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学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学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学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学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学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贵州新高考高端精品模拟信息卷生物学(二)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肌动蛋白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肌肉收缩,细胞运动,细胞分裂和胞质分裂,囊泡和细胞器运动,细胞信号传导,以及细胞连接和细胞形状的建立和维持。这些过程多是通过肌动蛋白与细胞膜的广泛和亲密的相互作用介导的。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肌动蛋白很可能参与细胞骨架构建B.肌动蛋白的合成离不开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C.切断肌动蛋白与细胞膜的联系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D.变形虫的形状多变,与肌动蛋白的功能密不可分【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而成的网络结构。细胞骨架的功能:①维持细胞形状并控制细胞运动是细胞骨架最显著的作用;②细胞骨架也与细胞的活动有关;③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一系列方面起重要作用。【详解】A、肌动蛋白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肌肉收缩,细胞运动,细胞分裂和胞质分裂,囊泡和细胞器运动,细胞信号传导,以及细胞连接和细胞形状的建立和维持,这些作用中许多都与细胞骨架相近,推测肌动蛋白很可能参与细胞骨架的构建,A正确;B、肌动蛋白的合成离不开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即核糖体,B正确;C、结合题干“这些过程多是通过肌动蛋白与细胞膜的广泛和亲密的相互作用介导的”推测切断肌动蛋白与细胞膜的联系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C错误;D、变形虫的形状多变,与其运动摄食有关,结合题干肌动蛋白的作用可知与肌动蛋白的功能密不可分,D正确。故选C。2.TRPs通道是一种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运输Ca2+的通道蛋白。研究发现,外界刺激会引起脂质PIP2去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TRPs通道活化后,Ca2+顺浓度梯度进入感觉神经元,进一步引起信号传递,最终在大脑皮层处产生痛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a2+经TRPs通道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B.TRPs通道的活化过程,空间构象不变C.TRPs通道与Ca2+的结合不需要酶的催化D.信号传递至大脑皮层不涉及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分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由题意可知,TRPs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不同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详解】A、Ca2+经TRPs通道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结构决定功能,TRPs通道(本质为蛋白质)的活化过程,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B错误;C、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时,不需要与物质相结合,C错误;D、信号传递至大脑皮层的过程中存在神经递质的释放(胞吐),涉及生物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A。3.某同学在做“观察大蒜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在视野中观察到下列4个图像。该四个时期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的是()A.①时期、②时期 B.②时期、③时期C.③时期、④时期 D.①时期、④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3-5min,在室温下解离。(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碱性染料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详解】分析题图: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②为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2个子细胞,③为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时,说明含有染色单体,故该四个时期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的是③时期、④时期,ABD错误,C正确。故选C。4.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中嘌呤碱基的数目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是噬菌体的DNAC.该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影响35S标记组的实验结果D.本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和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与已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标记噬菌体→已标记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详解】A、T2噬菌体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嘌呤碱基(A+G)的数目与嘧啶碱基(T+C)数目相等,A正确;B、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DNA含有的元素为C、H、O、N、P,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是噬菌体的DNA,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该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不利于大肠杆菌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分开)会影响35S标记组的实验结果,C正确;D、本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5.