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格致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致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致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致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格致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3章第1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内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机体患病。下列疾病不是由内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是()A.肌肉抽搐 B.红绿色盲 C.缺铁性贫血 D.水疱【答案】B【解析】【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详解】A、内环境中的Ca2+过少,导致肌肉抽搐,Ca2+是由内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A正确;B、红绿色盲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并非内环境变化导致的,B错误;C、缺铁性贫血是由于Fe2+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从而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内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C正确;D、水疱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渗出到组织液,是由内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D正确。故选B。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支气管中的氧气C.胃腔中的胃液D.肌细胞间隙的液体【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膀胱与外界相通,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支气管与外界相通,其中的氧气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胃与外界相通,其中的胃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肌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D正确。选D。3.脑脊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其中含有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化合物。下列物质在脑脊液中均不存在的是()A.RNA聚合酶、淀粉B.抗体、CO2C.胰岛素、HCO3-D.尿素、甘油三酯【答案】A【解析】【分析】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说明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详解】A、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存在于细胞核(核基因的转录)或者线粒体(质基因的转录)中,不存在与内环境中,而淀粉为多糖,在消化道经消化过程,水解为葡萄糖之后才可以被人体吸收,因此淀粉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A正确;BCD、抗体、气体分子、起调节作用的激素、起缓冲作用的HCO3-、代谢废物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血脂就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及其他脂质的总称,可知甘油三酯也存在于内环境中,BCD错误。故选A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节食减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节食过度可能使血浆中葡萄糖水平降低,大脑供能不足,造成反应迟钝B.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患者的内环境中的各类成分的含量均会降低C.节食可导致内环境中缺乏含Ca的无机盐,从而诱发骨质疏松D.节食可能影响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记忆力【答案】B【解析】【分析】节食减肥是通过减少摄入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导致摄入的蛋白质、脂质、糖类、无机盐不足,造成内环境中的氨基酸、甘油三酯、其他脂质、葡萄糖、无机盐来源不足,从而造成内环境中这些成分的含量下降。【详解】A、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含量降低,造成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能量来源不足,影响到钠钾泵的功能,影响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浓度差,影响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胞吐),从而影响信号的传导及传递,造成反应迟钝,因此节食过度可能使血浆中葡萄糖水平降低,大脑供能不足,造成反应迟钝,A正确;B、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患者的内环境中的氨基酸、甘油三酯、其他脂质、葡萄糖、无机盐来源不足,内环境中的物质还包括气体分子、代谢废物等,其含量不一定下降,B错误;C、含Ca无机盐可用来形成骨骼,内环境中无机盐不足会诱发骨质疏松,C正确;D、氨基酸含量下降,则合成与记忆形成有关的蛋白质的原料不足,进而影响记忆力,D正确。故选B。5.神经调节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之一C.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由传出神经组成D.失去脑的调控,脊髓控制的反射不能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详解】A、中枢神经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A错误;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非下丘脑,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传出神经,C正确;D、例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是脊髓控制的反射,无需脑的控制,就可以完成,D错误。故选C。6.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B.图中的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C.图中的③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D.若给予④适宜刺激,则大脑皮层可以产生相应的感觉【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例如在上课时憋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并且膀胱受到尿液刺激,但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并不会发生排尿反射,A错误;BC、据图多角度均可分析反射弧的结构,例如②具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图中神经元的方向可判断兴奋从①传向⑤;脊髓中小角对应的是感觉神经,即传入神经。因此从①至⑤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图所示的神经中枢即为脊髓,B错误,C正确;D、给予④刺激,兴奋无法从传出神经通过脊髓上传至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7.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泪腺可构成效应器B.情绪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积累会产生抑郁C.“伤心流泪”,产生伤心情绪的实际部位是大脑皮层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答案】B【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根据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而副交感神经为传出神经,并支配泪腺,A正确;B、情绪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C、情绪的产生在大脑皮层,C正确;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一般相反,D正确。故选B。8.科学家将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若之后只有铃声而没有食物,则反射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下列对整个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C.食物属于条件刺激,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D.