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中测试题两套_第1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中测试题两套_第2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中测试题两套_第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中测试题两套_第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中测试题两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中测试题两套期中检测(基础过关卷)考试范围: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2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处成功坐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奋斗者”号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工作时Li+向负极移动B.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电解从海水获得的饱和食盐水可制金属钠D.未来对海底“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开采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答案】D【详解】A.电池工作时为原电池,阳离子流向正极,A错误;B.海水中的Mg元素为化合态,得到游离态的Mg,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化学变化,B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无法得到金属钠,C错误;D.开采甲烷做燃料,可以部分摆脱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D正确;答案为D。2.下列关于电解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C.在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阴极【答案】A【详解】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故A不正确;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故B正确;C.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在电解池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出到阴极,故D正确;故选A。3.“嫦娥五号”采用“比能量”达到的锂离子蓄电池储存由高效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太阳能电池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的整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A.太阳能→电能 B.太阳能→电能→化学能C.化学能→太阳能→电能 D.太阳能→化学能→电能【答案】B【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判断能量转换,充电过程中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详解】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故选答案为B。4.某单液电池如图所示,其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侧Pt电极为负极B.左侧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溶液中H+向右侧电极移动D.右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答案】C【详解】A.左侧通入氢气,则左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右侧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B.左侧通入氢气,则左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氢离子向右侧电极移动,C正确;D.正极AgCl得电子生成Ag,电极反应式为,D错误;故选C。5.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B.NH3与H2O反应C.工业合成氨 D.电池的充电与放电【答案】D【分析】可逆反应是相同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进行的反应。【详解】A.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A不符合;B.NH3与H2O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是可逆反应,B不符合;C.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C不符合;D.电池的充电与放电是不同条件下进行的,不属于可逆反应,D符合;答案选D。6.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甲: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图乙: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C.图丙: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D.图丁:验证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答案】C7.反应H2(g)+I2(g)⇌2HI(g)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I2,同时有nmolH2生成D.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H2,同时有2nmolHI生成【答案】C8.反应A(g)+3B(g)⇌2C(g)△H<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答案】C【详解】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又因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故选C。9.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B.可以用铜导线替代图中的盐桥C.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是D.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仍会偏转,锌电极在反应后质量减少【答案】A【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电极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为:,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详解】A.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A正确;B.盐桥中是离子导体、采用离子导体联通2个半电池构成闭合回路,铜是金属导体,不可以用铜导线替代图中的盐桥,B错误;C.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C错误;D.取出盐桥后,取出盐桥后,不是闭合回路,没有电流产生,电流表不会偏转,D错误;答案选A。10.断开1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化学键的键能,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化学键H—ClCl—ClC—HC—Cl键能/(kJ·mol)431243414x已知:CH4(g)+2Cl2(g)=CH2Cl2(g)+2HCl(g)ΔH=-226kJ·mol-1,则表中x为A.339 B.150 C.276 D.356【答案】A【详解】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去生成物总键能,依据题给信息,可得到等式:,解得x=339,答案选A。11.下列叙述与电化学腐蚀有关的是A.切过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易生锈B.在空气中金属镁、铝都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时,表面形成了蓝黑色的物质D.把铁片投入到氯化铜的溶液中,在铁表面上附着一层红色的铜【答案】A【详解】A.切过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在菜刀上就会以NaCl为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A正确;B.金属镁、铝都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它们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继续被氧化,B错误;C.