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创新课件:2.1 空气(第1课时)_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创新课件:2.1 空气(第1课时)_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创新课件:2.1 空气(第1课时)_第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创新课件:2.1 空气(第1课时)_第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创新课件:2.1 空气(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猜一猜空气

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你熟悉它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索空气成分的道路上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起开始探究之旅吧!导入新知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的实验历程。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想一想你想到了吗?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2、树叶在摇动空气在流动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探究新知

你所知道的空气是怎样的?请你给大家描述一下。探究新知

假如你是当时的拉瓦锡,你该如何测定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呢?探究新知氧气氮气一定体积的空气一定体积的空气探究新知

除去氧气,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

除去氮气,测量氧气气体的体积探究新知想一想1、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又不产生新的气体?2、如何测量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减少空气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知识储备探究新知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探究新知实验一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探究新知实验二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探究新知

思考:拉瓦锡是如何进行上述两个实验的呢?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拉瓦锡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探究新知拉瓦锡(1743~1794)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

的方法,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

组成的。定量氧气氮气探究新知拉瓦锡得出:(1)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拉瓦锡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探究新知(1)汞+氧气氧化汞加热(银白色液体)(红色粉末)(2)氧化汞汞+氧气加热问题讨论(1)曲颈甑中和汞槽中的汞分别起什么作用?

曲颈甑中的汞:与密闭体系中的氧气反应,将其耗尽。汞槽中的汞:形成密闭体系;通过汞槽中汞的液面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密闭体系中氧气的体积。(2)为什么玻璃钟罩内汞的液面会上升?

汞和密闭体系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汞,密闭体系中气体的量减少,气压变小,小于大气压,因此大气压将汞压入到玻璃钟罩内,钟罩内汞的液面上升。(3)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资料卡片

拉瓦锡较早地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在他知道了普利斯特里从氧化汞中制取氧气(当时称之为脱燃素空气)的方法后,就做了一个著名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拉瓦锡摆脱了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尊重事实,对实验作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揭示了燃烧是物质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指出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素的特殊东西。在接受其他化学家见解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有助于呼吸的气体,并把它命名为“氧”,另一种不助燃、无助于生命的气体,命名为氮,意思是“不能维持生命”。

受当时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拉瓦锡当时并不能确定不支持燃烧的剩余4/5气体的成分,误认为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认识到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多种成分。知识拓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测定氧气实验装置:燃烧匙集气瓶止水夹导气管烧杯探究新知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探究新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2、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管口不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未端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探究新知实验结论(P)(O2)(P2O5)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红磷在封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思考】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探究新知集气瓶中水上升至约1/5后,不再上升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思考】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探究新知(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未消耗完(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思考】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空气总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探究新知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2)红磷应足量(3)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4)导管应预先装满水(5)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集气瓶底炸裂)探究新知(1)弹簧夹未夹紧(2)红磷燃烧时,伸入集气瓶中动作太慢拓展新知【思考】小兰在实验中惊奇的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竟然大于空气总容积的1/5,这又是什么原因呢?1、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1)如果红磷的量充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的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氧气剩余。(2)若红磷的量不足,则反应瓶内有残余的氧气,氧气没有消耗到最后量。交流与讨论2、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1)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使集气瓶炸裂(起降温的作用)(2)吸收生成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交流与讨论3、能否用木炭(C)、硫(S)、细铁丝(Fe)代替红磷?为什么?

不能,因为木炭和硫分别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几乎不变,因而不能使水进入集气瓶中,也就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它只有在纯净的氧气中才燃烧。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4、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对反应物有什么要求?

(1)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2)反应后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3)反应物无毒。1.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B课堂达标2.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灰

B.硫磺C.铁丝D.红磷D3.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汞会倒吸入曲颈甑中B.

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C.

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D.

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A4.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

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D

5.如图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足量白磷,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进行实验,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大约左移到刻度4处空气中氧气大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回答: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15mL9mL()(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更合理,理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