条件反射有助于狗适应环境,非条件反射不能帮助狗适应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的消退并不是反射弧的简单消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B、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B错误;C、看到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而铃声原本并不会造成分泌唾液,是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铃声是条件刺激,C错误;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可以帮助狗适应环境,D错误。故选A。9.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B.斯他林和贝利斯刮下小肠黏膜并制成提取液可有效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C沃泰默实验中,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血液也能使胰腺分泌胰液D.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面对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答案】C【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其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进胰液分泌的激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A正确;B、斯他林和贝利斯用这种方法排除了食物对小肠的刺激,从而没有触发反射,因此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干扰,B正确;C、将稀盐酸注入血液进行对照试验的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并非沃泰默,并且将稀盐酸注入血液并不会造成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D、沃泰默囿于定论,认为胰腺分泌胰液是顽固的神经调节,是没有将神经去除干净造成的,D正确。故选C。10.胰腺的腺泡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的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的胰液中的蛋白酶可将胰岛素水解B.胰腺的腺泡属于内分泌腺C.胰高血糖素通过导管分泌到血液中D.胰岛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化学本质不同于无机催化剂。一般来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催化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提取的胰液中的蛋白酶可将胰岛素水解,A正确;B、胰腺腺泡分泌消化液,是外分泌腺,B错误;C、胰高血糖素是内分泌腺胰岛(即胰岛A细胞)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C错误;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故选A。11.下列实验中运用了“减法原理”的是()A.研究者将一只健康小狗的胰腺摘除,造成实验性糖尿病B.研究者把已萎缩胰腺的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C.研究者重新将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公鸡的雄性性征逐步恢复D.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答案】A【解析】【分析】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而认为的去除某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详解】A、与常态相比,去除某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研究者将一只健康小狗的胰腺摘除,造成实验性糖尿病,A正确;BC、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研究者把已萎缩胰腺的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研究者重新将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公鸡的雄性性征逐步恢复,二者均运用了“加法原理”,BC错误;D、研究分泌蛋白加工过程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放射性3H标记的亮氨酸,属于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A。12.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相应激素B.幼年时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少可能会使人患侏儒症C.肾上腺皮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B错误;C、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C错误;D、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发育和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D正确。故选D。13.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相关物质的含量情况,③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环境,且②和③中的许多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成分Na+Cl-Ca2+K+蛋白质①②1521022.5518③1421141.34.22④146981.63.81.2⑤12272.814848A.①和⑤所含液体统称为体液,两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B.红细胞和肝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是③和②C.②中蛋白质包括抗体、激素、血红蛋白等D.从表中可知,①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与Cl-【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据表分析,⑤蛋白质含量最多,K+含量高,⑤是细胞内液,①Na+含量,①是细胞外液;②比③④的蛋白质含量高,②是血浆,内环境指细胞外液,A错误;B、红细胞和肝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B错误;C、血浆中含抗体、激素,但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浆中没有血红蛋白,C错误;D、①中含量最多的是Na+和Cl-,因此渗透压主要由两者维持,D正确。故选D。14.等渗溶液通常指的是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生理盐水。若对小鼠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则会出现的变化是()A.小鼠血浆增多,渗透压升高B.小鼠组织液增多,渗透压不变C.血浆中部分生理盐水会直接进入淋巴液中D.生理盐水会进入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详解】A、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因此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会造成血浆的量增加,但是渗透压不变,A错误;B、血浆会通过毛细血管壁与组织液相互转化,因此组织液的量也会增加,渗透压不变,B正确;C、淋巴液可单向转化为血浆而不能反过来,C错误;D、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等渗,生理盐水会进入细胞中,但细胞内液渗透压不会升高,D错误。故选B。15.现有刚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如图A所示。现将神经置于类似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图B为坐骨神经连接电流表的示意图,刺激坐骨神经某一点后,指针的偏转情况依次如1、2、3、4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B.静息时,电流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膜外表面的电位相等C.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D.由图可知,坐骨神经的刺激点在点a的左侧【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静息时,电流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膜外表面的电位相等,B正确;C、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升高,C错误;D、由图可知,坐骨神经的刺激点可能在点b的右侧,D错误。故选B。16.“惊魂未定”是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的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其机理如图所示,其中nNOS是催化NO合成的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会促进NO的合成B.