红热的铁丝与水蒸气接触,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腐蚀,C错误;D.铁片投入到氯化铜的溶液中是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将铜置换,D错误;答案选A。12.下列有关电解原理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B.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反应式为D.在铁制品上镀银时,铁制品与电源正极相连【答案】C【详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故A错误;B.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阳极上锌、铁、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D.在铁制品上镀银时,银为镀层金属,铁为镀件,则铁制品与电源阴极相连,银作阳极,故D错误;故选C。13.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总反应为放热反应B.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改变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D.ΔH=ΔH2-ΔH1【答案】D【详解】A.总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总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反应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反应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C正确;D.由图知,ΔH=ΔH1-ΔH2,D错误;答案选D。14.用氮化硅()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为⇌。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3ν(N2)=ν(H2) B.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答案】C【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确定,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没有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描述错误,不符题意;B.都表示正反应速率,等式任何时刻都成立,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描述错误,不符题意;C.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符合题意;D.平衡时浓度关系与起始浓度、转化率有关,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描述错误,不符题意;综上,本题选C。15.已知反应X(s)+3Y(g)⇌Z(g)+2W(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为A.v(X)=1.0mol/(L·s) B.v(Y)=0.6mol/(L·s)C.v(Z)=5.0mol/(L·min) D.v(W)=0.5mol/(L·s)【答案】D【分析】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详解】A.X为固体,不能用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B.0.6÷3=0.2;C.v(Z)=5.0mol/(L·min)≈0.083mol/(L·s),0.083÷1=0.083;D.0.5÷2=0.25;显然D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B.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中,通过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来增大压强,可使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都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及利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已如:2SO2(g)+O2(g)⇌2SO3(g)△H=-196.6kJ∙mol−12NO(g)+O2(g)⇌2NO2(g)△H=-113kJ∙mol−1①请写出NO2与SO2反应生成SO3(g)和NO的热化学力程式___________。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2的同时生成1molNO2(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B)⇌CH3OH(g)△H=-99kJ∙mol−1,则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者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在恒温条件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CO与3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2min时制得生成CH3OH0.2mol,则0~2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___________。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反应前后的压强比为___________。【答案】(1)①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②bd(2)高于0.lmol·L−1·min−120%10:9【详解】(1)①将第一个方程式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再整体除以2得到NO2与SO2反应生成SO3(g)和NO的热化学力程式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故答案为: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a.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压强始终不变,当体系压强保持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正向反应时颜色不断变浅,因此当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则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b符合题意;c.正向反应,SO3和NO的体积比始终是相同的,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消耗1molSO2是正向反应,生成1molNO2是逆向反应,消耗1molSO2与生成1molNO2的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因此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d。(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B)⇌CH3OH(g)△H=-99kJ∙mol−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根据题意,⇌,因此0~2min的平均反应速率,CO的转化率为。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反应前后的压强比;故答案为:高于;20%;10:9。18.(10分)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1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d.c(CO)=c(H2)(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什么措施(写两条)_______、_______。(3)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数据如下:起始量/mol平衡时体积分数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H2CO24—40%5实验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H2O的转化率为_______。【答案】(1)abc(2)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3)0.16mol·(L·min)-180%【分析】(1)a.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相等,反应中压强是变量,容器中的压强不变,可以判定平衡,a正确;b.H—H键断裂为逆反应,H—O键断裂为正反应,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正=v逆,可以判定平衡,b正确;c.混合气体密度,反应中C为固体,因此气体的质量m是变量,故ρ也是变量,变量不变可以判定平衡,c正确;d.