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色、橙色和白色三种,由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开红花的F1,F1自交得到F2,F2中有开红花的植株、开橙花的植株和开白花的植株。已知基因A和B分别控制合成的酶A和酶B催化的是同一种白色底物,得到的产物分别是红色物质和橙色物质,基因a和b分别控制合成的酶a和酶b没有活性。综上推测,基因A和B之间的抑制关系、上述F2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A.基因A抑制基因B的表达,红花:橙花:白花=12:3:1B.基因A抑制基因B的表达,红花:橙花:白花=9:3:4C.基因B抑制基因A的表达,红花:橙花:白花=12:3:1D.基因B抑制基因A的表达,红花:橙花:白花=9:3:4【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开红花的F1,F1自交得到F2,F2中有开红花的植株、开橙花的植株和开白花的植株,F1的基因型AaBb,基因A和B分别控制合成的酶A和酶B催化的是同一种白色底物,得到的产物分别是红色物质和橙色物质,故白花基因型为aabb,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A基因可抑制B基因的表达,因此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其中A基因可抑制B基因的表达,故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为红色,因此F2表型及其比例分别红花:橙花:白花=12:3:1,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已知氨基酸F是合成氨基酸E的前体物质,氨基酸E是合成氨基酸H的前体物质,其中氨基酸H是红色面包霉生长的必需氨基酸。野生型菌株(WT)可以在基本培养基(MM)上生长。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处理WT获得了3个突变菌株,它们均无法合成H,无法在MM上生长。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上的任意碱基位点。将WT和3个突变菌株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观察生长状况,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菌株MMMM+EMM+FMM+H在MM中积累的氨基酸WT++++无突变菌株甲-+-+F突变菌株乙---+E突变菌株丙---+E注:表中“+”表示能正常生长;“-”表示不能生长。A.突变菌株甲在MM中积累F的原因是缺乏催化F直接合成H的酶B.突变菌株乙中有两个合成氨基酸H的相关基因发生了突变C.突变菌株丙中可能是控制催化E合成H酶基因的不同碱基位点发生突变D.基因突变可发生在基因上的任意碱基位点,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低频性;多数有害性;不定向性。【详解】A、突变体甲在MM+F培养基上不同生长,在MM+E培养基上能生长,在MM+H培养基上能生长,且在MM中积累的氨基酸是F,说明突变菌株甲缺乏催化F直接合成E的酶,A错误;B、突变体乙在MM+H培养基上能生长,在MM中积累的氨基酸是E,说明突变菌株乙缺乏E直接合成H的酶,B错误;C、突变菌株丙只有在MM+H培养基上能生长,且在MM中积累的氨基酸是E,说明控制催化E合成H酶基因发生突变,由于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可能是控制催化E合成H酶基因的不同碱基位点发生突变,C正确;D、基因突变可发生在基因上的任意碱基位点,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错误。故选C。7.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也在不断增大。减肥经历成为很多肥胖患者的痛苦回忆。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一种干细胞可以先分化成间充质细胞,而间充质细胞内蛋白质M(由M基因控制合成)一直存在时会分化成肌肉细胞,一旦蛋白质M消失会分化成脂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合理控制饮食和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是减肥的重要措施B.间充质细胞内的蛋白质M可能有抑制某基因表达的作用C.诱导M基因的表达可能是治疗肥胖症的一种有效途径D.间充质细胞分化成肌肉细胞或脂肪细胞时,基因会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不影响基因的种类。据题干信息可知: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都是由充质细胞分化而来。【详解】A、减肥的核心是减少脂肪,合理控制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和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消耗脂肪)是减肥的重要措施,A正确;B、结合题干“而间充质细胞内蛋白质M(由M基因控制合成)一直存在时会分化成肌肉细胞,一旦蛋白质M消失会分化成脂肪细胞”推测间充质细胞内的蛋白质M可能有抑制某基因表达的作用,B正确;C、据题干信息“一旦蛋白质M消失会分化成脂肪细胞”可知:诱导M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脂肪细胞的形成,从而解决肥胖问题,C正确;D、结合题干,间充质细胞分化成肌肉细胞或脂肪细胞时,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8.某动物的基因型为BbDd,如图表示其体内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细胞内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的编号情况,其中编号1是B基因的位置。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编号4是B基因,则编号7和编号10不可能是b基因B.若编号4是b基因,则该时期可能发生了互换现象C.若编号3是D基因,则等位基因B/b和D/d能自由组合D.若编号9是d基因,则等位基因B/b和D/d能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中,联会时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2、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不会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详解】A、由图可知,图示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若编号4是B基因,则编号7和编号10不可能是b基因,A正确;B、若编号4是b基因,则该时期可能发生了互换现象,因为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等位基因发生互换,B正确;C、由题意可知编号1是B基因的位置,若编号3是D基因,则编号1和3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基因B/b和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属于非等位基因,则等位基因B/b和D/d能自由组合,C错误;D、若编号9是d基因,则等位基因B/b和D/d能自由组合,因为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C。