谷氨酸与N受体结合后能促进Ca2+内流进入神经元2C.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后使Na+内流,会抑制神经元2的兴奋D.NO能促进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详解】A、胞内Ca2+经钙调蛋白促进nNOS发挥作用,从而促进NO的合成,A正确;B、据图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N受体结合后,Ca2+经通道蛋白内流进入神经元2,B正确;C、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N受体结合后,Na+经通道蛋白内流,使胞内正电荷增多,使神经元2兴奋性增强而非抑制,C错误;D、NO在神经元1内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促进谷氨酸释放,且神经元2在谷氨酸的作用下,经一系列信号通路的作用,释放更多的NO,因此导致紧张情绪的时间延长,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人体组织局部结构如图所示,①③⑤表示体液,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图中体液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填名称)。(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与①相比,③中的蛋白质含量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某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部分机体部位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处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该处的渗透压降低,从而使得_________处的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填序号)(3)若④所在管道是淋巴管的一部分,则淋巴液主要来自______,最终汇入_______。(填名称)(4)机体患病时,医生有时会通过肌肉注射药物,有时会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以这两种方式注射的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的分别是______。【答案】(1)①.①③②.血浆(2)①.较少②.血浆③.③(3)①.组织液②.血浆(4)组织液、血浆【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血浆、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③为组织液、④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为细胞內液。【小问1详解】①是红细胞生存的环境,即血浆,③是组织液,两者属于内环境成分;红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小问2详解】①是血浆,蛋白质含量比③组织液中的多;营养不良导致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得不到补充,血浆渗透压下降,比组织液中的渗透压低,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渗透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小问3详解】淋巴液主要来自组织液,最终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小问4详解】肌肉注射的药物首先进入肌肉组织间隙的组织液,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进入血管中的血浆。【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8.为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某兴趣小组以清水(A组)、缓冲液(B组)和血浆(C组)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A、B、C三组均要测定pH,目的是_______。(2)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3)实验结果分析:①在一定的HCl或NaOH浓度范围内,血浆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而不同于______,这说明______。②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血浆的,但超过一定的HCI或NaOH浓度后,缓冲液和血浆的溶液pH均出现波动,说明了血浆_______。【答案】(1)与滴加HCl、NaOH后的pH进行比较(2)实验材料、滴加HCl或NaOH的量(3)①.缓冲液②.清水③.血浆与缓冲液类似,也存在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④.弱于⑤.缓冲能力是有限的【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小问1详解】实验前A、B、C三组均要测定pH,目的是与滴加HCl、NaOH前后pH的变化为自身前后对照。【小问2详解】三组之间实验材料不同、同一组内滴加前后pH的变化由不断滴加HCl、NaOH引起,因此自变量为实验材料、滴加HCl或NaOH的量【小问3详解】血浆的pH变化曲线与缓冲液类似,都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但是清水不具备这种能力。说明血浆与缓冲液类似,也存在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B组曲线先于C组下降或上升,因此缓冲液的缓冲能力弱于血浆。随着滴加量的增加,后期也出现了曲线的快速下降或上升,因此缓冲能力是有限的。19.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回答以下问题:(1)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其膜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该电位的形成与图2中的______(填“甲”或“乙”)所代表的生理变化对应,从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电位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化会出现图1中的_____(填“③”或“⑤”)所示的变化,若降低神经纤维外的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会____(填“升高”或“降低”)。(3)食用了含有物质L的食物后,物质L可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为缓解物质L所带来的中毒症状,可以研制_______的药物。【答案】(1)①.正②.甲③.神经细胞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K+浓度低于膜内,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2)①.③②.降低(3)Na+通道开放【解析】【分析】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钾离子外流维持。该电位的形成与图2中的甲所代表的生理变化对应,该电位形成的基础是神经细胞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K+浓度低于膜内,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小问2详解】图1中,③表示由Na+内流(经Na+通道的协助扩散)引起的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其峰值取决于Na+内流的量,若降低胞外Na+浓度,细胞内外Na+浓度差减少,Na+内流的量减少,导致幅度降低。【小问3详解】阻遏或抑制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使物质L无法发挥作用。20.吸食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长期吸食毒品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的①②③表示突触相关结构,据图分析,①和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2)兴奋传导至突触时,其传递方向是______(填“①→③”或“③→①”),原因是_____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是________。(3)若长期吸食毒品,则毒品会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图中转运蛋白的功能,并可能会导致受体蛋白的数量________。(4)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从而对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答案】(1)①.突触前膜②.突触后膜(2)①.①→③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③.被回收或降解(3)①.抑制②.减少(4)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解析】【分析】由图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