化学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不一定相等,故c(CO)=c(H2)不能判定平衡,d错误;故选abc;(2)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增大浓度、加压、升温、加催化剂等,该反应容积不变,可以通过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方法加快反应速率;(3)设CO转化了x,根据表格数据列出三段式:,解得x=0.8mol/L,v(CO2)===0.16mol/(L·min);H2O的转化率为=80%。19.(10分)某温度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A、B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I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正反应为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在4min末时,A、B的物质的量浓度c(A)___c(B),从0~4min内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Δc(A)___Δc(B)(以上填“>”、“<”或“=”)。(3)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4)4min时,v(正)__(填“>”、“<”或“=”)v(逆)。(5)8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填字母)。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答案】(1)2B⇌A放热=<0.025mol·L-1·min-1>C【详解】(1)由图Ⅰ知,B反应生成A,0~4min内,生成A:0.4-0.2=0.2mol,消耗B:0.8-0.4=0.4mol,故B、A的化学计量数之比=0.4:0.2=2:1,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2B⇌A,(A未完全转化为B,所以反应为可逆反应);由图Ⅱ知,T1温度下反应先达平衡,说明T1温度下反应速率快,故T1>T2,由图知温度升高,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逆向为吸热反应,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2)由图Ⅰ知4min末时,n(A)=n(B)=0.4mol,故c(A)=c(B)=;0~4min内,△c(A)=<△c(B)=,故此处填“<”;(3)0~4minA的平均反应速率=;(4)4min后B仍然在减少,A在增多,故反应正向程度大于逆向程度,即υ(正)>υ(逆),故此处填“>”;(5)A.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方向移动,即向正向移动,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对反应无影响,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也不变,故平衡不移动,B不符合题意;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向移动,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20.(10分)为了验证和的氧化能力相对强弱,利用如图所示电池装置进行实验。(1)用固体配制1000.1溶液,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的是____(填标号),需称取的质量为____g。(2)电池装置中,盐桥中盛装浸有高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琼脂,要求该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扩散速率相近,即电迁移率()尽可能相接近。已知、、的电迁移率()分别为7.62、7.91、7.40,本实验盐桥中的电解质选择,而不选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3)根据电流表指针偏向知,电流由电极材料X流出,则电极材料X可能为_______,该电极发生_______反应。(4)一段时间后,左侧溶液中浓度增大,右侧溶液中浓度减小。则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极材料X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5)检验右侧电极室溶液中存在应选用_______溶液,由此可证明氧化性: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6)实验前通常将电极用特殊的酸腐蚀,造成接触面粗糙的目的是_______。【答案】(1)③2.5在酸性环境下可以和发生反应石墨、银、铂、金等还原大于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电极活性【详解】(1)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a.根据所需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b.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转移到烧杯中;c.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d.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e。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当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故配制1000.1溶液需使用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100的容量瓶,不需要使用250的容量瓶,故选③,则。(2)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酸性,盐桥中的扩散到溶液中,在酸性环境下会与发生反应,故不可用作为盐桥中的电解质。(3)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结合“电流由电极材料X流出”可知,电子流入电极材料X,即电极材料X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则作负极。电极材料X应满足要求:①导电;②不与溶液反应。电极材料X可选择石墨、银、铂、金等。(4)该电池中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电极材料X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5)右侧电极室中含有、。检验应利用其特征反应,一般根据与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特征检验。根据(4)的分析可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为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为还原产物,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故氧化性:。(6)接触面粗糙,增大了电极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电极活性增强,加快反应速率。21.(12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6)在题述反应条件下,测得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均为25.43℃,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温度为28.85℃。已知反应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密度均约为1.0g·cm-3,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1·℃-1。试写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焓变数值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偏小不相等相等偏小【详解】(1)该实验中需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使反应充分,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5)NH3·H2O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6)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质量为100mL×1.0g·cm-3=100g,温度变化值为(28.85-25.43)℃=3.42℃,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ΔT=100g×4.18J·g-1·℃-1×3.42℃=1429.56J=1.43kJ,所以生成1mol水时放出热量为kJ=57.2kJ,所以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选择性必修1期中检测(能力提升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常温下,在饱和氯水中,化学反应为:Cl2+H2O⇌HCl+HCl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溶液pH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向该溶液中加水,平衡向正反应移动,K一定增大C.