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庭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实多由于生育,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②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③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我们有谁曾认真地怀疑过这事实?我们又有谁曾想为这原则探讨过存在的理由?)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④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⑤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⑥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个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⑦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是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的地名来称这新地方。这种活动似乎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血缘社会大体上是稳定的,缺乏变动,长幼之间有社会差次,年长的具有强制的权力。B.血缘与地缘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作者认定的血缘关系是基于生育构成的亲子关系界定的。C.血缘社会中由生育产生的社会关系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的稳定依靠生育维持。D.乡土社会的人口一般不需要流动,但耕地不足等原因也会引起社群的分裂与人口的迁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血缘社会有稳定的社会结构,存在着血缘上的继替关系,非血缘社会也不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B.血缘地缘合一是乡土社会社区的原始状态,所以在农村地区同一村落聚居的人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C.血缘社会把血缘作为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一旦此标准得不到认可,就可能引发矛盾。D.稳定的社会中地域上的靠近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可见乡土社会中地缘与血缘的关系密不可分。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原文文化特征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文人常用籍贯为自己文集命名,如苏辙生于四川眉山,祖籍河北栾城,文集名为《栾城集》。B.《史记》记载,佣耕出身的陈胜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同伴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我国很多自然村的名字都有一定的渊源,如革命圣地西柏坡村与邻村东柏坡村原为一村,原名柏卜。D.很多家族教诲子孙都有家训。浙江《钱氏家训》中规定: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4.原文4~7段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血缘与地缘的关系?请简要说明。5.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在表格里填写的“籍贯”所在地,对自己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哦,香雪铁凝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粘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索索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对了,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煳。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慕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辨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当她们也看清对面的香雪时,忽然都停住了脚步。香雪猜出她们在等待,她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选自铁凝《哦,香雪》,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风寒冷,香雪裹紧围巾,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着,不只是因为冷,也因为内心害怕和无助。B.坐了一路火车,香雪没来得及看铅笔盒,直到赶夜路时觉得无聊才想起把它拿出来仔细端详。C.夜归途中香雪把枯草茎插在小辫里,所谓的“避邪”,主要是为战胜害怕心理而进行的自我鼓励。D.香雪看到姐妹们时想快点跑过去,但腿变得很沉重,暗示她之前忙于赶路而忽略了身体劳累。7.下列有关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节选部分插叙香雪没有听从凤娇用旧汗褂换芝麻糖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山村姑娘香雪的懂事孝顺,并且能抗拒诱惑。B.节选部分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表现了香雪走夜路时由害怕到不害怕、由不安到骄傲的心理变化过程。C.节选部分大量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不仅渲染了大山之夜的静谧,也烘托了香雪走三十里夜路的心情。D.这篇小说的语言清新婉丽,文字鲜活灵动,风格自然质朴,人物刻画细腻;从叙述角度看,与《百合花》一样,同属女性视角。8.结尾划线句独立成段,富有表现力。请从结构、语言、情感方面任选两个角度简要赏析。9.香雪本来有一个木制铅笔盒,是父亲为她特制的,而她却用四十个鸡蛋换得一个自动铅笔盒,并因此走了三十里夜路。语文课上,同学们就“香雪这样做值不值得”的问题展开辩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请你选择一方,结合选文内容写出辩论要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②,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国子先生③展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选自韩愈《进学解》)[注]①涅,可制黑色染料矾石。②滫(xiǔ):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处指脏水、臭水。③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所渐者A然也B故君子居C必择D乡E游必就士F所G以防邪辟H而近中正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指符合、合乎,与现在所说的“中规中矩”的“中”意思是不相同的。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跬步”指很短的距离。C.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字用法相同。D.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有司”意思一样。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态度。B.两则材料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行为品质的提升。C.荀子通过类比阐明外界环境会干扰学习效果,韩愈则认为学习不会受环境干扰。D.材料中的“锲而不舍”“业精于勤”等道理涵义丰富,赋予我们很多的生活启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14.荀子和韩愈提倡的学习方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口吻,通过小伙子的视角来刻画“静女”的形象,更能引起读者对女子的美好想象。B.原本约好了和小伙子在城角相见,小伙子来后,姑娘早躲了起来,这让小伙子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原地徘徊。C.小伙子很喜爱姑娘赠的荑草,觉得它美好且与众不同,因为这是姑娘从郊野采来的,凝聚着姑娘的深情厚谊。D.本诗运用了与《芣苢》相同的重章叠句的手法,三章结构一致,将情感抒发得率真、淳朴,富有生活情趣。16.诗中静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现刘裕北伐的强劲之势,与“_____________”一句展现出的人们安于现状之态形成鲜明对比。②古人所写文字不同,其中的感受却可以穿越时空而相通。南北朝吴均乘船而行,其“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自由惬意,与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的感受相似。③小明拍摄了一幅泰山雪景照片,准备在朋友圈里晒出来,他想配发两句与图片内容相契合的古人成句,又不知道写什么。同桌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支原体肺炎是一种A呼吸道感染,属于细菌性肺炎的一种。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咽痛、胸闷、气促等,有时还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B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发热、干咳、咽痛、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持续2-3周,就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早期支原体肺炎会有肺部间质性改变,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呈网格影,继续发展会有浸润影、斑片影。而支原体肺炎的最终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学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一般需要服用7-14天。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主要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有接触史,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预防性抗生素,C,还应该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定期锻炼,均衡饮食,戒烟限酒。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