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2)限时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2)限时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2)限时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2)限时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2)限时训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2)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西安市二模)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1~2题。1.甲处属于()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2.若在Y2处钻3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A.25m B.35mC.55m D.65m解析:第1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处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第2题,从图中可知,Y2的海拔为160~170m,钻30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30~140m。Y4的海拔为180~190m,Y4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m,因此最有可能的深度是55m。答案:1.C2.C(2015·河北保定模拟)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①处为向斜 B.②处断裂上升C.③处为火山 D.④处断裂下沉4.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A.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地壳作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①为向斜,②④两处无断层,③处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并非岩浆喷出形成的火山。第4题,图中地区先在沉积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后经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来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最后经侵蚀作用形成起伏的地表形态,花岗岩出露地表。答案:3.A4.B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部的高原丘陵地区,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成。结合图示信息完成5~7题。5.形成青海软玉的大理岩,属于()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6.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与青海软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岩浆活动 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 D.熔融作用7.最初的青海软玉是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的巨石中被发现的,它出现在该处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搬运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第5题,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岩石。选D。第6题,由题中信息可知,青海软玉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代而成,说明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选A。第7题,青海软玉产于高原丘陵地区,却在河流中上游被发现,可能是由于山洪暴发,被河水搬运至此。选B。答案:5.D6.A7.B(2016·湖北八校联考)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读图,回答8~9题。8.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9.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B.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C.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D.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解析:第8题,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先是在海底沉积形成石灰岩,然后是石灰岩地区受内力作用抬升为陆地,最后是在流水侵蚀和溶蚀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选A。第9题,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当然河谷的形成不仅与河流侵蚀有关,还与地壳抬升导致的下切侵蚀有关。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因为溶洞有多层,且水往低处流,所以地下水埋藏不一定浅。选A。答案:8.A9.A(2015·苏州二模)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10~11题。10.据图推断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11.距图示区域不远处,陕西省宜川县有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每年壶口瀑布都后退,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下切侵蚀,变深后退所致B.主要是向河谷两岸侵蚀,加宽所致C.主要是溯源侵蚀,后退所致D.内力作用,断层相对下降所致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河套平原附近为高原、山地,而且此处有较多断层,如果断裂抬升就无法形成地势较低的平原,排除A、C;结合黄河流经此地,可知还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选D。第11题,下切侵蚀使河谷变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使河谷变宽;只有溯源侵蚀能使河谷变长,河谷后退。选C。答案:10.D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5·山东烟台模拟)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回答问题。(23分)岩层的埋藏深度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地下岩层的形态一般可以表示岩层受到强大挤压作用后而产生的弯曲变形状况,如下图a处的地下岩层受挤压作用而上拱。(1)说明在野外准确判断褶皱形态为背斜的方法。(8分)(2)据图可以判断①④两地为背斜成谷,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成谷的原因。(6分)(3)⑤地属于哪种地质构造?说明判断理由,并归纳该种构造地带容易形成的地形。(9分)解析:(1)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形态都是判断褶皱的基本方法。(2)背斜成谷判断依据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背斜构造,然后地形上是谷地。(3)⑤地同一岩层出现明显的断裂错动,必然是断层。答案:(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2)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被破坏,容易被侵蚀成谷地。(3)断层。该处岩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块状山地和谷地(相间排列的谷地和山岭;陡崖和沟谷)。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3分)喀什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全疆最著名的古城。下图中甲、乙两图为喀什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1)指出甲区域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并列举两例典型的地貌形态。(7分)(2)简述甲区域地势特征,并分析A处地貌类型的成因。(8分)(3)阅读图乙,解释喀什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8分)解析:第(1)题,甲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劲。第(2)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特征可以判断出甲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变化可以判断出A位于山麓地带,结合河流的分布特点可判断出其为山前冲积扇,其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第(3)题,从图乙中可以判断出喀什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