向该溶液中通人Cl2,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光照条件下HCl浓度增大,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A2.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1molNO2,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c点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C.当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D.c~d段,反应物浓度减小是影响正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答案】B【详解】A.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A正确;B.当正反应速率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c点反应速率最大,虽然正反应速率减小,但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c点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B错误;C.a点到b点,b点到c点反应均未达到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SO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C正确;D.反应放热导致a到c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点时反应速率最大,c~d段时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放热较少,所以正反应速率降低,此时浓度降低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即c~d段,反应物浓度减小是影响正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3.把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盛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连通烧瓶里,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甲烧瓶放进冷水里(N2O4没有液化),乙烧瓶放入热水里,一段时间后,两个烧瓶中气体具有相同的A.分子数 B.质量 C.颜色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答案】B【详解】反应2NO2(g)⇌N2O4(g),△H<0,因此热水烧瓶中平衡向左移动,瓶内气体颜色加深,气体分子数增多,压强变大,冰水中的平衡向右移动,瓶内气体颜色变浅,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变小,所以两烧瓶内的化学平衡都发生了移动,左边烧瓶内的颜色比右边烧瓶内的颜色浅,分子数少,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只有质量两边相同,故选B。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0gNaHSO4和KHS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AB.电解精炼铜时,当阳极质量减少64g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2NAC.12g金刚石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4NAD.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A【答案】A【详解】A.NaHSO4和KHSO3的摩尔质量均为120g/mol,120gNaHSO4和KHSO3的固体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NaHSO4和KHSO3中阳离子均为1mol,即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A,A正确;B.电解精炼铜装置中,粗铜作阳极,比Cu活泼的金属先于Cu失电子,之后发生Cu-2e-=Cu2+,因此当阳极质量减少64g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不为2NA,B错误;C.金刚石中平均每个C形成2个非极性共价键,则12g金刚石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2NA,C错误;D.Cl2+H2O⇌H++Cl-+HClO是可逆反应,氯气不会完全反应,因此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小于NA,D错误;选A。5.5mL0.1mol·L-1KI溶液与1mL0.1mol·L-1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B.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C.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经测定9min时c(Fe3+)=0.01mol·L-1,则该时间段内υ(Fe3+)=0.01mol·L-1·min-1【答案】D【详解】A.单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中,向平衡体系中加入苯之后萃取单质碘,使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B.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促进平衡正向移动,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仍呈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3+,进而证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故B正确;C.加入FeSO4固体,溶液中c(Fe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正确;D.5mL0.1mol·L-1KI溶液与1mL0.1mol·L-1FeCl3溶液发生反应时,c(Fe3+)的初始浓度为,所以则该时间段内υ(Fe3+)不等于0.01mol·L-1·min-1,D错误;答案为:D。6.含11.2gKOH的稀溶液与1L0.1mol/L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k的热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KOH(aq)+H2SO4(aq)=K2SO4(aq)+H2O(l);=+11.46kJ/mol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114.6kJ/mol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114.6kJ/molD.KOH(aq)+H2SO4(aq)=K2SO4(aq)+H2O(l);=-57.3kJ/mol【答案】D【详解】11.2gKOH的物质的量是0.2mol,与1L0.1mol/LH2SO4溶液反应生成0.2mol液态水,放出11.46kJ的热量,则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57.3kJ的能量;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能量,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KOH(aq)+H2SO4(aq)=K2SO4(aq)+H2O(l);=-57.3kJ/mol,选D。7.原电池构成是有条件的,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Cu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B.H+向铁电极移动C.Cu片上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D.Fe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答案】C【分析】由于铁在常温下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故铁和铜插入到浓硝酸中,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铜做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铁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4H++2e-=2NO2↑+2H2O,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Cu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A正确;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结合分析可知铁作正极,故H+向铁电极移动,B正确;C.