9.研究发现,机体处于缺氧状态且严重感染时,细胞中的线粒体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发生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内Na+和液体积累过多,出现细胞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通过钠钾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细胞水肿是由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的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静脉注射适量蛋白质有助于缓解细胞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Na+通过钠钾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借助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A正确;B、结合题干“引起细胞内Na+和液体积累过多,出现细胞水肿”可知,细胞水肿是由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的,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C正确;D、静脉注射适量蛋白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失水,有助于缓解细胞水肿,D正确。故选B。10.空腹血糖是指隔夜(至少8h)无任何热量摄入后,早餐前采血检测的血糖值,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通过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节,维持血糖平衡B.运动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值上升C.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使血糖值上升D.饭后,下丘脑神经细胞参与调节,使胰岛素水平上升,从而降低血糖值【答案】C【解析】【分析】1、血糖调节相关激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血糖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详解】A、人体通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及神经系统的共同作用来维持血糖平衡,A正确;B、运动时,对能量需求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要加快,此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值上升,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B正确;C、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使血糖值上升,C错误;D、饭后血糖浓度上升,在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参与下,胰岛素水平上升,通过增加血糖去向和抑制两个血糖来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值下降,D正确。故选C。11.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活化的细胞3表面存在PD-1蛋白。某些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后,抑制细胞3的活性和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表现出免疫逃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1、2、3、4均属于淋巴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细胞2的活化过程C.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可能会导致肿瘤患者患自身免疫病等并发症D.给肿瘤患者注射PD-L1抑制剂会加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答案】B【解析】【分析】1、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2、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癌症的免疫疗法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3、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题图分析:据图可知,细胞1接受抗原刺激,把信息呈递给细胞2,所以细胞1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2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2发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3和4,其中细胞3作用于肿瘤细胞,所以细胞3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4是记忆T细胞。【详解】A、细胞1为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B、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细胞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B正确;C、某些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后,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表现出免疫逃逸,因此免疫逃逸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会发生自身免疫病,C错误;D、PD-L1抑制剂会抑制PD-L1蛋白的活性,导致其不能与PD-1蛋白结合,有助于解除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D错误。故选B。12.我国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开创了狂犬病的免疫疗法,文曰:“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意思是被狗咬伤后,取出狗脑捣碎敷在伤口上,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狗脑捣碎物进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B.狗脑捣碎敷在伤口能增强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C.机体可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清除狂犬病毒D.