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悦耳铸魂润心-探索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在宏观育人中的价值_第1页
以乐悦耳铸魂润心-探索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在宏观育人中的价值_第2页
以乐悦耳铸魂润心-探索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在宏观育人中的价值_第3页
以乐悦耳铸魂润心-探索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在宏观育人中的价值_第4页
以乐悦耳铸魂润心-探索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在宏观育人中的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小学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阵地之一。文中试图通过将音乐课程性质渗透到音乐教学、落实音乐课程理念、优化音乐课程设计及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等四方面,反思小学音乐在立德树人下铸魂润心育人机制的作用发挥,探索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在宏观育人中的价值。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为课程理念,凝练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小学音乐作为艺术学科的主干课程,要勇于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音乐熏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铸魂润心,提供源源不动的精神动力。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往往是为了“教”而教,即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开展教学,没有将太多的目光投向音乐教学更为宏大的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以乐育人等方面,很少通过音乐课程实现以乐悦耳、铸魂润心之目标。为此,笔者从渗透课程性质、落实课程理念、优化课程设计、培养核心素养等四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使小学音乐更好地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一、渗透课程性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以乐育人音乐课程与其他艺术课程一样,都具有审美性、人文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孔子在听“韶”音后,以“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这充分说明音乐在美育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实现以乐育人,就要通过课程性质的解读,重视将课程性质的特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引导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音乐发挥出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作用。如在《梅花三弄》的欣赏教学中,笔者首先从人文性入手,通过历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咏叹,把梅花不畏严寒、志向高洁、凌寒独放的品格揭示出来。在这一基础上,再从审美性即音乐的旋律变化、一调三叹反复三“弄”,让学生自我沉浸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对梅花的歌颂之情。最后回到情感性,即音乐带给小学生怎么样的感受,帮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树正正确的“三观”,以实现以乐育人的目标。诚然,可能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尤其是音乐感受较弱的学生,不一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通过音乐课程性质渗透来对音乐教学进行规范,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只有站位更高,才能从课程全局的视野去观察音乐教学带来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课程性质决定了音乐教学既要在审美追求上力求完美,又要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如果不能将课程性质渗透到音乐教学,那么小学音乐就只有通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乐感体验来实现以乐育人。而这是很不可靠的——受作品、学情、教师、流行风格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不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化,音乐的育人作用就会变得不稳定。因此,笔者认为,要通过音乐课程性质的特点挖掘,将音乐教学通过具体显性特点的表达,一步步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有着更具规范性、更有条理性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以乐育人的目标。这就要求,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对音乐作品要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人文背景、音乐特点、旋律变化、审美体验等,都能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加以规范化,使音乐教学既能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性、审美性,又能在审美体验、情感共鸣中找到更有效的切入口,從而使音乐教学更能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由此可见,音乐课程性质应当是音乐教学以乐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尚小,不太懂音律规律而忽视了系统性的教导与熏陶,而应立足于音乐甚至是美育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努力去探索符合学情、校情的系统性教学之路,才能使音乐教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二、落实课程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以乐化人在新课标中,艺术课程理念包括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等三方面。小学音乐作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遵循这三大课程理念,积极开展音乐教学,以实现以乐化人。(一)坚持以美育人,重视在音乐教学中挖掘审美素材。在音乐教学中挖掘审美素材,既是审美性特点的需要,也是美育教育的基本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素养,要做好三点:其一是挖掘人文美,即音乐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美素材。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音乐作品故事来挖掘人文美,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生情感共鸣,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作品。其二是挖掘旋律美。音乐教师要通过多种变换的旋律之间,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美的内在规律,初步体验到音乐旋律变化的规则。其三是挖掘情感美。好听的音乐作品往往有美的情感、高雅的情趣。通过情感美的挖掘打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潜能,才能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乐化人。(二)重视艺术体验,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营造体验氛围。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学阶段有较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音乐接受的能力与程度上。如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师往往点到为止,学生就能进行自我体验;而小学不一样,需要教师反复地表达与演唱,才能让学生逐步接受。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体验,就是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到自我音乐体验的过程。以《鸿雁》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一小节通过反复演唱,在课堂中营造出音乐体验的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对艺术体验。