由分析可知,在Fe片上得到电子,生成红棕色NO2气体,C错误;D.由分析可知,Fe电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C。8.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电池的能量利用率高,产物污染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燃料电池所用的电极材料不参加电极反应B.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应从电池的负极通入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电池工作时负极周围pH增大D.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答案】C【详解】A.上述燃料电池仅仅是提供反应的场所,所有的反应物均由外设备提供,所用的电极材料不参加电极反应,A正确;B.在燃料电池中通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O2氧化剂的一极是正极,所以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应从电池的负极通入,B正确;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负极反应为:C2H5OH-12e-+16OH-=2+11H2O,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电池工作时负极周围pH减小,C错误;D.碱性电解质时,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D正确;故答案为:C。9.实验室中利用固体KMnO4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会减慢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单质H的生成量B.气体H的量小于0.25molC.根据盖斯定律,直接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的热效应与本实验中的总热效应相等D.气体H是一种常见的氧化性气体,一般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答案】B【详解】A.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氯气的生成量减小,故A错误;B.分析反应整个过程可知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锰,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氧和氯,反应中转移总电子数为0.1×5=0.5mol,则生成氧气和氯气时转移电子数之和为0.5mol,故氯气的量少于0.25mol,故B正确;C.直接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与本实验的产物不同,不符合盖斯定律,故C错误;D.氯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性气体,在与水或碱等反应中都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故D错误;选B。10.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3X(g)+Y(g)⇌2Z(g),并达到平衡.已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测得X的转化率为37.5%,Y的转化率为2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X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s-1,则Z的反应速率为0.2mol•L-1•s-1B.若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压强增大,Y的转化率提高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B【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若X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s-1,则Z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s-1=0.2mol/(L•s),故A正确;B.若向容器中充入氦气,恒容容器中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动,Y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D.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分别为xmol和ymol,则转化的X为37.5%×xmol,Y的转化率为25%×ymol,则:(37.5%×xmol):(25%×ymol)=3:1,整理可得x:y=2:1,故D正确;故选B。11.进入实验室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老师指挥或者不听课的同学就容易做错这一题。下列实验设计或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水溶液中,K2Cr2O7存在以下平衡:Cr2O+H2O⇌CrO+2H+,加入2-3滴NaOH溶液,溶液变黄②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混合等体积、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一支放在热水中,另一支放在冰水中,观察出现浑浊的先后③[Cu(H2O)4]2+(蓝色)+4C1-⇌[CuCl4]2-(黄色)+4H2OΔH>0,升高温度,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④把装有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平衡球一端置于冷水,一端置于热水中,置于冷水中的颜色更深⑤实验室用足量的Zn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加入几滴CuSO4溶液,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不变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⑤ D.①②④【答案】C【详解】①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后,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则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故①正确;②应在常温下放置一支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才能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是加快还是减慢,故②错误;③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CuCl4]2-浓度增大,溶液本身存在平衡,则升温溶液黄色加深,故③错误;④平衡2NO2(g)⇌N2O4(g)△H<0,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所以放入热水的一端颜色变深,故④错误;⑤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少量Zn置换出Cu可以构成原电池装置,加快了反应的速率,由于金属是足量的,酸是少量的,则产生H2的量由酸决定,产量不变,故⑤正确;故选C。12.温度为T℃,压强为1.01×106Pa的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B(g)⇌3C(?),测得此时c(A)=0.022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mol·L-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6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75mol·L-1;则下列关于C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A.C为非气态 B.C为气态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知道:第一次增大压强,A的浓度增加了0.028mol/L,说明平衡发生移动,第二次加压,A的浓度增加了0.025mol/L,说明平衡发生移动,结合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实际A的浓度来分析解答。【详解】A、B一直为气态,C(A)=0.022mol/L,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相当于体积缩小一半,C(A)=0.044mol/L,在平衡移动之前,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mol/L说明平衡向左移动,说明压强增加,平衡向缩体积的方向移动,说明C是气体,同理第三次平衡前,体积缩小为第二次的,所以C(A)在平衡移动之前,浓度应是0.05x=0.025mol/L,而此平衡时c(A)为0.075mol/L所以平衡是向左移动。此时C仍为气体,故B正确。故选B。13.