辅助性T细胞通过和B细胞的接触传递抗原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详解】A、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狗脑捣碎敷在伤口能增强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B错误;C、机体可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将有病毒侵入的细胞裂解,释放出相应抗原,机体再通过其它免疫细胞将其清除,C错误;D、辅助性T细胞通过和B细胞的接触传递抗原信息,属于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D正确。故选D。13.“旱生蝻子,涝生鱼”是和蝗虫有关的农谚,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蝗虫和鱼虾都喜欢在湖边产卵,但蝗虫的卵产在退水后的岸边或洼地,若来年仍然受涝,蝗虫卵不能孵化,会影响蝗虫的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受涝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蝗虫的出生率B.受涝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蝗虫的死亡率C.受涝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蝗虫的出生率D.受涝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蝗虫的死亡率【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受涝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受涝,蝗虫卵不能孵化,会影响蝗虫的出生率,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研究人员对某地红树林中鹭类组成的混合营巢区的五种鹭类(主要觅食小型鱼虾和昆虫)的巢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白鹭池鹭绿鹭牛背鹭夜鹭植被平均高度/m2.77±0.492.80±0.312.85±0.273.12±0.133.39±0.46鹭巢平均高度/m2.14±0.252.25±0.302.35±0.252.31±0.132.60±0.26巢位水平分布巢区中央巢区边缘巢区西南区巢区东北区巢区中央A.五种鹭类筑巢的高度相近,不能说明红树林群落无垂直结构B.鹭巢的水平分布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种间竞争,从而利于繁殖C.五种鹭类的食物相同,但它们在红树林中的生态位不同D.每种鹭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鹭类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垂直结构是指在垂体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五种鹭类筑巢的高度相近,不能说明红树林群落无垂直结构,A正确;B、鹭巢的水平分布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种间竞争,更好的利用环境等资源,从而利于繁殖,B正确;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五种鹭类的食物相同,但它们在红树林中的生态位不同,C正确;D、每种鹭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鹭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物种之间)、鹭类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D。15.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动物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得到含有修饰后的目的基因的细胞作为供体,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基因修饰克隆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的受体卵母细胞需处于MⅡ期且去除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需要用电刺激、Ca2+载体等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C.为同时获得多个遗传背景相同的动物,移植前可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D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日趋成熟,但许多克隆动物仍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研究克隆动物可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克隆一批遗传背景相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来分析致病基因;克隆特定疾病模型的动物,还能为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相应的药物提供帮助。【详解】A、卵母细胞需处于MⅡ期中的核其实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此时没有核膜,A错误;B、使用电刺激、Ca2+载体等方法可以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B正确;C、为同时获得多个遗传背景相同的动物,移植前可对早期胚胎(桑葚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属于无性繁殖,C正确;D、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日趋成熟,但许多克隆动物仍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D正确。故选A。16.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可用于制备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单抗,其技术流程如下:①康复者单个B淋巴细胞的分离和筛选;②利用RT-PCR获取和扩增抗体基因;③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④将抗体基因导入动物细胞;⑤单抗的筛选和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①选用单个B淋巴细胞以保证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单抗B.操作②使用的PCR反应体系常添加Mg2+以激活DNA聚合酶C.操作③常用两种限制酶切割抗体基因和载体以防止其自身环化D.