一.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既体现着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内涵着中国特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只

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和建设的

道路,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分)

第二,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灵魂。一切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

事物的特殊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分)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两者有不同的规定性,是相互对立.

相互区别的。矛盾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就矛盾存在和性质而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

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就具体矛盾的表现形式而言,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1分)其次,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存

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而个性只能与共性相连接而存在,相比较而显现。

脱离共性的个性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1分)再次,两者又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

由于事物范围极为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特定场合与阶段上是普遍的东西,在另一

场合与阶段上则是特殊的东西。(1分)

二.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矛盾关系,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

是因为,这种关系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事物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毛泽东指出:“这一共

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所以,它是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线索。(1分)

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矛盾的基本方法。矛盾普遍性

与矛盾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方

法。就人的认识过程来说,总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开始,进而达到对事物普遍

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然后又用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去研究新的.个别的.特殊的

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科学认识就是这样一个由特

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2分)

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分)

第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也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医学理论与具体

病例相结合的哲学基础。(1分)

三、多选题

104.辩证否定即是(D)

A.纯粹的否定

B.外力对事物的否定

C.发展环节的中断

D.事物的自我否定

105.法国生物学家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基础,这种观点的哲学基础(B)

A.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实事求是的观点

10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A.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B.联系和发展

C.对立统一关系

D.辩证否定

107.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的哲学基础是(C)

A.矛盾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

B.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C.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108.质是(A)

A.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

B.事物规模.程度.速度,空间结构

C.事物的属性

D.事物的性质

109.度是指(A)

A.事物保持自身的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事物的规定性

C.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自身固有的规定性

D.关节点或临界点

110.质变的特点是(A)

A.突变

B.连续性的变化

C.渐变

D.不依赖于量变的变化

111.量变的特点是(B)

A.突变

B.渐变

C.不连续的变化

D.结果形成新事物的变化

112.政治上的冒险主义和自然科学中的地球灾变说,其哲学上的错误是(B)

A.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B.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

C.混淆了质变与量变的区别

D.把质变与量变同等看待了

113.下列关于肯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A)

A.肯定是保持事物自身而非他物的方面

B.是破坏事物自身,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C.肯定就是纯粹的肯定,不包含否定

D.有的事物有肯定方面,有的事物没有肯定方面

114.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的斗争性是(A)

A.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相互差别.相互排斥

B.两个事物的“你死我活”的争斗

C.“针锋相对”的抗争

D.对抗

11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D)

A.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

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

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

116.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同一性是(A)

A.包含着对立的同一

B.事物内部的完全同一

C.逻辑上的没有冲突

D.思维上的相互协调

117.辩证否定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D)

A.它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B.它是彻底破坏事物存在基础的因素

C.它是阻止事物发生根本质变的保守力量

D.它是调和新旧事物矛盾的因素

11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C)

A.直线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B.封闭的循环过程

C.前进性和曲折性对立统一的过程

D.矛盾与无矛盾状态的交替过程

119.原因和结果关系是指(A)

A.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一切发生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C.事物间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D.事物间的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120.下列命题中,坚持因果关系上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有(D)

A.因果关系只是人们的心理习惯

B.因果关系不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人们思维中的因果范畴使事物带上因果联系

C.因果联系是在人们的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D.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普遍的

12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因果关系的有(D)

A.水在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而结冰

B.酒后驾车而出交通事故

C.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

D.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122.偶然性是(A)

A.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B.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

C.在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前途.命运的

D.在事物发展处于支配地位的

123.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A)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因祸得福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失败是成功之母

124.下列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有(D)

A.没有必然性就没有偶然性;没有偶然性也没有必然性

B.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C.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D.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12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ABCD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主要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26.下列关于否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C)

A.否定是破坏现存事物的方面,因而是消极因素

B.否定就是纯粹的否定,它不包含肯定

C.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D.否定可以脱离肯定存在

127.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C)

A.有序性

B.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的特性

C.整体性

D.条件性

128.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B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129.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显著变化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在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0.现象的特点有(D)

A.不能直接为感官感知

B.是同类事物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C.是相对稳定的

D.是多变易逝的

131.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能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这说明(D)

A.本质和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和现象没有丝毫联系

C.现象就是木质,本质直接就是现象

D.本质和现象有同一性,现象背后都有本质

132.“劳动创造了人”是(.C)

A.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物史观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133.所谓“劳动是使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环节”主要是说(B)

A.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B.劳动是联结人类社会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自然界的中介

C.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D.劳动具有社会性

134.环境问题是指(D)

A.自然环境好坏的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D.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135.地理环境是指(D)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36.把感觉经验当作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3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C)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D.外力推动

138.“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体现着(C)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39.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偶然性的正确态度是(C)

A.守株待兔

B.听天由命

C.积极准备,善于抓住机遇

D.把偶然性视为科学的敌人而不给予理会

140.下列命题中未能表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有(D)

A.整体依赖于部分,部分也依赖于整体

B.优化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C.整体对部分有支配决定作用,部分以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

D.整体相当于各部分的机械相加

141.发展的实质是:(A)

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B.否定.破坏现存事物

C.事物量的方面的扩充

D.特定事物的不断完善

14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的(C)

A.发展过程及状态

B.发展的总趋势

C.发展的内在动力

D.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143.所谓新事物是指(D)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现存力量强大的事物

D.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44.下列关于新事物特征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D)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B.优越于旧事物

C.有广泛群众基础,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D.现存力量强大

145.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这句话表现的

哲学思想是(C)

A.唯物主义的

B.形而上学的

C.符合发展观点的唯物辩证法

D.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14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与发展

14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A)

A.实质和核心

B.精髓

C.基本特征

D.全部内容

148.矛盾是指(B)

A.人们思维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前后不一致

B.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在事物中能够排除的不一致性

D.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事物的自相冲突

149.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B)

A.无差别的事物的直接同一

B.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区别的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相互区别的事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合一

D.不同事物机械性的组合

150.“实事求是”体现了ABCD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51.否认偶然性的存在,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看做必然性的观点是(A)

A.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二元论的观点

15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D)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153.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54.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B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55.“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这说明(ABCD)

A.人们的观念.思想受着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制约

B.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同一性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56.“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

对”.“万物莫不有对”。上述观点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BCD

A.世界是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

B.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之中

157.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58.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CD

A.心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为山九仞,功亏一赛

159.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

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16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16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ABCD)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6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163.商品的二因素是(A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6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ABC)«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16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CD)。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它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

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6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C)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

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AB)

A.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够创造出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够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167.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

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BCD)

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168.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ABC)

A.当时已经具备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B.他们长期参加和亲自领导了工人运动

C.与此同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科学理论研究工作

D.他们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16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B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各个国家和平共处

170.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ABCD)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自发地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

步。

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但却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但却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17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7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BD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17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C)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