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冯梦龙_第1页
冯梦龙冯梦龙_第2页
冯梦龙冯梦龙_第3页
冯梦龙冯梦龙_第4页
冯梦龙冯梦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冯梦龙冯梦龙)冯梦龙冯梦龙的名言1、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冯梦龙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3、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4、夫妻本是同林鸟。冯梦龙5、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6、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7、作事必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冯梦龙8、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冯梦龙9、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冯梦龙10、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冯梦龙11、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冯梦龙12、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知重:敬重。冯梦龙13、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14、夫妻同道,父子同心。冯梦龙15、一事真,百事真。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冯梦龙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冯梦龙17、民未之礼,虽聚易散。(kt250)冯梦龙18、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19、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20、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冯梦龙21、自古明人不做暗事。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从来光磊落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冯梦龙22、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冯梦龙23、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序《山歌》(明)冯梦龙序《山歌》(明)冯梦龙序《山歌》.〔明〕冯梦龙书契以来[1],代有歌谣,太史所陈[2],并称风雅[3],尚矣[4]。自楚骚唐律[5],争妍竞畅[6],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7],荐绅学士家不道也[8]。唯诗坛不列,荐绅学士不道,而歌之权愈轻[9],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谱耳[10]。虽然,桑间、濮上[11],国风刺之[12],尼父录焉[13],以是为情真而不可废也。山歌虽俚甚矣[14],独非郑、卫之遗欤[15]?且今虽季世[16],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苟其不屑假,而吾藉以存真,不亦可乎?抑今人想见上古之陈于太史者为彼,而近代之留于民间者如此,倘亦论世之林云尔[17]。假设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18],其功于《挂枝儿》等[19],故录《挂枝词》而次及《山歌》。解释:[1]书契:文字。[2]太史所陈:《礼记.王制》有“天子……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的记载。陈诗,就是将搜集的民间歌谣呈给天子。[3]风雅:《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的合称。[4]尚:崇尚、推崇。这里指对歌谣很推崇。[5]楚骚:楚国屈原《离骚》所创制的骚体诗。唐诗:唐代的律诗。[6]争妍〔yàn〕竞畅:争相比美、竞相流传。[7]野竖:乡村少年。矢口:随口。[8]荐绅:缙绅。指士大夫有官位的.人。[9]权:这里指轻重程度。[10]私情:这里指男女爱情。[11]桑间、濮上:《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于濮水。〞桑间、濮上本是河南的地名,因有上述传说,就成为靡靡之音和淫靡之俗的代称。[12]国风刺之:《诗序》认为:《诗经.国风》中收录《郑风.溱洧》、《卫风.氓》一类诗是讽刺“淫风大行〞。[13]尼父:孔子,字仲尼。人们尊称他为尼父。[14]俚:粗俗。[15]郑、卫:《诗经》中“郑风〞和“卫风〞。多收录情歌。[16]季世:末世。[1]倘:或者。[18]发名教之伪药:揭穿封建礼教的虚伪性。[19]《挂枝儿》:编的另一部民歌集。大多是情歌。等:相同。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屡考科举不中。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十一年归隐乡里。晚年参加过抗清斗争。他重视戏曲、小说、山歌等通俗文学。编辑有拟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还编印了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和《山歌》,收录盛行于吴中的民间歌曲800多首;又编有散曲集《太霞新奏》、笔记《古今谭概》等。对明代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有很大贡献。今有《冯梦龙诗文》,橘君辑注。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本文选自《冯梦龙诗文》,是为《山歌》这部民歌集所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