操作④前可用Ca2+处理受体细胞促使其主动吸收DNA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不同的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不同,操作①选用单个B淋巴细胞可以保证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单抗,A正确;B、PCR反应体系中,常加入Mg2+以激活DNA聚合酶,促进PCR延伸中子链的合成,B正确;C、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或反向连接,常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去同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C正确;D、用Ca2+处理细胞,该受体细胞是微生物,需要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某科研团队设计实验探究干旱预处理后高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处理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气孔导度相对叶绿素含量/(mg·g-1)正常18.420.532.07高温10.060.200.37干旱后高温16.530.421.98(1)小麦体内能吸收红光的色素有____。据表分析,高温使叶片中叶绿素作相对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最终影响(CH2O)的生成量,同时,____增强,进而导致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下降。(2)与高温组相比,干旱后高温处理组的小麦净光合速率较高,据表分析,可能的调节机制是____。(3)研究者认为,与其他两组相比,高温处理组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高温导致类囊体断裂甚至解体。请设计一个最简单观察实验进行证明(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答案】17.①.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NADPH和ATP③.呼吸速率18.干旱预处理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接近正常水平,光能利用率高,光反应加快,另一方面减弱了高温对气孔导度的抑制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快19.制备正常处理组、高温处理组、干旱后高温处理组三组小麦叶片叶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电镜下观察并比较【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小问1详解】小麦体内能吸收红光的色素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高温使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最终影响(CH2O)的生成量。一般情况下,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较高,温度升高,呼吸速率会加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小问2详解】表中数据显示,干旱后高温组比高温组的叶绿素含量高、气孔开度大且净光合速率高,因此可推测干旱预处理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接近正常水平,光能利用率高,光反应加快,另一方面干旱预处理减弱了高温对气孔导度的抑制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快。【小问3详解】研究者认为,与其他两组相比,高温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高温导致类囊体断裂甚至解体,因此可对正常条件下、高温处理条件下、干旱后高温处理条件下的叶肉细胞制作装片,直接电镜观察比较类囊体断裂情况即可证明,因此实验思路为:制备正常处理组、高温处理组、干旱后高温处理组三组小麦叶片叶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电镜下观察并比较。18.七彩文鸟(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身披七彩羽毛,其中胸部毛色有多种,紫色十分艳丽,白色则干净高雅。已知该胸部毛色由D/d、E/e两对基因控制,D为色素产生的必需基因,d基因纯合时表现为白色;E基因控制紫色素的合成,且该基因数量越多颜色越深,两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让两个纯系亲鸟杂交,统计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PF1F2(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而来)白×白浅紫紫色♂∶浅紫色♂∶浅紫色♀∶白色♂∶白色♀=3∶3∶3∶2∶5(1)七彩文鸟胸部毛色的遗传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2)亲鸟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F2中白色雌鸟的基因型有____种。若让F2中浅紫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白色个体的比例为____。(3)在人工孵育过程中发现,某F1七彩文鸟单对杂交实验中,出现了雄性后代紫色∶浅紫色∶白色=1∶3∶2的现象,在排除子代数量少的影响因素之后,推测该对鸟中基因型为DZE的____(填“雌”或“雄”)配子致死。为验证该推测,现提供基因型为隐性纯合雌雄个体若干,将其与上述实验的F1个体分别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与F1雌鸟杂交的结果为____,与F1雄鸟杂交的结果为____。【答案】18.①.遵循②.由表可知,F2的表现型比例为3∶3∶3∶2∶5,比例和为1619.①.ddZEZE、DDZeW②.4##四③.1/320.①.雄②.浅紫色雄性:白色雄性:白色雌性=1:1:2③.白色雌性:白色雄性=1:1【解析】【分析】由表可知,F2的表现型比例为3∶3∶3∶2∶5,比例和为16,说明D/d、E/e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由表可知,F2的表现型比例为3∶3∶3∶2∶5,比例和为16,说明D/d、E/e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即七彩文鸟胸部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当D基因存在时才产生色素,E基因越多颜色越深,所以紫色性状需含D基因且有2个E基因、浅紫色性状需含D基因目只有1个E基因,白色性状不含D基因(d基因纯合)或含D基因而不含E基因,根据表格,紫色性状只出现在雄性(ZZ)中,性别与性状相关联,可知D/d、E/e两对基因中有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紫色性状需含D基因且有2个E基因可知,应为E/e位于Z染色体上(只有雄性ZZ才会出现2个E基因),故亲本的基因型为:ddZEZE、DDZeW,F1的基因型为DdZEZe、DdZEW;F2中白色雌鸟的基因型有DDZeW、DdZeW、ddZEW、ddZeW共4种。若让F2中浅紫色个体(1/3DDZEZe、2/3DdZEZe与1/3DDZEW、2/3DdZEW)自由交配,子代白色个体的比例为,按照先拆分再相乘的做法:1/3DD与2/3Dd会产生2/3D配子和1/3d配子,后代为8/9D、1/9d,ZEZe与ZEW杂交后代为ZEZE、ZEZe、ZEW、ZeW,子代白色个体(不含D或含有D不含E)的比例为1/9×1+8/9×1/4=1/3。