食品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过程与电化学知识相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食品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炭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C.含有0.56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168mL(标准状况)D.该过程实现了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答案】C【分析】Fe、C和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因为是脱氧剂,说明发生吸氧腐蚀,Fe易失电子作负极,C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生成的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详解】A.该装置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脱氧过程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炭作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故B错误;C.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生成的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Fe单质最终转化为+3价铁元素,0.56gFe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完全转化为+3价铁元素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消耗氧气体积×22.4L/mol=168mL,故C正确;D.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C。14.由于存在同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电动势的电池称为浓差电池。利用浓差电池电解硫酸钠溶液可以制得氧气、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钠,其装置如图所示(a、b电极均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溶液A为1L1mol/LAgNO3溶液;溶液B为1L4mol/LAgNO3溶液)A.电池放电过程中Ag(1)为正极,电极反应为Ag++e-=AgB.a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b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C.c、d离子交换膜依次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D.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电解池理论上可制得80g氢氧化钠【答案】B【分析】由题意可知左边装置为浓差电池,右边装置为电解装置:电解硫酸钠溶液可以制得氧气、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钠,因此a电极附近应该产生硫酸,则a电极附近应是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放电,因此a极为阳极,b极为阴极,Ag(1)为负极,Ag(2)为正极。【详解】A.浓差电池放电时,两个电极区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差会逐渐减小,当两个电极区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完全相等时,放电停止。电池放电过程中,Ag(2)电极上发生使Ag+浓度降低的还原反应Ag++e-=Ag,Ag(1)电极发生使Ag+浓度升高的氧化反应Ag-e-=Ag+,Ag(2)电极为正极,Ag(1)电极为负极,A项错误;B.电解池中a、b电极依次为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阳极反应为2H2O-4e-=O2↑+4H+,水电离的氢离子在阴极(b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C.电解过程中,两个离子交换膜之间的硫酸钠溶液中,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d进入阴极(b极)区,SO通过阴离子交换膜c进入阳极(a极)区,因此c、d离子交换膜依次为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C项错误;D.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正极区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将由4mol/L降低到2.5mol/L,负极区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同时由1mol/L升高到2.5mol/L,正极反应可还原Ag+的物质的量为1L(4mol/L-2.5mol/L)=1.5mol,电路中转移1.5mol电子,电解池的阴极反应生成1.5molOH-,即阴极区可制得1.5mol氢氧化钠,其质量为60g,D项错误;故选B。15.CO2的转化对解决环境、能源问题意义重大,利用Al-CO2电池,能有效地将CO2转化成化工原料草酸铝Al2(C2O4)3,总反应为:2Al+6CO2=Al2(C2O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方向:多孔碳电极→含AlCl3的离子的液体→铝电极B.电池的正极反应式:2CO2+2e-=C2OC.正极反应过程中,O2起氧化剂作用D.电池中转移0.1mol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CO2为6.72L【答案】B【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由方程式知铝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是,多孔碳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详解】A.电流的实质是电子,只能通过导线移动,电流的方向是多孔碳电极→导线→铝电极,A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总反应知,正极反应是,B项符合题意;C.涉及到O2的反应是①②,所以在正极反应过程中,O2作催化剂,C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6e--6CO2,转移0.1mol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CO2为22.4L,D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16.海水中有丰富的锂资源,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利用太阳能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锂的技术,提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中的选择性膜应为质子交换膜B.电子流入电极AC.不能用硫酸锂溶液代替有机电解液D.电极B上可能发生的反应为【答案】A【详解】A.该装置是利用太阳能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锂,所以海水中的锂离子应该透过离子交换膜,在电极A得电子生成金属锂,所以选择性膜应为锂离子交换膜,A错误;B.锂离子在电极A得电子生成金属锂,发生还原反应,A为阴极,电子从太阳能电池板流入A极,B正确;C.金属锂和硫酸锂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用硫酸锂溶液代替有机电解液,C正确;D.电极B为阳极,氯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N2与H2反应生成NH3,请回答: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且E1>E2,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②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实验室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该装置有两处明显的错误,其中一处是缺少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室提供了0.50mol/L和0.55mol/L两种浓度的NaOH溶液,应选择___________mol/L的溶液进行实验。(3)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16gC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kJ热量___________。