通过这一小节的体验后,学生就找出了作品体验的突破口,往往能在反复的演唱中体会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三)突出课程综合,重视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科融合。音乐课程作为人文艺术学科,其本身就是一门带着很强综合性的学科。突出课程综合就要把文学、历史、音乐、其他艺术学科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使音乐的课程综合能把优秀文化、艺术魅力、文学修养等融为一体,形成学科融合。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歌词的押韵特点与唐宋诗词结合起来,说明诗词具有的演唱性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三大课程理念的落实,将小学音乐教学打造为一门有效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课程,使美育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让音乐更好地陪伴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三、优化课程设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以乐铸魂优化课程设计是小学音乐教学实现以美育人的关键环节。从现实层面来看,无论是新课标的颁布,还是统篇教材的编撰,都是为了更好地让音乐教学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于以美育人的价值追求。只有优化课程设计,才能使新课标要求、新教材追求落到实地,实现在音乐教学中以乐铸魂、立德树人。从理论层面来看,优化课程设计,是音乐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课程设计,才能将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并通过教学有效传导到小学生身上,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目标。但优化课程设计,需要音乐老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立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来优化课程设计。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也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四方面。在这四大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程设计的优化,就要紧紧围绕着音乐教化价值,通过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音乐课程设计相统一。如在古诗词朗诵演唱会的实践活动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学生除运用传统的朗诵方法以外,还可以加入吟诵、演唱、诗配乐等方式加入其中,希望学生通过多样的朗诵方式,去更好地體验音乐美。而在这一设计中,无论是审美感知下古诗词乐感、艺术表现的朗诵方式、创意实践的创新演唱、文化理解的情感共鸣等,都是这一实践活动的重要评价要素,也是课程设计优化效果的表现。因此,如果实践活动没有体现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课程设计的优化实际上是失败的。(二)立足于学生发展来优化课程设计。按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是分段实施的,即按小学生的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来实施的。尽管三个学段的学生前后相承,但这种相承还是有较明显的界定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与要求,对音乐课程设计加以优化。如同样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低年段会唱就能达到目标,那么在课程设计中就是通过带唱的方式,逐字逐句教会学生唱歌,并找出学生的易错点即可。而在中年段的课程设计优化中,则是要从会唱向会听转变,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民族的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才能使课程设计优化达到要求。在高年段的课程设计优化中,不仅要将国歌的创作背景、选做国歌的历史渊源等融入其中,更要通过审美性、人文性、情感性等融合,引导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深入去体味这首歌内在的音乐美,从而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华民族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达到以乐铸魂的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就是要从课程设计这一课程开展的顶层设计入手,把以乐育人、以乐铸魂视为音乐教学的追求,用音乐的方式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新时代之问。四、培养学科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以乐润心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音乐教学开展的主线。自2022年新课标颁布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就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做了大量的解读、培训、学习等工作。但受到疫情、转化运用等方面的影响,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还较少能以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笔者结合自己一年来的心得体会,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以乐润心。(一)在教学设计中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来开展。虽然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区别,但四大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清晰的。音乐教师要立足于四大学科素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考察,确立主次加以设计,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如在审美感知的素养培养中,几乎每一节课都会涉及到,但在教学设计中应有主次,通过不同内容的分析与判断,音乐教师可以将审美感知放到不同的位置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在对比或比较体验中真正培养起这一素养。而只有通过教学设计突出主线,才能使音乐教学变得更为丰富。(二)在教学组织中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来展开。教学组织是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组织中,通过组织形式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如在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中,对某些古曲,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言进行演唱,让学生通过方言韵味与现代普通话的韵味进行比较,既能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审美感知,又能激发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热情,使这一素养得到强化。不同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其培养方式也有差异,音乐教师要结合学情与具体教学情境,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培养并增强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才能使音乐教学起到育人润心的作用。(三)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来检测。教学评价的标准与要求要立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学科素养的达成程度评价,更好地观察并反思音乐教学,不仅有助于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且还有利于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如在文化理解素养的检测中,通过学生对相似曲目的评价与感受交流,可以较有效地观察学生的培养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从而使文化理解这一素养得到加强。音乐学科素养作为音乐教学的主线,它既是艺术素养,又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特点。音乐教师不仅要从音乐教学本身出发,还应触类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