【小问3详解】结合(2)的分析,F1的基因型为DdZEZe、DdZEW,当基因型为DZE的雄配子致死时,即存活的雄配子为DZe、dZE、dZe,雌配子为DZE、DW、dZE、dW,雌雄配子结合能得到雄性后代紫色∶浅紫色∶白色=1∶3∶2的现象;现提供基因型为隐性纯合雌雄个体若干,将其与上述实验的F1个体分别杂交,即DdZEZe与ddZeW杂交,DdZEW与ddZeZe杂交,若DdZEW(F1雌鸟)与ddZeZe杂交: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ZE:dZE:DW:dW=1:1:1: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Ze,后代为DdZEZe(浅紫色雄):ddZEZe(白色雄):DdZeW(白色雌):ddZeW(白色雌)=1:1:1:1,即浅紫色雄性:白色雄性:白色雌性=1:1:2;若DdZEZe(F1雄鸟)与ddZeW杂交,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Ze:dW=1: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Ze:dZE:dZe=1:1:1,后代为DdZeZe(白雄):ddZEZe(白雄):ddZeZe(白雄):DdZeW(白雌):ddZEW(白雌):ddZe(白雌),即白色雌性:白色雄性=1:1。19.株高是影响桃产量重要因素。为研究桃树矮化的机理,研究人员对矮化品种F和正常株高品种Q分别施加外源GA3并测定枝条生长情况,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内源赤霉素(GA3)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其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____(答出1点即可)等。(2)实验中两对照组均施加等量清水,结果表明品种____是GA3的不敏感突变体,依据是____,进一步检测发现两个品种内源GA3含量并无差异。(3)有资料显示,GA3可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蛋白GID1与蛋白Della在GA3存在时可发生互作,形成特殊的GHD1-GA3-Della结构,进而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Della。由此推测,蛋白Della的功能是____(填“促进”或“抑制”)枝条的生长。进一步用电泳技术检测品种F和品种Q施加外源GA3后Dell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上述信息,请简要阐释品种F矮化的可能分子机制:____。【答案】19.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0.①.F②.品种F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与对照组相同,品种Q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明显高于其对照组21.①.抑制②.品种F为矮化植株,对GA3不敏感,GA3不能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导致蛋白Della不能被降解,细胞内存在大量蛋白Della,抑制枝条生长【解析】【分析】(1)赤霉素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③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观察图1可得,品种Q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明显对照组,品种F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品种F是对GA3不敏感的突变体。【小问1详解】赤霉素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③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小问2详解】观察图1可得,品种Q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明显对照组,品种F施加GA3组枝条生长高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品种F是对GA3不敏感的突变体。【小问3详解】①GA3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结合题目信息GA3发挥作用的机制:GA3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蛋白GID1和蛋白Della在GA3存在时发生互作,形成特殊的GHD1-GA-Della结构,进而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Della,使细胞内Della蛋白含量下降,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由此推测,蛋白Della的功能是抑制枝条生长。②观察电泳结果可得,品种F不论是对照组还是GA3添加组的蛋白Della含量均高于品种Q,结合①中GA3的作用机制可推测,可能是在品种F体内GA3不能与受体蛋白GID1结合,无法形成特殊的GHD1-GA-Della结构,有效降解蛋白Della,使细胞内蛋白Della含量升高,抑制枝条生长,导致品种F植株矮化。20.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驱使低海拔地区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以躲避气候变化后出现的温度上升。由于动物的迁移速度通常快于植物,二者之间往往存在迁移差异。科研人员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将在低海拔地区活动的几种蝗虫转移到网箱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驱使低海拔的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会导致两地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等三个特征。(2)实验中将低海拔地区活动的蝗虫转移到样方内的网箱,可以模拟迁移差异所引起的群落____的改变。对照组应进行的处理是____。据图分析,蝗虫对高原草地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的影响分别是____。(3)为解释上述现象,研究人员继续调查了低海拔地区和迁移到高海拔网箱中的几种蝗虫的食谱变化,结果如图2。注:数字代表蝗虫种类;甲、乙分别代表低海拔和高海拔蝗虫;植物类群1、2相对比例表示该类蝗虫的食物比例。①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时,蝗虫种类____的食谱最相似。②上述调查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4)上述调查研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还应探究温度升高的影响。简要说明改进思路:____。【答案】(1)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2)①.水平结构②.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虫生物量减少③.生物量减少,丰富度增加(3)①.5②.种间竞争、捕食(4)将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