②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放热N2(g)+3H2(g)=2NH3(g)=-92kJ/mol(2)环形玻璃搅拌棒0.55(3)CH4(g)+2O2(g)=CO2(g)+2H2O(l)=-890.3kJ/molB2H6(g)+3O2(g)=B2O3(s)+3H2O(l)=-2165kJ/mol【分析】(1)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且E1>E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946kJ/mol+436kJ/mol×3-391kJ/mol×6=-92kJ/mol;(2)如图为简易量热计,题中装置缺少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使盐酸完全反应,碱应该过量,选0.55mol/L的NaOH溶液;(3)①16gC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kJ热量,焓变为负值,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890.3kJ/mol;。②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1mol乙硼烷(B2H6)燃烧放出2165kJ的能量,焓变为负值,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O2(g)=B2O3(s)+3H2O(l)=-2165kJ/mol。18.为探究能否氧化,某兴趣小组用溶液()和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并记录现象。已知:①⇌(紫色)②遇无明显现象③能显著减慢的紫色褪去实验编号III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溶液呈紫色,静置后紫色迅速褪去,久置后出现淡黄色浑浊溶液呈紫色,静置后紫色较快褪去,久置后未出现淡黄色浑浊(1)配制溶液时,需要用盐酸酸化,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析实验I:若向紫色溶液中加入酸,会使体系I中___(填离子符号)浓度增大,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紫色变深;出现淡黄色浑浊是因为与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3)分析实验II:溶液紫色褪去,是因为被____(填“氧化”或“还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4)实验I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而实验II中未出现淡黄色浑浊的原因是_____。(5)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是有限度的_____。【答案】(1)⇌Fe3+氧化实验I中过量且溶液呈酸性,与发生反应:实验II中被过量的氧化往溶液中滴入2滴溶液,再往反应后的紫色溶液中滴入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反应是有限度的,反之不能【详解】(1)配制溶液时,需要用盐酸酸化,可抑制水解,方程式为:⇌;(2)铁离子水解显酸性,若向紫色溶液中加入酸,会使体系I中铁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铁离子浓度增大,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紫色变深;出现淡黄色浑浊是因为与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分析实验II:溶液紫色褪去,是因为被氧化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实验I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而实验II中未出现淡黄色浑浊的原因是实验I中过量且溶液呈酸性,与发生反应:实验II中被过量的氧化。(5)设计实验,铁离子少量,但反应后溶液中仍存在铁离子,即可说明反应存在限度,具体实验为:往溶液中滴入2滴溶液,再往反应后的紫色溶液中滴入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反应是有限度的,反之不能。19.(10分)I.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图提取碘: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的名称是____(填“过滤”或“蒸发”)。(2)溶液A中通入足量Cl2的目的是将I-氧化为I2,也能达到该目的的物质是___(填“双氧水”或“稀盐酸”)。(3)在萃取时,可选用的萃取剂为___(填“酒精”或“四氯化碳”)。(4)已知I2与H2发生反应:I2(g)+H2(g)⇌2HI(g)。一定条件下,将1molI2和1molH2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5min后测得I2的物质的量0.6mol用I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II.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取50mL0.50mol/L盐酸、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5)该装置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_____。(6)下列操作使测得中和热偏大的是____。A.测量酸的温度后没有清洗温度计在测量碱B.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C.使用铜棒搅拌反应液D.将盐酸的体积量取为52.0ml【答案】(1)过滤双氧水四氯化碳0.08mol/(L-1min-1)环形玻璃搅拌棒B【分析】将悬浊液分离为残渣和含碘离子溶液应选择过滤的方法,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Cl2可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得到含碘水溶液,加入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含碘的苯或四氯化碳溶液,通过蒸馏得到碘单质;【详解】(1)实验操作①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名称为过滤,(2)加入氧化剂能将I-氧化为I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选;(3)在萃取时,萃取剂要求为不溶于水,应选四氯化碳;(4)用I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5)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6)A.测量酸的温度后没有清洗温度计在测量碱,部分酸和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差值减小,测定结果偏小,故A错误;B.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会导致取得盐酸体积偏大,造成中和热测定偏大,故B正确;C.铜是导热体,使用铜棒搅拌反应液,会使热量散失较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C错误;D.将盐酸的体积量取为52.0mL,根据中和热的概念,生成1mol液态水时对应的中和热数值不变,即测定结果不变,故D错误;故选:B。20.(12分)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张家口两地举办。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发起“我们的冬奥碳汇林”众筹项目,计划在张家口市崇礼区种植小树。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CO2(g)+6H2O(l)→C6H12O6(s)+6CO2(g)],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已知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吸收1molCO2需要吸收的能量约为470kJ。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汇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有资料表明,某块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大约吸收了1.88×107kJ能量,则吸收的CO2为___________kg;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已知:①CO2(g)+2NaOH(aq)=Na2CO3(aq)+H2O(l)=-akJ/mol;②CO2(g)+NaOH(aq)=NaHCO3(aq)=-bkJ/mol。反应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___________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3)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和CO2一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在大气中能够稳定存在数百年。下表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F-FN-F键能/kJ/mol946.0157.0283.0①关于反应N2(g)+3F2(g)=2NF3(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反应N2(g)+3F2(g)=2NF3(g)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